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生平
药王孙思邈生平历史人物简介生平简介:孙思遭 (541年或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川)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尊称为“药王”孙思憩通过走访记录民间医疗经验,完成著作《干金要方》,唐朝建立之后,与朝廷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孙思遭不仅精通内科,对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也很擅长。他开拓了多个医学记录:[1] 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2] 第一个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3] 第一个完整闻述医德的人,等等医术成就不一而足。人物评价:孙思邈不仅医学成就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影响极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唐李世民曾称赞过:“故知有道者,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药王”孙思邈活了140多岁,他有一些奇怪理论,你知道哪些?
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唐代医药学家兼道士。看到“道士”二字是不是有点扎眼?这就像中科院院士兼风水先生一样。其实在古代即是医生又是道士这很常见,没什么可奇怪的。早期道士炼丹那可是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和化学知识啊。事实上,孙思邈就知道如何制作火药,他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载,将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可以制作成火药。在中医界,孙思邈其人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对中草药的研究,在妇科、儿科上的研究,被一些人视为妇科儿科之祖师爷。孙思邈还特别注重养生,他可能是中国养生第一人,据说活了140多岁!为什么能活这么长岁数,孙思邈的建议做个禁欲者(他本人就是道士)。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说:“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有颜色,无疾病,若加以药,则可长生也。”一年“泄”24次,也就是一个月两次,对那啥旺盛的小伙子们真是够难受。要活两百岁,趁早放弃吧!孙思邈还有一些奇怪的理论。对啪啪的时辰、天气都有要求,比如大风大雨雷电天气是绝对不能啪啪啪的,否则不仅对身体有害,生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有残疾,或者会早夭,或者会不仁不孝(还能影响思想道德?)我可真没胡说,看看吧:“御女之法,交会者当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霓地动,若御女则损人神不吉,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癫痴顽愚,喑哑聋聩,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孝不仁。”前面说了,孙思邈是妇科儿科之祖师爷。为啥呢,祖师爷是有绝活的,他可以让本是女胎儿变成男胎!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一种针灸药方:“阴阳调和,二气相感,阳施阴化,是以有娠,而三阴所会则多生女。但妊娠二月名曰始膏,精气成于胞里。至于三月,名曰始胎,血脉不流,象形而变,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是时男女未分,故未满三月者,可服药方术转之,令生男也。”注意最后一句“可服药方术转之,令生男也。”一个“转”字简直太生动形象了,就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那个“闹”字一样精彩动人。正是这个“转”字,让我那点微薄的生物课本知识XY染色体也都给“转”走了……孙思邈祖师爷人家生男的方法多着呢,除以上药方子,还有另外宝典。这个方子更猛,一开始怀孕就能让她怀男胎。不是女胎转男胎哦,是开卷考试直接填答案。“丹参 续断 芍药 白胶 白术 柏子仁 甘草(各二两) 人参 芎 干姜(各三十铢) 吴茱萸 橘皮 当归(各一两十八铢) 白芷 冠缨(烧灰,各一两) 干地黄(一两半)芜荑。上十九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又方 取原蚕屎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没错“原蚕屎”就是家蚕幼虫拉的屎!这还真的是一味中药,可以祛风除湿,治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等等。又方 取弓弩弦一枚,绛囊盛,带妇人左臂,一法以系腰下,满百日去之。又方 取雄黄一两,绛囊盛带之。要女者,带雌黄。原蚕屎、雄黄这些好歹还是一味药,请问要弓弩弦干嘛,这是要上战场?这是什么巫术?又方以斧一柄,于产妇卧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勿令人知。如不信者,待鸡抱卵时,根据此置于窠下,一窠儿子尽为雄也。取一把斧头放在产妇床下?我勒个……这就更过分了哈,越来越往巫道术上跑了,孙思邈果然没忘记他的老本行——道士。我们总说中医五千年、博大精深。对此我不予置评。请各位抽点时间真正去看一看那些中医典籍,那么你一定会理解对中医而言,“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有多么的重要了。
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人是孙思邈。孙思邈最主要的贡献是编制了《千金要方》,这部书意义重大,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也正因为如此,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一、孙思邈简介孙思邈出生于西魏的一个普通百姓家庭中,刚开始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也不是从小就非常热爱医术,倒是有一点和别人不同,他自幼体弱多病,经常生病,自然也就导致去医馆的次数增多,治病变成为他小时候的主旋律。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久病成良医,小时候的生命经历,慢慢使他积累起了对医术的兴趣,而且我们在前面说到孙思邈的家境一般,家里为了给他治病,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没办法,孙思邈决定学习医术,不仅为了他自己,他还立志为天下广大老百姓除去病魔。小时候他跟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可长大了以后,这位邻居都发现他是个神童,自从他18岁起立志学医开始,到20岁便能出口成章,还能为街坊邻居诊治一些小病。当朝统治者听闻他的事迹,也曾征召过他入朝为官,但孙思邈一心治病,没有做官的欲望,后来天下局势大乱,他干脆直接就隐居山林,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千金要方》。二、《千金要方》《千金药方》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全书共30卷 ,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大部分医学诊治经验,到现在仍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千金要方》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还记载了糖尿病和骨关节结核等一系列疾病,孙思邈编制的这本《千金要方》属实是对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上就是笔者的回答,各位看官如果有什么意见与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被称为“药王”的是谁?
被称为药王的是孙思邈,他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士,被后人称为药王。一、孙思邈的学习经历孙思邈出生于西魏大统7年,但他本身并不是出生于什么豪门贵族,也不是什么医药世家,而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据说他天资聪明,在7岁的时候就认识1000多个字,每天可以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在18岁的时候决定立志学医,并且还爱好道家老庄学说。孙思邈十分注重实战经验,比如他著名的著作《千金要方》就是通过不断的走访,积累民间各种医治疾病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而形成的一本书。二、拒绝做官在北周时期,皇帝曾经邀请孙思邈任国子博士,但是孙思邈并不想要做官,他隐居于太白山中,努力下功夫研究医学著作,并且自己采集草药进行实验。据说在唐太宗时期,皇帝遭孙思邈入宫觐见,见到他的时候,觉得70多岁的人居然身形步态就像少年一样觉得不可思议。在唐高宗期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皇帝,希望他能够当官,但是孙思邈还是拒绝,并且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孙思邈的一生都在著书当中度过,并且活到了142岁,非常高寿。三、孙思邈在医术上的主要成就据说孙思邈不仅经营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外科五官科等等,他是第1个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的疾病,要单独设立一科的人。在他的经典著作《千金要方》关于妇孺的内容有三卷,关于小孩子的内容有两卷,认为孕妇生产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心情平静对待婴儿要喂奶定时定量,平时也不需要穿过多衣服,这些思想都极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孙思邈还对针灸术也是很有研究的,他把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段,认为对疾病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