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赵云,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的结局如何?请用原文回答,拜托了
张飞被属下刺杀而死:却说张飞在帐中,神思昏乱,动止恍惚,乃问部将曰:“吾今心惊肉颠,坐卧不安,此何意也?”部将答曰:“此是君侯思念关公,以致如此。”飞令人将酒来,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刘备在白帝城病重而亡: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后杜工部有诗叹曰:“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群臣读诏已毕。孔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乃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关羽败走麦城被俘后被杀:
少时,马忠簇拥关公至前。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耶?公平昔自以为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军今日还服孙权否?”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何如?”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关公亡年五十八岁。后人有诗叹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又有诗曰:“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诸葛亮因操劳国家大事而病逝于五丈原: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后杜工部有诗叹曰:“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白乐天亦有诗曰:“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徒之汶山。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后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诸葛亮对赵云的偏爱胜过关羽张飞可以从哪两件事中看出来?
赵云是三国最出色的猛将之一,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精彩描写,深受人们的喜爱,赵云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勇有谋,只要赵云出现在哪里,敌人无不惊骇,甚至望风而逃。比如,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勇救黄忠,吓得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应战。在夷陵之战中,赵云救援刘备,杀得吴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陆逊闻知是赵云来了,立即下令撤军。在演义中,还有两件事,诸葛亮特别选用了赵云,显示出对赵云的偏爱,胜过关羽和张飞。到底是哪两件事呢?这里只讨论演义,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第一件事,诸葛亮南屏山借东风,让赵云接应。刘备兵败当阳,前途未卜,诸葛亮为了联合江东孙权,孤身一人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曹操。周瑜定下火攻之计,使苦肉计,让黄盖诈降,趁机火烧曹操连环大船。在火烧赤壁之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为了迷惑周瑜,提出在南屏山“借东风”,这就是演义中著名的“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借风”成功之后,周瑜忌惮诸葛亮的才能,派大将丁奉和徐盛来杀诸葛亮,以绝后患。诸葛亮提前离开南屏山,让赵云来接自己。丁奉和徐盛见诸葛亮已走,立即乘船追赶,赵云在船尾,一箭射去,射断了徐盛船上的篷索。东吴将士们忌惮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也不敢再追击。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诸葛亮之所以提出让赵云来接应自己,一是赵云武艺高强,二是赵云办事稳重、细心、周到,不会出差错。倘若换成张飞,不小心喝醉了酒,延误了时间,诸葛亮肯定难逃东吴的毒手。第二件事,诸葛亮柴桑吊丧周瑜,让赵云护卫。周瑜因为计谋多次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技高一筹,周瑜壮志难酬,因为生气,导致箭伤发作,英年早逝,这就是演义中著名的“三气周瑜”。诸葛亮得知周瑜去世,决定去吊丧,刘备等人非常担心,害怕东吴加害,但是诸葛亮执意要去,于是让赵云护卫。诸葛亮到了柴桑,果然,东吴将士们痛恨诸葛亮,认为是诸葛亮害死了周瑜,纷纷要杀诸葛亮为周瑜报仇,但是,因为赵云跟随保护,都不敢下手。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赴巴丘吊丧。于路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回柴桑。孔明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赵云在场,震慑住了江东诸将,没人敢动手,可见,赵云的武艺令江东诸将感到恐惧。诸葛亮柴桑吊丧,为何要选赵云?为何不选关羽和张飞?同样是因为赵云武艺高强,名声太响,加上办事周密,遇事冷静,很有头脑,又服从命令,相比关羽和张飞,赵云是最佳人选,同时,也显示了诸葛亮对赵云的偏爱,胜过关羽和张飞。
刘备临终托孤时对诸葛亮讲了些什么?
刘备至夷陵之战失败之后逃到了白帝城,不久刘备病重召来诸葛亮李严等重臣在床头,吩咐辅佐幼主刘禅,于是刘备让重臣离去只留诸葛亮一人在床前,刘备说:“若我儿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听之明之时刘备的一点小计谋可是仍然感动流涕说曰:”臣竭尽所能肝脑涂地辅佐幼主早成大业,刘备放心了于是叫来刘禅,让他拜诸葛亮为相父而且让刘禅时常要听说相父教诲。扩展资料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的大败,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新生的季汉政权面临内外交迫。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这个依托刘备个人魅力建立起来的国家已经摇摇欲坠。同时刘备虽然知道诸葛亮等人对于自己十分忠心,但对自己的儿子忠不忠心就不能保证了,因为知道诸葛亮的责任心十分强,所以这时只要把儿子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就会尽责地把他扶起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帝城托孤
刘备去世时,为何托孤给诸葛亮?
刘备去世时,托孤给诸葛亮,是因为当时蜀汉人才凋敝,具有治国能力的,而且最受刘备信任的只有诸葛亮。诸葛亮从出山以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表现力,为刘备夺取了益州他的能力和忠诚度,得到了刘备的充分肯定。而且刘备非常清楚诸葛亮的志向和抱负,知道诸葛亮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虽然是托孤给了诸葛亮,但是在刘备托孤的时候,还让了尚书令李严做诸葛亮的副手,让李严做一个见证人,对诸葛亮起到牵制的作用。而且当时关羽和张飞都已经去世,随着刘备一起打天下的有才能的人只有诸葛亮,而且也只有诸葛亮的年龄适合刘备进行托孤。并且刘备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虽然给诸葛亮说刘禅不可以的时候,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按照血统来说,诸葛亮只能是一个能臣。无论刘禅有多么的无能,他总归是汉室血统的继承人,诸葛亮是十分重视朝纲的,他对于君臣礼仪是十分看重的,所以他不会做出越俎代庖的事情。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刘备是看得非常清楚的。而且诸葛亮本人是非常有才能的,他是一个忠臣,是一个谋士,是一个政治家,在刘备托孤的时候,有能力且地位较高的人有诸葛亮,李严,赵云,魏延、吴懿五个人,如果要托孤的话,肯定选一个文臣比较好,因为武将的话可能会夺权,虽然赵云也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但是他太过于正直,不太适合搞政治,对部下不能够做到赏罚分明。而其他人的性格都不是太合适,都是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的,只有诸葛亮是没有私心的,他就是全心全意地辅佐刘备,想要光复汉室,所以不选诸葛亮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