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简介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韩少功
韩少功(男)(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年4月)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到海南后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4期)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在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一批“寻根文学”倡导者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更多需要肯定和弘扬的是“不规范”的、存在于野史、传说、边地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的文化精华,就如阿城在“三王”系列中所描述的;而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被体制化了的“规范”文化,则持拒斥、否定、批判的态度。相对于“三王”系列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痴迷,《爸爸爸》、《女女女》则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拷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 *** 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
韩少功认为什么是汉语的弱势
针对汉语的弱势,韩少功认为,汉语的弱势在于它的发音和语法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汉语的发音和语法结构也比较复杂,使得学习者很难掌握。要解决汉语的弱势,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发音能力,这就需要学习者多练习发音,多听汉语,多模仿汉语发音,以便掌握汉语的发音。其次,要提高学习者的语法结构能力,这就需要学习者多练习语法结构,多练习汉语的句子结构,多练习汉语的句子结构,以便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此外,还要多练习汉语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练习汉语的口语表达,多练习汉语的书面表达,以便掌握汉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要解决汉语的弱势,就要提高学习者的发音能力、语法结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学习者多练习发音、多练习语法结构、多练习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以便掌握汉语的发音、语法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摘要】
韩少功认为什么是汉语的弱势【提问】
针对汉语的弱势,韩少功认为,汉语的弱势在于它的发音和语法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汉语的发音和语法结构也比较复杂,使得学习者很难掌握。要解决汉语的弱势,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发音能力,这就需要学习者多练习发音,多听汉语,多模仿汉语发音,以便掌握汉语的发音。其次,要提高学习者的语法结构能力,这就需要学习者多练习语法结构,多练习汉语的句子结构,多练习汉语的句子结构,以便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此外,还要多练习汉语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练习汉语的口语表达,多练习汉语的书面表达,以便掌握汉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要解决汉语的弱势,就要提高学习者的发音能力、语法结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学习者多练习发音、多练习语法结构、多练习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以便掌握汉语的发音、语法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回答】
不好意思,麻烦再讲详细些呢?【提问】
韩少功认为,汉语的弱势在于它的发音和书写系统。汉语的发音比较复杂,有很多发音规则,而且汉语的发音也有很多变化,比如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异,这使得汉语的发音学习比较困难。另外,汉语的书写系统也比较复杂,有很多汉字,而且汉字的书写也有很多规则,这使得汉语的书写学习比较困难。此外,汉语的语法也比较复杂,有很多语法规则,而且汉语的语法也有很多变化,比如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这使得汉语的语法学习比较困难。总之,汉语的发音、书写和语法都比较复杂,这使得汉语的学习比较困难,是汉语的弱势。【回答】
韩少功,我们学了他什么散文?
男,汉族,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8年初中毕业后,下放到湖南省汨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年4月)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到海南后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0年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 ,任杂志社社长。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4期)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在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一批“寻根文学”倡导者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更多需要肯定和弘扬的是“不规范”的、存在于野史、传说、边地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的文化精华,就如阿城在“三王”系列中所描述的;而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被体制化了的“规范”文化,则持拒斥、否定、批判的态度。相对于“三王”系列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痴迷,《爸爸爸》、《女女女》则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拷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
创作年表:
[编辑本段]
1977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七月洪峰》。
1980年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在《人民文学》发表,后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短篇小说《飞过蓝天》在《中国青年》发表,后获当年全国五四文学奖与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月兰》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短篇小说《风吹唢呐声》改编为电影,后由凌子执导,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
1985年随笔《文学的根》由《作家》发表,引发后来关于“文化寻根”的大讨论。中篇小说《爸爸爸》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归去来》等在《上海文学》发表。
1986年中短篇小说集《诱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本随笔集《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7年与韩刚合译的米兰�6�1昆德拉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由作家出版社内部出版(有删节版)。
1988年调海南省文联工作,举家南迁。
1992年年内有《归去来》英文版出版,《鞋癖》法文版出版,《爸爸爸》意大利文版出版。10月,开始用电脑写作,第一篇作品《夜行者梦语》为后来一系列长篇随笔的起始。
1993年随笔集《夜行者梦语》由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
1994年中短篇小说集《北门口预言》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韩少功》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随笔集《海念》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法文版《空屋》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5年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在《小说界》发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有《韩少功自选集》(四卷)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心想》与《灵魂的声音》分别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荷兰文版《爸爸爸》出版。
1997年4月,对持续不止的谣言浪潮作出法律反应,对制造与传播谣言的六被告提起侵权诉讼。
5月,到海南省琼海市挂职体验生活。
6月,在《天涯》编发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长文,此文后来被人们认为是引起中国知识界围绕“新自由主义”问题出现再一次分化的导火索。
年内有《马桥词典》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其繁体字版分别由台湾中国时报公司和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分别获《中国时报》与《联合报》该年度“最佳图书奖”。
1998年《韩少功散文》(两卷)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1999年汉译费尔南多�6�1佩索阿散文集《惶然录》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韩少功》繁体字版由明报出版社出版。
2000年5月,迁入湖南省汩罗市八景乡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