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第一个裁判是谁历史名人
无论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还是在国际国内大型的比赛上,总会看到裁判们的身影,他们的工作是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到竞赛的进行和运动员的水平的发挥。他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比赛中作出正确的裁决,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可以说裁判是公平公正的代表。人们总会对第一感兴趣或者是铭记在心,不过话说回来,奥运会第一个裁判是谁?下面 历史网 我将为大家介绍奥运史上的第一位裁判员。 奥运会第一个裁判是谁 据悉,在公元前776年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希腊人就已开始设立裁判员,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只设立一个比赛项目,因此也只设立一位裁判。谁能荣幸成为第一个裁判员呢?谁也没有想到,古代奥运会第一个裁判员竟然由国王担任,他就是埃利斯国王伊菲图斯。他不仅是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也是古代奥运会的第一位裁判。后来出于这个原因,后几届的裁判员都是埃利斯人担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奥运会的竞赛项目也随之增多,裁判员也逐增多。在公元前384年的第108届奥运会上,裁判员正式确立为10名,担任裁判者也渐渐扩展到埃利斯人有名望的贵族人士担任。
别拿裁判不当主角:奥运史上令人扼腕的误判
文/姜森 无论是裁判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现代奥林匹克史上从来不乏误判,不仅遭受误判的运动员感到失望乃至愤怒,也令观者扼腕叹息。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些争议性判罚。例如有体操运动员在出现明显失误的情况下,仍被裁判打出高分;在乒乓球比赛中,有中规中矩的选手屡屡被判违例,而有明显违例嫌疑的选手却没有受到判罚……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史上从来不乏误判。 在长距离竞赛项目中,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本应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选手之间往往会拉开比较大的距离,不像短跑比赛那样只争毫厘。然而,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距离最长的竞赛项目——马拉松比赛,却出现了荒唐的误判。 比赛当天的气温高达32摄氏度,加上道路的卫生条件较差,沙尘飞扬,所以有近一半的选手中途退出了比赛。发令枪响约3小时后,美国选手佛雷德•洛兹出现在终点处观众的视野中。事实上,洛兹只跑了约15公里就决定放弃比赛,搭上了奥组委为赛事配备的应急车辆。不料,车子在接近终点时发生故障,洛兹不得不下车,一溜小跑奔向终点。 此时,在高温和沙尘中等得不耐烦的观众们,终于看到有选手奔向终点,立刻欢呼起来,以为洛兹就是本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洛兹抱着开玩笑的心态,像模像样地跑过了终点线。负责确认选手成绩的几名裁判,没能识破这个“搭车的冠军”。他们迎向洛兹,对他表示祝贺,并向他介绍颁奖事宜。直到这时,洛兹才忙不迭地说明自己的情况,并为自己的恶作剧行为向裁判道歉。几名裁判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托马斯•希克斯是赢得这场比赛的真正的冠军。不过,他的获胜也引发很大争议。为了让希克斯坚持跑完全程并取得好成绩,他的教练让他在赛前两次服用白兰地加马钱子碱调成的饮料。马钱子碱的医学名称为士的宁(Strychnine),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药物,在当时并没有被列为违禁药物。士的宁有一定毒性,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坚持跑到终点并夺得金牌的希克斯,赛后几乎休克,被医生架走送往医院。他在病床上躺了24小时才恢复过来。 在奥运赛场上,裁判以及技术官员的一个小小失误,就可能对比赛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令运动员的所有努力毁于一旦。 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的终点设在 体育 场内,以便于观众观看选手们冲到终点的场景。意大利选手道多里多·佩特里第一个跑进 体育 场,金牌近在咫尺。但这时,裁判和技术官员接连出现“致命失误”。他们没有及时为佩特里指明终点线的位置。结果,步履蹒跚、精疲力竭的佩特里在进入 体育 场后找错了方向,跑了不少冤枉路。当技术官员赶上前为佩特里指明终点线的位置时,体力不支的佩特里倒在了地上。 体育 场内的9万名观众惊愕地呼喊起来,前来观赛的英国王后也从包厢内的座位上站了起来。几名裁判箭步奔向佩特里,把他扶了起来。这位倒霉的“准冠军”目光呆滞,步子越来越小。为了鼓励他,几名裁判和技术官员跟在他旁边。 这时,第二个跑进 体育 场的美国选手海耶斯追了上来。也许是不忍心眼看着佩特里丢掉本该到手的金牌,也许是不想因自己的工作失误导致比赛结果被改变,几名裁判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他们竟然架着佩特里,赶在海耶斯之前越过了终点线。 海耶斯和美国奥运代表队当然不接受银牌。他们强烈抗议佩特里“在他人的帮助下赢得比赛”。国际奥委会最终决定取消佩特里的比赛成绩,金牌被转交至海耶斯的手中。不过,佩特里的拼搏精神感动了所有观众。在现场观赛的英国作家亚瑟•柯南道尔爵士(经典侦探形象福尔摩斯的创作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对佩特里的表现大加赞赏。英国王后亚历山德拉捐赠了一个奖杯,并在奥运会闭幕式上亲手赠予佩特里,以示同情和鼓励。 1932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有点冷清,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很多国家受制于费用,没有派出太多的运动员前来参赛。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美国本土的运动员都憋足了劲,希望能够在竞争对手不多的情况下取得好成绩。 然而,美国短跑巨星拉尔夫·梅特卡夫在这届奥运会上可谓时运不济。他在男子200米比赛中,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却蒙受了奥运短跑项目史上最大的“冤屈”。 200米比赛的起跑区在弯道上,因此每条赛道的出发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制于当时的赛道标识技术,每场比赛前裁判都要重新画设起跑线。在男子200米决赛中,裁判鬼使神差地出现测量失误,使梅特卡夫所在赛道的起跑线偏后了2米。因此,梅特卡夫的比赛全程实际上是202米。他跑出了21秒5的成绩,获得铜牌。银牌得主美国选手辛普森的成绩是21秒3,金牌得主美国选手托兰的成绩是21秒2。如果按照平均速度推算,梅特卡夫显然应该获得金牌。 当裁判的这个失误被发现后,梅特卡夫表示不会要求重赛,因为美国代表队包揽了这个项目的前三名,“这已经足够了”。当时的《洛杉矶时报》调侃道:梅特卡夫获得本届奥运会男子202米比赛金牌,因为在所有选手中,只有他跑完了全程。 梅特卡夫在那届奥运会上的霉运还不止于此。他在男子100米预赛中排名第一,在决赛中与队友托兰都跑出了10秒3的成绩,并列第一。根据规则,要由裁判们讨论决定两人是并列获得金牌还是分获金银牌。最终裁判们根据比赛画面判定:托兰领先梅特卡夫约5厘米,率先到达终点,梅特卡夫获得银牌。 竞走比赛对运动员的动作有严格的要求,一个基本原则是双脚不能同时离开地面,否则就是“以跑代走”,不符合比赛规则。出现这种情况的运动员当即会被裁判勒令退出比赛。 奖牌近在眼前,谁愿意轻易放弃?施瓦布和容克不理会裁判的呼喊,全力向终点奔去!几名裁判见状,也撒腿追了上去。根据当时的比赛规则,勒令选手退赛的判罚必须在比赛过程中作出,一旦选手到达终点,比赛成绩即被视为有效。于是,奥运赛场上出现了裁判追逐运动员的“奇观”。事实证明,裁判是跑不过运动员的。虽然气喘吁吁的裁判向赛事组委会作出解释,但施瓦布和容克的成绩仍然被确认有效。他们也由此成为奥运史上仅有的两名“以短跑冲刺速度夺得竞走比赛奖牌的运动员”。 在比拼速度的竞赛项目中,选手的比赛用时就是成绩的凭证。然而,在电子计时器还未广泛应用的年代,有些比赛仍然以裁判肉眼的判断为主,以电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辅,来判定选手的比赛成绩。这无疑会制造“冤案”。 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德维特和美国选手兰斯•拉尔森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电子计时器显示,德维特和拉尔森的成绩分别为55秒2和55秒1——拉尔森应获得金牌。但是,由3名裁判组成的裁判团经过观看比赛画面并讨论,最终以2比1的投票结果裁定,将金牌颁发给德维特,拉尔森屈居亚军。这是奥运史上唯一一次,成绩排名第二的选手竟然获得了金牌。由于这一裁决结果引发巨大争议,在此后的奥运会和国际重大赛事的游泳比赛中,开始百分之百根据电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来确定选手的成绩。 奥运会东道主的运动员占据一些主场优势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夺取金牌不择手段,必然会受到广泛指责。 在1988年汉城(今首尔)奥运会男子轻中量级拳击决赛中,对阵双方是后来统治20世纪90年代职业轻中量级拳坛的美国传奇选手小罗伊·琼斯,以及韩国选手朴熙洪。琼斯在比赛中明显占据优势,几乎每个回合都击中对手更多的点数。但是,本场比赛的裁判最终判定韩国选手朴熙洪获胜。赛后的研究显示,琼斯有效击中朴熙洪86次,而朴熙洪有效击中琼斯仅32次,朴熙洪处于绝对劣势。 这起事件在当时的国际 体育 界掀起轩然大波,也成为那届奥运会上最大的丑闻。从那以后,奥运会拳击比赛开始采用电子计点数的方式,实时记录对阵选手互相击中的有效点数,不再给裁判“误判”的空间。 体操比赛的每套动作都会根据其难易程度设置起评分,在此基础上由裁判根据选手的临场表现打分,最终确定其比赛成绩。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全能比赛中,韩国选手梁泰荣的双杠动作起评分应为10分。由于3名技术官员的失误,这套动作的起评分被误设为9.9分。最终梁泰荣以56.874分的总分仅获得这个项目的铜牌。金牌被美国选手保罗·汉姆摘走,其总分为57.823分。如果梁泰荣双杠动作的起评分被设为10分,那么他将以57.874的总分超越汉姆夺得金牌。 愤怒的韩国人提出申诉。虽然国际奥委会最终承认这是严重的误判,并将犯下错误的3名技术官员停职,但拒绝将金牌还给梁泰荣,理由是“现代奥运史上没有这种先例”。而事实上,这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就出现了更改评分从而改变金牌归属的情况——国际奥委会难以自圆其说。 假摔并不是足球运动员的“专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中,英国代表队上演了一出假摔好戏。英国名将霍伊与队友辛德斯、肯尼合作,为英国队夺得金牌。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辛德斯承认自己在比赛中故意摔倒,以谋求重赛,为最初发挥不佳的英国队重新赢得了机会。“我们商量过,如果开局不理想,我们就故意制造撞车事件,以便争取机会重新进行比赛。” 事实就如同辛德斯所说的那样,英国队在比赛开局时表现很糟糕。辛德斯在骑行到1/4圈时突然摔倒在地。当值裁判立即中止了比赛,并判定重赛。“复活”之后的英国队越战越勇,为最后夺取金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讽刺的是,尽管辛德斯主动披露了内幕,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自行车联盟都表示,英国队的做法属于“合理利用规则”,没有任何问题,其获得的金牌也不会被剥夺。
震惊德国足坛的霍伊泽尔假球丑闻是怎么回事?
今年一月,世界足坛爆出特大丑闻,德国乙级联赛裁判霍伊泽尔收受贿赂并操纵4场德国比赛,为了从赌球集团那里得到好处。更可怕的是他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其背后还隐藏着数目庞大的“黑哨阵营”,这是德国足坛30年来的最大丑闻。
各界人士把此次黑哨事件视为德国足球的耻辱,要求严厉惩处霍伊泽尔的呼声不断。
2月21日,25岁的霍伊泽尔受到终身禁止参与裁判工作的惩罚。但德国时间昨天,霍伊泽尔却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他将逃脱5万欧元的罚款。德国足球协会称终身禁赛已经够严厉,没有必要再处以经济上的处罚。
德国足协发言人哈拉德•施特恩戈尔表示:“足协高层和主席赫斯特-希里博特(Horst Hilpert)一致决定不对霍伊泽尔追加5万欧元的罚款。但是足协决定维持对他终身不准执法比赛的处罚,我们不能让他再参与任何比赛。”
据称,被足协减刑的霍伊泽尔曾接受在柏林的克罗地亚赌博集团67000欧元的赃款和一台宽屏幕电视的贿赂。他在2月被捕入狱,几天后被解除了拘留审查,走出监狱。但是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德国足球史册。
霍伊泽尔从14岁开始接触裁判工作,德国足协甚至有意让他今年执法德国甲级联赛。然而,转眼之间他的恶梦开始了。涉嫌参与赌球操纵比赛的行径一经昭示,全天下骂声不绝。虽然他立刻引咎辞职,但余波远未平息,他引发了德国足坛声势浩大的反黑运动。许多被掩盖了多日的,令人发指的丑恶黑幕接二连三的浮出水面……
现在的霍伊泽尔在家过着悠闲的生活,正忙于写自传。但他自己对绿茵的情结还是不能割舍,他对德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八卦报纸《画报》(Bild daily)表示:“未来的某个时候,我很想重新回到赛场,不过是以队员的身份
震惊德国足坛的“霍伊泽尔事件”是怎么回事?
霍伊泽尔(Robert Hoyzer)今年26岁,曾是德国足坛一名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年裁判。
2005年1月22日周六晚,德国电视二台(ZDF)晚间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克恩纳(Johannes B.Kerner) 在节目开始向观众念了一条刚刚收到的消息:来自柏林的25岁足球裁判霍伊泽尔被怀疑因参与赌球而操纵了2004年8月德国杯第一轮的比赛结果。消息一经媒体披露,举座皆惊。
事件的焦点人物霍伊泽尔1979年8月生于柏林,他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名足球裁判。高中毕业之后,霍伊泽尔进入了柏林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体育管理。从2002/2003赛季开始,霍伊泽尔成为德国足协的裁判员,在此之后,他在德乙联赛、德国杯赛以及地区联赛中12次执法。作为一名年轻裁判,霍伊泽尔在执法中表现了良好的体能和出色的阅读比赛的能力,渐渐地受到了德国足协的重视,现任德国足协官员、前德国金哨克鲁格尔更是在霍伊泽尔执法的比赛中,在场外对其进行观察。
但就是这位德国足协重点观察和培养的年轻人,成为了丑闻的主角。这也是德国足坛第二次因为“黑哨”引起轰动。上一次事情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奥芬巴赫踢球者俱乐部向科隆以及不伦瑞克等俱乐部行贿,希望通过场上的“默契”拯救球队。这次事件涉及的金额高达200万马克,涉及人员包括6名俱乐部官员、2名教练员以及7个俱乐部的52名球员。德国司法机关协同德国足协执法部门在调查后做出了严厉判决,包括终身禁止涉案球员或教练员在德国从事足球运动,并处以1.5万马克以下数额不等的罚金以及吊销俱乐部的营业执照。
而霍伊泽尔事件给德国足坛乃至世界足坛造成的轰动,丝毫不亚于1971年的“黑哨”事件。面对指责,霍伊泽尔宣布,他将不再担任足球裁判,并放弃其柏林赫塔足球俱乐部的会员资格。但霍伊泽尔随即在1月24日对德国媒体说:“我从未在我执法的任何一场比赛中参与赌球。这些指控让我觉得困扰和不安,我不能理解我的裁判同行竟也会认为我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1月25日,他在和律师咨询后对外界宣布,他是在德国足协的压力下,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裁判证书,霍伊泽尔要求索回证书,并宣布暂时不退出柏林赫塔俱乐部。又过了两天,面对铁证,霍伊泽尔终于供认了他收取金钱并对他执法的比赛造假的事实。霍伊泽尔27日通过其律师表示,所有公开对他的指控基本属实。
随后,霍伊泽尔向德国检察机关检举有其他裁判员和球员也和此案有牵连。据《南德意志报》报道,霍伊泽尔向国家检察机关供认,有人给了他5万欧元要求他影响比赛结果,霍伊泽尔透露,曾有其他裁判接受了一个由克罗地亚人控制的赌场的金钱,而他当时就在现场,并且听到有球员收受贿赂的消息。霍伊泽尔在接受28日出版的《图片报》采访时再次对此进行了证实。
虽然德国检察机关的发言人拒绝就《南德意志报》的报道进行评论,不过他证实,柏林警方28日晚些时候突然搜查了在柏林的两所公寓和两处公共场所,其中包括霍伊泽尔所说他与赌博经纪人会面的一家咖啡馆,并拘捕了4人。警方怀疑这4个人涉嫌造假及操纵比赛结果。
霍伊泽尔作假的比赛发生在2004年8月21日德国杯第一轮的比赛中。德甲球队老牌劲旅汉堡队客场对阵地区联赛球队SC帕德伯恩队的比赛。在汉堡队先以2比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霍伊泽尔在上半场以对裁判出言不逊为由罚下了汉堡队的比利时球员姆彭扎,随后又判给主队两个点球,最终汉堡队以2比4失利。
在赛季之初就开局不顺的汉堡队,在经过这场比赛后士气低落,在联赛中的成绩一路下滑,到了10月底,汉堡队主帅托普穆勒被俱乐部解职。在获悉霍伊泽尔受到调查之后,托普穆勒向媒体表示是裁判让他丢掉了帅位。汉堡球迷对此更是不依不饶,他们就“黑哨”丑闻向德国足协索赔。他们要求赔偿比赛门票费用及他们前往客场的相关花费。据称当时大概有1600至1800名汉堡球迷前往帕德伯恩。
汉堡队高层领导获悉此事之后更是怒不可遏,德甲联赛主管同时也是汉堡俱乐部主席的哈克曼声称,联盟将在14天之内做出决定,所有假球都必须重赛。汉堡队也扬言,如果不重赛,他们将诉诸法律。俱乐部经理霍夫曼认为这次事件已经给汉堡俱乐部以至整个德国足球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向德国足协提出重赛。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被德国足协证实涉嫌假球案的比赛总共有6场之多,并且牵扯到另外两名裁判员。况且杯赛也好,联赛也好,赛程都已经进行过半,所以对所有比赛都进行重赛是不可能的。
汉堡俱乐部也深知,重赛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汉堡方面岂肯轻易罢休,他们随后向德国足协提出了索赔要求。汉堡俱乐部经理霍夫曼认为,汉堡应该得到相应的赔偿,至少应该得到与其损失相等的赔偿。
就这样,德国足协也做出了妥协。汉堡队最终拿到了50万欧元的赔偿。此外,定于10月12日举行的德国队与中国队的热身赛也安排在汉堡举行,门票收入部分归汉堡足球队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