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怖袭击手段中常规手段有哪些
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纵火。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恐怖袭击的区别于一般暴力的特点
法律分析:恐怖袭击的区别于一般暴力的特点:1、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国际化。2、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恐怖活动更疯狂、更残暴。3、恐怖袭击的热点地区和目标分散、扩大化。4、恐怖链条不断扩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难民地位。第四条 国家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加强反恐怖主义的能力建设,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等手段,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恐怖袭击区别于一般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刑事案件一般都是有利相关方的犯罪,不管是情杀,色杀,劫财,还是各种矛盾冲突,都是相关关系者之间的矛盾体现,都是可以有迹可循,至少是从人性而发的,比如贪财,贪色,妒忌,爱慕等等,是在人类可以理解的范畴内。
刑事犯罪在各个国家各个族群各个地区都呈现大体相同的态势,也就是人性使然,大家都是人,犯的罪也是相同的。
而恐怖袭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毫无任何利益相关,毫无任何联系的人,无征兆的主动的去伤害甚至夺取生命。
恐怖袭击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组织,有理论思想指导,有明确的政治诉求。
一、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可以将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大致划分为哪几种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1、谋财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非法获取公私财物而实施杀人的犯罪案件。这类案件包括抢劫杀人案件、盗窃杀人案件、谋财害命案件等。
2、复仇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了发泄内心的积怨而实施杀人的案件。包括私仇报复杀人案件、报复社会杀人案件等。
3、情欲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了满足个人性欲或感情纠葛引发矛盾而实施杀人的犯罪事件。包括强奸杀人案件、奸情杀人案件、恋爱婚姻纠纷杀人案件、性变态杀人案件等。
4、遗弃型杀人案件:指因各种原因负有某种业务的人员,为了推卸责任、减轻负担,杀害义务对象的犯罪案件。包括将子女遗弃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导致饿死等案件。
5、迷信型杀人案件:指当事人基于封建迷信思想,为治病求寿、得道升天而采用各种手段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
6、寻衅斗殴型杀人案件:指违法犯罪团伙成员为了逞凶称霸或为了各种利益,在寻衅滋事或互相斗殴过程中致人死亡的犯罪事件。
7、其他类型杀人案件:有精神病杀人案件、激情杀人案件因各种原因导致受害人死亡的案件等。
二、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的区别
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的区别:
1、主观方面的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然都是直接故意,但两罪故意的内容有重要差别。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必须有伤害的故意,必须是意图使他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伤害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但是寻衅滋事罪的故意,不一定要以伤害别人的身体健康为目的,此罪通常是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寻求精神刺激,以满足自己藐视社会,逞强称霸的流氓心理;
2、从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上看,寻衅滋事侵害的对象往往是不特定的人,既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而故意伤害侵害的对方往往是特定事情的关系人,侵害的对象是很明确的,是特定的;
3、从两罪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来区别。故意伤害罪表现的具体行为是非法损害别人身体健康。寻衅滋事罪表现的具体行为是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4、从二者侵害的客体上来说,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别人的身体健康权,而不是别人的生命权或者其他权益,侵害的客体是特定的。而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客体相对比较复杂,既侵害了社会公共秩序,有可能还侵害别人的身体健康权,但是寻衅滋事罪以侵害社会公共秩序为主要特征。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911事件是哪一年?
911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发生的。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另一组劫机者迫使第三架民航客机撞入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2977名平民遇难及19名劫机者死亡,对美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事件发生后,全美各地的军队均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虽塔利班发表声明称恐怖事件与本·拉登无关,但美国政府仍然认定本·拉登是恐怖袭击事件头号嫌犯,2001年10月7日,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开始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事件简介:美国911恐怖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华盛顿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当日上午,美洲航空公司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第11次班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并于美国东部时间8时46分撞上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世界贸易中心北塔,机上共有92人。飞机直接撞入大楼的上中部、距地面约20层的部分,9时03分,被劫持的美洲航空公司第175次航班客机拦腰撞入世贸中心南塔,机上共有64人,这两幢高411米、110层的世贸中心双子大楼被撞后发生大火。
911事件是哪一年?
911事件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一起系列恐怖袭击事件,911事件发生后,全美各地的军队均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虽然塔利班发表声明称恐怖事件与本拉登无关,但美国政府仍然认定本拉登是恐怖袭击事件头号嫌犯。911事件的起因在美国思想界的诸种论点之中,文明冲突论成为解读9·11事件根源的主要论点之一。世界上的许多媒体指出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是美国的中东政策。以巴长期的军事冲突和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杀戮及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制造出具有必死决心的狂热激进分子。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世界报》都指出问题症结在于美国的中东政策。英国《卫报》以《最好的防御是公道》为题,指出美国人必须公道,才能真正制止奥萨马在阿拉伯和穆斯林社会中得到的广泛支持。有观点认为袭击是一场政治阴谋。当中的主要疑点包括飞机撞毁一摩天大厦的可能性,五角大楼的缺口直径与飞机直径不符,联合航空93号班机的碎片以及劫机者的生死等疑点。阴谋论者认为该袭击目的是布什政府自导自演为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达到霸权和平目的,以便控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