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贸中心看法观点
奥利弗·斯通没有选择他所擅长的政治或英雄的视角,而是选择了平民、选择了家庭。影片开始于一个平凡男人的平凡一天,他起床、淋浴、更衣,天不亮就驾车从新泽西到曼哈顿去上班。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晨,这样一系列世俗的都市景观,一一从人们眼前掠过——华盛顿大桥、林肯隧道、Pennsylvania车站、第34街地铁站、Well街股票行门口的铜牛、还有那从自由女神像一侧缓缓驶过的哈德迅河轮渡。这一幕,不再有奥利弗·斯通影片中常见的国会山、白宫和五角大楼,它仿佛是在向人们申明,我斯通这回要讲一个关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
随后,我们来到了港务局警署,看到这样一群警察,他们虽然同为“纽约客”(New Yorker),却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各自的族裔身份。有意大利裔、拉丁裔、亚裔,还有黑人和犹太人。后来他们大多成为世贸中心的牺牲品。他们谁也不曾招惹是非,大多本本分分,忠于职守地生活、工作,最终却都被埋葬在WTC那巨大而幽暗的废墟里。于是,奥利弗·斯通想说的意思你就明白了:本·拉登分子挑战的并非美国,而是世界,是一种多元价值主义的世界观。这也恰恰是布什和共和党想对人们说的,只不过,这回他们又多了一位代言人而已。
奥利弗·斯通这回还放弃了类型美学。影片背离了它原本应该遵循的灾难片的常规路数,让几乎所有镜头都被严格局限在人的日常视觉经验当中。人们只能从WTC内部(平常人的视角)来感受它的轰然倒塌,全然不见了美国大片那种铺天盖地的视听震撼力。这不符合类型片的常规,尤其是灾难片的常规,又尤其是美国灾难片的常规。要是换个人来拍,直升机和各种花里胡梢的特技早上来了。这是斯通主动选择了放弃,他放弃了奇观、放弃了宏大视野、放弃了类型,也放弃了美国人所擅长的英雄史观。
这让尼古拉斯·凯齐彻底回到他的《鸟人》时代,再次成为一个窝囊废。人们看到的凯齐,不再反叛(《我心狂野》),不再浪漫(《天使之城》),也不再颓废(《离开拉斯维加斯》),更不再具有超人般的强悍和神勇(《变脸》和《勇闯夺命岛》)……他老了,老得只能做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和一个还有那么丁点胆量的警长;老得在灾难面前,只剩一副血肉之躯,只剩一只不断眨巴的眼睛和一张鱼一样一张一合的嘴。尼古拉斯·凯齐遭到了彻底的颠覆,由一个超凡卓越的英雄,重重地跌落成了一个一身木屑味的凡夫俗子。
于是《世贸中心》把美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重创,改写成了一部Douglas Sirk式的女人眼泪剧(women's weepies或者叫做tearjerker)——支撑尼古拉斯·凯齐活下来的全部理由,竟成了自己家里那个还没有完工的厨房。这难道就是所谓美国精神中的生存意志?
但这却是奥利弗·斯通心目中的一种政治:假如尼古拉斯·凯齐所代表的只是一种最为基本、最为朴素的生存哲学,那么,对这种哲学加以残暴谋杀的人,那些劫持飞机去撞击美国的人,那些狂热的拉登分子,他们就根本连禽兽也不如了。
假如《世贸中心》说的就是这个,那么,我想强调的就是,这实在是太过混淆视听了。“9.11”的历史,难道是能用“善良”、“邪恶”这类含混不清的词来定义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今天伊拉克正在遭遇的一切,又当做何解释?难道这世上只有美国人才讲所谓的人道主义?
这原本并非奥利弗·斯通犯了布尔乔亚的政治幼稚病,照我的看法,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道德指控,是一种用廉价眼泪作为外部包装的大国政治。不信你看,影片的后部忽然冒出来了一个海军陆战队的上士,他不仅续写了美国孤胆英雄的神话,并且,临走还郑重其事地叮嘱人们一句:我们一定要讨回一个公道!何为公道?难道就是今天已陷入泥潭的伊拉克?
因此,奥利弗·斯通尽管放弃了一切,却偏偏没有放弃他的政治。这是一种将美国霸权主义加以无辜化的政治,是一种将“9.11”始作俑者加以道德邪恶化的政治。就拿着这些东西,就足以让奥利弗·斯通献媚于美国共和党的帐下,也足以让布什发给他一枚金光闪闪的巨型星条旗勋章了。
美国911后拍的电影叫什么?
世贸中心
导 演: 奥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
尼古拉斯·凯奇 斯蒂芬·多尔夫 弗兰克·威力 罗伯特·布兰奇 玛丽娅·贝罗
上 映: 2006年08月11日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类 型: 剧情
剧情简介:
9月11日,美国人心中的痛,如烙印永烙在心中。奥利弗·斯通的《世贸中心》让时光倒流,重现那场灾难的一幕幕。
讲叙了9/11灾难中英雄的故事。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消防警察和其他同事一起去救人的,结果被轰然倒塌的大厦压在废墟下,唯一幸存的两个警察在废墟下经历了各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9.11恐怖袭击是哪一年
2001-9-11当天大事记
·9月11日8:55 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9月11日9:08 第二架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并引发爆炸
·9月11日9:47 美国五角大楼发生火灾可能也遭飞机撞击
·9月11日10:03 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栋摩天大楼倒塌
·9月11日10:29 纽约世贸中心另一摩天大楼倒塌
·9月11日10:54 美国宾夕法尼亚一架波音747飞机坠毁
·9月11日11:25 美国总统布什就全国恐怖事件发表公开讲话
9.11悲惨时刻: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航空公司的两架客机遭劫持,这两架飞机共有15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8时48分,其中一架波音767飞机在超低空飞行后一头撞向世贸中心南侧大楼,把大楼撞了个大洞,在大约距地面20层的地方冒出滚滚浓烟。
就在楼内人员惊惶失措之际,18分钟后,另一架被劫持的波音757飞机再次以极快的速度撞穿了世贸中心姊妹楼的北侧大楼,并引起巨大爆炸。
此后不久,南侧的大楼终于在另一次爆炸后轰然倒塌,当地时间11日10:30(北京时间22:30),随着又一声巨响,北楼也在爆炸中成为另一片废墟,闻名世界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姐妹双塔从此告别了这个世界。
世贸中心建造过程
世贸中心建造过程:大楼于1966年开工,历时7年,1973年竣工(北塔在1972年完工,南塔在1973年完工)。1974年对外开放,有世界之窗之称。它共包括7栋建筑物,主要是由两栋110层的塔楼组成,还有8层楼的海关大厦和22层楼的万豪世贸酒店等。世界贸易中心摩天楼采用钢框架套筒体系,第9层以下承重外柱间距为3米。9层以上外柱间距为1米,标准层窗宽约0.55米,核心部位为电梯井,每座楼内设电梯108部。在第44层和第78层设有银行、邮局和公共食堂等服务设施。第107层是瞭望层,可通过两部自动扶梯到110层屋顶。地下一层为综合商场,地下2层为地铁车站,地下3层及以下为地下车库,可停放汽车2000辆。世贸中心建筑风格世界贸易中心两栋110层高楼平面和体形完全一样。每栋高塔中安装有108部电梯,电梯最短运行时间(包括换乘电梯)为两分钟。设计上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全部人员能在5分钟内全部疏散完毕。大楼采用筒中筒结构体系,外墙承重,且由密集的钢柱组成,具有强大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世贸中心的承重外墙正好吻合了山崎实一贯主张的高层建筑开窄窗的做法。由于窗子极窄,柱子很密,消弱了人在高处的恐惧感,也使得办公的人感觉不到已身处二三百米的半空之中。建筑底部为使入口有较大开间,从第9层向下三根柱合为一根,合并处设计成尖拱状。
世贸中心的介绍
常州世贸中心(WorldTradeCenterChangZhou,缩写WTCCZ)是由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TCA)批准授权,在中国江苏省常州市设立的唯一分支机构,选址于武进区延政中路2号。它将秉承WTCA一贯的“贸易促进和平发展”宗旨,提供WTCA在全球的标准设施和服务,形成一站式贸易服务连锁“超市”。是向会员企业提供全面国际贸易服务的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