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招提

时间:2024-06-03 16:25:24 编辑:莆仙君

寺院都有哪些称呼

寺院的其他称呼有:伽蓝、兰若、精舍、丛林、宝刹等。1、伽蓝伽蓝来自于梵语的“samghārāma (सँघाराम)”,也音译作“僧伽蓝摩”“僧伽蓝”。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初期的伽蓝以供奉佛陀的建筑为主体构成,而后来佛殿逐渐成为寺院的主体建筑。2、兰若佛教名词,其中若字念rě,梵名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静修之用,或一人或数人。也泛指一般的佛寺。3、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也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现在精舍多指都市人修身养性、追求人生真谛而求学的地方。4、丛林是梵语Vindhga Vana(贫婆那)的意译,为众僧和合同学安居的道场。又名檀林。丛林的真义,大智度论说:“僧伽秦言众,众多比丘和合一处,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祖师居之以今禅庭称为丛林。”5、宝刹敬辞,称僧尼所在的寺庙。佛寺或佛塔的美称。在佛门中,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请问法师,贵宝刹在那里?"就是请问法师的常住寺院在那里的意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寺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伽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丛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刹

古代寺庙的别称有哪些?

寺院"历经朝代变换,或因用途有别,或因建筑各异,而有种种别称:
 
  院:原意为周围有垣,转称为周垣或指有回廊的建筑物,或指官舍等。直至唐代,因唐代敕令建造大慈恩寺,于寺中筑翻经院,成为佛教建筑物称"院"之滥觞。
 
  庵:又作"菴",原为出家及隐遁者所居住的草菴。后世特称比丘尼的住处为庵、庵寺。
 
  堂:又称殿堂,殿宇的意思,与"塔"构成寺院的主体。殿堂和塔庙,合称堂塔。或有依安置的本尊而命名,例如普贤殿、地藏殿;或用来安置祖像及遗骨,如舍利殿、开山堂;也有供日常生活者,例如斋堂、茶堂等;或供法会、修行、讲经说法等用途者,如念佛堂、讲堂、禅堂等。至于形状,除了特殊的情况以外,大部份都为正方形、长方形。
 
  僧伽蓝:略称"伽蓝","众园"的意思,是僧众共住的园林。
 
  精舍:意为智德精炼者的舍宅。
 
  兰若:意译无诤、空闲处,意指远离村落,安静而适于修行的空闲处。
 
  刹:因一般寺院均有于堂前立刹(幡竿)的风俗,因而得名。
 
  丛林:众多僧人和合居住于一处修学办道,就好像树林一般丛聚,因此,以" 林"做比喻,而称寺院为丛林。
 
  道场:修习佛法的场所。隋炀帝尝下诏,明令天下的寺改称为道场。此外,宫中行佛事的场所,称为内道场,或内寺。临济宗专指供云水僧修行的场所为道场。
 
  律寺:又作律院,专指依准戒律修行者止住的寺院。
 
  讲寺:又作讲院,指专研天台、华严二宗为主的寺院。讲院者,以讲明诸经的旨意为务。
 
  讲堂:供作讲经说法的建筑。于印度,佛陀在世时已设有讲堂,我国自古即设有讲堂,以利说法。
 
  莲社:为念佛修行的结社。源于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所创的结社念佛。

  • 上一篇:吕小龙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