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4-06-04 23:27:06 编辑:莆仙君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整体综合实力不错,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3月设立的广州市业余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办;1973年复办并改名"七二一工人大学";1980年更名广州市建筑工程局职工大学。2000年7月,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与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等九大高校合并成广州大学,设为广州大学的二级学院并更名“广州大学城建技术学院”;2003年12月改为独资建设的民办二级学院,更名“广州大学城建学院”。2007年4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更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保障高效。校园面积约1300多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121.1万册,电子图书近30万册,建有千兆主干带宽、10G出口带宽网信息化校园系统。宿舍环境,宿舍为六人间空调房,三人一体式书桌,宿舍空间宽敞,储物能力强大,干湿分离卫生间,避免用厕冲突。校内拥有五个饭堂,并且拥有校内美食街,在城建读书的学生,真是太有口福了,每天下课都能吃到,美味佳肴的地方菜,各式各样的奶茶。师资与教学设施: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专兼职教师30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硕士52人,外籍教师3人。专业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6%,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52.2%,有南粤优秀教师多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南粤优秀教师:周晖、王媚莎、潘丹等。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级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2个、校级重点专业4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校级精品课程6门,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品牌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造价。省级品牌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与策划。校级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造价、商务英语。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机电一体化技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占地面积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占地面积有1355亩,总建筑面积占41.9万平方米。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一所理工类的民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环市东路166号,院校代码为14136,院校邮编为510925。院校开设了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以及51个专科专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院训是“修德砺能、崇学尚行”。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代码是什么?

13929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代码,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200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占地面积202391.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7553.44平方米。有广园南校区、广园北校区、海珠校区、滨江校区及越秀校区共5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425人。历史沿革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2年,前身分别是广州业余大学、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和广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于2005年合并建校并更为现名。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学院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成为广州首家社区学院。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2月,该校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培育专业1个、省示范校重点专业2个、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市级示范专业6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6门,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6个、市级实训基地13个。学术科研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校级科研机构2个。根据2016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2008年以来该校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1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8项,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哲学社科项目7项,市级哲学社科项目8项,市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60项,国家计算机著作权20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师资力量截至2015年12月,该校有专任教师432人,其中骨干教师25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50人,双师素质的教师313人。有市级优秀教师14人以上,省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2个。合作交流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多个国(境)外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选派大批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培训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在选派教师出国培训的同时,也启动并成功实施了遴选学生赴德国F+U萨克森培训中心和台湾亚太创意技术学院进修实训工程。已有四批学生学成归来,为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出国深造平台,并与中国国内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学术资源根据2016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73万多册、电子图书49万种、中外文纸质报刊1600多种,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国研网、网上报告厅、银符等级考试模拟平台、中宏网、软件通、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公元图片、国学资源库等各类数据库20多个。校徽标志主体造型外圆内方。外圆寓意着学校滚滚向前、永不停息的发展态势,象征着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内方象征着学校对办学核心宗旨的坚守。外圆上半部分为学校中文名称手书体,下半部分为学校英文校名“GUANGZHOU-CITY-POLYTECHNIC”。标志的正中央是学校校训“立人立业”,寓意着学校的核心使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使学生成才立业并获得事业的发展与人生的成功,充分展现学校立足广州,服务华南,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立人立业”四字整体及每一个字都被一个方形围绕着,与外圆遥相呼应,也寓意着学校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对内在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品格以及外在良好修养与柔顺圆通的处世方式这两大方面的双重塑造,促使学生在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的同时又能保持与外在关系上的和合局面,贴切地体现了学校“贵和”的校风。“立人立业”下方为学校办学起始年份“1962”。标志颜色采用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深绿色,寓意着学校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前景。整个标志形态清新活泼,寓意深刻,能贴切地表达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独特内涵和远大抱负。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市场营销、市政工程技术。省重点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特色培育专业:旅游管理。省示范校重点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市政工程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会计。市级示范专业:会计、软件技术、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文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市级重点建设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12741。学校前身是1979年建校的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1986年改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学校,2006年4月,学校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试点高校、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院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体,机电、市政、环保、艺术设计、电子信息、财经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是广东省内开设建筑类专业门类最全的高等职业院校。拥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筑设备协同育人平台”项目获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校内实训基地50个(其中中央和省级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10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项。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9项。省级教改项目14项;省级各类教指委项目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研科研项目87个。院系概况截至2020年6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下设有10个二级院系,开设有40个高职专业。师资队伍截至2020年6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2人,其中高级职称114名,博士19名,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276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80%,省级教学团队5个,同时聘请了200多名来自生产一线有熟练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了15位广东省首届传统建筑名匠为学院客座教授,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传承和弘扬建筑传统技艺。教学建设据2015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专用教室面积7382平方米,实验室面积3600平方米,实训基地面积11000平方米,实训基地具有建筑技术、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实训区、材料和工具展示区、多媒体演播区、各种模型展示区。实训场所内设有建筑业抹灰工、砼工等十余个主要工种的实训场地,还设有测量、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控制室等共计40多个实训室。学科体系学院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开放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项,省级协同育人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成本会计。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装配式建筑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工业化公共实训中心、广东省BIM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筑节能技术(光伏+绿网+微网)“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内容不全):建筑信息模型(BIM)。科研平台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中英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中法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岭南BIM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低碳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截至2021年11月,近五年,学校公开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获授权知识产权65项,其中软件著作权24项。2020-2021学年,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申请专利40项,授权32项。学术资源截止至2016年12月,馆藏总量达到76万册(种),其中馆藏纸质图书41万册,电子资源有电子图书35万种、期刊与特色资源全文数据库3个,光盘、音像资料近2万多张(件),期刊700余种、报纸70多种。形成了一个以建设类图书为特色,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藏书较为丰富的馆藏体系。学术交流国际学院在高职学院率先成立,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了平台,有力推动了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资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首批学校,与中国有色集团共建有赞比亚鲁班学院,开设了建筑架子工、焊工、计算机、专业汉语等技能班及建筑技术学历班,为当地培养培训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共建了一带一路鲁班学院研究中心,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互鉴。学院还与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波兰、芬兰、中国香港等境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高层互访、教师培训、师生交流、合作办学等合作项目。合作共建有创新创业研习基地(新西兰、芬兰)、中英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等。形象标识校徽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徽:释义:学校徽志为圆形,主体图案为“建”字的艺术造型,上部自左而右内环绕中文校名全称,下部自左而右内环绕英文校名全称,图案下方为建校年份“1979”,采用明暗两种绿色。主体图案为一建筑物的外形,代表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以建设类专业为主体,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主体图案同时又象一本打开的书本,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与浓厚的学术氛围,寓意“求真”、“求学”、“求进取”;还像一颗参天大树,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979”表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建校时间。圆圈内有“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英文院名,寓意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