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第二个五年计划

时间:2024-06-12 15:13:24 编辑:莆仙君

五年计划从哪年开始

法律分析: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历年五年规划时间如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个5年计划从哪年开始?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制定背景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冷战的逐渐展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两个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与军事实力上展开全方位竞争,还围绕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较量。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有几个五年计划?

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是在1928年-1932年、1933年-1937年、1938年-1941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28年至1932年推行,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农业集体化。由1929年开始,集体农场的数目有57000个,至翌年则增加至8多万个,此後自1931年开始,国营集体农场数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而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也在1929至32年期间扩大了二十倍之多。但农业集体化却深受农民,特别是富农的反对,农民不愿将土地及农产品交予政府,以及不愿在政府的控制计划下进行生产。於是大批农民宰屠家畜、烧毁农作物,以免被政府充公,引致农产产量的急剧下降。唯政府无视农民的反抗,继续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反抗者加以镇压。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在1933年至1937年推行,其主要目标则由农业转为发展重工业,工业产量的提升带动能源耗用量比一次大战前增加三倍有余、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十二倍,同样仅次於美国、德国及英国。而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地带则建设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面对德国、日本及意大利的扩军及随後国际局势的升温,1938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1938年开始,苏联的飞机生产较上年度增加一倍有余,达7500架,翌年开始更保持在10000架以上;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仅次於德国,达五十亿美元,已等同於英美两国武器生产额的总和,1941年更为列强之首。第三个五年计划在1941年因德军入侵而中断。

苏联的三五计划分别指哪三个五年计划

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是在1928年-1932年、1933年-1937年、1938年-1941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28年至1932年推行,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农业集体化。由1929年开始,集体农场的数目有57000个,至翌年则增加至8多万个,此後自1931年开始,国营集体农场数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而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也在1929至32年期间扩大了二十倍之多。但农业集体化却深受农民,特别是富农的反对,农民不愿将土地及农产品交予政府,以及不愿在政府的控制计划下进行生产。於是大批农民宰屠家畜、烧毁农作物,以免被政府充公,引致农产产量的急剧下降。唯政府无视农民的反抗,继续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反抗者加以镇压。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在1933年至1937年推行,其主要目标则由农业转为发展重工业,工业产量的提升带动能源耗用量比一次大战前增加三倍有余、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十二倍,同样仅次於美国、德国及英国。而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地带则建设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面对德国、日本及意大利的扩军及随後国际局势的升温,1938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1938年开始,苏联的飞机生产较上年度增加一倍有余,达7500架,翌年开始更保持在10000架以上;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仅次於德国,达五十亿美元,已等同於英美两国武器生产额的总和,1941年更为列强之首。第三个五年计划在1941年因德军入侵而中断。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法律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法律依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一、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一九五二年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亦即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制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由工人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这个任务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基本结束和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开始。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无论在什么国家,社会主义社会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建成的,无产阶级在推翻了反动统治、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都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必须利用自己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来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一九五二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九五四年已经被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接受,列入了我国的宪法,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宪法序言规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宪法第四条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两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大工业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列宁一再地指示说:“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没有大工业我们就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来改造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953年开始,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保证重工业的建设,用10年到15年时间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适当地安排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逐步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