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王维的赠别诗

时间:2024-06-08 16:13:42 编辑:莆仙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古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意:我送元二出使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君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熟人了。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友谊。《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创作背景《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其送行之地是渭城。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原文与赏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他早年积极上进,所作的诗也充满激昂慷慨的情调,后因历经变乱,他的政治态度日渐消沉,信奉佛理,终日留连于山水之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期他写了许多优美的田园山水诗。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除以诗著名外,还工于绘画、音乐、书法。他把绘画的艺术修养溶于诗作,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精当的评价。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唐代音乐家给它谱曲,广泛演唱于离筵别席上,成为通用的送别歌。曲中反复歌唱末一句,称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一直保留至今。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今新疆库东县附近),王维头一天从长安送他到渭城(今咸阳市东,汉代改称咸阳为渭城。唐人习惯,在长安送友人到西域去,多是送到渭城分手), 诗中写的就是这次送别的情景。 因元二这次是奉使出塞,是朝命使官,从心情上说,既没有迁谪者的哀怨,也不同于漂泊者的伤感,有的是乐观豪迈的情绪。送行者、在在长安作官的王维当然也不会产生那种黯然消魂的离恨别苦。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万里远别,对于行和送的双方,都不免要产生孤单寂寞的惜别之情。所以这首诗的基调是乐观开朗中的依依惜别。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就体现了这种情调。“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的春天早晨,细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一片明爽的景象。“浥”字写出细雨无声的湿润;“轻”字使人想见平时尘土飞扬的状态,现在既无飞尘,又不泥泞,宜于行旅,心中不禁为朋友感到宽慰。两个字体物细致人微,也融进了诗人送别的情意。“客舍青青柳色新”,从上句写路转到写饯行的客舍。旅舍门前的杨柳,经过细雨的淋沐,更加翠绿了。在垂杨的掩映中,客舍也染上了青色,这是一幅清丽、幽静的图景。但是客舍是行人出发的地点、杨柳是离别的象征,诗人有意选取这些特定的景境,在清丽明朗的气氛中透露出惜别的意绪。 这种惜别之情,虽然由于它特定的情境,不同于一般离别诗所写的那种低沉的伤感,但是它也绝不是浅淡平泛的,而是深挚热烈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这不是一般的劝饮之辞,而是包含着诗人深切真挚的友情。“更”字表明惜别的话已经说了很多,饯行的酒也已喝了不少。离别的时刻已经到来,惜别之情更加浓烈,这最后一杯酒,集中了千言万语不能说尽的深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点出了“更进一杯”的意义,同时表达出深层的感情。它的深层之处,在于作者不仅写出自己的惜别,还设身处地想到友人远居穷荒绝域的孤寂,缺少故人的慰藉,更不可能和故人一起开怀畅饮了。这两句写的是人们在离别时共通的心理,作者在这里抓住了这一生活中的普遍经验,形象地写出人所未道的诗句,引起了人们的联想和共鸣,成为千多年来传诵不衰的佳句。 这首诗一二句写景,景中寓情,情景相合,而且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准备。三四句直抒其情,感情和前两句连贯一致,构成整首诗的情景交融。全诗语言素朴, 不加雕饰,但言浅意深,言外有不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