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信条影评

时间:2024-07-26 01:58:59 编辑:莆仙君

《信条》剧情解析

故事开始于乌克兰基辅歌剧院的一次间谍行动。解析:故事开始出现的萨塔尔方砖(Sator Square),有意大利庞培古城出土的回文密符,这个方砖,横着读,竖着读都有意义。Sator是反派的名字萨塔尔,Arepo是戈雅(Goya)名画的伪造者,Tenet是电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场戏出现的地点,Rotas是奥斯陆自由港储存艺术品公司的名称。解析:这个方砖的回文结构是电影非常重要的结构之一,暗示了电影的故事发展和情节设定。主角是一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他的任务是拯救一个已经暴露身份的特工,同时偷取一个神秘的钚装置。解析:这里的中央情报局的口号We live in a twilight world,致敬了《暮光之城》(Twilight)。任务过程中,他被一个背包里有红绳挂坠的蒙面士兵所救了。解析:这里的红绳挂坠,暗示这个蒙面士兵是他的搭档尼尔。最终任务还是失败了,主角被捕,受过中央情报局训练的主角,吞下了同伴手里的氰化物药丸,通过自杀来防止自己透露过多的信息。然而之后主角又苏醒了过来,他从身边的上司嘴里得知,他服用的自杀药丸实际上是假的,他的同伴已经死了,钚装置也被拿走了,这次行动是一次测试。主角从上司嘴里得知了叫“信条”的神秘组织,并被告知需要联系研究熵的科学家劳拉,以进一步了解时间逆转的事情。主角找到劳拉,了解到未来有一种科技可以逆转物质的熵,得到了可以逆行的子弹,同时他也接收到了寻找逆转物质的任务,以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

《信条》观后感

工作了一天,即使再疲惫我都会打开一部电影,以电影的结束让自己能心满意足地休息。可是昨晚看完诺兰的新作《信条》,却让我不能释怀,辗转难眠。


影片讲述了一个中情局特工拯救美女,顺便拯救世界的故事,老桥段了,不多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影片中时空旅行和祖父悖论“现实版”,女主杀丈夫的剧情我不多赘述,我想来吐槽一下影片里接收到成吨的信息量——“莫比乌斯环”、“钳形运动”、“祖父悖论”、“熵增熵减”。真就学霸笑嘻嘻,表示电影里面的概念都很熟悉,学渣哭唧唧,表示看完会默默搜索关键词,恶补欠缺知识。


我是那种不带脑子看电影的观众,只能事后回味,在影片中解释不清的部分,会让我很难受。诺兰在这个点上很细致,从以前他的电影就能看出一些,他借由演员道出全盘的硬科幻知识。《信条》里他搬出了一个“熵增熵减”的理论,来解释剧情里面的时间穿越行为,用背景音乐的迭替,取代了演员的解说。有大片的质感,又有硬科幻知识的充实,让我一个“路人”也爱上了科幻。


但令我转转难眠的不是大片不够精彩,而是感觉少了些什么。《盗梦空间》相信大家都看过,“多重梦境”、“植入想法”、“梦境链接”,还有步步迭进的故事线,扣人心弦的危险场面,我不知刷了很多遍,任然回味无穷。那么,《信条》少了些什么呢?


我想是感情线的铺陈令我不太满意。即便有多处精彩的前后呼应镜头,即便有如此硬核的特效炫目,即便男主最终救了美女又拯救了世界,也失去了挚友…杂糅进“时空旅行”、“熵增熵减”等等科幻概念,让我少了不少乐趣,对这部电影的高期待就落空了。《信条》在上映之前可是承载了众多电影爱好者和吃瓜群众的满满期待。然而从万众瞩目到票房平淡、口碑回落,《信条》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说了这么多,《信条》真的让人这么失望吗?我想,不至于此。电影很棒,但只是“内味儿”不那么浓厚了。我觉得我们得允许“魔术师”犯错,这场不是那么精巧的“魔术秀”仍值得我们一看。


信条电影评价 信条的评价介绍

1、该片生硬、缺乏感情,即便在理应让人动容的情节上,也显得干巴巴。如果把情节点都写下来,再用圆圈、箭头、彩色笔一一标注清楚,或许就能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这部电影真的不值得这么忙活——更何况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电影院里。

2、《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对于时间别具一格地操作,构成了《信条》叙事上的多重复杂性:它有正叙,有倒叙,并且正叙与倒叙还可以汇合,从而实现“时间钳形行动”。即,让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抵达同一个时间点,完成同一个任务。如此烧脑,也注定了它会将很大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信条》还是挺概念化的,电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还原这个概念本身,所以电影虽然辗转三大洲七个国家拍摄,但它们也都沦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动机相对欠缺。


电影《信条》深度解析是什么?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宝拿出月光宝盒或者复联超英们回到过去是一样的。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花絮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