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江阴职业技术学校挺好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长江下游一座经济发达的美丽的江南名城——江阴的一所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占地69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学院将继续秉承“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坚韧不拔,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继续深化“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与特色建设,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努力将学院建成具有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学院现有在编人员476人,专任教师340人,其中博士8人,教授22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7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中专还是大专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江阴职业技术学院(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是一所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公办普通高职院校。校训是“自强不息、立德树人”。学院占地69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40人,下设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环境与材料工程系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近 40个专业。其中有2个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1个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学院创办于1979年11月22日,前身是“江阴棉纺厂职工大学”和“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1982年7月10日,江阴棉纺织厂职工大学和红星染织厂职工大学合并,联合举办江阴纺织职工大学。1985年3月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江阴纺织职工大学更名为江阴职工大学。1986年8月6日,江阴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江阴县工商学校并入江阴职工大学。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阴职工大学改制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代码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代码是10848。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3月,隶属江苏省教育厅。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近300人,教授40余人、博士8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校建成覆盖校内方方面面,在无锡地区技术领先、应用最全的校园智能卡系统,在无锡地区率先接入教科研网,正式开通IPV6网络,实现了校园网络WIFI全覆盖,宿舍有独立卫生间、配备空调、风扇和热水器,生活运动设施齐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9年的江阴职工大学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现已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改制后的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立足江阴,面向全省,全面实行职前与职后、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属于普通高等院校。江阴,犹如滚滚长江玉带旁的一顶“皇冠”,熠熠生辉,令人瞩目。这座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经济总量连年位居江苏省县(市)之首,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七连冠”。目前,全市拥有3万多家企业,其中11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9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13家企业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8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更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5家,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江阴现象”和“江阴板块”,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和“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坐落在花园城市中的学院环境优美,别具一格的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加上中国园林式的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美丽图画。学院占地69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000万元。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环境与材料工程系。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是多少(13137)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是13137,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信息中,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原始标识码为4132013137,默认取后5位13137为学校代码。
1、学校代码说明
学校代码主要在 高考 时会用到,用于区分不同学校和不同招生类型,所以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校区代码也不相同。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省市教育 考试 院对在本省招生的学校代码进行了重新编排,故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的招生代码并不一定都是13137,实际要以考生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信息为准。
2、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江阴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 科学系、机电工程系、环境材料工程系、 艺术 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国际商贸系等7个系。
学院致力于打造“一线人才的培养中心”“技能人才的培训中心”和“技术创新的服务中心”,围绕“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主体参与、 情感 体验、积极创造”的德育模式,探索形成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