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是一种什么感觉?
1. 工作节奏快,加班是常事。
很多人在老家上班,是朝九晚五准点上下班,但是在上海你可能难以避免会加班,当然如果你进的是国企,准点上下班不是梦。陆家嘴的写字楼总有一些灯会亮到天明,看看杯子里的咖啡,你知道你可以和第一缕阳光say hi. 路上通勤时间保守估计是1-2小时(单程)。
2. 同事都很牛,有的自己牛,有的家庭牛。
上海最不缺的就是牛人,比你厉害的可能比你还勤奋,没你厉害的好像豪车每天换。你会怀疑生活,为什么我是最普通的哪一位?为什么大家都很体面?其实你要知道,你不是最差的,但是距离最好的可能也有鸿沟。很多在家乡的人可能学历不错,家境还行,生活模式可以很easy,但是来了上海,可能也成为最普通的。这是你为了机会和眼界付出的成本。留下来是勇士,离开也不是懦夫。
3. 跳槽率较高,有些人刚结识,转身就是再见。
上海,工作机会很多,你的各种小众爱好可能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机会。公司的离职率也很高,有些同事你可能一直没说过话,也有的人你刚刚结识,不久之后他就离职了。在老家,你选择一家单位轻易不会离职,尤其是国企,你的同事可能是职业生涯的终身伴侣。但是在上海,你们一起共事3年可能都很少见。
4. 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你喝得起星巴克,但是房价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上海生活设施很丰富,你可以最大限度享受物质生活,各大商场,新品来袭,不定期打折夺人眼球。你可以背chanel prada gucci,买最亮的包,穿最酷的衣,但是买下一栋令人满意的房却是要让全家掏腰包。很多人可能也会在而立之年,选择离开上海,因为工资跟不上房价,来自家庭的支持也不足以在这座城市扎根。
在上海工作的真实感受如何呢?
在上海近10年的生活经历让我总结了以下经验:生活成本高主要集中在住房,娱乐方面。依照目前的行情要解决住宿单人成本至少在1500/月。扣除通勤的时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每逢周末大家总要聚聚,来释放工作的压力。但相对的是工作比较好找,只要自己不挑剔,计划花月入过万还是比较快的。其实还有一项隐藏的成本就是上海属于小资城市,五海四海的人很多,同样也是走在时尚最前沿的城市。电子产品,服装产品更新很快,你会发现很多同事更换手机的频率很快,新款电脑、耳机等电子产品基本必备。心里作用在作祟,大家都有自己也是蠢蠢欲动。很快你就跟上了大家的节奏,买品牌衣服,用时尚产品。周末景区逛逛。这些都是隐形消费,但这些也会让你感觉上海给你带来的愉悦感。跟大家说下好玩的地方,在上海久了你会发现上海是个很安全的地方。毕竟高素质人群集聚地,再依靠警方合理布局信息化,还是很惬意的。都是本地人从不去外滩,那是因为上海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武康路,法租界,武夷路,百老汇,等等都是文艺范的最爱。小长假与同事们一起周边游,江浙两省还是有很多风景区的。出国同样也很方便。但是上海是一个会筛选的城市,不断的人离开,不断的涌入。当你真正的融入其中你会发现上海是一个充满激情,和谐安详的城市。再给大家说说老家的感受,中原某县城。老家盛行的是圈子文化,毕竟城市就那大。出不了三个人都是亲戚关系。老张认识老李,老李认识老王,老王一问老张,老张是老王表哥的领导。感觉中原县城都大差不差,局限于GDP的问题,工作机会并不多。你可能找来找去就那么几个工作。别说捡钱了,能长久干下去都是个问题。更多是大家都喜欢体制内的工作,毕竟大家都认为这是个脸面。你可能一个月拿一万,不如人家体制内3000有面子。这是一个文化属性的问题。生活方面成本会低很多,聚餐、交通、娱乐等。你还会发现节奏很慢,时间突然很充裕。大把的时间容你消费,不用担心上下班挤地铁,不用担心堵车心烦。但慢慢的你的圈子变小了,你的娱乐方式也变了。人情往来让你应接不暇,今天她结婚,明天他家孩子过生日,后天亲戚生病等等。真是城市容不下肉身,老家容不下灵魂。其实各有千秋,在跟老家土生土长的朋友聊天时发现。他们并没有这些苦恼,习惯于老家的生活,奔波于那些我认为的琐事之中。所以人那总是一山望一山高,这家还比那家好。但凡家中有余粮,谁又愿意远赴它乡。但是为了生活没有对错,坚持你所坚持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在上海找工作怎么找?
在上海找工作可以通过是招聘会、招聘网站、报纸这三种手段。一、招聘会招聘会是最直接的,上海八万人体育馆、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展览中心、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招聘会,时间一般都是在星期六、日。二、招聘网站上投简历投简历,遍地撒网,总能捕到鱼。选择一些自己意向比较强而且可以胜任的工作,投简历,这样成功率会好一些,而且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三、招聘报纸招聘报纸上面以保安、清洁工等职位居多。可以考虑“先就业再择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一、应聘时,要先敲门,关门后鞠躬、问好,然后走到位置前,待主考官讲“请坐”后道谢坐下。环视主考官,微笑。二、介绍个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特长、工作经历等,切忌博取同情心、谈论个人感受等。三、回答问题时勿以“我”为中心,过于“自我”表现;观点不同时,语气要平和,可发表不同观点,但切忌争论;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唠叨、游离主题。四、最好不要单刀直入地询问关于薪资的问题。五、面试结束,要首先感谢主考官及公司给自己机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关门前鞠躬,再次表示感谢。随手关门。六、应聘后可写信致谢(有提醒对方的作用),一般在应聘后2—3天发出。内容包括:致谢、应聘的时间和经过、对工作的信心、期待机会等。简短地表明自己的兴趣及对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