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舆情在线”在网络舆情监测方面怎么样?
新华网舆情在线,旨在依托新华网权威媒体平台和先进技术手段和阵容庞大的专家队伍,以网络舆情研判为基础,提供智库类综合信息服务,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探索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意呼声,改进工作方式。1.技术优势:集成自身与合作伙伴在网络舆情监测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包括搜索源数据关键技术、海量信息实时处理技术,智能化信息分类及聚合技术,视频特征提取技术、视频语音识别技术及电视画面识别与匹配技术等。2.数据优势:每天定向采集国内外上万家门户网站、垂直网站和政府网站的十几万个频道的信息内容;另外,定向采集国内外百家余电视台的2000多个电视新闻栏目,日处理电视新闻30000多条。3.研判优势:长期以来,新华网一直给中纪委、中央办公厅、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国新办等提供网络舆情,是国内最早提供网络舆情服务机构之一。4.舆论引导优势:给用户提供一揽子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危机公关预警和舆论引导解决方案。相似舆情监控产品推荐识微商情监测系统,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挖掘服务,可7*24小时实时全网舆情监测,提供竞品监测、行业监测、营销监测、正负面监测、高管/领导人形象监测、舆情跟踪、负面告警通知、舆情分析报告等服务,为用户各项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新华网舆情在线的服务优势
1、技术优势 新华网集成自身与合作伙伴在网络舆情监测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包括搜索源数据关键技术、海量信息实时处理技术,智能化信息分类及聚合技术,视频特征提取技术、视频语音识别技术及电视画面识别与匹配技术等,建成了业内技术最先进、搜索范围最广泛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和电视舆情监测系统。2、数据优势 新华网“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每天定向采集国内外上万家门户网站、垂直网站和政府网站的十几万个频道的信息内容;另外,定向采集国内外百家余电视台的2000多个电视新闻栏目,日处理电视新闻30000多条。3、研判优势 长期以来,新华网一直给中纪委、中央办公厅、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国新办等提供网络舆情,是国内最早提供网络舆情服务机构之一。近10年的网络舆情专业分析经验,100多人的专职分析师队伍,20多位国内知名舆情专家,形成强大的专业分析能力,为用户第一时间提供热点舆情的准确研判,辅助领导者正确决策。4、舆论引导优势 作为一家网络舆情专业服务提供机构,新华网舆情在线给用户提供一揽子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危机公关预警和舆论引导解决方案。
舆情简报
据封面新闻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唐宫夜宴》这样专注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大热出圈,慢慢地也有更多拥抱了国风文化的明星艺人开始受到广泛的喜爱,更有调查表明,有超七成的国潮消费者都是90后年轻人。种种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生在中国最繁荣的年轻一代,开始回潮传统文化。相关报道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大网民热议。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以2022年11月7日0时至11月8日14时为周期,通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周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1月7日,目前舆情热度已消退。
图:舆情关注走势图
11月7日,@封面新闻发文#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回潮传统了#。@河南卫视发文:#冬奥雪花导演再编唐宫姊妹篇#,随后,众多微博大V纷纷发文,对《唐宫夜宴》姊妹篇《三彩闹千灯》的播出进行预热,引发众多网民点赞、转发、评论,舆情热度于当日达到峰值,实时传播信息量超过2.2万篇。此后,舆情热度逐渐回落。
截至11月8日14时,相关舆情信息量共计66712篇,微博65730篇,客户端767篇,网站163篇,视频39篇,互动论坛10篇,微信3篇。从媒体渠道来看,微博是本次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信息量占比为98.53%。
二、网民观点
对“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回潮传统”话题的网民观点进行汇总后发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纷纷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占比为52.94%,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风起竹溪:我就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da妮今天瘦了吗-:传统文化yyds!
@衣裾渺渺w:就是喜欢国风啊。
二是认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回潮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占比为26.47%,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鹿角温凉:我们的艺术本来就一直是高级的。
@桃花鱼不是混子鱼:简单来说就是文化自信。
@喝奶茶的猫i:当然是对我们泱泱中华的文化自信了。
三是表示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占比为14.71%,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Z·蒸蛋:非常好啊!!!!传统就应该传承!!
@偏离16:弘扬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
四是盛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占比为5.88%,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王cr荣荣v:中国千年的文化底蕴这么丰富多彩,更值得喜欢。
@漫妙幽离iii:传统文化传了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舆情点评
近年来,“国潮”“国风”正在变成年轻人的时尚文化新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国风”作为追求表达自我情怀和时尚态度的新形式。诸如《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节目的爆火,也让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回潮传统文化。对此,封面新闻、民生周刊、正观新闻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并指出越来越多生在中国最繁荣的年轻一代开始回潮传统文化。
同时,“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回潮传统”等相关话题也引发网民热议,截至11月8日16时,总计话题阅读量1.7亿次,讨论数1.7万条。大多数网民盛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回潮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并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党和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进落实,国民的文化自信也日益提升。年轻人对于“国风”文化潮流的争相追逐实质上是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日益提升的现实表现。
同时,漫长的中华文明历程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文艺项目、产品,用多种创新形式,不断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魅力。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回归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历史和文化自信。
此外,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不仅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更多受众感知到中华文明的厚重感和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