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韩林儿是不是被朱元璋杀害的?韩林儿为什么叫“小明王”?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末明初起义军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韩山童在元朝末年,抓住征调黄河劳工之时,策划发动白莲教起义的主要人员。 韩山童与刘福通发动红巾军起义,公然反抗元朝统治,没有多久战死。韩林儿于是与母亲一道逃亡武安,此后未曾参与到历史中来。一直到至正十五年,才被刘福通接到亳州,随后在刘福通等人的拥立下,继位称帝,称小明王,建国大宋,年号龙凤,定都亳州。 韩林儿虽然建国称帝,但是大宋政权的国家大权一直掌握在刘福通手中。一定程度上来讲,韩林儿实际上就是刘福通用来收拢人心的傀儡。 后来刘福通战死,韩林儿所在的安丰被张士诚一部所围困,朱元璋派人将韩林儿接到滁州安置,至正二十六年,韩林儿在朱元璋派人接应途中溺水而亡。 朱元璋是谁,想来已经不必我多说。作为明朝帝国的创建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明初,这个风云际会之时,强势抬头,横扫四方割据势力,脚踢大元残军,一举定下大明江山。 当然飞龙在天之前,还有一个潜龙在渊。朱元璋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如此实力,事实上朱元璋早年生活贫困,曾经一度生存困难。甚至在参加起义军之前,朱元璋为了能够活命,选择了剃发为僧。而在成为一方割据势力首领之前。朱元璋其实也只是韩山童、刘福通等起义势力中的一个普通部将而已。 刘福通拥立韩林儿称帝,建立大宋政权之时,立江南行中书省、江南行枢密院,韩林儿以朱元璋为行省平章、郭天佑为左丞,以后韩林儿又升元璋为行省左丞相、吴国公。也就是在他称帝之前,实际上他也一直都是大宋的臣子,奉大宋为正朔。 上文也说到,韩林儿是在朱元璋派人接应他的时候溺水而亡的。韩林儿的之死,一直以来都是惹人争议的地方。虽然没有实际证据表明,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韩林儿的死亡不是意外,而是朱元璋授意。 《明史》:“元兵急攻益都,穴地道以入,杀丰、士城,而械送猱头于京师,林儿势大窘。明年,张士诚将吕珍围安丰,林儿告急于太祖。太祖曰:”安丰破则士诚益强。“遂亲帅师往救,而珍已入城杀福通。太祖击走珍,以林儿归,居之滁州。明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 《明史?廖永忠传》:“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蒙兀儿史记》:“朱元璋弑其主韩林儿,伪宋亡。” 如果说《明史》还只是表示对韩林儿身亡的疑惑,那么《明史?廖永忠传》就已经明确的表明,韩林儿就是被廖永忠覆舟而亡,廖永忠事后还被朱元璋问罪。《蒙兀儿史记》则更是明言,韩林儿就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廖永忠作为一位部下,如果没有朱元璋的授意,又如何敢擅自处死韩林儿呢?毕竟尽管韩林儿无势,但是身份还是摆在那里的。 而朱元璋也确实有杀害韩林儿的理由,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势大,但是却一直有一个大宋政权在上面压着。只要韩林儿不死,大宋则不亡。大宋不亡,那么朱元璋受于世俗所限,就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所以为了更进一步,朱元璋将韩林儿杀害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韩林儿虽然为大宋帝君,但是却一直以小明王称之。这是因为,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当初在发动起义的时候,声称天下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并自称自己是宋朝皇室后裔,鼓动百姓反元。 韩林儿号称宋徽宗九世孙,故国号称宋,以迎合汉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表示“复宋”之实现;所谓“小明王”者,是为迎合“明王出世”之预言,以示黑暗已经过去,光明来到。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韩林儿?
因为朱元璋当时用的是小明王的名义起义,小明王不死的话朱元璋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的做皇帝,因此朱元璋为了皇位杀了小明王。龙凤十二年十二月,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当初,朱元璋驻扎和阳时,郭子兴去世,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当时朱元璋孤军守城,而韩林儿因自称宋朝后裔,四方起而响应,于是朱元璋便用其年号以号令军中。因此在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后,理应是首先推举韩林儿为皇帝,但朱元璋想要自己做皇帝,因此害死了韩林儿。扩展资料:朱元璋在杀了小明王做了皇帝以后,对中央集权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懈怠政事。于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在地方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在各府县的重要地方,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
小明王为何不及早禅位朱元璋,非要等死呢?
小明王韩林儿其实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作为元末起义军的名义领袖,许多人把他比作秦末的楚怀王熊心、或者是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傀儡。但相比于楚怀王和汉献帝,韩林儿的处境其实更加悲惨,毕竟他可没有所谓的血统,其影响力并不大。当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作为安徽地区白莲教的首脑人物,带着刘福通一行人在颍州密谋造反,结果却因事情败露而被官府捕杀。韩林儿和母亲杨氏,这对孤儿寡母,不得不亡命天涯,生活好不艰苦。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虽然韩山童被捕杀,但刘福通却逃了出来,并且继承了韩山童遗志,在朱皋举事成功。在此后的数年间,刘福通和他的义军不断壮大,一度成长为北方最大的起义军势力,拥兵十几万。然而在这期间,刘福通似乎却是忘了韩林儿这个“太子爷”的存在,对其不闻不问。然而四年之后,刘福通突然又想起来了这个大侄子,派人四处寻找,最终将其迎回亳州,韩林儿的人生迎来了巨大转机。刘福通拥立韩林儿登基称帝,国号为宋。就这样,“小明王”诞生了。从山野村夫到义军领袖,韩林儿的身份转变显然有些过于突然。而刘福通的态度变化更是令人不解,为何之前不闻不问,如今却奉其为主,难道是突然的良心发现。其实不然,刘福通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最初起义军规模不大,刘福通一门心思搞起义,占地盘,没有必要去找个“太子爷”回来添麻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大潮席卷各地,许多地方纷纷举事。比如徐寿辉、芝麻李、郭子兴等等等等。他们都是各自为政,没有谁服从谁这一说。原本这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大家不在同一地区,各打各的。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起义军大部分都是打着白莲教的旗帜,就算不是白莲教,那也都是头裹红巾,总之在天下人看来,他们就是一伙的。基于这个前提,正统地位之争的必要性就出来了,就算无法号令其他人,但至少能够取得名义上的优势,得到天下白莲教众的拥护和追随。哪怕是称个王,也比将军来得有优势。所以,一时间,天下各地的红巾军纷纷冒出一些大人物,称帝的称帝,称王的称王。刘福通一看,这明显对自己不利啊。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他必须要有所行动。而由于反应较晚,此时自己无论称帝还是称王,都不足以形成优势,顶多大家平起平坐。更为严重的是,当时在南方,和尚彭莹玉与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已经是基本成型,在南方具有绝对的统治力。而在北方却是大王满地走,刘福通丝毫体会不到当老大的感觉。想要扳回这一局,那就得弯道超车,而韩林儿则是关键人物。当时白莲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南方彭莹玉领导的净土一脉,信奉弥勒佛。而另一类则是韩山童引导的明王系,整天就叫着明王出世。韩山童死后,群龙无首,最终导致了北方白莲教的一盘散沙,刘福通虽然势大,但也不好号令他们。但是,韩林儿来了之后就不同了,作为韩山童的儿子,他完全有资格继承明王之位。而刘福通将其捧上小明王的位置,则意味着韩林儿成了北方白莲教的首领。然后刘福通在通过控制韩林儿,来达到控制北方白莲教以及红巾军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后也确实如此,刘福通利用韩林儿的身份,打着小明王的旗号,逐渐统一了北方起义军,声势一度压倒彭莹玉和徐寿辉的天完政权,成为白莲教红巾军的正统。像朱元璋这些人,名义上都是韩宋政权下的臣子。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元朝的反攻开启,北方起义军被各个击破,最终刘福通与韩林儿被张士诚围在安丰,大势已去。好在朱元璋及时出手相救,将韩林儿迎回应天府,继续做他的小明王。当然,韩林儿的处境并没有任何改变,他还是一个傀儡。或者说连傀儡都不如,之前在刘福通手里,毕竟还有父亲韩山童的名头摆在那里,大家对其还会高看几分。但朱元璋这里,根本就不认韩山童。韩林儿也清楚,自己如今是完全的寄人篱下,所以对朱元璋一直都是言听计从。此时的韩林儿,其实与曹操手中的汉献帝没有什么分别,所以禅让这种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当时朱元璋天下未定,需要韩林儿小明王这个招牌。等到朱元璋一切事情搞定之后,自然会让韩林儿让位给他。即使韩林儿不想让,但他也无法反抗,因为在朱元璋这里,他没有任何自己的势力,连汉献帝都不如,底下连一个为他说话人都不会有,他只能认命。但韩林儿运气不好,还没等到让位给朱元璋,自己就因为乘船遇险,被淹死了。所以,不是韩林儿不让位朱元璋,以至于招来杀生之祸,而是还没有等到让位的时候,就遇到了意外。有观点认为,韩林儿之死,其实是朱元璋故意为之。因为韩林儿遇难时,朱元璋基本上已经搞定了张士诚,一统南方。接下来就是北伐中原,赶走蒙古人了,所以此时韩林儿对于朱元璋已经没什么用处了,朱元璋自然也就没有留他的必要。但是,话说回来,韩林儿在失去利用价值的同时,对于朱元璋也没有威胁,朱元璋没有必要将他杀掉。因为不管是不是他所为,韩林儿之死,都会被算在他的头上,反而会引来天下人的议论,说他以下犯上。当初项羽杀了义帝熊心,不就给了刘邦攻击他的借口吗?
小明王如果能早早的让位给朱元璋,那他还会死吗?
人固有一死,人人都不可逃避,都要面对,所以小明王最终一定会死。小明王之所以惨死在朱元璋账下,并不是朱元璋对其不够仗义,而是朱元璋不得不如此做。小明王韩林儿称帝那一天,就注定他最后一定死于非命,反叛成功,他就死于起义者手里,造反失败,他就一定死于大元政权手里。小明王韩林儿称帝之时,就是一个傀儡,就是各方为了平衡各自的利益,同时为了打响自己的知名度而树立的“大旗”而已,换言之,小明王从始至终都没有实权,也没有自己的势力。小明王韩林儿之所以被刘福通拥护称帝,并不是小明王个人素质如何了得,也不是小明王个人势力极为强悍,而是小明王的父亲韩山童通过组织白莲教,使得江淮地区很多老百姓都相信他是“神仙”而已。韩山童通过多年传教,获得大量教众支持,但是也给自己带来了安全隐患,最终被大元朝廷所杀。任何造反或者起义,都有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而这个理由能获得大多数老百姓支持,那么造反的成功几率会大大提升,韩山童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在,所以刘福通积极寻找韩林儿,最终拥其称帝,成为小明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小明王根本没有个人武装,也没有个人势力,之所以能称帝全靠他人拥护,这种称帝方式很显然没有任何“群众”基础,所以小明王注定就是一个傀儡。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起义或造反,大赢家都是个人实力极强,拥有极为广泛的支持度,并且个人魅力突出,才最终称王称霸的。小明王,一来没有任何私人武装;二来没有任何个人能力;三来完全依靠宗教传承,这种人可以愚弄普通老百姓,绝对不能忽悠上层管理者,所以小明王绝对不可能成为“大赢家”,即使在传统的宗教性国家,如欧洲的基督教为基础的国家,单凭个人宗教的名声,也根本无法成为“大赢家”,所以小明王最终结局注定就是悲惨的。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农民起义的时候,需要理由,就拉来了小明王,当农民起义胜利的时候,他们就是全国稳定,而宗教就成为造成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杀掉小明王都是为了排除隐患,因此小明王无论啥时候让位给朱元璋,都逃不过一死,毕竟白莲教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不除去小明王,就等于白莲教依旧存在,这就叫斩草除根。总之,小明王称帝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他的命运必然是个悲剧,无论他何时让位朱元璋,最终都难逃一死,毕竟他代表了一股宗教势力。
韩林儿为何称“小明王”,而不是“大明王”或者“明王”?
韩林儿有“小明王”之称,他和父亲韩山童都宣称“弥勒下生、明王出世”。韩山童活着的时候“必以明王或大明王自称”,所以他儿子才不能僭越。因此所谓“大小明王出世”,实际就是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二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韩林儿应朱元璋之请南下,途中舟覆而死。在《明史》中多处有相关记载,如《明史·韩林儿传》说:“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朱元璋出自郭子兴麾下,自属红巾一系,名义上确算韩林儿部下。扩展资料:韩林儿,有人说他是李氏之子。他的祖先利用白莲教烧香惑众,被流放到永年。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至亳州,韩林儿于是在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拆除鹿邑太清宫的木材,在亳州修建宫阙。尊奉杨氏为皇太后,任命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林儿参考资料来源:明王(中国古代王爵)
韩林儿是小明王吗,为什么要自称小明王?
因为传言“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这些传言当时的老百姓没有不信的,所以小明王作为韩山童的儿子,起义的头领人物,起了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号。小明王就是韩林儿,韩林儿之所以叫小明王是因为他的父亲韩山童叫大明王,因为他们有一个口号叫“弥勒下生、明王出世”,所以韩山童活着的时候必须以“明王”自居。而他的儿子韩林儿也不能坏了规矩,所以只能以小明王自居了。“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这句传言是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说的。当时在黄河的南边、还有江淮之间等一些地方的百姓都非常相信这句话。还有颍州人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人也一起传言“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这些传言当时的老百姓没有不信的。所以就有了后来起义的事情。起义后韩山童死后,韩林儿一行人逃到了武安,刘福通等人就立了韩林儿为帝了,称小明王。国号叫大宋、年号叫龙凤、亳州是都城。而小明王韩林儿也成了起义军的首领,也被起义军拥戴成“天下共主”。小明王的傀儡一生当时反抗元朝最开始的并不是朱元璋,而是韩山童,郭子兴等人。韩山童当时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大家都知道宋朝是被元朝灭的,这样的话也算是出师有名。古代征伐讲究的就是出师有名。所以这样一来韩山童马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和投奔。后来韩山童还是失败了,自己也被杀死了。当时韩山童的部下刘福通为了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找来了,也就是后来的小明王。后来韩林儿又被朱元璋抢去了,可以说当时韩林儿就是各路诸侯手中的利用工具,他们看重的就是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看重的是韩山童当时虚假的身份。只有这样,天下人才会相响应自己。所以说韩林儿表面上是天下共主其实就是傀儡。傀儡的下场往往就是悲惨的,后来朱元璋越来越强大,而韩林儿也渐渐的没有了利用价值,公元1366年,韩林儿被朱元璋部将廖永忠溺死于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江中。韩林儿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会成为一个傀儡,也注定自己到时候会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