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蚱蜢火箭

时间:2024-06-07 05:44:48 编辑:莆仙君

美国那个蚱蜢火箭升空然后落回原地 有什么意义 有什么技术前景和商业前景?

  有以下几方面:
  (1)可能性
  因为存在回收的需要那么,在放出卫星之后,火箭中还需要燃料用以火箭回收。 那么假设上天和回收消耗的火箭燃料相同,那么末端的质量将为火箭全重的一半。 我们可以带到上面的公式中进行计算,结论很明显,火箭根本无法入轨,参用理想公式中的数据,燃料质量是载荷的50倍,那么现在还要保留一半的燃料,那么那一半的燃料将会成为载荷,这又如何形成50倍的燃料比来。
  (2)发射方式
  然后,假设以上的方式真能发的上去(不考虑科学性了),那么他到底采用多级火箭,还是单级火箭呢? 如果是多级火箭,他回收个头啊,火箭末端拿回来还得重新制作一个新的多级火箭,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单级火箭,又陷入之前的悖论里了,你发个火箭还要拿一半的燃料做无效载荷,蛋疼不蛋疼。那么,结果很明显了,这既是就是用来回收捆绑式火箭的助推小火箭的。但是这东西貌似都是一次性产品吧,就和个107火箭弹似的,还不用装战斗部,值钱么?有你浪费的燃料值钱么。而且就算正要回收,NTMD抛弃后开个降落伞,不比你“蚱蜢”来的省事。
  (3)火箭抛弃物的主要破坏方式
  第一点是下一级火箭的尾焰灼烧。
  第二点是电离层高温
  第三点是高速下的空气摩擦
  (4)主流回收方式
  目前对于返回航天器,有着很多种的回收方式,比如航天飞机啦,比如返回式太空舱啦,实际真要回收这些东西,只要注意在抛弃时,不进行破坏性抛弃,然后加个降落伞,加个降落信标就可以实现回收工作了。
  (5)可以期望的空天交通方式。
  蚱蜢火箭主要还是对空天交通的一种尝试(虽然各种蛋疼),对于未来的空天交通方式,我比较倾向利用电磁推进进行一级助推的空天战斗机,众所周知,电磁推进是目前效率较高的加速方式,而且存在反复利用的可能(参见电磁炮),50KM长的电磁推进导轨,就应该有将载人舱以常人可以接受的加速度,加速到5-10马赫的速度,在到达大气中上层后,利用脉冲爆震引擎,或等离子引擎,就能实现轨道飞行,逐步进入太空中转站了。
  5、总结
  不是说看不起SpaceX公司,只是,作为一个发射六次只成功一次的民间航天组织,你能不能先把发射成功率提上去,再搞这些吸引眼球的东西,而且做得时候考虑下实际可行性行不。
  我真心希望SpaceX公司可以成为大宇航时代的一个民间代言人,而不是现在这种靠吸引眼球,炒期货的概念公司。 同时,从SpaceX公司创立以来的种种事件,也反映出美国科研界至少是民间科研界日益明显的浮躁气氛。

蚱蜢火箭的飞行测试

首次发射在2012年9月21日,Space X蚱蜢火箭(Grasshopper)在德克萨斯州试验场第一次发射,腾空高度为2米。二次发射第二次测试是在2012年11月,高度为5.4米。三次发射2012年12月17日,蚱蜢火箭第三次发射,在40米的飞行高度上停留了29秒,然后返回地面。四次发射在2013年6月14日再次发射,腾空高度为325米(1060尺),并成功着陆。除了腾空高度的大幅度提升外,6月份的火箭发射在空中悬停也是一个亮点,因为使用了额外的传感器设备——相对常规火箭精度更高。所有的飞行测试都位于SpaceX公司得克萨斯州的试验场,2013年3月测试的“蚱蜢”火箭使用了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隼1D火箭发动机以及四个液压减震着陆器,整体使用钢结构设计。 七次发射在2013年8月14日,SpaceX公司研发的“蚱蜢”火箭再次发射。在测试中,“蚱蜢”火箭完成了非常漂亮的垂直升降动作。另外,它还完成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测试--“侧向转移测试”。 八次发射在2013年10月7日,SpaceX公司的“蚱蜢”火箭又完成了一次试飞,本次飞行高度达到创纪录的744米,大约为2441英尺,测试地点依然位于德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火箭测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