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是什么?
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是:1、护理学:(国际护士会)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2、南丁格尔时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使护理学逐步走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这是现代护理学的开始,也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3、ICN: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理人员群众团体,于189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国际组织者最早的组织之一,其目的是促进各国护理人员的交流,使各国护理人员能够彼此沟通,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并能共同为促进人们的健康,预防及治疗疾病,努力发展护理事业做出贡献。4、独立性的护理功能:指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决定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5、依赖性护理功能:指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师的处方及其他医嘱对服务对象所实施的护理。6、类专业性:指一些简单性、常规性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有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来实施护理。7、WHO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但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8、生存质量(WHO的定义):生存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健康理念有哪些
健康理念有哪些 健康理念有哪些,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但不是每一个人的专利,拥有了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那么你知道健康理念有哪些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 健康理念有哪些1 健康的理念包括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是指一个人身体完备,精神健全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罹患疾病、”WHO’s definition of health: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身体健康的标准: 1、精力充沛,不紧张,不易疲劳 2、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好 5、抗病能力强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8、牙齿清洁,无病齿,色泽正常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有弹性,步履轻松 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健康理念有哪些2 (一) 健康在心 心——指心态,即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心理压力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心态好,活到老”。生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可达到康复。健康在于气血和经络:气血充足依靠丰富的食物、优质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实现;经络畅通依靠清净心境来实现。所以,法从心起,心静身净,养生就是养心,心生智慧,须用智慧保证健康。相反,心乱则血气乱,乱则生病。 (二)健康在气 气——是健康之根本。这里的“气”指的是人的元气,又称真气,它是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人体生命因气而生,人生一口气,气聚而生,气亡则死。气亏气滞就会生病,想治好病首先要治好气。气带动血液流动,而血又给气补充动力。气不足或不存,经络就不畅不通,身体因此而“痛”。气亏气滞则血阻,就会生病。气的生成主要与肾、脾、胃、肺等脏腑器官密切相关,治五脏之病,补气为先。 (三)健康在动 动——即运动、活动和劳动。体育运动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寿命,有效防止疾病,还可减肥和调整神经系统。通过运动,让气血运行,以减少体内垃圾,促进血脉经络畅通。活动和劳动可减少风寒阴阳暑湿的侵袭,使人少生病。通过“动”以刺激肌体,产生抵抗力,故动则少病;而贪图安逸导致免疫力低,故惰则多病。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健康的源泉。” (四)健康在静 静——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种绝佳状态。心乱是健康的大忌,避乱在调心。心不定不安,情性急躁,为致病致死的'总因。心静可达到微循环,在空气清新处慢呼吸,吸收负氧离子。心静而气通,气通则血畅,气通血畅则百病消,且能延寿。身体的平衡靠静。心火不起,叫静;心水不急,叫静;心态不躁,叫静。安睡醒来的第一瞬间,时间仿佛不动,就是自然安静状态;盘腿打坐,气下沉而坐稳当,就是求得安静状态。 (五)健康在度 度——是分寸、适合、平衡、和谐。健康是对自己身心有分寸的把握。凡事不可过,过则损,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适合自己,动而不乱,静而不滞,从自己实际状况出发养生。养生在于适度,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使身体达到和谐。平衡和谐即健康。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伤气,反而不美。也不能过于大悲大喜,闷极生病,乐极生悲,过头的悲喜都有害。 (六)健康在虚 虚——是余地、空间、空白,而不是虚弱。“谦受益,满则损。”这话不仅适用于为人,也适用于健康。过饱反而会消耗血气、消化不良、导致身体失衡,被“撑病了”。保持适当的饥渴才有利于养生,这是“虚”的妙用。“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大人与小孩同理。现代人生病,大多在饮食不节,过多过杂过滥。食物存留体内时间过长,排泄慢,身体“饱和”装不进新食物,一些器官运转不好,容易生病。 (七)健康在乐 乐——是快乐、愉悦。快乐是健康的根本,又是疾病的克星,被称为“超级保健药”。调查发现,成功抗癌的两大成因:一是本人乐观,二是家人关爱。有病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不必惊恐悲伤,压抑和破坏自己的情绪。生病往往是哀愁忧怒的不良情绪所致,生气是发病的第一大原因。心胸的宽广、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十分有利于健康。常有“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出健康。 (八)健康在洁 洁——是干净、清洁。许多疾病,在于病菌病毒的侵入,而病菌病毒往往是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所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卫生相伴就是让健康相伴。创造一个不生病、少生病的清洁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从口入、病由脏起。首先,要有一个干净清洁的家,让自己在家里不仅卫生,而且舒服。其次,尽量选择空气清新、优美安静、干净卫生的外部环境,多享受,多走动,让身心清静、闲适、放松、愉悦。 (九)健康在食 食——即食物和饮水。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很重要,营养须丰富、全面、均衡,粗细粮搭配,咸淡适中,尽量少食多餐。多吃应季、应地的食物,少吃反季食物,不吃有毒有害和污染变质的食物。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吸收。水是生命之源,饮水极为重要。要喝干净的水,常喝水,防口干缺水,多喝温白开水。不仅要饮足,有量的保证;还要饮对,早起、睡前、起夜等关键时刻要饮水。 (十)健康在治 治——即治疗、医治、康复。有病要治,既不能讳病忌医,拖着扛着,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把小病拖成大病;也不能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过度治疗,“好心”损伤自己。摸准病情,对症下药,科学合理用药,不过度治疗,顺其自然而治愈。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多种保健手段和方法去辅助治疗,包括按摩、食疗、热水泡脚等,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尤其要“治未病”,提前预防生病。 健康理念有哪些3 以增强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为基础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管理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正在成为人们新的健康追求,也是一种新的健康文化。 一、全方位诠释健康 健康的概念及其含义在不断变化。旧的观念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或“不虚弱”,这种仅限于生物学的健康概念早在20世纪中期就被否定,,随后,由最有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全健康状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组合的健康概念来看,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生物角度检查器官功能和各种指标疾病正常,无疾病、无体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工作; 二、是从心理精神角度看有无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能否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和处理人际关系,以保持心理平衡的状态; 三、是从社会角度看其社会适应性,是否具有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社会幸描或者说社会适应能力完好。 在健康的三个方面中,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远不及生理健康,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有不如前两者,书实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缺一不可。没有生理健康、人的生命将不复存在:而生理健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的水平,心理健康能促进生理健康;而社会适应能力和生理健康能促使心理平衡,使人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条件,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 现代健康理念 现代化社会的人们对健康新的追求,健康概念又有新的发展,1990年WHO 对健康概念的阐述是: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意蕴四个方面皆健全,更强调健康内涵中主观因素的意义在于发掘其中的道德意蕴。 这种四维组合的健康概念,是一个整体的、积极向上的健康观,由于人是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寻求健康是一个不断进行和适应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以此构成人类健康的完整系统,并郑重说明了健康是一个社会概念。现代的健康观由过去衡量“健康”只有“不生病”这个尺度 (称为“ 一维健康)发展到“多维健康这种全面的、科学的新健康观,必将给中老年朋友在健康促进及早防范中老年常见疾患带来极大的益处
护理名词解释。
护理的释义:1.守护料理2.养护管理/iknow-pic.cdn.bcebos.com/1c950a7b02087bf403e66c0ffed3572c10dfcfc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1c950a7b02087bf403e66c0ffed3572c10dfcfc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c950a7b02087bf403e66c0ffed3572c10dfcfc9"/>护理[hùlǐ] 详细解释1.清制,官吏出缺,由次级官守护印信并处理事务,称为“护理”。《花月痕》第四六回:“这里仲池诧异一番,将提督的印暂行护理。” 2.配合医生的治疗,随时观察和了解病人的病情,报告给医生,并照料病人的饮食起居等。徐迟《牡丹》九:“有人病了,常是她陪伴护理。”3.养护和管理。《解放日报》1985.10.26:“其中特别是龟背竹、珍珠地柏和小种令箭荷花等,当前应怎样护理?”拓展资料造句1、在妈妈地辛勤护理下奶奶平安过渡到了康复阶段。2、在大娘的精心护理下,这位战士的伤口痊愈了。3、院子里的小白杨在爷爷的精心护理下茁壮地成长。4、还真的是久病成医,他这个老病号,现在各科的医药护理知识都懂一点了。5、一个护士,可以日日夜夜的在病房中工作,也可以护理好千千万万的病痛者。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以及社会活动中的完美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及时了解掌握自己的身体存在哪些疾病或是隐患十分重要。因为很多时候,身体虽然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可能会有处于潜伏期的病变,如高血脂或糖尿病,早期发现就能够及时治疗。专家建议我们应该定时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健康的标准: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应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环境因素的完美。可以说,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相当广泛的。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健康标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 感冒 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