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少康战情室飞鱼

时间:2024-07-24 19:23:26 编辑:莆仙君

054A型护卫舰性能怎样?

054A对比前者054无论在设计上还是装备先进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它一改前者的“纯中国护卫舰模式”其舰首采用了类似美国海军“积德”级,“思普鲁恩斯”级。“提康德罗加”级所使用过的“前翘首”船身设计。提高了前部主锚以及搭载设备能力。据悉采用此举设计原因在于该530在其前端安装了一部类似“马鄂”较先进型前端球形环绕水声探测系统。增强了其反潜作战探测能力。而中国海军目前也是十分继续增强反潜探测以及对抗能力的。

  舰身中部采用了类似法国“拉菲特II”型中这幅内陷曲线式隐身设计。同时加以十分的流线型规划使得这艘护卫舰显得更加漂亮。而采用这种“美法中”结合组合的中国产护卫舰可以说在中国自己建造的护卫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的前身525,26则是典型的中国版本“FT24”结构设计。显得有些大气不足。而530外观看起来显然是一艘“驱逐舰”模式的护卫舰。

  据悉530标准排水量可以达到3500-3900吨级。而满载排水量则高达4400吨。仅仅比中国90年代建造的那个“windows”驱逐舰112,113系列少了大约150吨。可见他的武器搭载水平和能力。也难怪美国海军下属的“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研究中心这样说“这是一艘在亚洲接近驱逐舰水平能力”的大型综合护卫舰。

  舰载武器以及相关系统

  530前部1号炮塔安装有一部100mm单管全自动主炮。而这种主炮他前身使用的中国海军标准100mm紧凑型舰炮大有不同。这门舰炮采用了来自几乎3个不同国家的综合设计优势。从其炮管外观的道气模式来看它具有了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引进的法国FAMR100型自动火炮的基础特点。这种法国火炮性能不错。且是较早期采用“紧凑型”制造的火炮之一。它与美国知名的MK--127mm火炮具有同时代特点。530的100mm主炮其炮管以及其内部发射机构还是基础与这种火炮研制的。

  外部炮甲结构采用了类似俄罗斯的AK130双联舰炮的半球形基座设计。左侧顶部安置有一部球形内嵌辅助雷达接受控制系统。火炮正面也采用了类似AK130的斜切设计。而外部的折叠曲线则是明显与112使用的中国改进设计法国火炮很是雷同。同时这也是一座隐身紧凑型火炮。

  舰首2号炮塔位置安装有一座32联发矩形垂直发射系统。其采用方式与美国和俄罗斯的都不太相同。它采用了梯形阶梯型底座设计。后部较之前端略高一些。这可以明显区别于MK41和施礼基2系统。(二者一般都是水平)。依据内部人士介绍说,此举设计可以使得这样的发射系统更好的适合安装不同类型的,不同长度的导弹系统。因为中国导弹发展技术对比美国,俄罗斯来说较为繁杂。而其弹体长短可以说“参差不齐”。此举设计可能是更加适合“中国特色”。 原定计划中32联发导弹可以安装中程防空导弹1种,中程/短程反潜导弹1种。以及其他导弹系统。而有消息说俄罗斯不久前曾经在07军展会上大力向中国推广其最新的“施礼基2”型垂发系统并且对中国提交了其一份较为详细的“内部结构”设计说明图。但是中国海军早期为泰国建造的FT22PG型护卫舰上就曾经应泰国要求自行为泰国安装了1部前端矩形8联发垂直发射系统。据悉那是一套原引进美国MK32-8系统(也有说:MK41-8)系统。而那个时间则是在1995-1998之间。较之现在大约已经是约15-10年前了。(对应前面年份数据)

  舰楼顶部前端安装有一部“音乐台MG-2”综合武器管理平台系统。这是中国海军早期的89C型舰载武器控制平台的更新换代产品。据悉它融合了一些新的技术包括“VK-L535”新数据链接系统。整体作战中心传输控制系统(OCTCS)。这套系统可以以“作战中心”贯穿包括:“GPS,自动化武器控制”等多个系统。

  舰楼中部左右各安装有一部“椴木榉”国产仿制雷达系统。据称这是用来对于为舰载系统提供辅助作战支援的雷达系统。有报道说按照俄罗斯海军使用范例也可以用来作为“新导弹”系统火炮系统的辅助制导照射雷达。在舰楼2级台阶上安置一部“太阳伞”火控雷达系统这是用于为舰载导弹提供照射的雷达系统。因为这种雷达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112,113导弹驱逐舰在内的中国军舰上。而那些军舰使用的前端防御导弹均是来源于法国的“海响尾蛇”导弹系统。因此单就这个雷达系统就可以看出530护卫舰前端垂直系统内部至少部署了8-24枚不等的HHQ-7(海红7)导弹。这名显示用于近程防御的导弹系统。最大射界在15-5500米。

  主桅杆顶部安装有一部双对“顶板”三坐标雷达。这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俄罗斯军舰控制系统的引入范例。在左右桅杆延伸支架上各装有一部类似“海虎M”的“平衡木”雷达。这也是中国早期引入产品一个改进型号。可以用于大中小各类海军舰船的导航通信。对海“海警”搜索。

  主桅杆采用了封闭结构设计。这与其他的中国护卫舰一样。但是由于530设计的不同因此与前者的525更加不同。他取消了桅杆中下部前部的对海警戒雷达。安装了一部“卫士眼”的激光-光电红外感应发射系统。(O-LSIS系统)这套小型系统可以有效的感应舰船前部幅度最大220度的中近距离红外感应。是增强辅助防御监控的一种手段。

  主桅杆底部左右各安装一部“顶球”卫星辅助接受系统。靠前部分各安装了一部“放大机G”型电子对抗系统。这是一套全系统的联合设备。较之前者525型使用的中国产“冰河-C”单一电子作战对抗系统。它的对能力与对抗分辨精度要远远大于前者。且增加了可以接受GPS/CGPS系统因此更具有远程/远洋早期预警能力。为电子战系统提供最早时间段的电子对抗准备工作!同时它的H/I波段转换能力较之前者增强。因此系统模式也与前者有较大不同。


运城号导弹护卫舰的舰载武器

作为一种新型舰,054型舰的武器系统也是十分令人关注的,其舰载武器系统主要取决于其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从资料分析,054型舰应是一型以反潜战为主的多用途护卫舰。054型导弹护卫舰主要由火炮系统、导弹系统和反潜统组成。 054型导弹护卫舰在舰的武器系统首装有一门新型100毫米自动舰炮,与我国新建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使用的是同一型号,从而也说明这种新型炮已成为我国第三代驱护舰的标准装备。外观采用了隐形设计,棱角分明,可有效减小舰炮的雷达反射截面,与054型舰优异的隐身设计舰体形成完美的结合。该炮与法国克勒索-卢瓦尔公司生产的紧凑型100毫米舰炮非常相似,但在总体性能上要高于它,与以前广泛使用的79A式双管舰炮相比,在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及弹道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使用弹种上,除常规弹种外,很可能可以使用制导炮弹,以提高火炮的命中精度。射速很有可能达到90发/分的水平,其最大仰角达到85度,必要时可进行对空射击,威力及射程上均比原双管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作战的需要。不过,受到口径的限制,其对地的打击威力有所不足,但这可以通过提高命中精度及射速来进行弥补。除新100毫米舰炮外,054型导弹护卫舰后部还装有4座AK-630M型近防炮,每侧各装2座,主要用于近距反导防空作战。在054型舰以前的二代舰上大量使用的是76A式双37毫米舰炮,但其反导能力较有限,对多批次导弹的拦截概率不高,不能为舰艇提供可靠的防护能力。而AK-630M则是一种6管30毫米速射舰炮,是俄罗斯大量装备使用的一种近程反导防空炮,由于采用了多管设计,最大射速有了极大的提高,可达到4500发/分,火力密集度比76A提高3~5倍。每座AK-630M重量只有1吨,且其弹库的最大备弹量达到2000发,可对多批次目标进行持续攻击,不仅可对空中目标进行攻击,还可以打击水面舰艇,可一炮多用。该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非常适合吨位较小的舰艇安装。054型舰每侧装有2座,每座可在1分钟内拦截5个目标,每侧可同时拦截10个目标,全舰可在1分钟内拦截20个低空目标。也许有人对054型舰上为什么不装性能更好的国产730系统而感到不解?其实,这里的原因很简单,笔者分析主要是由于受价格因素所制。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套730系统的采购费用在4000~5000万人民币,而一套AK-630M系统(包括4座AK-630M火炮及相关火力控制系统)只有不到2500万人民币。这种价格差对于054型这种定位于低价格、并要进行大批量建造的护卫舰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采用730系统,在花费同等费用的情况下只能装一座,虽730系统的整体近程反导能力要明显高于AK-630M(相对于单座AK-630M),特别是弹道性能及精度更是AK-630M所不及的,但与多座AK-630M相比,这种优势就很不明显了,特别是同时对付多目标的能力上,单座730系统与多座AK-630M就存在较大的差距了。054型舰每侧装2座AK-630M的火力密集度可达近10000发/分,这样高的火力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其弹道性能及命中精度不高的不足。令笔者感兴趣的是,用于控制这4座AK-630M舰炮的火控雷达并不是俄原来的MR-123型雷达(西方称其为“低音帐篷”),而是国产的TR-47C型火控雷达。该雷达是二代舰上的标准装备,对0.1平方米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8千米,具有火力分配功能,并有光电探测器(电视、红外、激光)作为辅助探测手段,具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以前该雷达主要用来对国产76A双37毫米舰炮进行控制,如今却用来对AK-630M进行控制,这也许说明我们已解决了两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及与其它探测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更主要的是,TR-47C型火控雷达的探测精度、控制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均要比MR-123型雷达高,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AK-630M弹道精度不高的弱点,充分发挥AK-630M射速高、火力密集的优势。笔者还有另一种推测,就是这套系统完全是我国自产的。 在舰体中部布置了多联装的舰舰导弹,但其空间却不是很大,据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发射架。从发射架分析,一种应是已服役的国产新型C803舰舰导弹使用的发射架;而另外一种很特别,其宽度要明显大于旁边用于安装C803舰舰导弹的发射架,而又不同于新建的052C型驱逐舰上装备的新型舰舰导弹发射架,这说明其所使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型号导弹。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1.一种未知的新型超音速舰舰导弹;2.新型反潜导弹。对于前者,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作为一种满载排水量不到4000吨的中型护卫舰有必要同时装两种不同型号的舰舰导弹吗?即使装备了又对作战能起多大作用?显然这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而C803舰舰导弹在整体性能上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可以应付各种水面舰艇的威胁,可出色地完成中程反舰的重任。对于后者,笔者认为可能性是最大的,结合054型舰的设计定位就是一种反潜型舰来看,这种猜测就更加具有可信性。 054型舰所装备的舰空导弹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地方。目前有多种不同的推测,大体上有以下几种:1.倾斜发射型国产八联装HH-7近程舰空导弹;2.垂直发射型HH-7近程舰空导弹;3.垂直发射型中程舰空导弹。从外媒报道看,在舰桥前部的01平台上装备的舰空导弹是第一种在二代舰上大量使用的倾斜发射八联装HH-7导弹,其后方设有再装填弹库,内部估计有16到24枚再装填导弹。导弹采用雷达、红外、光学复合引导,全程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强,8枚导弹可进行4次攻击。由于它的性能大家已十分熟知了,这里就不过多浪费笔墨了,只着重对后两者的装备情况作一详细分析。据传在054型舰上将安装垂直发射型HH-7近程舰空导弹,这可能并非是捕风捉影。早在数年前,当一艘舷号为970的试验舰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有了。在其舰首装有两种不同的垂直发射装置,一种为圆形,一种为长方形。前者是一种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中远程舰空导弹;而后者外界对其的了解就十分有限,笔者将其与一旁的圆形发射装置进行了比较,其宽度要小于后者的直径,而长度明显要比其直径长,大小与美国的MK-41型基本一致,发射方式采用热发射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采用冷发射的可能。笔者分析其发射单元为8单元,从其大小看,应是用来发射中近程舰空导弹的,具体是哪一种型号还不太清楚,笔者认为像HH-7、LY-60及俄SA-N-17或是某种型号的新型弹都是有可能的,但采用SA-N-17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购入的“现代”级驱逐舰上装的就是SA-N-17导弹,主要用于舰队的中程防空。考虑到后勤保障的便利以及SA-N-17的性能已完全胜任中程舰队防空的重任,所以,如果能用这种垂直发射装置发射SA-N-17导弹,即可在造价较低的054型舰上大量装备,用于舰队的中程防空,并可使我水面舰艇形成近程由HH-7导弹、中程由SA-N-17导弹、远程由国产远程导弹所构成的三层防空体系。但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看到其装舰的消息。而在054型舰上安装倾斜发射的国产HH-7近程舰空导弹并不是不可接受的。该级舰作为一种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护卫舰,无需为其装备性能虽好,但价格更高的垂直发射装置,以最大程度降低单舰的采购费用。或许在054型的后续防空型舰上才会应用垂直发射装置。笔者分析,在054型导弹护卫舰上没有装备垂直发射系统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更主要的,就是这种垂直发射装置或其使用的导弹的研制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离装舰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其前几艘上先上倾斜发射HH-7,待全系统研制工作结束后,在以后的批生产舰上再大量装备。毕竟在054型舰上使用倾斜的HH-7多少会对其优异的隐身性有一定的影响,而采用垂直发射装置既可提高单舰载弹量又可提高其防空能力,想必我们会在054型后续舰上看到其身影。 054型导弹护卫舰作为我国第一艘专用反潜舰,其装备的反潜装备也是目前国产艇艇中最齐全的,主要包括反潜火箭发射器、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反潜直升机及相关探潜设备。在舰首主炮前方装备有2座86式六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应与“江卫”级上装备的是同一个型号,虽然这种武器在西方舰艇上早以消失,但在实战中反潜火箭应有其发挥作用的地方,像打击浅水海域的水下目标、对深海潜航状态的潜艇目标进行警告性打击及拦截、甚至可用于拦截反舰鱼雷等。由于其使用简单、价格低廉,所以可大量使用。在舰体中后部救生艇下方的活动盖板内,左右各装有一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国产鱼-7型反潜鱼雷,这是我国在90年代以后建造的新型或改型驱逐舰上的标准近距反潜武器,而在护卫舰上出现还是第一次,主要用于10千米以内的反潜任务。舰尾有一座直升机机库,从机库的高度分析,舰上搭载的反潜直升机应该是俄制卡-28反潜直升机,机库内可存放一架。卡-28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舰载反潜直升机之一,具有很强的中远程反潜能力,可为054型舰提供较大的外围反潜纵深。此外,卡-28还可进行超视距引导、远程预警、侦察、补给运输等任务,这对像054型导弹护卫舰这样的专用反潜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054型导弹护卫舰上最令人关注的就要数装在舰体中部的反潜导弹了,上文已就装备这种导弹的可能性作了初步分析。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就已传出了我国研制成功第一种“长缨”-1型反潜导弹的消息,当时香港出版的《军事家》杂志上还刊登出了样弹的照片,其外形与美国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基本相同,弹头部是一枚344毫米的反潜鱼雷,后部为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5马赫,最大射程为20千米,可攻击潜深600米以内的潜艇目标。随后,有众多报道称其已开始装备使用,并且不仅可用自己的发射箱发射,还可用C-801舰舰导弹的发射/储运箱进行发射,是我国第一种实现舰载导弹共用发射箱发射的导弹。然而,时隔10年后的今天,我们并没有确切的消息证实其是否已装备使用。但联想到054型舰是一型专用反潜型护卫舰,因此不由自主首先想到了它。上文提到,舰体中部另一发射架的宽度几乎是C-803导弹发射架的2倍,如按美国“阿斯洛克”导弹的外形尺寸来作为参考(估计两者的尺寸相差不会很大),其发射箱的外形尺寸要明显小于C-803导弹的发射箱,在这个发射架上放8枚导弹应该是可以容纳下的(4枚一组,并排放2组)。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054型导弹护卫舰的中程反潜能力,并使其构成的反潜体系更加完整。

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

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拓展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日不落帝国”一词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其应用对象明确包括了英国和美国,其意义也不仅仅表现在对领土的占有方面,而扩展到了语言、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艺术(西方艺术)领域。在近年来,该词被转义并引入美国的政治语言,《美国历史导读》一书中描述了原来的十三个殖民地如何和在不列颠帝国扩张的“风头浪尖”独立,然后美利坚合众国自己变成了一个帝国,影响力最终超越了曾经是最伟大的不列颠霸权。

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的缺点

失望的表现:寸功未建误伤连连 虽然密集阵近防系统被美国吹嘘得如此神奇,但在实际表现中却让人大失所望。服役近30年来,密集阵系统并非没有时机施展自己的绝活,但在几次实战中它要么是没准备好要么就是有故障,从来无所斩获,令“最后的防线”名不符实。例如1987年5月17日,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战机发射两枚飞鱼导弹误击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斯塔克”号。此战正好“斯塔克”号上的密集阵系统处于“故障”中。担任该舰主要反导任务的密集阵系统雷达甚至未能发现来袭导弹,结果是导弹飞鱼导弹毫无阻碍的一头扎进“斯塔克”号舷侧将其击成重伤。2000年10月12日,美国最精锐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科尔”号停靠在也门亚丁港加油时遭到一艘满载炸药的小型橡皮艇的自杀式袭击。由于距离过近,主炮和反舰导弹均无法发挥作用,唯一的希望就在能“快速反应”的密集阵系统进行拦截。可惜因为过于麻痹大意,两座密集阵系统均未做好准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艇将“科尔”号左舷撕开了一个大洞,舰上17名水兵死亡、33人受伤。为此美国海军下令将大口径机枪搬上了甲板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从侧面表明了对密集阵系统“快反”能力的不信任。而就在前不久的以色列萨尔-5级护卫舰遭真主党导弹袭击事件中,“哈尼特”号上的密集阵系统继续发扬了其“战场无作为”的传统。根据以色列海军的解释,该舰当时是出于避免影响附近空域的己方战机而关闭了防护系统。专家和军事爱好者对此说法均表示怀疑,但密集阵系统作为战舰最值得信赖的“近卫”,不管是人为的原因还是本身设计缺陷,其屡屡出现的失误让各国海军都难免对其实际性能产生怀疑。密集阵近防系统在实战中寸功未建,但这并不表明它没有“战果”——虽然这些被击落的“战果”都是友军……1996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夕雾”号护卫舰在实弹演练防空战时,“密集阵”没打着拖靶,反倒击中用5.5公里长缆绳拖曳着拖靶的A-6战斗机,两名驾驶员侥幸跳伞落海获救。而后果更严重的是在1994年的台湾汉光演习中,台海军“成功”号护卫舰上的密集阵系统也同样是误将拖靶机击落,但机上4人未能逃脱,全部遇难。威力虽然密集阵在炮弹方面做出了许多改进,使射程达到3000米,但20*102毫米炮弹的威力仍然比不上30毫米炮弹的威力,以目前的技术来看,20*102毫米炮弹总体性能要达到或超过30*173毫米炮弹那是不可能的。“单打独斗”密集阵系统“单打独斗”的特性也是个缺点,只倚赖自身的雷达火控系统进行接战,与舰上其他系统没有协同互助。即使舰载雷达已经精确捕捉并锁定目标,密集阵系统解除保险后仍然必需重新以自身的雷达进行空域搜索,不仅多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漏失目标的可能性。

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的武器性能

设计上可进行全自动防御,即给定目标的资料后,就可以完全靠内建的雷达搜索、追踪、目标威胁评估、锁定、开火。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安装容易,载台只需提供电力,不需与船舰上的作战侦测系统进行整合也能运作,安装的甲板位置也只要确保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不必在甲板上挖洞。受限于载台的限制,密集阵系统的雷达只能与机炮共用同一个回旋/俯仰角,无法独立执行广域搜索,因此系统开机后只能一次攻击一个目标。这个缺点在近年来已经借由和神盾战斗系统进行整合而获得不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