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蛟河煤矿

时间:2024-06-03 12:53:16 编辑:莆仙君

从蛟河市到吉祥煤矿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3616.7公里起点:蛟河市1.吉林市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行驶40米,左转进入民主路2) 沿民主路行驶25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蛟河大街3) 沿蛟河大街行驶130米,右转进入广场路4) 沿广场路行驶160米,左转进入铁西街5) 沿铁西街行驶90米,左转6) 行驶30米,右转进入站北街7) 沿站北街行驶4.3公里,左转8) 行驶220米,右转9) 行驶2.6公里,朝长春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2.沿匝道行驶900米,直行进入珲乌高速3.沿珲乌高速行驶92.3公里,朝长春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4.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珲乌高速5.沿珲乌高速行驶79.3公里,朝沈阳/哈尔滨/G1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6.沿匝道行驶1.1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长春绕城高速7.沿长春绕城高速行驶27.1公里,朝四平/沈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京哈高速8.沿京哈高速行驶256.2公里,朝通辽/锦州/北京/抚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家沟互通9.沿王家沟互通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沈阳绕城高速10.沿沈阳绕城高速行驶28.5公里,朝锦州/北京/G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北李官互通11.沿北李官互通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12.沿京哈高速行驶500.5公里,朝唐津/唐港/天津/京唐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13.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唐津高速14.沿唐津高速行驶68.1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15.沿长深高速行驶97.2公里,直行进入滨石高速16.沿滨石高速行驶20.4公里,朝沧州/S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官屯互通17.沿王官屯互通行驶970米,直行进入津沧高速18.沿津沧高速行驶11.5公里,直行上匝道19.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20.沿京沪高速行驶51.1公里,朝沧州西/石家庄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21.沿匝道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黄石高速22.沿黄石高速行驶103.8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23.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24.沿大广高速行驶419.9公里,朝许昌/南阳/S83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25.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兰南高速26.沿兰南高速行驶78.7公里,直行进入永登高速27.沿永登高速行驶26.7公里,朝平顶山/南阳/S83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兰南高速28.沿兰南高速行驶168.6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29.沿二广高速行驶495.6公里,朝吉首/德山/G56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30.沿匝道行驶630米,直行进入长张高速31.沿长张高速行驶11.2公里,朝吉首/瑞丽/常德南/机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32.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杭瑞高速33.沿杭瑞高速行驶221.1公里,朝凤凰/怀化/广州/瑞丽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首立交桥34.沿吉首立交桥行驶97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35.沿杭瑞高速行驶34.4公里,朝凤凰/铜仁/G209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36.沿匝道行驶61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37.沿杭瑞高速行驶117.8公里,在闵孝/S303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38.沿匝道行驶880米,直行进入安江高速39.沿安江高速行驶150.8公里,直行进入贵瓮高速40.沿贵瓮高速行驶61.0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41.沿匝道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贵瓮高速42.沿贵瓮高速行驶15.9公里,朝白云/观山湖/六盘水/安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43.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贵阳绕城高速44.沿贵阳绕城高速行驶14.4公里,朝贵阳三桥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兰海高速45.沿兰海高速行驶20.2公里,朝清镇/安顺/昆明/G6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46.沿匝道行驶760米,直行进入沪昆高速47.沿沪昆高速行驶338.5公里,在天生桥/宣威/G5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48.沿匝道行驶290米,直行进入G32649.沿G326行驶570米,直行进入宣天一级公路50.曲靖市内驾车方案1) 沿宣天一级公路行驶69.7公里,直行进入振兴南路2) 沿振兴南路行驶2.6公里,右转进入环城东路3) 沿环城东路行驶1.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吉祥矿山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资源评价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区,面积约40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3′~126°54′,北纬42°56′~43°00′。地理环境为低山丘陵区,水系十分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含矿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适合于油页岩矿床的开采。(一)勘查开发概况桦甸盆地油页岩矿床勘查工作是1955~1959年间,由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勘探局113队、112队施工完成和蛟河煤矿勘探队施工完成,完成了大量的机械钻孔、手摇钻孔和槽探实物工作量,并进行了含油率、工业指标等化验分析,提交了《桦甸油页岩矿田公郎头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等7份报告,公郎头、大城子、庙岭和北台子勘查区达到了勘探(精查)程度,南部达到了普查阶段。本次评价过程中,又进行了少量样品的低温干馏分析、工业分析、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分析。1953年曾设立了东北石油九厂,建成了10m 高内外并热式干馏炉,年产页岩油5×104t,1954年根据资源情况扩大了石油九厂的规模,设计了年产20×104t页岩油的产能,并加工成成品油,但之后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致使该规划流产。多年来在桦甸市一直有个地方矿井(小型井)开采,油页岩开发利用主要是作燃料开采,工矿企业单位用油页岩作动力燃料。1993年至1996年,在国家、省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桦甸市建立了油页岩示范电厂。总体目标是生产能力达到年耗油页岩36×104t,年发电量18 000kW/h,年供电14 400kW/h,年供热310万吉焦,年产建材30×104m3。2003年,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在桦甸建设开采油页岩251×104t、年产页岩油20×104t、安装两台5万kW 机组发电设备,以及建材综合利用生产线,目前正处于紧张筹建之中。(二)地质特征桦甸油页岩含矿区为敦密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盆地构造格架为近EW 向展布的半地堑式盆地,地层走向NE-NEE,倾向SE,倾角为15°~20°,盆地南缘断裂(F1)为控盆同沉积边缘断裂,控制古近纪地层沉积。油页岩赋存于古近系桦甸组当中。盆地后期构造改造以断裂为主,可分两组断裂,一组NW 向断裂(F2、F3),另一组N NE向断裂(F4、F5),将平缓的单斜构造切割为三个断块,分别为公郎头断块、大城子断块和北台子断块。盆地内主要充填新生界古近系含煤、油页岩、石油及天然气沉积地层。桦甸油页岩含矿区充填为古近系桦甸组(E2-3h),自下而上沉积为下部黄铁矿段(E2-3h1);中部油页岩段(E2-3h2),以浅水湖相为主,沉积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油页岩为主,含油页岩8~26层,可采6~13层,夹薄层灰白色细砂岩3~5层,段厚50~240m;上部含煤段(E2-3h3)。(三)油页岩成矿条件1.同沉积构造油页岩段沉积时盆地构造形式为半地堑式。油页岩段厚度等值线图显示,原生沉积厚度由北向盆缘断裂一侧增厚,沉积中心位于断裂带一侧(公郎头—大城子区),厚度为180~240m,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一致,为同生沉积构造。沿盆地走向,西部(北台子区)沉积厚度薄,仅50m 左右,东部厚,约240m。盆地同沉积构造对煤及沉积矿产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控制沉积环境而影响成煤物质及其他成矿物质的生成和聚集。桦甸含矿区同沉积构造正是通过控制堆积空间而影响油页岩厚度分布,靠近控盆断裂一侧油页岩厚度较大。油页岩累计可采厚度西部为4~10m,东部为20~35m。油页岩富矿带位置与沉积中心一致,显示了同沉积断裂对油页岩矿床沉积的控制作用。受同沉积构造影响,油页岩沉积期公郎头—大城子区间为汇水中心。初始沉积第13层~第9层油页岩,此时北台子区未接受沉积,随着水深增加,油页岩沉积面积增大,尤其是第4层、第5层、第6层,全区发育,厚度稳定,含油率高(>10%)。2.层序控制从盆地沉积层序图得知,桦甸油页岩含矿区桦甸组发育一个完整的四级层序,其中下部黄铁矿段为低水位体系域,中部油页岩段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上部含煤段发育水退体系域。沉积旋回的次数控制了油页岩发育的层数。水进体系域形成于连续湖侵造成的湖平面上升期。从岩性断面图得知,下部(第13层~第9层)油页岩层沉积厚度在控盆断裂(F1)一侧的盆地沉积中心较大,向盆地边缘方向逐渐尖灭,为退积式沉积。该段底部砂体非常发育,根据地层上超现象推断,该底部砂体应为水进砂体,为水进体系域沉积。第13层~第9层油页岩发育于水进体系域,由浅湖相向半深湖相演化过渡沉积为主,岩性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为主,夹薄层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岩3~5层,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湖盆区以浅湖—半深湖相沉积为主,在湖盆边缘区为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另外,在桦甸含矿区水进体系域还发育水下重力流,这与断层引起的拉伸、沉降有关。高水位体系域形成于湖泊水体相对静止的高水位期,以最大湖泛面即第8层油页岩为底界。从岩性断面图得知,上部(第1层~第8层)油页岩层叠加方式为典型加积型准层序组叠加结构,整个盆地油页岩都很发育,且分布非常稳定(图8-16)。第8层~第1层油页岩发育在高水位体系域,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以褐色、黑色页岩和油页岩为主,常发育水平层理。在北台子区,高水位体系域时期全部沉积暗色泥岩和油页岩,在东部靠近断裂一侧,厚层的泥岩和油页岩中夹薄层砂岩和粉砂岩,具正粒序特征,可能为水下重力流。第1层油页岩底部为暗色厚层块状均质泥岩。以上均显示半深湖—深湖相特点,垂向上显示为高水位加积特征。图8-16 吉林桦甸油页岩含矿区桦甸组岩性断面图(四)油页岩特征及分布1.油页岩特征桦甸油页岩为灰褐、棕褐色和深灰色,致密块状,贝壳状断口,擦痕为棕色,体重较小,含油率高,用指甲刻划呈光滑条痕,用明火可以点燃,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及植物碎屑,尤其是第4层油页岩含丰富的藻类和叶肢介化石。桦甸油页岩矿源集中、品质优良,含油率一般为10%~12%,最高可达24.80%,本次取样测试含油率为23.74%,热值25.92~36.37 kJ/g,灰分产率较低,52.97%~62.10%。属于低灰分、高含油率油页岩类型。2.油页岩分布特征由盆地北缘向南缘同沉积断裂方向,油页岩段呈现由薄变厚的总趋势,北部100~120m,南部厚度为240m,显示了盆地为半地堑式地层格架和构造格架。从油页岩段垂向沉积特征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具有显著的差别。油页岩段下部油页岩层第13层~第9层,自下而上由大城子区向北台子区扩张超覆沉积。第8层~第1层沉积时全区一致,形成两个沉积层序。这一特征揭示了油页岩段沉积早期范围在大城子—公郎头区间,面积小。晚期扩张超覆沉积覆盖整个油页岩沉积盆地,保存至今(图8-16)。本区自下而上沉积有第13层~第1层(可采层)油页岩,第13层~第9层油页岩仅发育在大城子—公郎头区,第8层~第1层油页岩全区发育。公郎头沉积油页岩层数多,厚度大。向西邻大城子区层数减少,厚度变薄,至北台子区尖灭;全区发育以第4层、第5层、第6层最佳,沉积厚度仍然呈现西部较东部薄的特点。油页岩段厚度等值线图显示,盆地北缘带厚度薄。北台子区0~40m,大城子—公郎头区0~100m;南缘断裂带内厚度60~240m,其变化趋势是由北向断裂一侧厚度逐渐增大。油页岩可采层累计厚度等值线图显示,西部北台子区厚度为5~8m,大城子区10~20m,公郎头区20~35m,油页岩可采层累计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变薄(图8-17)。图8-17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第4层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五)油页岩资源评价桦甸油页岩含矿区的资源评价分为7个计算单元:其中精查区4个,为公郎头区、大城子区、北台子区和庙岭区;普查区有2个,为南部普查区、金沟子普查区;预测区1个。本次评价桦甸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资源为70 523×104t,其中查明资源57 112×104t;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为43 119×104t,其中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39 096×104t。页岩油资源为6 059×104t,其中页岩油查明资源为4 782×104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为3 644×104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3 261×104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为2 733×104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2 446×104t。预测资源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为:预测区油页岩厚度取大城子勘查区、北台子勘查区、南部勘查区、庙岭勘查区四区算术平均值7.96m,体重取四区加权平均值1.92t/m3,含油率取四区加权平均值9.52%,边界为含矿区内除勘查区以外的含油页岩地层边界。

吉林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资源评价

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位于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西侧3km处,汪清县城北东40°方位,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0'30″~130°23'00″,北纬43°38'~43°50',距汪清县城直线距离66km,公路交通便利。罗子沟盆地地处长白山北段老爷岭东麓,油页岩含矿区位于罗子沟盆地的中北部,属丘陵地形。一、地质背景该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延边复向斜罗子沟盆地中,区内岩浆侵入活动频繁,断裂发育。(一)构造特征1. 构造背景该区区域构造归属于两江—安图北东向构造带北端,盆地总体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北东向构造与早期的北西向构造复合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区内主要发育有三组断裂构造,即北东向、南北向及北西向断裂。其中生代盆地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由于受北东向水平挤压构造影响,下白垩统大砬子组形成轴向北西向的宽缓向斜。本区油页岩矿床受向斜南西翼控制,油页岩矿床产于罗子沟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砬子组上部砂页岩段中。盆地形成初期,构造火山活动较强,形成了基底火山熔岩及碎屑岩类的沉积。晚期火山活动停止,形成了正常碎屑岩沉积,盆地湖水相对稳定,生物大量繁殖,为该区油页岩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地质环境。2. 矿区地质矿区内共有F1、F2、F3、F4四条断层,其中F1为小南沟断层,F2为吕大阳子沟断层,F3为老母猪河断层,F4为三道河断层。小南沟断层,吕大阳子沟断层规模小,且分布于矿床东西两侧,其断层面倾向分别向西(F1)和向东(F2)倾斜,断距均在10m左右,故对矿体(层)影响不大。三道河断层位于矿床的南侧,该断层虽有一定规模,但倾向南西,故对矿床无明显破坏作用。老母猪河断层为矿区规模最大的断层,其倾角及断距尚不清楚。但该断层距矿区边界均在600m以上,另据矿区北侧CK4、CK23、CK24钻孔资料,所见岩心比较完整,无明显破碎现象,说明该断层对矿床无太大影响。(二)地层特征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生界白垩系大砬子组砂页岩段和砾岩段,泉水村组火山熔岩、碎屑岩,古生界二叠系柯岛组浅变质岩系。矿区地层为中生界下白垩统大砬子组砂页岩段和砾岩段,砂砾岩段仅分布于矿区北东隅,砂页岩段分布范围较大。含矿地层为下白垩统上部砂页岩段,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6°左右,为简单的单斜岩层。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及油页岩等,仅在矿区边部见有少量中、粗粒砂岩及含砾砂岩。根据岩石沉积特点,岩相变化以及页岩、油页岩广泛见有揉皱现象分析,该盆地沉积岩是在轻微动荡的环境中形成的。依据地表及钻孔资料,由下至上依次划分为39个岩性层。(三)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主要有海西期侵入岩和燕山期侵入岩。1. 海西期侵入岩(γ34)广泛分布于盆地周边,面积约62.50km2。由斜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组成。2. 燕山期侵入岩(γ25)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一带,面积约30km2,呈小岩株状零星分布,主要由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等组成。二、油页岩特征(一)油页岩物理特征本区油页岩为黑—灰黑色,褐色条痕,块状构造,少成片状,具油腻感,坚韧而不易破碎,断口为贝壳状或参差状,用刀刮起卷,用明火即可点燃,冒浓烟,并伴有浓烈沥青味。(二)油页岩工艺性质油页岩含油率3.51%~14.37%,平均6.72%,其中第2、3层油页岩为本区主要油页岩层,品质好、赋存稳定、资源储量大,具有代表性(此次取样测试含油率9.46%~11.44%)。发热量20.35MJ/kg,灰分76.39%,水分1.07%,全硫0.55%。(三)油页岩类型及地球化学性质本区油页岩具有典型的内陆湖泊成因特点,含矿岩系原生沉积构造发育。主要为水平层理、斜交层理、水下同生滑动构造(揉皱构造)。含矿层系的砂质页岩、泥质页岩、油页岩层普遍含有大量的植物碎屑、鱼类、瓣鳃类化石,说明该区油页岩中有机质成分为动、植物混杂堆积而成。通过测定油页岩有机质中的化学元素成分,以及油页岩的H/C原子比、O/C原子比,罗子沟油页岩有机成因类型属于腐泥型(Ⅰ型)和腐殖腐泥型(Ⅱ1型)(表5-5)。表5-5 罗子沟油页岩有机元素特征表三、油页岩成矿及分布规律(一)油页岩赋存特征1. 地层特征罗子沟油页岩主要发育于白垩系下统大砬子组二段,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6°左右,为简单的单斜岩层。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及油页岩等,仅在含矿区边部见有少量中、粗粒砂岩及含砾砂岩。依据地表及钻孔资料,由下至上依次划分39个岩性层。2. 油页岩赋存特征本区油页岩赋存于白垩系下统大砬子组二段,埋藏浅(0~333m),地层倾角缓(4°~6°)。根据矿区内地表出露及工程控制可知,共见有29层油页岩。其中第2、3层油页岩呈层状产出,连续、稳定、含油率高、资源储量大,为本区主要油页岩层(图5-5、图5-6),其余各层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连续、稳定性相对差些(图5-7)。从下向上,岩性逐渐相变为碳质页岩夹砂质页岩—细砂质页岩夹油页岩—油页岩含油砂质页岩—油页岩。图5-5 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第2层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图5-6 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第3层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图5-7 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主要油页岩层对比图(二)油页岩形成环境1. 构造背景盆地形成初期,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火山熔岩及其碎屑类岩石;晚期火山活动停止,构造环境稳定,形成了一套正常沉积岩类。在地壳运动的控制下,湖底不断下降,接受沉积。受到上覆地层的压力和地热等因素产生的温度影响,进行成岩作用和散失挥发物质等物理化学作用之后沥青在原地聚集形成油页岩矿层。在成矿同时,由于地壳局部颤动作用,使矿层及周边岩层发生局部滑动,产生揉皱构造,再下降接受沉积。整个沉积、成矿过程是在一个动荡环境下进行的。2. 沉积环境下白垩统大砬子组时期,由于湖水相对稳定,自然生态条件较好,对生物大量繁殖极为有利。丰富的有机物质伴随泥质、粉砂质沉积在湖盆的底部,为该区油页岩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油页岩层夹有粉砂质成分,并具有明显的同生揉皱构造。该岩层与砂质页岩关系密切,其顶底板很少有黏土质岩石。因此,认为该岩层的有机质堆积在深水以及水面滞流的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改造作用下以及大量粉砂、淤泥的渗入,经过还原分解和沥青化作用,即形成了含矿物质较多的腐泥物质,为油页岩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三)油页岩分布特征1. 油页岩平面分布特征从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层厚度等值线图(图5-8)可知,富矿中心在CK26、CK30、CK35、CK40孔附近,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该富矿中心最大厚度可达20.00m,最小厚度达5.00m,平均厚度为10.25m,平均含油率为7.29%。此外,在CK13、CK19、CK29、CK39孔附近也有较厚的油页岩分布,平均厚度10.00~15.00m。平均含油率6.11%~8.95%均为可采油页岩层。2. 油页岩纵向分布特征根据含矿区内地表出露及工程控制可知,共见有29层油页岩,其中第2、3层油页岩呈层状产出,连续、稳定、含油率高、资源储量大,为主要油页岩层,其余各层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连续、稳定性相对差些(表5-6)。图5-8 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表5-6 罗子沟油页岩矿体赋存特征表续表四、油页岩资源评价(一)勘查工作程度分析1. 地质勘查工作1933~1939年,日本人先后多次对罗子沟盆地油页岩矿局部地表出露及浅部矿体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局部地段开展了槽、井探及钻探工作,并对油页岩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做了较详细的研究,经采样化验分析,矿区油页岩矿石含油率最高14.14%,最低3.13%,认为在罗子沟盆地寻找油页岩矿具有重要的意义。1955~1957年,东北地质局134队对罗子沟油页岩矿区开展了普查、详查地质工作,确认矿区内具有工业意义可采油页岩矿层6层,探明油页岩矿石资源量1.9亿t。2002~2003年,吉林省第六地质调查所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综合研究工作,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整理及归纳分析,并针对原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矿区补充勘探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内具有工业意义可采油页岩矿层7层,估算油页岩矿石经济资源量14752万t,并提交了《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矿区油页岩矿补充详查报告》。2. 勘查程度与精度(1)勘查程度与网度。《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矿区油页岩矿补充详查报告》中指出,根据矿区地表槽井探及深部钻探工程控制油页岩层及工业矿体的综合成果分析,参照《煤炭地质勘探规范》有关要求,罗子沟油页岩矿床应属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油页岩矿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即500m×500m工程网度提交探明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000m×1000m工程网度提交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000m×2000m工程网度提交推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2)勘查精度。通过统计勘查区面积、施工钻孔、勘探线及网度,提交油页岩各级资源储量的统计结果表明,罗子沟油页岩矿床勘查面积19.22km2,53个钻孔,钻孔密度为3个/km2,钻孔密度较高,从施工钻孔的岩心采取率统计结果看,岩心采取率均≥65%。矿层及近矿围岩采取率≥85%的孔,占95%以上,钻孔岩心采取率较高,可满足详查资源储量估算的要求。矿区内共布置12条勘探线,槽、井工程间距500~1000m,区内槽井探工程均挖至基岩以下0.5m,其底宽保证在0.8~1.00m,达到了地质采样编录的要求,槽探可利用率100%。(二)资源评价1. 资源评价本次评价结果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查明资源储量为23090万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14864万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504万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971万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728万t。2. 资源预测预测分勘查区东部、南部、下部三个预测区进行,东部、南部油页岩厚度由勘查区类比为34.96m,含油率由勘查区类比(参考本次评价取样化验结果)为6.51%,下部预测区油页岩厚度由一个钻孔ZK101统计为14.96m,含油率由一个钻孔ZK101统计为4.95%,体重由勘查区类比为1.94t/m3,东部预测区边界由勘查区东部边界F5、F2、F6控制,南部预测区边界由F5、大砬子组上段地层边界控制,下部预测区边界由F6和大砬子组上段地层边界控制,面积由图上求得,乘以面积有效系数(勘查区油页岩赋存面积/勘查区面积)得油页岩面积,分别为2.55km2、5.32km2、11.27km2,共求得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86036万t,油页岩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0113万t;页岩油潜在资源量为5091万t,页岩油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782万t,页岩油潜在可回收资源量为1336万t。本次评价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资源储量为109127万t,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44977万t;页岩油资源储量为6595万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2753万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为2065万t。表5-7 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页岩油资源储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