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世界上最大的猴子山魈

时间:2024-07-25 08:48:48 编辑:莆仙君

什么是大马猴子

1、俗语里说的大马猴其实就是现在非洲的蓝面狒狒,在我国也叫山魈。由于它的颜面比较长,象马一样,所以民间又叫大马猴。这种动物在唐代以前我国尚存,主要活动在长江以南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后绝迹。现在只有在非洲中部还有少量栖息。2、大马猴子为吓唬别人时常说的一种想象中的形如猴的动物。3、大马猴即当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语音有别,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语音发生变化,字体发生讹变,变成了现在的大马猴子。


狒狒和猴子的区别是什么?

狒狒和猴子的区别是:形态特征不同、栖息环境不同。1、形态特征不同,狒狒:狒狒有5种,体型较大,在灵长类中仅次于猩猩属,体长51-114厘米,尾长38-71厘米,体重14-41千克。2、栖息环境不同狒狒:栖息于热带雨林、稀树草原、半荒漠草原和高原山地,更喜生活于这里较开阔多岩石的低山丘陵、平原或峡谷峭壁中。猴子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部分在森林里生活。3、外貌体型不同:狒狒的体型比较大一些。头部粗长,唇部突出,眉骨高高突起,脸上有很高的隆起线,毛色鲜蓝透紫,耳小,体型粗壮,四肢等长短粗,适应在地面活动。猴子四肢长,关节灵活,双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上下颚短,大脑发达,智力较高。狒狒: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的1属,通称狒狒。是灵长类中次于猩猩的大型猴类,共分为五种,都分布于非洲地区。猴子:猴子是一个总称。灵长类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大马猴是什么?

问题一:大马猴是什么意思啊? 调侃一个人的,意思是马虎的人,顽皮的人

问题二:传说中的马猴是什么啊 马猴 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的1属,通称马猴。是灵长类中次于猩猩的大型猴类,体长50.8~114.2厘米,尾长38.2~71.1厘米,体重14~41千克;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具颊囊;体型粗壮,4肢等长,短而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毛黄、黄褐、绿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较深;毛粗糙,颜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颜面周围、颈部、肩部有长毛,雌性则较短。共5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个别种类也见于 *** 半岛。食性为杂食。
栖息于热带雨林、稀树草原、半荒漠草原和高原山地,更喜生活于这里较开阔多岩石的低山丘陵、平原或峡谷峭壁中。主要在地面活动,也爬到树上睡觉或寻找食物。善游泳。能发出很大叫声。白天活动,夜间栖于大树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蛴螬、昆虫、蝎子、鸟蛋、小型脊椎动物及植物。通常中午饮水。结群生活,每群十几只至百余只,也有200~300只的大群。群体由老年健壮的雄狒率领,内有专门眺望者负责警告敌害的来临,退却时,首先是雌性和幼体,雄性在后面保护,发出威吓的吼叫声,甚至反击,因力大而勇猛,能给来犯者造成威胁。每天的觅食活动范围达8―30千米主要天敌是豹。无固定繁殖季节,5~6月为高峰,孕期6~7个月,每胎产1仔。野生寿命约20年。
马猴
饮其血可以见鬼,力负千斤,笑辄上吻掩额,状如猕猴,作人言,作鸟声,能知人生死。 马猴是东非大裂谷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据动物学家介绍,“人与马猴之间的进化差距很大。大约3000万年以前,马猴遵循的是与人、黑猩猩不同的进化途径,它们没有语言能力。过去,马猴被认为几乎不具有推理能力;然而,在2001年底,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马猴有完成复杂抽象推理的能力。这是人类首次发现非人类及非猿灵长类动物具有这种复杂的能力。”
马猴属于濒于灭绝的珍稀动物。根据科学研究发现,由喜欢聚堆交流的雌马猴生育和培养的孩子,其生存率特别高。
马猴的善于交际对自己的家族或遗传基因的兴旺具体能起什么作用仍是个谜。但有对马猴的研究数据表明,马猴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相互间梳理皮毛和降低心率跳动次数,即缓和心绪,而且能促使脑内物质的内啡肽(与镇痛有关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之一)分泌加快,以消除紧张心绪。
心理学家根据以往的观察资料还发现,当雄马猴面对危险时,不是以同样威吓的方式回报对方,就是逃之夭夭,而雌马猴面临危险时,会向伙伴们发出求救信号。前不久,《科学》杂志也发表了有关雌马猴这一临危处置方式的研究成果。
自然界中的马猴大多比较好斗,因为对外比较团结,所以是自然界唯一敢于和狮子作战的动物,一般3-5只马猴就可以搏杀一只狮子,作风十分果敢、顽强,所以一般动物园的说明文字一般都亲切地称马猴为:勇敢的小战士!
古埃及人和法老都称马猴是太阳神的儿子,因为每天清晨都是马猴第一时间全体迎接太阳的升起,十分的虔诚!

问题三:大马猴是什么意思啊? 你知道“大马猴”是什么吗?那可是伴随着我们这辈儿睡觉前的“精神恶魔”、一切鬼神的统领。80年代的小辈不知道不稀奇,这本就有着代沟,70年代的同辈也不知道让我有点纳闷.那儿时的长辈都是拿什么吓唬你们的?大灰狼?猪八戒?听不听话啊,你?再不听话让大马猴把你拎走了,你可就……”(后面部分当然是怎么让孩子害怕怎么说)结果我们就都乖乖就范,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当然像我这么乖的少见,让干嘛干嘛,多半还是想哭哭,想闹闹,非要在挨上一顿臭揍才老实。呵呵~~~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描写饮酒行令的场景,粗俗的花花太岁薛蟠行酒令时道出一句“女儿愁,绣房蹿出个大马猴”,这“大马猴”到底为何物读者总想弄清楚。倘若望文生义以为马猴“头如猴,身似马”,那岂不是造出一个怪物?《红楼梦辞典》马猴条释文:“吓唬别人时常说的一种想象中的形如猴的动物。”此种看法认为马猴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第二种看法认为马猴是大个猴子,专门用来替人驯马的。

有人讲过一个故事:北京海淀区安河桥大有庄有个御马圈胡同,据说得名于清朝时此地为养皇家御马的马圈,圈中之马系从新疆、蒙古得来,均为未驯之烈马。驯烈马是件很危险的事,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用猴子代替人来完成这项工作,此猴便被称为“马猴”。讲故事的人说他祖父当年管御马圈,其时有4只马猴。

《红楼梦》第十五回描写宁国府为秦可卿出殡,凤姐怕宝玉在郊外贪玩出闪失,回去在贾母面前不好交待,便对宝玉嘱咐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和女孩儿似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于是有人以“猴在马上”,作为猴驯马的佐证。

暂且不谈猴子驯马,先说马猴为何物。《冷眼观》第八回:“闻得贵县六安专产马猴,究竟有多大?”说明其作者著书时六安尚以出产马猴闻名。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中说:“沐猴:母猴;母猴:弥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太炎先生是近代著名学者,在语言学方面有很大贡献。《辞海》评价他“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左学右文)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评价颇为准确。太炎先生明确告诉我们:马猴即当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猕猴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猴子,好群居山林之中,喧哗好闹,上窜下跳的。猕猴在我国分布极广,据《辞海》记载,产于云、贵、川、陕、青、冀、豫、桂、粤、闽、台、浙、皖等省区,六安恰在安徽,两书记载完全吻合。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一段话说到母猴:“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与狗则远矣。”千万不要以为母猴是雌猴,那就大谬了。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猴》中特意说明:“母猴乃此兽名,非谓牝者。沐猴、猕猴皆语之转、字之讹也。”段玉裁、章炳麟皆学问大家,其说法完全一致,盖源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语音有别,所以段玉裁注明“皆语之转、字之讹”,章炳麟也说“皆一音之转”,完全正确。

现实生活中马与猴联系在一起,由猴驯马的也有,那是在马戏团。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曾被玉皇大帝封了个芝麻官弼马温,专门给玉帝管马。那么“猴在马上”又该作何解呢?原来这是一句北京土语方言,“猴”字读时要带儿音,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表示依偎、纠缠的意思。中华书局出版陈刚先生的《北京方言词典》有此解释。难能可贵的是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写作的《红楼梦》中大量使用的北京方言,至今在群众生活中依然具有旺盛的活力。在今天辨析马猴之时仍令人感叹曹雪芹驾御语言文字之功力。...>>

问题四:大马猴是什么 现在非洲的蓝面狒狒,在我国也叫山魈。由于它的颜面比较长,象马一样,所以民间又叫大马猴。这种动物在唐代以前我国尚存,主要活动在长江以南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后绝迹。现在只有在非洲中部还有少量栖息。

问题五:大马猴是什么意思 调侃一个人的,意思是马虎的人,顽皮的人

问题六:北京话“坠咕噜” “大马猴”是什么意思 大马猴一般是给人起的外号,形容福张的前脸突出,比较像猴子,又觉得猴子这个名词太俗,就叫:大马猴 了。
坠咕噜就是沉、重的意思。

问题七:女儿愁,绣房窜出个大马猴,大马猴是什么东西 红楼梦薛蟠酒令的一句,大马猴的意思是人太瘦,瘦的像猴;脸太长,像马的脸。
意思是:女孩发愁,心里的白马王子竟然是马脸猴身出现在自己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