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我在马路边个别化

时间:2024-07-24 19:26:01 编辑:莆仙君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练说出:“线绕一个圈,再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2、尝试在儿歌的帮助下,初步学习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3、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感受自我服务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漂亮的蝴蝶结》教学挂图。   2、系蝴蝶结的小鞋。   3、穿有鞋带的鞋来园,每位幼儿一根短绸带。   4、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重难点   初步学习系鞋带的正确方法,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感受自我服务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带蝴蝶结的小鞋子,引出故事主题。   引导幼儿观察小鞋子的特殊之处:你喜欢这双小鞋子吗?为什么?引发幼儿的讨论。   二、欣赏故事,幼儿初步了解系蝴蝶结的方法。   1、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漂亮的蝴蝶结》。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学习资源,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提问:开始时妈妈为什么不给美嘉买有蝴蝶结的鞋子?美嘉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重点学习短句“先绕一个圈,再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每位小朋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的方法。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的短句练习扎蝴蝶结的方法,同时提醒幼儿线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部分也要少,不然拉近是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三、游戏“试着系一系”,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1、出示蝴蝶结,请幼儿讨论蝴蝶结该怎么系?   2、幼儿讨论后自己学着系鞋带,老师在一边引导提醒。   3、表扬鞋带系得好的幼儿。   四、游戏“蝴蝶飞飞”。   幼儿互相帮助吧蝴蝶结扎在手上,颤动手指磨坊蝴蝶飞的动作,体验学会系蝴蝶结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活动延伸。   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属相,幼儿一点也不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动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对钟的认识迁移到12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的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时钟   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课件十二生肖、钟、高山、山洞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时钟)点击课件时钟: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数一数钟面有多少数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含义。   1、欣赏十二生肖中的动物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点击课件十二生肖   2、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点击课件生肖钟、   (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1老鼠开始数,鸡排第几,猪排第几?   (2)幼儿说说自己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老师知道这些小动物中有小朋友的属相。那小朋友你的属相是什么?你还知道谁的属相?   (3)采访老师的生肖那你想知道我的属相是什么吗?你们可以来采访我。   (4)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12种属相。   除了小朋友有属相是属狗的、属猴的。还知道了老师的属相属鸡。那到底有多少种属相呢?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们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发明的。每年都用一种小动物作为标志。一共有12钟生肖。   (5)讲解12生肖的轮回规律。   为什么老师的属相和有的小朋友是一样的?通过生肖钟了解12生肖的轮回。   小结:12生肖每次轮回要12年。一次轮回完了再重新开始。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后来轮到的。   三、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   (1)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   (2)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点击课件讲述故事。   四、教师根据故事提问,幼儿熟悉生肖的排列顺序。提问:体育比赛有哪些项目?钻山洞有谁?谁第一?爬高山有谁?结果呢比跨步有谁?谁第一?比跳高有谁?结果呢?   我们也来学学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绘画十二生肖小动物。   2.家园共育:家长带领孩子阅读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摘了三盆水果。你们看一下梨子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柿子有几个?   (二)小猴分水果   (1)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吃。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师:小猴想给每只小兔分一只,你们数数看小猴拿来了几只梨子?一只小兔子没有梨子该怎么办呢?   幼:再让小猴去拿一只。   师小结:每只小兔分一只梨子,梨子少的时候我们要加上梨子,这样小兔和梨子才能一样多。   (2)看!小猴来到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猫?   幼:有6只小猫。   师:小猴拿来了几个苹果呢?该怎么分呢?   幼:拿掉一只苹果。   师小结:每只小猫分一只苹果,苹果数量比小猫多的时候我们要拿掉苹果,这样小兔和梨子才能一样多。   (三)幼儿自己操作   粗心的小猴也想把水果分给其它小动物品尝一下,你们能帮帮它吗?"出自:屈;老.师"每个小动物只能分一只水果,少了你们要添上,多了需要你们拿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想象,清楚讲述图片内容,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认真倾听与大胆讲述的习惯。   3、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    二、活动准备:   大挂图4套,幼儿两人一张小图片,空罐头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空罐头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教案:)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老师还带来一组图片讲的就是关于这个空罐头的。   (二)、幼儿自由观察、讲述图片。指:请你们看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1、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2、交流:你看到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三)、逐幅观察,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想象。   1、欣赏图(1)引导幼儿想象:小猴为什么扔空罐头?   2、欣赏图(2)重点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小猪,(教案:)启发幼儿想像:小猪被砸到后会怎样?   3、欣赏图(3)提问:小兔看到空罐头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欣赏图(4)提问:小乌龟把空罐头当成什么?    四、幼儿结合小图片,自由结伴讲述。    五、完整讲述。    六、组织幼儿讨论:   1、小动物谁做得比较好,谁不好?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乱扔空罐头会怎样?如果你看到空罐头,你会怎么做?   思品教育:不能乱扔垃圾。    七、延伸活动 :“有趣的空罐头”。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风扇、空调,培养幼儿设计的兴趣。   2、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9以内数加减。    活动准备: 各种空调、风扇图片,蜡笔,画纸,图书,橡皮泥,益智区活动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   1、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方法使自己凉快起来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空调、风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2、很多图画上也有空调、风扇,老师把这些图画书放到了图书区,小朋友可以一起去看一看。   3、风扇转起来,数学区的圆盘也会转起来,小朋友仔细看清楚外圈的数字,把里圈和内圈合起来,组成和外圈数字一样多的数量。   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看使用蜡笔画的孩子能否按自己的想法画出空调及风扇,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大胆作画。   2、看使用橡皮泥的孩子能不能制作出想像中的风扇,对于孩子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   3、帮助孩子看清数字,转动转盘,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并进行书写。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人过新年的传统习俗。   2、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和欢乐情绪。   活动重点:中国人过新年的传统习俗   难点:学说儿歌   活动准备:   1、新年大礼包:鞭炮一串、红包一个、唐装一件。   2、音乐《恭喜你》。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唱一唱,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   (1)、播放《恭喜你》歌曲   “这是什么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讨论:   “为什么大家要相互恭喜呢?”   “原来再过一天就要过新年了,过新年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   2、猜猜大礼包里有什么,并学说儿歌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礼包,里面是我准备过年的东西,大家猜猜里面有什么?”   (1)出示鞭炮:“这是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念儿歌:过新年呀咚咚锵,真热闹呀咚咚锵,送你一串大鞭炮,咚咚锵。   “过年我们为什么要放鞭炮?还有什么时候要放鞭炮?”(交流)   小结:大家碰到喜庆事儿,都会放鞭炮。   (2)、出示红包:“这是什么?为什么您们都觉得是红包呢?”   教师念儿歌:送你一个大红包,咚咚锵。   “你收到过红包吗?”   小结:过年的时候,大人们都会给小孩红包,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   (3)、出示一件衣服的.轮廓图:“这是什么?它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吗?”   教师念儿歌:送你一件唐装,咚咚锵。   教师小结:唐装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   3、改编儿歌   “过新年要准备这么多东西,我们将它们编进里戈里说一说。”   如:过新年呀咚咚锵,   真热闹呀咚咚锵,   送你一串大鞭炮,咚咚锵。   恭喜发财,咚咚锵,咚咚锵   …………….   播放音乐《恭喜你》,幼儿随老师一起说一说。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愿意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简单的正方形分割,并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喜欢图形宝宝,愿意与图形宝宝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A:幼儿已经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B:已经学会折叠纸张、切割纸张。   2、材料准备:   A: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图形宝宝若干。   B:人手一份:正方形纸(5张)、塑料小刀(1支)。    活动过程:   一、图形宝宝找妈妈,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幼儿拼拼玩玩,整合出正方形。   小朋友,你们能够帮图形宝宝找到大正方形妈妈吗?   2、师生共同探究正方形的整体与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这个小朋友找到了大正方形妈妈。你们看看这个大正方形妈妈有什么图形宝宝啊?这个大正方形妈妈有四个一模一样的小正方形宝宝呢。   二、分蛋糕,感知正方形的分割。   正方形妈妈真高兴,她呀要请小朋友吃蛋糕,但是小朋友得先闯关,帮正方形妈妈把蛋糕切好。老师相信你们很棒,一定会过关的。加油哦!如果等会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工具帮忙。   1、切蛋糕第一关,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第一关,请你们将正方形蛋糕变成两块小长方形蛋糕,而且要一样大哦。   教师巡视指导幼儿,鼓励幼儿比较出是不是一模一样。   2、切蛋糕第二关,分割成四个正方形。   现在请你们接受更有难度的挑战----第二关。请你们将正方形蛋糕变成四块一模一样的小正方形蛋糕。加油!   3、切蛋糕第三关,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你们太棒了,竟然变出了四个一模一样的小正方形蛋糕,但是你们会变出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蛋糕吗?这可是很难很难的哦。你们敢挑战吗?”   教师巡视指导幼儿,引导幼儿小心切割出两个大三角形。   三、拼拼玩玩,发挥想象变出物品的基本形体或基本轮廓   1、出示变化出的物品的基本形体或基本轮廓,感知图形变化的趣味性。   2、幼儿自由分组选择难度,创意拼摆。   ①: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简单图片进行模仿拼摆。   ②:模仿拼摆较有难度的基本形体或基本轮廓   ③:幼儿自由想象,创意拼摆   四、活动延伸:圆形的分割   刚才有个小朋友问我,圆形宝宝会不会表魔术啊??我也不知道也,要不我们今天回家试试。明天来告诉小朋友,再一起来说出答案。 中班教案 篇8   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形(中班数学)   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认识形状的兴趣   2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3能够辨认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图画(用长方形画出的火车),长方形纸卡,正方形纸卡,泡沫板做的立方体(各面都贴有各种形状)   松紧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画引出长方形   1嗨,小朋友们好,还记得我是谁吗?   对了,我是正方形,今天我带来了我的好伙伴,   他是谁呢?小朋友猜一猜,啊呀,它有点怕羞藏起来了,   小朋友在这幅图画里找一找。   二认识长方形   活动准备:图画(用长方形画出的火车),长方形纸卡,正方形纸卡,泡沫板做的立方体(各面都贴有各种形状)   这个长方形长的什么样子?角有几个?边有几个?角一样大吗?边一样长吗?小朋友来摸一摸,数一数。   三操作活动   将小朋友分成两组用松紧带围长方形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重难点   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故 事 图 片    活动目标   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   知道“逃”“钻”“吼”“寂寞”等词的意思。   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有一个故事叫《轰隆隆来了》,谁能猜出轰隆隆是谁呢?   二、边看图边复习故事。   1、为什么大家叫这只恐龙轰隆隆呢   2、轰隆隆来到马路上,人们怎么样了?来到原野上,大家都怎么来到游乐场,大家又怎么样了?   3、 这时候轰隆隆有什么感觉?理解“寂寞”的含义。   4、小兔带轰隆隆参加游艺会,市长为什么发火法?幼儿学学它的喉声。   5、轰隆隆为什么觉的兴趣呢?   三、创编故事情节   轰隆隆再次来到马路上,原野、游乐场、会场会出什么事情呢请每个小朋友想一想。幼儿自己讲述。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纸浆在瓶上作画,学会使用镊子和筷子制作纸浆画。   2.认识青花瓷,观察青花瓷的形态、颜色等特色。    活动准备:   纸浆、镊子、筷子、白色瓶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   1.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青花瓷。   2.找找青花瓷的形态和颜色。   3.青花瓷是有哪两种颜色组成的?    二、不一样的青花瓷   1.出示纸浆,这是什么?什么颜色?   2.今天我们用纸浆来制作青花瓷。   3.你们怎么样制作纸浆画?   4.出示镊子筷子,今天我们请这两个朋友来帮助我们在瓶子上制作纸浆画。   5.师示范如何使用镊子和筷子制作纸浆。    三、制作青花瓷   小朋友已经在我们白色的瓶子上画好图案了,现在请回到位置上拿起你们的瓶子,请镊子和筷子朋友一起来制作纸浆花瓷吧!    活动反思:   在课前我自己试过用镊子把纸浆戳到瓶上,效果不错,但是没预想到班里小朋友的能力。很多孩子都不会用力,所以到后来纸浆都从瓶上掉下来。这是我班孩子第一次使用镊子,他们不是很习惯,一开始用了一下,慢慢的都开始用手戳了,导致纸浆都是一块块的。不过立体纸浆作品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所以兴趣很浓厚,参与也很积极,有部分幼儿最后成品还不错。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了把3分成两份有两种方法。   2、能较清楚地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初步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    活动重点:   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方法。    活动难点:   分合式数列两边的关系(递增、递减)。    活动准备:   图片 作业纸 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磁性教具)   二、新授:学习3的组成   1、出示图引导幼儿观察 。   2、师:小孩一共钓了几条鱼 ?   3、引导幼儿探索   师:你们来看这里有两个鱼缸,怎样把3条鱼分在两个鱼缸里,小朋友你们想想办法,你是怎么分的?   4、幼儿思考说出分解,请幼儿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5、师:记录幼儿分的方法 。   6、师小结:这两个部分合起来的总数是3。   三、幼儿操作练习   1、幼儿完成练习   2、讲评作业   四、游戏活动   “跳圆圈”,进一步巩固3的分解组成。   五、总结全课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①学会欣赏绘本故事,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故事。   ②能够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整讲述整个故事。    【活动重点】 培养绘本阅读欣赏能力,喜欢上绘本故事。    【活动难点】 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绘本展示的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绘本教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角“耗子”   师:宝贝们早上好,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看看谁最先答对!‘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   幼:老鼠   师: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啦!小老鼠还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耗子……   对小老鼠展开讨论,谈谈小朋友眼中的小老鼠,把小老鼠的形象自然的呈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这是已有的经验,孩子们很快就可以回忆起来)   二、绘本教学   开始《粗心的小耗子》绘本教学,从封面到尾页,一页一页认图,故事讲解。   绘本故事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仔细观察,语言教学要以孩子们“说”为主,教师要学会设计有效的问题帮助幼儿学习绘本故事。   绘本故事教学的顺序可以是:教师引导下,幼儿逐页理解故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为主,教师帮助复述故事   三、故事再读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当当小老师,由你们来给大家讲讲《粗心的小耗子》的故事(请坐的端正,安安静静举手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   故事再读是对文本的再认,加深印象,表演也是孩子们语言发展、表扬的机会   四、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让小朋友回到家后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复习,再记忆,也是加强亲子交流的一种手段。 中班教案 篇5   我们的地球家园,据说显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千姿百态、魅力多姿。猎豹那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奔跑,蜂鸟那稍纵即逝的玲珑身影,蓝色海洋中通晓人意的海豚……这些大自然的生灵让地球家园变得生机勃勃、趣味盎然,也令多少好奇的儿童为之神往与痴迷。无论是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石阶下鸣唱的蟋蟀、雨后墙角徐徐爬行的蜗牛、冬天雪地上瑟缩啄食的麻雀……这一切都曾经抚慰过我们纯真的童心,滋养了我们幼小的生命,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美妙的童年回忆。   而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动物生活的家园受到威胁,许多动物正在或已经濒临灭绝。动物生灵曾经给我们童年生活带来的无穷乐趣,渐渐远离了今天的儿童。这不能不说是今天许多儿童生命与生活中的一大缺憾。   为此,我们特意选择了"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希冀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感受与体验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生灵千姿百态的外形、瑰丽多彩的神奇生活、感悟动物生灵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朋友关系,激发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我们将带领幼儿欣赏奇妙的动物故事,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以及发生在自己和动物朋友之间的趣事,感叹动物朋友神奇的本领,感悟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朋友关系。   我们还带领儿童去认识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森林之王和百兽之王——狮子、了解狮子或凶猛、或胆小、或善良、或威武的多彩形象;为狮子设计美丽的发型,探索人们生活中各种稀奇古怪的另样狮子的'形象,感受狮子和人们密切关系。最后,我们还要去向牛伯伯问好;体验草原小牧民的生活;认识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水牛,以及耗牛和羚羊。   许多动物远离幼儿生活,因此,提醒家长引导幼儿观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相关电视节目,或带孩子逛动物园,吩咐有关动物的直接经验;教师也要注意用动物的图片、绘本、模型等将活动室装扮成"动物世界",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可以让幼儿观赏动物的节目,如《狮子王》等。   我们在本主题下设"我的动物客人"和"狮子王"、"牛伯伯你好"三个主题,实施时间为3周左右,既可以按小主题的编排顺序进行,也可以把小主题打乱,在大主题下灵活安排。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爱好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幻灯片、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枕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老师的肚子和其他老师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想不想知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看视频《我从哪里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这个小房子叫子宫,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三、出示图片,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种子—芝麻—花生—葡萄—西瓜   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吃东西的?(靠脐带)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刚开始是睡觉,到后来会运动)   四、小游戏《变魔术》,学学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都干些什么。   请幼儿表演: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   五、小宝宝终于出生了,哇真可爱,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长大可以坐起来了。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宝宝是怎样如何长大的。(看电脑图片)宝宝—坐—爬—走—跑。   六、情景剧表演《我来做妈妈》,体验做妈妈的辛苦。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枕头,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七、妈妈从怀你们到生出你们一直到把你们抚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   八、我们小朋友长大了、也懂事了呢!今天回家就请你们大声的把心里话对妈妈叫出来,好不好。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爱,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2.观察、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初步积累阅读经验。    活动准备:   PPT课件《我妈妈》    活动过程:   一、介绍人物,激发兴趣.   师:这是谁?这位妈妈在干什么?   妈妈在做鬼脸给谁看?为什么?   一位会做鬼脸给宝宝看,逗宝宝笑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小结:这是一个一心想让宝贝快乐的妈妈,一个可爱的妈妈。   二、阅读绘本,激发情感   1.妈妈的本领   师:妈妈有哪些本领?(在第几页上?)   小结:妈妈的本领可大了,会做各种各样、香香甜甜的蛋糕;妈妈唱歌比天使的声音更动听;妈妈跳舞可漂亮了。   2.爱妈妈的理由   这是谁?你从哪儿看出来这只蝴蝶是妈妈变的?   把妈妈画成一只蝴蝶是什么意思?   小结: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   刚才把妈妈画成一只蝴蝶是想说妈妈漂亮,这里把妈妈画成沙发又想说妈妈什么?   体验:坐在老师身上试试,说说坐在“妈妈”身上是什么感觉。   小结:坐在妈妈身上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那么温暖,那么舒服。   3.妈妈的爱   这还是那位妈妈吗?妈妈什么时候像小猫?   交流生活经验:你的妈妈温柔的时候都为你做过哪些事?   师:这些温柔的事,你妈妈都做过吗?   小结:每天,妈妈都温柔地照顾我,关心我,我知道那都是因为妈妈爱我。   师:妈妈什么时候会像狮子一样?生气的时候,她还爱你吗?   小结:无论妈妈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像狮子一样生气,她都一样那么爱我们。   完整欣赏故事,插问:猜猜妈妈会对宝宝说一句什么悄悄话?什么叫永远?   三、情感表达   师:你们有什么悄悄话想对妈妈说?把你对妈妈的爱大声说出来。 中班教案 篇8   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区角活动有着它独特之处,它不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而且还使幼儿在其中得到发展。因此重视区角活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必将使每一位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到一种使幼儿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途径。因此我对小班开展区角活动有以下几点认识。   1.娃娃家。   娃娃家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此外,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同时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个娃娃家也许有2~3位“妈妈”,或好几个“爸爸”。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所造成的,我觉得老师不用去干涉,应顺其自然。   2.阅读区。   阅读区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这个区以图书阅读为主,如故事书是有关家庭、幼儿园生活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等等。还有杂志、画报。如《幼儿画报》、《幼儿智力世界》等。因为这些图书的画面简单,颜色鲜艳。以家庭生活、幼儿园的生活、小动物的内容为主。情节简单,篇幅不长。   3.美工区。   小班的幼儿在观察力、表现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方面,以及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提供工具、材料时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美工区的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包括选材、活动方式等都应考虑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否吸引幼儿积极地参加美工活动。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美工活动多围绕感知运用色彩进行。对他们的指导应着重于萌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大胆作画的信心,以及教给她们一些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这一时期需要进行一些直接的指导与示范,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4.益智区。   益智区应选择相对安静的地方,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相邻。小班幼儿尚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教师应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但要注意,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过多的讲解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而且小班的孩子想象力极其丰富,她们会用一些集合图形摆出各种各样的食物来,如:孩子把一个圆形放在一个长方形的上面,便能想象到棒棒糖,因此,我觉得孩子们在摆弄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一些集合图形的进一步的认识。   总之,通过区角游戏活动的开展和研讨活动的学习,使我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在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区角游戏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班级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区角游戏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5 以内的相邻数,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能较清楚的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与点卡,动物图片,房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5 以内的相邻数。   1、教师:“ 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五座房子,师幼一起点数。)   2、师幼共同打开房子,认识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5 以内的相邻数。   1、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教师指着二号房的小乌龟说:“住在小乌龟旁边的是谁?” 教师小结:住在小乌龟旁边的就是它的邻居,一个是住在一号房的小猪,还有一个是住在三号房的小鹿。   (2)依次找出三号、四号小动物的邻居。   2、利用点卡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教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想找找自己的邻居,我们来看看,每座房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宝宝,我们先来帮数字宝宝2找找它的邻居。(幼儿回答)   (2)出示点卡。教师:“数字2我们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呢?”分别给数字1、2、3送点子,幼儿观察比较。   (3)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点子之间有什么秘密?   (4)按此方法,请幼儿分别找出3和4的相邻数。   三、巩固游戏:《开火车》   1、教师:“小动物们和数字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相邻数,它们可开心了。住在2号房子的小乌龟邀请它的相邻数去它家做客,2的相邻数快快来   2、游戏重复,分别邀请3号、4号的邻居。   四、拓展延伸游戏:《跳格子》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交朋友的方式,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2、关注身边的事物,想想说说身边各种个样的好朋友。    活动准备:   1、用电脑软件制作的每个幼儿的大头照,本班幼儿去邻班交朋友的场景照片,录象片段。   2、还有谁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师在寻找周围的好朋友,如天天帮助自己教学的保育员,教学时用的钢琴,等等)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找呀找呀找朋友(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小朋友的大头照,让小朋友们猜猜,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呈现的方式有三种:1、出示整张幼儿的照片;2、出示照片的一角;3、通过谜语猜朋友,并借助屏幕再现)   1、(展示大头贴边念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是谁的好朋友,你喜欢和他一起干什么。   2、(出示照片一角)你们猜猜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到的?他是水的好朋友?你喜欢和他一起干什么?   3、圆圆的脸蛋,小小的眼睛,短短的头发,胖胖的身体!请问这是谁?他是谁的好朋友?(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照片。)你喜欢和他一起干什么?   小结:我们在班里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李老师和你们一样高兴。   二、快快乐乐交朋友(用电脑屏幕再现幼儿在幼儿园里运用各种方法交朋友的画面,帮助幼儿快乐的回忆并讲述各种交朋友的方法。教师用短小的儿歌帮助幼儿总结,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   1、前几天你们到中一班交朋友去了,你交到新朋友了吗?   2、你交到了几个好朋友?你是怎么交到朋友的?   3、幼儿分享交流与中一班朋友及幼儿园里其他人交朋友的方法,教师适时出示照片。   照片1:两个小朋友在交换玩具。   照片2:某某领着中一班的朋友去游戏区搭积木。   4、教师用儿歌《交朋友》小结。   某某呀交朋友,送给朋友一粒糖,朋友乐得咪咪笑,找到一个好朋友;某某呀交朋友,他给朋友唱首歌,朋友乐得笑咪咪,找到一个好朋友;某某呀交朋友,送给朋友小名片,朋友乐得笑咪咪,找到一个好朋友;某某呀交朋友,邀请朋友一起玩,朋友乐得笑咪咪,找到一个好朋友;   三、到处都有好朋友(通过观看录象和阅读大图书,引导幼儿关注身边其他的好朋友,鼓励幼儿大胆的想想,说说)   1、播放录象片段,还有谁是我没的好朋友?   2、阅读大图书《到处都有好朋友》(爸爸,妈妈是我们的好朋友,老师是我的好朋友,爱打瞌睡的小猫是我的好朋友,天上的小鸟是我的好朋友。还有谁是我的好朋友,春天的小草,夏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我的好朋友。)   3、提问: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四、音乐游戏找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再次体验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肢体动作表达对朋友的喜爱。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