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爆一时,现已消失的品牌有哪些?
有些品牌红遍大江南北,现在他们却消失了。他们面临的困境是相似的,巅峰期战略失误,盲目多元扩张,品牌老化,产品落伍,再加上在互联网影响下,年轻人产品需求、服务需求,购物方式、需求层次等都在变化,跟不上时代变化,注定会被舍弃。
接下来,小编帮大家盘点几个记忆中消失了的品牌。
NO.1 好迪
文章图片1
“大家好,才是真的很好”。广州好迪倒闭了么?并没有,你去淘宝还能买,但下面的评论通常是“给妈妈买的,这边超市买不到”。品牌缺创新,包装都没变,依然是90年代的风格,经销体系太传统,市场反应变化慢,自然跟不上时代。小时候魔性洗脑的广告词已经很难让人掏钱包了。
NO.2 大大卷
文章图片2
大大卷,曾经是小卖部最热销的产品。
大大卷,曾经是西班牙的品牌,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大大超人”诞生带来了超软泡泡糖,还推出过果冻的泡泡糖。大大卷是许多中国80后和90后童年的顶级零食之一。但在2007年之后被美国箭牌公司收购,之后大大卷品牌也随着被收购组建没落。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创新,只生产普通的泡泡糖。
NO.3 乐百氏AD钙奶
文章图片3
乐百氏AD钙奶,1989年创立,曾经的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最高年销售额达到十几亿元,也是许多九零后的童年饮料。
当年的乐百氏的代言人还是黎明,但在2000年,乐百氏为了获得更大的突破,选择将92%的股权卖给了达能。原先的高管逐渐丧失了对乐百氏的控制权,最终五名创业元老集体辞职,乐百氏这个品牌也随之没落。
NO.4 健力宝
文章图片4
健力宝,曾经被称为橘黄色的东方魔水,曾是国家体育代表团的官方指定饮品。在当年席卷中国的大街小巷,在1997年营收就达到55亿元。本来有机会取得更高成就的健力宝,最终却因为内部管理混乱和盲目的多元化导致健力宝被其他饮料品牌绞杀,最后落得一个倒闭的下场。
NO.5 旭日东升
文章图片5
旭日东升,1993,一个由3000万元巨款起家的集团做出了一个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品牌。
然而,这场成功仿佛昙花一现,2001年,这一轮冉冉初升的“旭日”,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陨落。
2001年,旭日升的市场份额跌至30%,市场销售额也从高峰时的30亿元降到不足20亿元。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
昔日风光无限的“旭日”,渐渐定格在了人们的回忆之中。
NO.6 非常可乐
文章图片6
曾经火爆的非常可乐,你现在很少可看到了吧。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高举民族大旗,国产品牌。“有喜事,当然非常可乐”,跟老百姓办喜事有关,接地气。但是可乐最主要的消费者是年轻人啊,你再强调国产,再接地气,跟年轻人想要的时尚,活力,想要点刺激的心理还是截然不符的。所以,非常可乐即使是在火爆的时候,依然难以打入城市年轻人群。面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下沉市场的围剿,也无力抵抗,慢慢衰落也在所难免。
NO.7 汇源
文章图片7
“有汇源,才叫过年呢”这句广告词陪伴了中国人度过了多少个春节。不过就在今年汇源宣布破产,其实汇源的转折点是在08年,当时汇源的创始人朱新礼做了个惊人的决定,要把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把中国国民企业卖给美国品牌,这个举动被网友骂声一片,结果就是汇源的口碑跌至谷底,后来监管部门不得不介入。
当时有个网站做了一个调查,近7万的网民参与,其中高达82%的人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因此收购没有成功。但是汇源的噩梦也正式开始了,为了收购案,朱新礼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其中最致命的是砍掉花了将近20年来建立的销售体系,最后的最后还是负债累累股价衰退。
有哪些历史上曾经很火但已消失的品牌?
历史上曾经很火但已消失的品牌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诺基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在200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动电话品牌之一,但在2008年苹果发布iPhone后,诺基亚开始衰退,直到2014年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后,宣布退出智能手机市场。对开:对开是中国大陆最早的迷你车品牌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其小型车通常售价低于10万元,由于质量和安全问题,在2014年停止了生产。旺旺集团:旺旺集团是中国著名的食品和饮料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非常流行,旗下的旺仔牛奶和仙贝饼干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童年的回忆。然而,随着竞争者的增加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旺旺集团在2010年代末逐渐退出了一些核心市场。IBM:前苹果CEO乔布斯曾称IBM是PC计算机时代的代表品牌之一。然而,IBM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算机业务之后,其请求处理、服务和咨询等业务逐渐取代了PC业务,而云计算等新技术日渐发展,IBM的市场地位逐渐被挑战。卡西欧:卡西欧是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和计算器品牌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非常流行,但在某种程度上因苹果公司和三星等竞争对手的进入而逐渐被边缘化。这只是几个例子,随着市场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品牌消亡和新品牌的崛起是一种普遍现象。
关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问题
摩托罗拉早已分拆成移动设备和解决方案两家公司了。如果按你的理解那他们分拆的时候就应该有一方改名了,不然不论Google有没有买下moto也算“侵权”啊。但很显然他们没有,这就是说就算还挂着摩托罗拉的牌子也没关系咯。联想买下的只是IBM的ThinkPad电脑业务,包括一系列产品和知识产权等,但他可没有把IBM这个公司买下,所以联想他要是在Thinkpad上挂IBM的牌子就不能。
谷歌为什么要收购摩托罗拉呢,这样对他们双方有什么好处呢?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引起手机行业轰动。但目前来看,正如同之前微软对诺基亚之举,业界都在猜测双方损益点,以下总结了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可能的益处和不好的地方。
1. 手机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谷歌的手机业务将更进一步。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的动态变化基本是,初期的领军者、繁华时期的中坚力量、之后的数码战失利,但随后凭借Razr重振旗鼓,最近则凭借Droid和Milestone等Android产品试图重塑产品信用。那么谷歌在当下收购这样失去了过去龙头地位的手机业务,其目的有待思考。
2. 商业文化震撼
谷歌同其他公司的文化不太相同,而摩托罗拉则同大不同公司类似,在全球有很多存在竞争关系的部门,相互之间对资源展开争夺。如此一来,其产品在用户界面设计、内部操作系统策略等方面就做得不尽如人意。要摆脱这种困境,谷歌的商业模式值得借鉴和套用,不过谷歌是否有胃口吞下这么一大块业务,同时不以削减员工数量为代价,则要拭目以待了。
3. 亦敌亦友
Android作为开源手机操作系统,面向大众公开。谷歌则凭借这一款系统,同多家公司合作,为他们的手机产品提供这种系统理念,但同时并不抢占他们的市场。如此一来,手机公司乐于使用Android系统,因为它可以提高产品影响的同时也不会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
此次收购令得其他的公司忧心忡忡,担心摩托罗拉会配备最好的Android系统,但事实上谷歌不必如此。确实公司能够通过影响使用Android系统的产品硬件增强自己的影响,但并不会就此影响其他公司的产品生产。同时,也没有多大市场空间供其作出改变,微软—诺基亚不会采用,苹果也不会使用,所以只要对Android好的就会对其他公司好,这也是为什么现在HTC、LG和索爱等对其计划表示支持的原因。
4. 专利
谷歌以125亿美元价格收购摩托罗拉,从而获得17000项左右的专利,虽然看上去比支付7000项Nortel专利要贵,但确实物有所值。摩托罗拉具有长久的发展潜力,自开发手机产品至今,它拥有大量手机产品的知识型财产,同时涉及多项专利,这点则比苹果强。
5. 强有力的守卫
谷歌这次收购,可谓是购买了一整个核武库来守卫Android,以此防卫可能后院起火造成的诸多问题和开销。那些想要挑战Android的,需要先考虑清楚了,不然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