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及刻

时间:2024-07-07 17:58:33 编辑:莆仙君

及刻精选是什么意思

及刻精选意思如下:及刻精选就是推荐视频者是电影之类的提醒功能,点开之后会不定时的向手机发送一些电影推送和好片快看链接,也有重大新闻看点,所以这个东西其实是挺好用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设置。华为视频是为用户量身打造的高品质、全程无广告的手机视频客户端,旨在为华为用户提供精品视频观影体验。及刻精选定位是针对不同时间、空间,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供即时服务,实现服务智慧找人。及刻,是一款提供场景智能服务的软件,通过场景识别技术,快速判断用户当前所在场景,并提供该场景相对应服务内容。及刻产品与手机系统合作,场景信息与服务呈现在手机最左侧的服务快捷入口(手机负一屏)。用户无需额外下载其他APP或关注公众号即可使用。对手机用户而言,及刻希望带来场景自动识别,服务智能提供,用完即走不打扰的体验。页面精选删除步骤如下:1、打开网页,搜索迅捷pdf在线转换器,找到对应网页点击并访问,进入操作界面。2、在软件界面上方的“文档处理的“PDF编辑”中点击“pdf删除页”,就会进入文档编辑的页面,将PDF文件添加进该操作页面中等待操作。3、在下方的删除页选择中选择“删除奇数页”、“删除偶数页”或者“指定删除页”。这里我们可以指定删除页,文件中的某一页就成功删除了。4、设置完成后,点击软件界面右下角的“开始删除”按钮,转换文件需要耐心等待片刻。5、转换完成后,直接点击“立即下载”即可,保存文件,或者扫描二维码,将文件下载到手机。

及刻精选是什么意思

精刻的解释精细 深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 韦 应物 稍失之平易, 柳子厚 则过於精刻。”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 一:“ 《过南中》 有云:‘草迷 三国 树,水改 六朝 山。’ 九青 曰:‘ 天下 之山未有不由水改者。’其 用意 精刻如此。” 范 文澜 蔡美彪 等 《 中国 通史》 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谢灵运 * 山水,作诗主要是描写景物,景物之美也确实被他精刻地描写出来。” 词语分解 精的解释 精 ī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精”。 细密的,与“粗” 相对 :精密。精细。精确。精制。精读。精选。 精心 。精研。精雕细镂。 聪明, 思想 周密 :精悍。精敏。 精明 。 物质 中最 纯粹 的部分,提炼出来的 东西 :精华。精英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 书本 )。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 一刻 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 :此刻。 即刻 。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志·卷二·礼乐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志·卷二·礼乐二 欧阳修、宋祁等 礼乐二 六曰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内壝门外。谒 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太官令引馔入门,各至其陛。祝史俱 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诸太祝迎馔于坛上。司徒、太官令俱降自东 陛以出。又进设外官、众星之馔。皇帝诣罍洗,盥手,洗爵,升坛自南陛。司徒升 自东陛,立于尊所。斋郎奉俎从升,立于司徒后。皇帝诣上帝尊所,执尊者举幂, 侍中赞酌泛齐,进昊天上帝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立。太祝持版进于神右, 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皇 帝再拜。诣配帝酒尊所,执尊者举幂,侍中取爵于坫以进,皇帝受爵,侍中赞酌泛 齐,进高祖神尧皇帝前,东向跪,奠;兴,少退,立。太祝持版进于左,北向跪, 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曾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 皇帝再拜。进昊天上帝前,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 授侍中以进,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太祝各帅斋郎 进俎。太祝减神前胙肉,共置一俎,授司徒以进,皇帝受以授左右。皇帝跪,取爵, 遂饮,卒爵。侍中进,受虚爵,复于坫。皇帝俯伏,兴,再拜,降自南陛,复于位。 文舞出,武舞入。初,皇帝将复位,谒者引太尉诣罍洗,盥手,洗瓠爵,自东陛升 坛,诣昊天上帝著尊所,执尊者举幂,太尉酌醴齐,进昊天上帝前,北向跪,奠爵; 兴,再拜。诣配帝牺尊所,取爵于坫,酌醴齐,进高祖神尧皇帝前,东向跪,奠爵; 兴,再拜。进昊天上帝前,北向立。诸太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进于右,西 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虚爵,复于坫。太尉 再拜,降,复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罍洗,盥手,洗瓠爵,升,酌 盎齐。终献如亚献。太尉将升献,谒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献官,诣罍 洗,盥手,洗瓠爵,各由其陛升,酌泛齐,进,跪奠于神前。初,第一等献官将升, 谒者五人次引献官各诣罍洗,盥、洗,各由其陛升坛,诣第二等内官酒尊所,酌醍 齐以献。赞者四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诣外官酒尊所,酌清酒以献。赞者四 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诣众星酒尊所,酌昔酒以献。其祝史、斋郎酌酒助 奠,皆如内官。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赞者曰: “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大常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奉礼郎曰: “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作一成。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燎位。”皇帝就 位,南向立。上下诸祝各执篚,取玉、币、祝版、礼物以上。斋郎以俎载牲体、稷、 黍饭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坛,诣柴坛,自南陛登,以币、祝版、馔物置于柴上。户 内诸祝又以内官以下礼币皆从燎。奉礼郎曰:“可燎。”东、西面各六人,以炬燎 火。半柴,太常卿前曰:“礼毕。”皇帝还大次,出中壝门,殿中监前受镇珪,以 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受大珪。皇帝入次,谒者、赞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 从礼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者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奉礼郎曰:“再 拜。”御史以下皆再拜,出。工人、二舞以次出。 若宗庙,曰馈食。皇帝既升,祼,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 西向南上。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献祖之俎。太官引馔入自正门,至于太 阶。祝史俱进,彻毛血之豆,降自阼阶以出。诸太祝迎馔于阶上设之,乃取萧、稷、 黍擩于脂,燔于炉。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阼阶,诣献祖尊彝所, 执尊者举幂,侍中赞酌泛齐,进献祖前,北向跪,奠爵。又诣尊所,侍中取爵于坫 以进,酌泛齐,进神前,北向跪,奠爵,退立。太祝持版进于神右,东面跪,读祝 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孝曾孙开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于献祖宣皇帝、祖妣 宣庄皇后张氏。”皇帝再拜,又再拜。奠,诣懿祖尊彝,酌泛齐,进神前,南向跪, 奠爵,少西,俯伏,兴。又醉泛齐,进神前,南向跪,奠爵,少东,退立。祝史西 面跪,读祝文。皇帝再拜,又再拜。次奠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 睿宗,皆如懿祖。乃诣东序,西向立。司徒升自阼阶,立于前楹间,北面东上。诸 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以进。皇帝再拜,受爵,跪, 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诸太祝各帅斋郎进俎,太祝减神前三牲胙肉,共置 一俎上,以黍、稷饭共置一笾,授司徒以进;太祝又以胙肉授司徒以进。皇帝每受, 以授左右,乃跪取爵,饮,卒爵。侍中进,受虚爵,以授太祝,复于坫。皇帝降自 阼阶,复于版位。文舞出,武舞入。初,皇帝将复位,太尉诣罍洗,盥手,洗爵, 升自阼阶,诣献祖尊彝所,酌醴齐进神前,北向跪,奠爵,少东,兴,再拜。又取 爵于坫,酌醴齐进神前,北向跪,奠爵,少西,北向再拜。次奠懿祖、太祖、代祖、 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如献祖。乃诣东序,西向立。诸太祝各以爵酌福酒, 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于左,北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 祝进,受爵,复于坫。太尉兴,再拜,复于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 罍洗,盥、洗,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诸太祝各进。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 “赐胙。”赞者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皇 帝再拜。奉礼郎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太常卿前曰:“礼 毕。”皇帝出门,殿中监前受镇珪。通事舍人、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九庙子孙及 从享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奉礼郎曰:“再 拜。”御史以下皆再拜以出。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庙令与太祝、宫闱令帅腰舆升, 纳神主。其祝版燔于斋坊。 七祀,各因其时享:司命、户以春,灶以夏,中霤以季夏土王之日,门、厉以 秋,行以冬。 时享之日,太庙令布神席于庙庭西门之内道南,东向北上;设酒尊于东南,罍 洗又于东南。太庙令、良愬令实尊篚,太官丞引馔,光禄卿升,终献,献官乃即事, 一献而止。其配享功臣,各位于其庙室太阶之东,少南,西向,以北为上。壶尊二 于座左,设洗于终献洗东南,北向。以太官令奉馔,庙享已亚献,然后献官即事, 而助奠者分奠,一献而止。 此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孟冬祫于太庙之礼,在乎坛壝、宗庙之间,礼盛而 物备者莫过乎此也。其坛堂之上下、壝门之内外、次位之尊卑与其向立之方、出入 降登之节,大抵可推而见,其盛且备者如此,则其小且略者又可推而知也。 至于坛臽、神位、尊爵、玉币、笾豆、簋簠、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四成,而成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而五减之,至于五丈,而十有二陛者, 圆丘也。八觚三成,成高四尺,上广十有六步,设八陛,上陛广八尺,中陛一丈, 下陛丈有二尺者,方丘也。高、广皆四丈者,神州之坛也。其广皆四丈,而高八尺 者青帝、七尺者赤帝、五尺者黄帝、九尺者白帝、六尺者黑帝之坛也。广四丈,高 八尺者,朝日之坛也。为坎深三尺,纵广四丈,坛于其中,高一尺,方广四丈者, 夕月之坛也。广五丈,以五土为之者,社稷之坛也。高尺,广丈,蜡坛也。高五尺, 周四十步者,先农、先蚕之坛也。其高皆三尺,广皆丈者,小祀之坛也。岳镇、海 渎祭于其庙,无庙则为之坛于坎,广一丈,四向为陛者,海渎之坛也。广二丈五尺, 高三尺,四出陛者,古帝王之坛也。广一丈,高一丈二尺,户方六尺者,大祀之燎 坛也。广八尺,高一丈,户方三尺者,中祀之燎坛也。广五尺,户方二尺者,小祀 之燎坛也。皆开上南出。瘗坎皆在内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坛 臽之制也。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 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及大明、夜明在坛之第一 等。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余内官诸 坐及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坐,在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中官、市垣、帝座、 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五帝、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 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差在前列。其余中官一百四十 二座皆在第三等十二陛之间。外官一百五在内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在内壝之外。 正月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以高祖神尧皇帝配,五帝在四方之陛。孟夏雩,祀昊 天上帝,以太宗文武圣皇帝配,五方帝在第一等,五帝在第二等,五官在坛下之东 南。季秋祀昊天上帝,以睿宗大圣真皇帝配,五方帝在五室,五帝各在其左,五官 在庭,各依其方。立春祀青帝,以太皞氏配,岁星、三辰在坛下之东北,七宿在西 北,句芒在东南。立夏祀赤帝,以神农氏配,荧惑、三辰、七宿、祝融氏位如青帝。 季夏土王之日祀黄帝,以轩辕氏配,镇星、后土氏之位如赤帝。立秋祀白帝,以少 昊氏配,太白、三辰、七宿、蓐收之位如赤帝。立冬祀黑帝,以颛顼氏配,辰星、 三辰、七宿、玄冥氏之位如白帝。蜡祭百神,大明、夜明在坛上,神农、伊耆各在 其坛上,后稷在坛东,五官、田畯各在其方,五星、十二次、二十八宿、五方之岳 镇、海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井泉各在其方之坛,龙、麟、朱鸟、 驺虞、玄武、鳞、羽、裸、毛、介、水墉、坊、邮表叕、於菟、猫各在其方坛之 后。夏至祭皇地祇,以高祖配,五方之岳镇、海渎、原隰、丘陵、坟衍在内壝之内, 各居其方,而中岳以下在西南。孟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配。社以后土,稷以后稷 配。吉亥祭神农,以后稷配,而朝日、夕月无配。席,尊者以槁秸,卑者以莞。此 神位之序也。 以大尊实泛齐,著尊实醴齐,牺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以象尊实醍齐, 壶尊实沈齐,皆二;山罍实酒四:以祀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地祇。以著尊实泛 齐,牲尊实醴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以祀配帝。以著尊二实醴齐,以 祀内官。以牺尊二实盎齐,以祀中官。以象尊二实醍齐,以祀外官。以壶尊二实昔 酒,以祀众星、日、月。以上皆有坫。迎气,五方帝、五人帝以六尊,惟山罍皆减 上帝之半。五方帝大享于明堂,太尊、著尊、牜羲尊、山罍各二。五方帝从祀于圆 丘,以太尊实泛齐,皆二。五人帝从享于明堂,以著尊实醴齐,皆二。日、月,以 太尊实醴齐,著尊实盎齐,皆二,以山罍实酒一。从祀于圆丘,以太尊二实泛齐。 神州地祇从祀于方丘,以太尊二实泛齐。五官、五星、三辰、后稷,以象尊实醍齐; 七宿,以壶尊实沈齐,皆二。蜡祭,神农、伊耆氏,以著尊皆二实盎齐。田畯、龙、 麟、朱鸟、驺虞、玄武,以壶尊实沈齐。鳞、羽、裸、毛、介、丘陵、坟衍、原隰、 井泉、水墉、坊、邮表叕、虎、猫、昆虫、以散尊实清酒,皆二。岳镇、海渎, 以山尊实醍齐。山、川、林、泽,以蜃尊实沈齐,皆二。伊耆氏以上皆有坫。太社, 以太罍实醍齐,著尊实盎齐,皆二;山罍一。太稷,后稷氏亦如之。其余中祀,皆 以牺尊实醍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小祀,皆以象尊二实醍齐。宗庙祫 享,室以斝彝实明水,黄彝实鬯,皆一;牺尊实泛齐,象尊实醴齐,著尊实盎齐, 山罍实酒,皆二,设堂上。壶尊实醍齐,大尊实沈齐,山罍实酒,皆二,设堂下。 禘享,鸡彝、鸟彝一。时享,春、夏室以鸡彝、鸟彝一,秋、冬以斝彝、黄彝一, 皆有坫。七祀及功臣配享,以壶尊二实醍齐。别庙之享,春、夏以鸡彝实明水,鸟 彝实鬯,皆一;牲尊实醴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秋、冬以斝彝、黄彝, 皆一;著尊、壶尊、山罍皆二。太子之庙,以牺尊实醴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 皆二。凡祀,五齐之上尊,必皆实明水;山罍之上尊,必皆实明酒;小祀之上尊, 亦实明水。此尊爵之数也。 冬至,祀昊天上帝以苍璧。上辛,明堂以四圭有邸,与配帝之币皆以苍,内官 以下币如方色。皇地祇以黄琮,与配帝之币皆以黄。青帝以青圭,亦帝以赤璋,黄 帝以黄琮,白帝以白琥,黑帝以黑璜;币如其玉。日以圭、璧,币以青;月以圭、 璧,币以白。神州、社、稷以两圭有邸,币以黑;岳镇、海渎以两圭有邸,币如其 方色。神农之币以赤,伊耆以黑,五星以方色,先农之币以青,先蚕之币以黑,配 坐皆如之。它祀币皆以白,其长丈八尺。此玉、币之制也。 冬至祀圆丘,昊天上帝、配帝,笾十二、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 五方上帝、大明、夜明,笾八、豆八、簋一、簠一、一、俎一。五星、十二辰、 河汉及内官、中官,笾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外官众星,笾、豆、簋、簠、 俎各一。正月上辛,祈谷圆丘,昊天、配帝、五方帝,如冬至。孟夏雩祀圆丘,昊 天、配帝、五方帝,如冬至。五人帝,笾四、豆四、簋一、簠一、俎一。五官,笾 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季秋大享明堂,如雩祀。立春祀青帝及太昊氏,笾 豆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岁星、三辰、句芒、七宿,笾二、豆二、簋 一、簠一、俎一。其赤帝、黄帝、白帝、黑帝皆如之。礻昔祭百神,大明、夜明, 笾十、豆十、簋一、簠一、一、俎一。神农、伊耆,笾、豆各四,簋、簠、、 俎各一。五星、十二辰、后稷、五方田畯、岳镇、海渎、二十八宿、五方山林川泽, 笾、豆各二,簋、簠、俎各一。丘陵、填衍、原隰、龙、麟、朱鸟、白虎、玄武、 鳞、羽、毛、介、於菟等,笾、豆各一,簋、簠、俎各一。又井泉,笾、豆各一, 簋、簠、俎各一。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笾十、豆十、簋一、簠一、一、俎一。 四时祭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笾八、豆八、簋一、簠一、 俎一。夏至祭方丘,皇地礻氏及配帝,豆皆十二、簋一、簠一、一、俎一。神州, 笾四、豆四、簋一、簠一、一、俎一。其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及五方山川林 泽,笾二、豆二,簋、簠、俎各一。孟冬祭神州及配帝,笾豆皆十二、簋一、一、 一、俎一。春、秋祭太社、太稷及配坐,笾豆皆十、簋二、簠二、钘三、俎三。 四时祭马祖、马社、先牧、马步,笾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时享太庙,每室 笾豆皆十二、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七祀,笾二、豆二、簋二、簠二、 俎一。祫享、功臣配享,如七祀。孟春祭帝社及配坐,笾豆皆十、簋二、簋二、 三、钘三、俎三。季春祭先蚕,笾豆皆十、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孟冬 祭司寒,笾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春、秋释奠于孔宣父,先圣、先师,笾十、 豆十、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若从祀,笾豆皆二、簋一、簠一、俎一。 春、秋释奠于齐太公、留侯,笾豆皆十、簋二、簠二、三、钘三、俎三、仲春祭 五龙,笾豆皆八、簋一、簠一、俎一。四时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各笾豆十、 簋二、簠二、俎三。三年祭先代帝王及配坐,笾豆皆十、簋二、簠二、俎三。州县 祭社、稷、先圣,释奠于先师,笾豆皆八、簋二、簠二、俎三。笾以石盐、槁鱼、 枣、栗、榛、菱芡之实、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騑。豆以菲菹盆棨、菁菹 鹿棨、芹菹兔棨、芹菹鱼棨、脾析菹豚胉。嵒食、糁食。中祀之笾无糗饵、粉棨, 豆无嵒食、糁食。小祀之笾无白饼、黑饼、豆无脾析菹豚胉。凡用皆四者,笾以石 盐、枣实、栗黄、鹿脯;豆以芹菹兔棨、菁菹鹿棨。用皆二者,笾以栗黄、牛脯。 豆以葵菹鹿棨。用皆一者,笾以牛脯,豆以鹿。用牛脯者,通以羊。凡簠、簋皆一 者,簋以稷,簠以黍。用皆二者,簋以黍、稷,簠以稻、粱。实以大羹,钘以肉 羹。此笾、豆、簠、簋、、钘之实也。 昊天上帝,苍犊;五方帝,方色犊;大明,青犊;夜明,白犊;神州地祇黑犊。 配帝之犊:天以苍,地以黄,神州以黑,皆一。宗庙、太社、太稷、帝社、先蚕、 古帝王、岳镇、海渎,皆太牢;社、稷之牲以黑;五官、五星、三辰、七宿,皆少 牢。蜡祭:神农氏、伊耆氏,少牢;后稷及五方、十二次、五官、五田畯、五岳、 四镇、海渎、日、月,方以犊二;星辰以降,方皆少牢五;井泉皆羊一。非顺成之 方则阙。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马祖、先牧、马社、马步, 皆羊一。司寒,黑牲一。凡牲在涤,大祀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养而不卜。 无方色则用纯,必有副焉。省牲而犊鸣,则免之而用副。禁其棰柎,死则瘗之,创 病者请代犊,告祈之牲不养。凡祀,皆以其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 牲,祝史以豆敛毛血置馔所,祭则奉之以入,遂亨之。肉载以俎,皆升右胖体十一: 前节三,肩、臂、臑;后节二,肫、胳;正脊一,脡泚一,横脊一,正胁一,短胁 一,代胁一,皆并骨。别祭用太牢者,酒二斗,脯一段,棨四合;用少牢者,酒减 半。此牲牢之别也。


《汉书》研读65:志·礼乐志(二)

到了汉宣帝时期,琅邪人王吉担任谏大夫,他又上书说:“能治理好天下的君主几世才出,我们这些公卿官员万幸身逢其时,却没有建立利于万代的功策,并能帮助圣明君主创造三代那样的兴盛时代。我们平时所做的只不过是看看文书、判决官司、听取诉讼这些普通的琐碎小事罢了,这并不是成就天下太平盛世的根本所在。现在使用些庸俗官吏来统治百姓,因为没有世代通行的礼仪条文,他们就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穿凿附会,只图一时安定。所以才导致狡诈虚伪的事件到处萌生,刑罚漫无边际,质朴的作风日益消失,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恩爱之情逐渐淡薄。孔子说过‘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确实不是一句空话。圣主希望和大臣们一起选拔儒生,继承旧时礼仪,昭彰君王之制,驾驭一代百姓,从而达到仁爱长久的境地,这样的礼俗又怎么说不如周成王、周康王时期呢?其久远怎么又会比不上殷高宗呢?”

汉宣帝没有采纳王吉的建议,他只好称病辞官回家。

到了汉成帝时期,犍为郡在河边挖掘到十六枚古代磐石,商议后认为这是善祥征兆。刘向就趁机劝说汉成帝:“应当建立辟雍,设立庠序,陈明礼乐,推崇雅颂之声,推行礼仪,借此来教化天下风俗。如果这样做却不能实现大治,这样的事情从来没出现过。有人说,礼不能兼备。礼以培养人作为根本,如果出现过错,那是用过错来培养人的结果。刑罚的过错,会导致出现死伤。现在的刑法,已经不是当年皋陶时代的法律了。有关部门在请示有关法律问题时,想删就删,想增就增,只是为了处理日常事务。对于增加礼乐一事,由于不敢作为,这实际上等于是敢杀人却不敢培养人的做法。只是因为俎豆和管弦这样的小事小物不具备,就拒绝有所作为。这是以小事物不具备作为借口而放弃大作为,再也没有比这更牵强的理由了。教化相比于刑法,刑法显得较轻,但人们往往舍弃重要的教化而以较轻的刑法作为急用。何况教化是用来治理国家的根本,刑法是用来协助治理国家的。现在废弃掉用来治理国家的根本却唯独重视协助的急用,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建立太平盛世的原由。仅仅在京师长安就有很多忤逆不孝的子孙,其中遭受大辟之刑被杀的人先后不断,这是因为他们不通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的缘故。汉朝继承了千年后的衰落周朝,继承了暴秦的余敝,百姓逐渐受到恶俗浸淫,贪婪狡诈,不明义理,不是告诉他们教化,而是只想用刑罚驱使,民俗肯定得不到改观。所以才说:‘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当初时,叔孙通在想要制定礼仪时,受到齐、鲁士人的非议,但最终成为汉朝一代儒家宗师,功业垂承于后人,成为国家法典。”

汉成帝把刘向的建议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但刘向随后病逝,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在巡视长安城以南,确定好位置还没有开工,却碰到了汉成帝去世,群臣就有这件事情为汉成帝确定谥号。

到了王莽成为宰衡后,想要向百姓炫耀功绩,就建立起辟雍,随后得以篡位,招致海内反对。世祖汉光武帝刘秀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把京师迁移洛阳。他继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中富足,政教清明,于是就建立起明堂、辟雍。汉显宗继位后,躬行其礼,在明堂祭祀光武帝,在辟雍尊奉三老、五更,威仪礼节盛大完美。但道德教化仍然没有广泛传播,礼乐还不完备,群臣没有称诵,这是因为庠序还没有设立的缘故。孔子说:“辟如为山,未成一匮,止,吾止也。”现在叔孙通所撰写的礼仪,和律令一起被收录,收藏在理官那儿,但法家却不再传播。汉朝的典籍没有人再记录,百姓也没有人提及。

在叔孙通去世之后,河间献王选取了一些采礼乐古事,稍微增加编辑,达到五百多篇。现在的学者都不说明,只是推荐《士礼》给天子,所说的道理又有很多谬误,所以君臣长幼交接之道逐渐模糊不显。

乐是圣人之所喜爱的,因为它可以促进民心向善,并能感人至深,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特别注意其教化作用。

百姓有血、气、心、知的本,但没有哀、乐、喜、怒之常,大家都因感而动,然后心术才会形成。所以当细微憔悴的乐声响起时,百姓会思念忧伤;当和谐舒缓的乐声响起时,百姓会健康快乐;当粗犷猛烈的乐声响起时,百姓会坚强刚毅;当廉洁正直的乐声响起时,百姓会肃然起敬;当宽厚和顺的乐声响起时,百姓会仁慈爱人;当淫邪散乱的乐声响起时,百姓会淫乱不堪。

先王以乐声混乱为耻,所以就制作成雅颂之声,依照人的本性,考察音乐度数,制定为礼仪,调和阴阳之气,引导五常行为,使阳气外露而不离散,阴气隐藏而不聚集,这样才能刚气不怒,柔气不散,阴阳刚柔四者通畅汇合于一身,然后散发在身外,使其各安其位不发生冲撞,这足以感动人的善良之心,避免邪气侵入,这就是先王设立乐的方法。







黄其军

      作于2021年5月15日(古历辛丑年四月初四)

志•礼乐志(一)

志•律历志上(六)

志•律历志上(五)

志•律历志上(四)

志•律历志上(三)


尚方宝剑是什么意思

尚方宝剑的意思是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权力。读音:[shàng fāng bǎo jiàn]。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回:“御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词。”近义:上方宝剑。造句(1) 另一方面,国家*访局手握宪法诉讼这把尚方宝剑,也有利于提高*访系统及其工作人员的社会信誉以及实际功能,纠正地方行政机关等对*访系统的告诫和处理置若罔闻的不良倾向。(2) 同时,涛哥动用了手上的尚方宝剑,接二连三地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席令》调动国家机器,开发一款新的网络游戏。(3) 所以在秦老板拿出尚方宝剑之后,岳飞一方面是痛惜朝廷奸臣横行蒙蔽圣听,一方面又严肃发令,命所有人不得违抗。(4) 不要对他说,即使他有了别的女人,只要不抱著小孩回来,你都不在乎。他会以为自己是有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你也会发现他竟然以为你不是在开玩笑。(5) 万圣节快到,送你三件至宝:照妖镜--照得妖怪变黄金;斩魔剑--斩断烦恼好悠闲;再送你尚方宝剑--看哪里钱多就能去哪里工作!万圣节快乐哈!

尚方宝剑是什么意思

尚方宝剑的意思是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
尚方宝剑是中国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剑,在汉代称“尚方斩马剑”,至明代称尚方剑,即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等代表皇权的权力。在戏剧、小说中以及民间一般俗称其为“尚方宝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法,由于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这种宝剑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皇权和特权。
尚方宝剑反映的是一种人治观念,见宝剑如见天子,它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明朝万历年后,它的出现更为频繁。
尚方,汉语词语,拼音是shàngfāng,意思是掌管制造供应御用器物的官署,秦已有之,汉负盛名。
尚方出自:
《史记·孝武本纪》:“其春,乐成侯(指丁义)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
《宋书·恩幸传·戴法兴》:“上大怒,赐敬死,系明宝尚方。”
《梁书·良吏传·孙谦》:“永明初,为冠军长史、江夏太守,坐被代辄去郡,系尚方。”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援,易之赚赚,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讦者为之,则苟钩稣析乱而已。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小说家者流,盖出于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闯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莞狂夫之议也。(总言以上诸子)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去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胧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总言诗赋)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专,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渐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二、译文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着所留下来的祸患啊。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来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礼仪的官职。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喜欢攻击别人阴私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采木为橡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纵横家这个流派,大概是的出于古代的外交官。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称赞遽伯玉的使者说:”好使者呀!好使者呀!“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事情的利害得失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言辞,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从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小说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小官。 (这一派) 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孔子说:”虽然是小的技巧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所以君子是不学的。“但是它也不会消灭。(小说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忘记了;假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采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以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他们的言论虽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是互相消灭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与义,敬与和,虽然性质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繁杂但是目标致。“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归趋,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假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采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地方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从前孔子去世以后,简洁平实而涵义精深的言论就无人能够传授了;七十贤去世以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就开始产生分歧。所以《春秋》分成了五个学派,《诗经》分成了四个学派,《易经》有了好几家的传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到了秦朝,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就焚毁儒经,想用来使百姓变得愚味无知,利于统治。汉朝建立以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书籍中文字残缺、竹简脱落礼乐制度也衰败到了废弛的地步。皇上感慨地声称道:”朕对此非常有旅啊!“于是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了抄书的机构,上自儒经,下到诸子百家的传注与著述,全都收藏到了秘府之中。到了成帝的时候,见于书籍严重散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散失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儒经、传注、诸子之书和诗歌、词赋,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命令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之书,命令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之书。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名,总结它的大要内容,抄录下来然后呈报给皇上。工作即将完毕之际,适逢刘向去世了。哀帝就又让流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续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刘歆于是总括了整理完毕的全部书籍的内容,然后向皇上早报了他的《七略》,包括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现在节取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来完善图书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皇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於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翻译: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复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於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汉朝兴立,改革秦代的弊政,广泛收集各种典籍,大开献书的途经。到了孝武帝时,书册又有所散佚短缺礼乐衰颓败坏,皇上感慨地说:“对此我非常忧虑!”於是公布藏书的教令文书,设置録写书籍的职官,下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傅闻等等,全都收入宫廷藏书的秘府。到成帝时,又因书籍多有散佚,便指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徵求遗留下的书籍。又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核经书傅注、诸子和诗赋,令步兵校尉任宏校核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核数术类图书,侍医李柱国校核方技之书。每一种书校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目,摘要说明其内容大意,记録呈报给皇上。刚好遇上刘向去世,哀帝再令刘向之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来完成乃父的事业。刘歆於是综括各种书籍而编著成《七略》呈报皇帝。因而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数术略》、有《兵书略》和《方技略》。节取其中的要点,以使所收藏的篇籍完备具足。

进出口许可证怎么办理

法律分析:第一,提出申请。申请人需要提交加盖公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原件以及有关出口货物配额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第二,审核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第三,审核通过,则发证机关可以依据相关材料或证书签发许可证。法律依据:《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八条 经营者申领出口许可证时,应当认真如实填写出口许可证申请表(正本)1份,并加盖印章。实行网上申领的,应当认真如实地在线填写电子申请表并传送给相应的发证机构。第九条 经营者申领出口许可证时,应当向发证机构提交有关出口货物配额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进出口许可证怎么办理

一、进出口许可证怎么办理1、办理进出口许可证的流程如下:(1)提出申请。申请人需要提交加盖公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申请表》原件以及有关出口货物配额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2)审核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3)审核通过,则发证机关可以依据相关材料或证书签发许可证。2、法律依据:《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八条 经营者申领出口许可证时,应当认真如实填写出口许可证申请表(正本)1份,并加盖印章。实行网上申领的,应当认真如实地在线填写电子申请表并传送给相应的发证机构。第九条 经营者申领出口许可证时,应当向发证机构提交有关出口货物配额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第十条 经营者申领出口许可证时,应当向发证机构提交加盖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或者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二、申请进出口权的所需资料有哪些申请进出口权的所需资料如下:1、营业执照副本;2、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3、国税副本;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5、银行开户许可证;6、公司章程;7、公司公章、及刻、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