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龙图腾

时间:2024-06-05 10:51:00 编辑:莆仙君

龙是怎么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图腾是怎么来的?

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对于自然的崇拜是许多动物的综合体,是通过人们主观想象的一种动物。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代表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浓缩了人们的信仰以及期望,与古代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古代科学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中的许多东西都无法解释,就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华民族一般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在很多书籍中也记载炎帝是龙的化身,黄帝与炎帝是兄弟,中华民族也就是龙的传人。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蜥蜴,在新石器时代一些陶器上就有这些动物的浮雕。还有很多人认为龙身来自于蛇,龙首则起源于马首和牛首。这些都是一些猜测,在考古的过程中也为探索龙的起源挖掘出了一些材料,龙起源于原始社会,是非常肯定的。人们所熟知的龙的形象,在汉代基本已经形成。在先秦时期,龙经历过许多人为的修饰,根据考古的信息,龙的主体是蛇。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以蛇为图腾的氏族,便不在黄河中下游以及大江南北,蛇是中国古代十分普遍的一种图腾,在许多陶器上都有体现。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一般也是起源自原始社会,在经过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古代人们认为龙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水作为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这也代表了龙在百姓心中神圣的地位。古代的帝王利用了龙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将自己称为真龙天子,以此来获得百姓的崇拜与尊敬,从而达到统治百姓的作用。三皇五帝对于在历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炎帝和黄帝是人们的祖先,龙自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中华民族的象征,关于龙图腾的争论

龙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但是,关于龙图腾这个说法,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并出现一些否定性的观点。那么,关于龙图腾都有什么样的争论呢?下面,就到龙文化中了解看看吧。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的争论: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

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

“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刘志雄、杨静荣)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总观龙图腾说的争论,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问题是,图腾说来自西方学者,中国远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有过一个图腾崇拜时期?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回答似乎是肯定的。

但是,按学界的普遍观点,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便趋于衰落,步入阶级社会,就只剩下一些残余在延续。

按考古学提供的实物资料,龙的起源当是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图腾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龙却起源了。将方兴未艾的龙归划于一个趋于衰落的崇拜现象,有悖于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

另一个问题是,图腾概念有其原有的为学界所基本公认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图腾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或可称为“狭义图腾”。增其内涵、扩其外延之后的图腾,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了,或可称之为“广义图腾”。

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物,而龙不符合这个条件,它们是自然界里没有的神物,因此,要说龙为图腾的话,就只能将龙划归到广义图腾的框框里。

问题是,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时不时地会发生冲突。比如,按狭义图腾的要求,图腾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杀害的,而身为广义图腾物的龙却屡屡被惩罚被斩杀枣这个问题如何解释?

我国古代各族人民除了以龙为图腾外,还有什么?

葫芦、凤凰、狼、鹰、鹤等。1、葫芦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2、凤凰凤凰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这件器物两侧各有一展翅欲飞的凤鸟,圆眼,钩喙,伸颈昂首相望,拥戴着太阳,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先民对知时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3、狼狼图腾是突厥系民族图腾,阿尔泰民族的另一支东胡也敬畏狼。汉史载,古代突厥系民族高车认为他们是一个美丽匈奴公主和一匹狼的后代。而乌孙的祖先则传说是弃婴和母狼阿史那的后代。乌孙、高车,一为匈奴养子,一为匈奴之后,加之传为匈奴别部的突厥,皆有狼祖神话,以此推之,匈奴亦当有狼祖神话,只是消失于久远的历史年代之中而已。4、鹰由于萨满是由神鹰孕化而来,所以鹰便成了萨满始祖灵的象征物。萨满神帽上除了安装鹿角饰品作为法力标志外,那铜制的飞鸟就是神鹰的标志。布里亚特人把鹰推崇为萨满的保护神。5、鹤《朝鲜族鹤舞》起源历史悠久,中国朝鲜族独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它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研究的价值,对于研究中国朝鲜族舞蹈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族舞蹈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很难发展,专业表演机遇越来越少,发展举步维艰。有表演才能并掌握鹤舞艺术的人才老化,骨干力量流失严重,老、中、青、少年人才断档,青黄不接,致使鹤舞面临濒危。2008年6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申报的“朝鲜族鹤”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655Ⅲ-5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族鹤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鹰图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图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葫芦崇拜

中华民族为什么以龙为图腾?

关于中华民族的龙,在 历史 传说中它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的身子、狮的鬃、鹿的角、牛的耳、鲶的须、鹰的爪、鱼的鳞的怪异形象。它能大能小,能潜能飞,可播云行雨,可吐火发水,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是神物。在中华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开始,到后来历代皇帝都自称龙种,龙成为帝王的象征、皇权的象征。直至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数千年,龙这一概念已渗透了中国 社会 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但是我们都知道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为什么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呢?龙图腾又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在原始 社会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过着逐水而居,刀耕火种的生活。原始人类一方面要竭尽全力,从自然界中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其他资源,另一方面又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界产生崇拜与敬畏。人类最初的经济活动是狩猎,因而动物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感兴趣的对象,原始人要靠捕捉到动物果腹,还要躲避那些对自己生命构成威胁的凶猛动物的袭击。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如鳄、鲵、蛇、鸟及某些昆虫等,以及这些动物奇异的能力,如可以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居等,产生了崇拜和幻想。

不仅如此,处在氏族 社会 时期的原始人类,还相信每个部族都与某些动物有着亲属或其他殊关系,此物即为该氏族的图腾。当时的黄河流域,大致生活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原始部落。其中势力比较大的主要有炎、黄部落。据《新书·制不定》记载:“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部落在黄河上游,以熊为图腾。炎帝部落在下游,以牛为图腾。东夷部落,以居住在东方的九黎蚩尤为代表,他们自认为是神鸟的后代,以鸟为崇拜的神。西南方的三苗部落,他们大多奉女娲为始祖,以蛇为图腾。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分别以不同动物形象为图腾的部落,如:熊、罴、貔、貅、虎,等等。

随着各个部落的不断发展壮大,相邻部落间必然要为抢夺生产生活资源而产生争斗,经过大大小小的战争,黄帝部落不仅使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归属自己,还打败了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接着,黄帝部落又打败炎帝部落,占领全部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当时黄帝已经一统“中原”,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

虽然炎帝的后代共工,为了给炎帝复仇,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天下而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但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被统一到黄帝后裔的部落联盟中。此时,虽然黄帝及其后裔在黄河流域已经统一了诸多部落,但这些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如果不统一图腾,对统治是很不利的,但是独尊某个部落的图腾,也会引起其他部落的不满,于是采取折中的办法,将各个主要部落的图腾加以揉合通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图腾龙的雏形,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图腾主要形象包括:黄帝部落的熊或云的特点,龙可以腾云驾雾;炎帝部落的牛或火,龙有牛耳,可以喷火;共工氏的水,龙可以主宰水;三苗的蛇,龙有蛇的鳞片、尾巴;龙可以生九子,表示繁衍;同时还融合了其他部落的鹰、猪、鹿等特征,最终形成了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龙。

可以说,中华民族图腾是在黄帝一统中原后博采各部落图腾之特征确定的,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龙鳞,以鱼尾为龙尾,以狮头为龙头,以鹿角为龙角,以鹰爪为龙爪,构成了部落联盟共同的图腾——龙。并且约定只可以信仰龙这一共同的图腾,从而为了将来的和平相处奠定了宗教基础,后经历代沿续,我们中华文明以黄河为母亲河,自然就以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了。

  • 上一篇:右安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