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4-07-26 12:59:43 编辑:莆仙君

大型血小板比率高什么原因?

大型血小板比例偏高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都是由于脱水或是饮水过少导致的。病理性原因是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而引起的。生理因素:比如脱水、饮水量过少,很容易出现血液浓缩,从而造成大型血小板比例偏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没有任何症状,只要通过复查监测即可。病理因素:明确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就会导致血小板平均体积偏大,或是出现大型血小板比例偏高的问题。此时一定要积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且预防血栓的形成。建议:当发现大型血小板出现比例偏高的问题,一定要高度引起重视,并且及时去当地医院进行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血小板比容是什么?

血小板比容是指一定容积全血中血小板所占的百分比,故称血小板比容,正常参考值0.18~0.22%。扩展资料: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且个体差异很大(5~12立方微米)。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故用一般方法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言之,由外向内为3层结构,即由外膜、单元膜及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的外围为第1层;第2层为凝胶层,电镜下见到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及微管构造;第3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核等结构。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原因

  大血小板比率是指大血小板占总血小板的比例,其比例的高低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影响,那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原因,希望对您有用。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其病因尚未有效明了。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疫苗接种及血管因素等有关,是由于血清中抗血小板抗体增加,进面影响到血小板的生成,同时加速了血小板的破坏,从而造成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减少。   继发性者,则有明确病因,例如,接触苯、铅、砷、金制剂及X线、放射性核素,或使用某些抗肿、抗癫痫药物、噻嗪类利尿药等。治疗主要是用激 素,严重者可以考虑作脾切除。另外还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达那唑、输注血小板、血浆置换、促血小板生成药以及中医中药。   大血小板数目偏低原因   ①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血小板计数不准确,或在使用EDTA作抗凝剂时,血小板容易结块,计数时出现“人为”的血小板数目减少,其机制与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凝集素有关。   ②血小板生成不足:见于骨髓抑制药物的应用、辐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损害造血干细胞或巨核细胞的因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的异常增殖如急性白血病等;巨幼细胞贫血时,血小板呈无效造血,血小板生成不足。   ③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小板被过度消耗性疾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④血小板在体内分布异常:主要见于与脾脏而引起血小板数目减少。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怎么办   参莲粥: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人参切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日服1剂,连服数剂。具有补气养血功效。   红枣羊胫骨糯米粥:取羊胫骨1--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先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继,调味后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功效。   白茅根藕节煎:取鲜白茅根60克,鲜藕节60节。将白茅根挖采后洗净,切段。将鲜藕挖采后,切下藕节,洗净,切片,与白茅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上下午分服。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功效。   花生米炖红枣:取花生衣30克,红枣20枚。将红枣洗净,与花生衣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煨炖30分钟,即成。上下午分服,饮汤,吃花生衣,嚼食红枣。具有补气摄血功效。   蜂乳牛奶:取蜂乳20克,牛奶250毫升。将牛奶倒入锅中,煮沸,晾至温热状态时,加入蜂乳,搅匀即成。早晨与早点同时服食。具有益气摄血,补精养血功效。

请教:红细胞,血小板偏低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没有规则形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没有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结构,即没有染色体。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减少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最危险的是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可致死亡。红细胞偏低:导致红细胞偏低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缺铁性贫血导致的。建议贫血等引起的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治疗首先应该找到贫血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另外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和血补充铁和蛋白质和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平常注意防止偏食 。

宝宝查的血液分析红细胞低血小板高,怎么回事

血小板偏高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偏高,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血小板增加症的原因:现象在血小板增多症的出血原因是因为血小板功能下降,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下降,5-羟色胺变少还有释放功能不正常。一些患者还有凝血机制不正常、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情况。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易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可微血管内带来血栓。晚期可有脾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最好是选择一家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要盲目就医用药,还有平常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与休息,必要时可以看看中医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问题?

血小板反映的是人体的止血功能,血小板功能主要是用来止血。血小板偏高有很多种病因,具体如下:

1、可能是病毒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增多;

3、血液病像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还有骨髓纤维化早期,也可以引起小板增多;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也是会出现血小板增多。
所以血小板增多有很多种病因,但不是说血小板轻度增多,就一定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血小板增多,也是需要先到医院去就诊。临床上其实最多见的是,对于女性来说是缺铁性贫血,可以引起血小板轻度增多,一般血小板不会超过450×10^9/L。这时候如果进行补铁治疗,血小板就会恢复到正常。但有些情况下血小板超过450×10^9/L时,这时就要进一步检查具体病因。像自身免疫病、血液系统增殖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小板比较严重的增多,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引起血小板严重增多。自身免疫病的血小板增多还相对要轻,但不管怎么样血小板增多时,需要先到医院血液科进行就诊,然后进一步查明病因。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

1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容积内血小板的数量,这个值反应的是血小板能否正常发挥功能,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过少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而且出血之后都伴有止血困难,这样的患者在手术时风险极高。 2 原发性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原发性血小板增高主要是由于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较多,血液中血小板的量会大大增加,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3 继发性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吃止血凝血,以及对炎症部位的活血,继发性的血小板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出现了炎症或者出血性伤口,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以及脾切除患者,这类增高都不会太高,而且会很快下降至正常值。 4 正常人的血小板变化情况 血小板在人体中也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有生理性的变化,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这种变化不需予以理会,会自行调节至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