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谁是对手曹操和刘备打了三十年
说到天然对手,就不得不提曹操和刘备。曹操和刘备无疑是三国中笑到最后的最好的舞者,一个人多势众的华丽舞台。他们互相角力,互相争斗,最后成为统治英国的领主。曹操和刘备虽然打了几十年的仗,是死敌,但从不掩饰对对方的欣赏。他们叫英雄惜英雄!正如南宋诗人辛弃疾所说,“天下英雄是谁?曹!”曹操和刘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英雄!一:曹是的同类。在王灿的《英雄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皇帝在位末期,在京师尝过,随曹公回国后,招安美国。帝将崩,天下大乱,大军整装待发,向董卓求救。也就是说,刘备早年去过洛阳,也见过西苑八大队长之一的曹操。之后,刘备和曹操回到曹操的故乡——郭培,然后在那里招兵买马。虽然正史上没有,但这个故事恐怕是王灿讲的,并非空穴来风。毕竟王灿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石父子交情非凡,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内幕。也就是说曹操和刘备认识很久了,一起共事过。曹操很重视比自己小六岁的后起之秀刘备,想拉拢他为己用。幕布之内,曹操经常向刘备倾诉,发表对时局的看法。但刘备觉得曹操的身量容不下自己,因为他多情,妾无意。于是不久之后,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向曹操告别。然而,令曹操惊讶的是,这个看似老实的刘备,在他离开后不久,竟然给了自己一份“大礼”。曹操一直看不起袁绍,他也无意把自己对袁绍的负面看法告诉刘备。转眼间,刘备把曹操说的话告诉了袁绍。为此,曹操还咬了自己的舌头,把它当成了“口误”。虽然刘备曾经背叛过自己,但是以曹操的尊重,他从来没有恨过刘备。出于政治原因,曹操曾多次向汉献帝上表,并提拔刘备为大官。公元196年,曹操上朝,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封翼城为侯婷。公元198年,曹流迎来了第二次合作的机会。当时刘备被吕布打败,失去的不仅是根据地徐州,还有妻儿。气急败坏的刘备没有办法,只好西行投奔曹操。到了曹操住处,接受了刘备,给了他马匹和粮草。后来曹操和刘备一起打败吕布,一起回到许都。为了拉拢刘备,曹操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礼遇。他又一次上朝,为刘备求官。这一次刘备被封为左将军,成为曹操麾下级别最高的客籍将军。此外,曹操和刘备出门同车,同桌吃饭。很明显,曹操是想培养刘备做他的二把手。然而,即使曹操这样做了,刘备仍然不准备示爱。本质上,曹操和刘备是一类人。曹操曾说:“刘备,我以你为荣。但为时已晚。”“吉”字的意思是同一类型的人。曹操和刘备,两人都具有大才大志的特点,极具魅力,绝不逊色于他人。所以刘备永远不会听命于曹操,不管他对自己多好。这就是所谓的一山不容二虎。刘备和曹操,就像冰与炭,永远不相容。在曹颖,刘备经常感到不安全。因为他知道曹操手下很多大臣都曾建议曹操自杀。而自己的命也被曹操救了。但如果在多疑的曹操手下做事,保护不了自己就会被杀。后来曹操去找刘备喝酒,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天下论英雄,只有君臣耳。”表面上看,曹操是在夸刘备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又在敲打刘备的——“就算你是条强龙,也得低着头”。对此,刘备惊恐万分,于是开始和董成等人一起策划刺杀曹操的阴谋。以刘备的识人能力,自然知道董成等人成不了大事。于是借兵攻克袁术,迅速占领下邳,并于——年杀死了曹操建立的徐州太守车胄。从此,曹操和刘备正式撕破脸,成为死敌,再也没有共事或合作的可能。二:奋斗30年。从政治上来说,刘备无疑是曹操的克星,经常被刘备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不仅被陷害、背叛,甚至差点被谋杀。曹操这个聪明人,不经过任何波澜,很难从刘备的脸上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而他大大咧咧的诗人性格,总能为刘备所用。在和平年代,曹操很可能会被刘备杀死。但在战争年代,军事才能平庸的刘备不得不被曹操追杀而败。诸葛亮在和刘备谈论兵法的时候,常常把曹操当成自己的本事,毫不掩饰对他的敬畏。甚至以为曹操打仗像孙武、吴起。刘备在杀死曹操的大将蔡洋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虽处境不便,你已等百万人,却不如我。”曹孟德骑自行车来,我自己去。“也就是说,像蔡洋这样的将军,即使他们带来几百万士兵,我也不怕;可是曹公骑车来了,我就要跑了。”刘备对于曹操的军事能力,是何等的忌惮。对于刘备,曹操难道不害怕吗?他清楚地明白,如果让刘备孤军奋战,那将是一个可怕的后患。曹操曾说:“我的丈夫刘备是一个杰出的人。现在不罢工,就是后患,你会担心我的。”刘备就像一块磁铁。无论他去哪里,他总是有一个小团队跟着他。这支队伍里都是关羽张飞这样的名将。无论刘备被打败多少次,这支队伍就是散不开,总能够在短时间内聚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往里面注水。到了一个地方,刘备总是用自己的名气和魅力拉拢当地豪强,从而轻而易举地拉起数万兵马。裴潜曾这样评价刘备:“如果你生活在中国,你可以把人搞乱,但你不能把人治乱。”如果利用风险,做个党主就够了。“也就是说,要让刘备潜入深渊,然后消灭他,应该是很难的。所以曹操在讨伐中总是把刘备列为第一目标。刘备逃到哪里,曹操就追到哪里。公元200年,曹操率兵攻打盘踞在下邳的刘备。当时袁绍已经被曹操围困。但即使面对这样的危机,曹操还是毅然率领主力进攻刘备,把他打得一败涂地。刘备被迫投靠袁绍。同年,刘备与文丑一起攻打曹操,又败了。后来刘备脱离袁绍,与刘辟、龚都等人占领汝南,继续骚扰曹操后方。在此期间,刘备被曹仁击败,但他杀死了曹操的将军蔡洋。公元201年,曹操率军向刘备进攻。这一次刘备不敢对敌,于是率军南下投靠刘表,做了他的客卿。刘备虽然接连被曹操打败,但他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试图找到打败曹操的方法。公元202年,刘备在博望坡设下埋伏,打败了曹操的将军夏侯_。这是刘备第一次对曹操的部队取得重大胜利。公元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南下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被迫投降。后来曹操和刘备在当阳打仗,刘备大败,差点被俘。虽然刘备被曹操打败了,但是大家还是认为只有刘备才能抵抗曹操。就像孙权说的“如果你不是刘禹州,你就可以是曹操!”在此基础上,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操的入侵。公元208年,孙与刘结盟,与曹操展开赤壁之战,最终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曹军。从赤壁之战中,刘备终于发现曹操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这为他在汉中独自打败曹操奠定了基础。此后,刘备从他的盟友吴栋那里借用了荆州,并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基地。之后刘备西征益州,最终实现了“渡荆夷”的战略计划。占领益州后,刘备兵锋直指巴蜀门户汉中,与曹操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公元219年,刘备背信弃义,在定军山杀了曹操的大将夏,占了汉中。此时刘备兵强马壮,功名如雨,谋士如云。他的力量已经不同了。刘备得意洋洋地说:曹公虽然亲自来了,但是也没有办法啊!“不久之后,曹操真的率军到了汉中,看到满山插满的旗号,身处险境的刘备军不禁感到绝望。经验丰富的曹公知道,这一仗恐怕打不赢。汉中之战,曹与刘最后一次相遇。公元189年,曹操和刘备在洛阳第一次见面。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都想大展宏图。三十年后,刘备和曹操再次在汉中交战。两人都年过六旬,成了割据政权的领主。但他们没有时间叹息或交谈。刀枪火苗是他们给“朋友”最后的告别礼物。最后曹操败于汉水之畔,险些遭遇灭顶之灾。当刘备远远的看到曹操撤退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感受?是兴奋吗?很难过吗?还是两者都有?这个不得而知。第三:对曹流也有同样的效果。作为平起平坐的英雄,曹操和刘备虽然出身迥异,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着相当鲜明的个性,突出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两人都宽容大度,这是他们有那么多人才投靠和效忠的根本原因。比如曹操曾原谅张绣杀了他的长子,官渡之战烧掉了他的将军和袁绍的密函。而刘备呢?关羽失去荆州后,并没有为难自己的臣子糜竺,依然如故。明知弟弟糜芳是背叛荆州的始作俑者。夷陵之战后,刘备原谅了被迫投降曹操的黄权,善待家人。它们与他人的慷慨多么相似。同时,曹操和刘备都有不忘初心、坚忍不拔、屡战屡败的精神。大家都知道刘备命运坎坷,屡败屡战。还有曹操,不是吗?曹操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吃的败仗并不比刘备少,几次差点被敌人杀死。但在困难面前,曹操和刘备都有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有追求梦想的决心。刘备在刘表那里做客的时候,已经47岁了,一事无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可能早已放弃梦想,过上了求地求庇护的安逸生活。而刘备呢?但我还是为我的生肉哭泣,我为自己的平庸感到羞愧。不屈不挠的曹操和刘备,怎么能不让后人肃然起敬呢?但是,刘备和曹操不一样。简单来说,曹操是“独霸”,刘备是“独霸”。乱世中曹操采取了很多釜底抽薪的手段来匡正天下,害死了很多人。在徐州,曹操为了发泄个人恩怨,甚至屠杀数万人,杀得河水断流。官渡之战后,他残忍地杀害了数万被俘的元士兵,他的心是如此的残忍,以至于他不敢作战。曹操在治理过程中,主张法治,重典治国,百姓遭受沉重压迫。这一切都是曹操不让人喜欢的根本原因。但可以预见的是,屠杀和压迫并不是曹操的本意,而是一种手段,一种乱世不得不为的手段。不然曹操怎么会写出“千里无鸦,白骨露于野”这样令人哀怨的诗句?当有人催促曹操前进时,他意味深长地回答说:“如果命运掌握在我手中,我想成为周文王。”可以说,在曹操的心目中,他虽然用了霸道的手段,但在他的心目中,他始终是在努力实践王权。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废除名存实亡的汉朝朝廷。虽然他很残忍,但至少他留下了一个安定的北方,流离失所、饱受战乱的人们终于又有了喘息的机会。而刘备呢?虽然他身上有皇室血统,但还是掩盖不了他卑微的出身。但是,他一直想做一个正人君子,成为皇帝王之道。就像他年轻时看到自家门前的桑树时说的那样,“我要拿这根羽毛去造一辆汽车。”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刘备一直以王道和仁政对待每一个人。因为刘备很聪明,他知道自己起点低,比不上大军压境的曹操。所以,他致力于赢得人心。当曹操胡涂百姓的时候,刘备可以用仁来吸引他们,百姓的拥护将是他成就帝王之道的根本。所以刘备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说:“急则我缓;以暴制暴,我以仁相待;每次都是相反的,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有了人民的支持,刘备去哪里都能如鱼得水。杨战败后,随刘备出逃的人多达万人,声望达到这个地步。总之,曹操和刘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本质相同,但行为相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是英雄!用辛稼轩的话来结尾吧!
三国英雄谁敌手:曹操刘备相争相惜三十年
说到天生的对手,就不得不提曹操和刘备。在三国这个风云际会、群雄辈出的华丽舞台上,曹操和刘备无疑是其中最佳、也是笑到最后的舞者。他们相互缠斗,相互厮杀,最终都成了雄霸一方的英主。曹操和刘备虽然斗了数十年,是势不两立的死敌,但却从不掩饰自己对于对方的欣赏,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就如南宋诗人辛弃疾所说的那样:“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和刘备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向我们阐述到底何为英雄! 一:曹刘本是同类人 在王粲的《英雄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也就是说,刘备早年曾到过洛阳,还结识了当年作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之后,刘备与曹操一起返回曹的家乡――沛国,然后在那里征集士兵。此事虽然不见于正史,但是此故事由王粲说出,恐怕并非空穴来风。毕竟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氏父子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能够知晓他人所不了解的内情。这也就是说,曹操和刘备很早就认识,而且曾经一起共事过。 对于刘备这个喜怒不形于色,还小自己六岁的后起之秀,曹操非常重视,很想拉拢他为自己所用。在帷幕之内,曹操经常对刘备推心置腹,并说出自己对于时局的看法。但郎有情,而妾无意,刘备并不认为曹操的器量能够容纳自己。于是不久之后,刘备便带着关羽、张飞辞别了曹操。 然而令曹操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老实的刘备,居然在离开不久,便送给了自己一份“大礼”。曹操一直很看不起袁绍的为人,在谈论中,无意将自己对于袁绍的负面看法告诉了刘备。转眼间,刘备便将曹操所说的话,和盘告诉给了袁绍。为此,曹操还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引以为“失言之戒”。 虽然刘备曾经出卖过自己,但以曹操的器量,还绝不至于记恨刘备。曹操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还屡次向汉献帝上表,为刘备加官进爵。公元196年,曹操上表朝廷,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封为宜城亭侯。 公元198年,曹刘又迎来了第二次合作的契机。当时刘备被吕布所击败,不仅丢了自己的根据地徐州,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丢了。狼狈不堪的刘备走投无路,只好西向投奔了曹操。到了曹操的驻地后,他果然不计前嫌地接纳了刘备,并且还给了刘备以兵马和粮草。其后,曹操与刘备一起击败了吕布,并且一起回到了许都。 为了拉拢刘备,曹操给了他前所未有的礼遇。他又一次上表朝廷,为刘备求官。而这一次,刘备被封为左将军,成为曹操麾下地位最高的客将。此外,曹操还与刘备出则同车,食则同席。很明显,曹操是想将刘备作为自己的二把手培养。然而即便曹操做到这种地步,刘备仍不准备领他的情。 从实质上来说,曹操和刘备是同一种的类型的人。曹操也曾说过:“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这个“俦”字,也就是相同类型的人的意思。曹操和刘备,都具有能力极强,野心极大的特点,都是极具魅力,终不会为人下的雄才。因此,刘备绝对不会服从曹操,不论他对自己有多么好。这就是所谓的一山不容二虎,刘备和曹操就像冰和炭一样,永远不能相容。 身在曹营,刘备时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因为他深知,曹操麾下的很多大臣,都曾建议曹操将自己杀掉。而自己的命,是曹操力排众议保下来的。但在多疑的曹操手下做事,居人篱下的自己保不准就会被其杀掉。其后,曹操又找刘备喝酒,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从表面上来看,曹操是在夸奖刘备的能力强,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在敲打刘备――“就算是强龙,也得把头给我低着”。对此,刘备惶恐不已,于是开始与董承等人一起,共同酝酿杀死曹操的阴谋。 以刘备的识人之能,自然知道董承等人成不了大事。于是他借带兵征讨袁术之机,迅速占领了下邳,并且杀死了曹操所立的徐州太守――车胄。从此以后,曹操和刘备正式撕破了脸皮,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再也没有共事、合作的可能。 二:相争相惜三十年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刘备无疑是曹操的克星,曹操经常被刘备玩的团团转。不仅被其陷害,被其出卖,甚至还差点被其谋杀。聪明一世的曹操,很难从刘备没有任何波澜的脸上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而自己那种大大咧咧的诗人性格,却总能为刘备所利用。若在和平年代,曹操很可能会被刘备给整死。但是在战争年代,军事天赋平庸的刘备,只有被曹操追赶、打败的份儿。 刘备与诸葛亮谈论兵法时,经常以曹操为能,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他的恐惧。甚至还认为,曹操用兵仿佛孙武、吴起。刘备在斩杀曹操部将蔡阳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也就是说,像蔡阳这样的将领,即使带百万之兵前来,我也不畏惧;但是曹公单车前来,我就要逃走了。”刘备对于曹操的军事才能,有多么忌惮。 对于刘备,曹操又何尝不忌惮呢?他清楚地明白,如果放任刘备不管,任其坐大,会成为多么可怕的后患。曹操曾经说过:“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就像个磁石,他无论逃到哪儿,总有一个小团队跟随着自己,这个团队不乏像关羽、张飞这样“万人敌”的名将。无论刘备被打败多少次,这个团队就是打不散,总能在短时间内聚成一团,简直是水泼不进。 到了一个地方,刘备总能以自己的名望和魅力,拉拢当地豪强,从而轻松拉起数万兵马。裴潜曾经评价刘备:“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也就是说,只要让刘备潜龙入渊,再想消灭他,应当是非常困难的事。 所以,曹操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总将刘备列为第一顺位的打击对象。刘备逃到哪,曹操就追杀到哪。公元200年,曹操带兵攻打盘踞于下邳的刘备。当时,袁绍对曹操已然大兵压境。但即使面临如此危机的情况,曹操仍毅然带领主力攻打刘备,并将之杀得大败,刘备被迫投靠袁绍。同年,刘备又随文丑攻打曹操,然而又一次战败。其后,刘备脱离了袁绍,与刘辟、龚都等人一起,占领汝南,继续骚扰曹操的后方。在此期间,刘备曾被曹仁所击败,但却斩杀了曹操的部将蔡阳。公元201年,曹操带兵亲征刘备。这一次刘备不敢对敌,率军南下投靠了刘表,成了他的客卿。 虽然刘备连续惨败于曹操,但是他却一直在失败中学习,试图找到击败曹操的办法。公元202年,刘备在博望坡设伏,大败曹操的大将夏侯。此战是刘备对于曹操势力所取得的,第一次战果较为显著的胜利。 公元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被迫投降。其后曹操与刘备在当阳交战,刘备大败亏输,几乎被擒。虽然刘备被曹操所击败,但是天下人仍然认为只有刘备能够抵挡曹操。就如孙权所说:“非刘豫州莫可可以当曹操者!”在这个基础上,孙权与刘备组成同盟,共同抵挡南征的曹操。 公元208年,孙刘同盟对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终于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曹军。从赤壁之战中,刘备终于发现曹操并不是不可战胜,这为他在汉中独自击败曹操埋下了伏笔。 此后,刘备从盟友东吴那里借得荆州,获得了稳定的根据地。此后,刘备向西攻略益州,终于实现了“横跨荆益”的战略计划。在占据益州后,刘备兵锋直指巴蜀门户――汉中,并与曹操展开了最后一次决战。 公元219年,刘备反客为主,在定军山杀死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并且尽占汉中地利。此时的刘备兵强马壮,名将如雨,谋士如云,实力早已今昔非比。刘备得意洋洋地说:虽曹公亲来,无能为也!”不久后,曹操果然带领大军来到汉中,眼见在群山之中遍插旌旗,兵据险地的刘备军,心中不禁生出绝望之感。经验丰富的曹公明白,这仗恐怕是打不赢了。 汉中之战,曹刘两人最后一次交锋。公元189年,曹操和刘备第一次在洛阳相识,他们都是三十左右的年轻人,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都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整整三十年后,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再一次以兵戎相见,两人都已年过花甲,成为割据一方的雄主。但是两人没有时间唏嘘,也没有时间交谈,刀枪与火焰是他们给自己“好友”最后的饯别礼物。最后,曹操被击败于汉水之畔,险些遭受灭顶之灾。当刘备远远望见曹操退去的背影,又会是什么感想呢?是兴奋?是悲凉?还是二者皆有?这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