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品级对应官职
清朝品级对应官职: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
正四品: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七品典仪。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未入流:百长、土舍、土目。
清朝官员等级是什么?
清朝官位等级:正、从一品,正、从二品,正、从三品,正、从四品,正、从五品,正、从六品,正、从七品,正、从八品,正、从九品。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无品)是吏。清代官职按职能分为文官和武官。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品级高下与职能所属,通过服饰与顶戴区分。顶戴区分一品珊瑚,表面光华,俗称亮红顶二品起花珊瑚,俗称暗红顶,即顶珠正面雕刻寿字三品蓝宝石,俗称亮蓝顶,四品青金石,俗称暗蓝顶五品水晶六品砗磲(chequ)石七品素金,即表面光华的金顶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朝官员等级
清朝的各级官职名称及顶戴珠子的颜色是怎样的?
顶戴 蟒袍 补服(文/武)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麒麟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雄狮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悍豹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猛虎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棕熊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鸬鹚 彪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紫鸳鸯 犀牛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犀牛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海马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无
文官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武将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 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皇室人员 前胸/后背 两肩
皇子 正龙 正龙
亲王 正龙 行龙
郡王 行龙 行龙
贝勒 正蟒 无
贝子 行蟒 无
注:1、凡昂首竖尾,状如行走的龙纹称行龙;盘成圆型的龙纹统称团龙,又分正龙和坐龙:头呈正面称正龙,侧面称坐龙。
2、龙与蟒的主要区别在于龙为五爪,蟒为四爪。
清朝官员服饰的朝珠
朝珠是由佛教的念珠演化而来,是由于清代皇帝信奉佛教。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每隔27颗珠子加入一个“佛头”,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据说这三串纪念,当时美其名为“三台”。备挂时将朝珠挂于颈项之中,以佛头紧贴后颈与后脑相垂直,前胸出现的三颗佛头作中心对称,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心。朝珠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佩带的,跟据清朝政府规定,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朝珠的质料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青金石、玉、绿松石、碧玺、伽楠香、芙蓉石等宝石琢制,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妇女悬挂的朝珠,与男子所佩者略有不同。其区别主要看朝珠上的“纪念”,两串在左者为男,两串在右者为女,两者不能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