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徐光友

时间:2024-07-26 21:39:50 编辑:莆仙君

开国少将在1992去死是谁?

又一位开国少将任荣将军去世,健在的开国将帅都还有谁?任荣将军是四川省苍溪县人,生于1917年。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越,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推出后,任荣主动请求参战,先后担任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后担任了9年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1964年5月,任荣主动要求去西藏工作,开始了在雪域高原的建设事业。1971年,任荣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开发羊八井地热田,建立热电站、建桥修路、建设农田草场、治理“一江两河”的楚河、引导民众破除迷信、改变就的生产方式、推广科学种植、科学养畜……在和平年代,任荣为西藏的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1977年12月至1981年4月,任荣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1980年8月至1985年6月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80年10月起)、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3年6月起)。1988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还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关注历史和时政的朋友都知道,聂荣臻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元帅,肖劲光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吕正操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而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去年9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101岁。历史上曾有过4次开国少将授衔,最早的一次在1955年9月,798人被授衔。此后至1958年相继授予8位将领少将军衔。1961年至1963年之间,共晋升233名大校军官为少将军衔。1964年及1965年共有321位军官晋升为少将军衔。从历史上看,共1360位将军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们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少将”。现今健在的开国少将,年长的已过百岁。据统计,1955年授衔少将目前健在的有16人。其中超过百岁的是:(生于1916年前)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熊兆仁、原兰州、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原中科院副秘书长钟炳昌、原68军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共5人)其中生于1912年的熊兆仁将军年龄最大,现年105岁。健在的1955年授衔少将还有:原空军第2军军长方槐、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刘中华、原山西省军区政委李布德、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原15军44师师长向守志、海军原政治委员李耀文


开国少将逝世,开国少将还有哪些人在世?

前几天,从詹大南将军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将军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105岁。 随着詹老将军去世,至此,健在的开国少将只有7名了,1955年授衔的有3人,1961年授衔的有1人,1964年授衔的尚有3人。谈到开国将军的话题,经过永宣查阅,不光是开国少将凋零趋尽,就连开国大校也是日益稀少,开国大校本身距离开国少将只有一步之遥,而且差不多小半数已经晋升为少将,所以健在者也将成为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国宝级人物。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一个个时代皆逐渐变成历史印记。今年是2020年,新中国成立已经71年了,岁月如金,健在的开国将军已成国宝,数量越来越少。这些人一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健在的7名老将军均为开国少将。从2010年至2017年,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逝世29人,2011年25人,2012年14人,2013年10人,2014年14人,2015年20人,2016年10人,2017年12人。2018年,则有6位开国将军逝世。2019年,有五位开国将军逝世。健在的7名开国少将中,1955年授衔的有3人,1961年授衔的有1人,1964年授衔的有3人。其中,1955年授衔的3名健在将军分别是: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1961年授衔的健在少将是:江西省军区原政委张力雄。1964年授衔的健在少将分别是:乌鲁木齐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扶之、原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文击、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上述7名开国将军中,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 开国少将们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值得我们铭记与致敬,祝福老将军们身体健康,在有生之年享受最后美好的幸福时光,至少他们看到了这个他们当初用生命建立的国家已经发展的很强大,人民安康生活美好!


姓徐的将军都有谁?

徐文烈、徐达、徐向前、徐永昌、徐海东等。1、徐文烈徐文烈(1909—1976),又名何坤,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人。父亲为贫农经济水平。8岁入私塾,读满四年,又入板桥初级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板桥高小读书,1924年1月被叔父接入省立曲靖第三师范附属高小读书,1925年6月因家境所迫辍学。1954年2月,徐文烈告别与他同生死、共命运、艰苦奋战了五个春秋的五十军全体将士,奉调回国,协助刘伯承等领导南京军事学院的工作,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2、徐达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3、徐向前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徐向前为“七七事变”的枪声所震动。卢沟桥的一声枪响,民族仇恨超越了阶级对立,他积极拥护中共中央确定的国共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方针,决定放下旧仇,共雪民族之大耻。4、徐永昌徐永昌(1887年12月15日-1959年7月12日),字次宸,山西崞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的总指挥、抗战时期的军委会四巨头之一。代表中国政府于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嗣任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1959年病逝于台湾。5、徐海东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原黄陂县滠源乡会夏店里滚石岭会)人。是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文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向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永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