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岚的个人经历
2011年10月,被邀请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全球数十个文化部联合出席的第五届全球艺术与文化高峰论坛(5th World Summit on Arts and Culture)上发言。2012-2013年,致力于艺术文化的大众传播。作为出版人,策划编辑出版了艺术家马良的《坦白书》、《移动照相馆》;引进出版曾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项的《岛屿书》 ;策划编辑出版了舞蹈家金星的散文集《掷地有声》 ;策划出版了绘本《最美的上海》。策划编辑了人物传记类作品爵士大师Miles Davis的传记《迈尔斯·戴维斯自传》,世界著名歌手Leonard Cohen的得奖传记《我是你的男人》,以及靳羽西的《人生就是一场海选》。她所策划编辑的书籍,大部分的书均为艺术类的畅销书,并入围了《新京报》2013年度好书以及新浪“全民阅读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最美的上海》获得了《中国新闻出版报》评选的“2013年度好书”奖。《岛屿书》获得“星尚十大年度好书”奖。 2013年7月,被复旦大学聘为精英培养计划“思源计划”的首批社会导师之一。2013年9月受中国文化部和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邀请,作为嘉宾参加“敢于信任——首届中德领袖论坛”。2013年10月,受歌德学院邀请,加入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与北京歌华集团联合举办的 “Hu Tan”中德文化管理课程的专家老师组,负责课程规划与学术主持。2013年10月,作为中国文化部的中国-欧盟政策对话支持项目“EU-China Cultural Stakeholder Mapping Project”的专家顾问之一,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咨询。2013年12月,受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邀请,在“社交媒体与国家发展:中国与欧洲的视角”论坛上发言。2014年5月至6月,受邀参加“未来之桥”中德青年领袖交流营 (由中德双方总理倡议发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共同举办)曾参与策划的部分项目与活动:2014年8月,《芭莎艺术》·《伦敦艺术专题特辑》2014年7月,受上海当代艺术馆邀请,联合策划展览《时间的裂缝》“Aura of Poetry”,被媒体评为“夏天最给人宁静与力量的展览。” 2014年2月至4月,受电影《黄金时代》(许鞍华导演,李樯编剧,汤唯主演)邀请, 策划系列高端跨界文化论坛“黄金沙龙”。2014年1月起,受歌德学院邀请,开设在线文化专栏,介绍上海的文化灵魂人物,专栏同时以英文、德文和繁体呈现。2014年起, 受《Noblesse 望》杂志邀请,开设艺术专栏。2014年起, 受《财智生活》杂志邀请,开设艺术与收藏专栏。2014年起,与台湾发行量最大的《艺术收藏与设计》合作,撰写世界知名收藏家专题报道。2013年10月,受K11 艺术中心邀请,进行艺术讲座。2013年9月,《芭莎艺术》·《柏林艺术专题特辑》2010年5月,《艺术世界》·《世博会艺术特辑》2009年11月,《艺术世界》·《迷墙-柏林墙倒塌20年纪念特辑》。 2009年8月,《艺术世界》·《皮娜·鲍什特辑》2008年8月,《财智生活》·《世界私人美术馆特辑》 2010 年,担任《艺术世界》的世博会特别项目“艺术知世界——2010 全球艺术媒体共享平台”的项目总负责,成功引进德国《Detail》杂志、瑞士《Du》和《Parkett》杂志及德法联合电视台ARTE 与《艺术世界》的合作。 讲座情况:2012年12月,上海SMG星尚频道《今晚我们读书》特约嘉宾。2012年9月,为歌德学院主持“中德绘画比较和对话”论坛。 2012年1月,上海SMG艺术人文频道《读书有道》特约嘉宾。2011年6月,为歌德学院的“Pina Bausch”电影专场进行讲座。 2011年11月,主持并组织《艺术世界》和德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共同合作“Make it Public”国际论坛。 2011年12月,受邀在德国莱比锡当代艺术美术馆做中国当代艺术专题讲座。2011年11月,受歌德学院邀请,获“文化使者”奖学金,赴柏林文化交流。2011年,参与国际项目“未来通行证——第54 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并负责其教育项目。
沈奇岚的主要著作
作者: 沈奇岚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5月《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是沈奇岚在《女友》三年的专栏文章合集。文字漂亮、温暖,亲切,富有感染力。作者注重是一个人的内心和精神的成长和富足,而立足点又是写平常具体的琐事,比如读书,考研,恋爱,明星崇拜,出国留学等等。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上,她从不生硬地给予意见,而是将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的事情代入,以自己和朋友对自我、幸福、梦想的追求感染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读她的文字常有一种激动人心之感。 副标题: 那些爱、错过和重逢的瞬间原作名: Missed connections——Love, Lost & Found作者: 索菲·布莱克尔译者: 尹珊珊 / 沈奇岚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12年9月人潮汹涌的都市里,和无数人擦身而过,对一个人一见钟情。你不能忘记那抹稍纵即逝的笑容,又在哪天被哪个笨笨的家伙无意间踩了一脚,或是爱死了那个人头戴的蓝色帽子……大街小巷都是蠢蠢欲动的罗曼蒂克。呀,糟糕!当你发现你对那个家伙如此着迷的时候,TA却已经消失在人海。 哼, 不死心!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到网站或报纸,刊登寻人启事,希冀能够找到那个想念的陌生人。画,画下来!当知名插画家索菲·布莱克尔看到这些寻人启事时,为之动容,并决定根据描述把那些陌生人的肖像画下来。朦胧、温柔且细腻的画笔下,一幅幅真爱爆棚的邂逅图像跃然纸上,将一瞬间的悸动,定格成永恒的思念。 作者:沈奇岚出版时间:2014年9月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 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 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沈奇岚的介绍
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作家,著名艺术评论人,策展人。致力于艺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现任《书城》杂志编委。曾任《大美术》海外记者,《艺术世界》驻德国记者,《艺术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南传媒上海浦睿文化艺术部主编兼国际合作部总监。先后在《女友》、《优雅》、《周末画报》、《大美术》、《时尚健康》开设专栏,也曾长期为《嘉人》、《时尚芭莎》、《时尚》、《瑞丽》、《Vogue》等杂志特约写人物专访;为《艺术世界》、《芭莎艺术》、《艺术与设计》、《生活》月刊、Numéro及《艺术收藏与设计》合作,撰写艺术类文章。1热爱一切阳光、温暖、香甜美好的事物。 热爱一切阳光、温暖、香甜美好的事物。 出版书籍《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我愿生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