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吕振羽

时间:2024-06-21 12:46:20 编辑:莆仙君

邵姓历史名人

邵平、邵信臣、邵谒、邵大震、邵焕、邵雍等。
1、邵平:(生卒年待考),秦朝人,封东陵侯。
2、邵信臣:(生卒年待考),九江寿春人。著名东汉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3、邵谒:(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4、邵大震:唐代人,字令远,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5、邵焕: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春雨》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人所传诵。
6、邵雍: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

邵阳历史名人有哪些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 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大祥区蔡锷乡)。 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三十四岁。 北京 *** 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其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 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魏源(1794-1857),隆回县金滩(今名金潭,属司门前镇)人。 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 其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石醉六(1880-1948),又名石陶钧,邵阳和安乡大树村(现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人。 和蔡锷将军同为梁启超的学生,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任职为广西讲武堂学生队长兼战术教官(是李宗仁、白崇禧的老师)、护国军参谋长、辛亥元勋黄兴秘书、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国民 *** 参军。 不仅仅是个军人,而且是一个志存高远的诗人和学者,特别是思想家、哲学家。 作为诗人出版诗集有《武冈集》、《危城集》和《庐山集》。 至于思想家、哲学家,多数人听说他在写一本名为《一论》的书。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1968年12月2日), *** 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湖南邵阳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人。 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 黄埔学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 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10月辽西大会战兵败被中国人民 *** 俘虏,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赫战犯被释放。 “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 吕振羽(1900-1980) ,湖南省武冈(今属邵阳县)人。 著名历史学家,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 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宝庆(今邵东)人。 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大队学习。 积极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右派的斗争。 同年转为中国 *** 党员。 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队长,随军北伐。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转移至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党代表。 1929年11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 1930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 同年8月,任工农红军第8军政治委员。 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 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 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 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第2分校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 *** 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等职。 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14日,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牺牲。 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 辛亥革命时,他持枪攻打巡抚衙门;五四运动时,他立下遗嘱,身先士卒,火烧赵家楼;湖南护法时,携着炸弹,誓与张敬尧拼个死活;为“改造社会、改造人性”,他献身教育事业,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死时年仅42岁。 贺绿汀(1903-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 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 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 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史学五老的主张是什么

史学五老分别是: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和侯外庐。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字仲_(另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中原大学等校任教,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吕振羽,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侯外庐(1903.02.06~1987.09.14)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87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