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那烂陀大学

时间:2024-06-02 21:31:52 编辑:莆仙君

那烂陀大学的历史沿革

公元5世纪那烂陀大学建成,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唐僧就是其中之一。12世纪末,突厥军队摧毁了这所大学。那烂陀大学重建源于印度和18个亚太国家的共同倡议,其中中国提供100万美元资金。 1400年前,唐僧“西天取经”时曾在印度比哈尔邦攻读佛学。 700年后,公元十二世纪时,在火灾的肆虐以及突厥人的暴力袭击之下,那烂陀大学的辉煌就此消逝。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 Khalji)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遗忘,变成废墟。从1861年开始,那烂陀寺院遗迹被陆续挖掘,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僧室,恰如义净所述,中寺每边7僧室,小寺院每边5僧室。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核对,证明这就是那烂陀寺。 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里的确就是那烂陀寺。遗址如今已经被保护起来,现在的大学校址离那烂陀寺大概12公里。

那烂陀大学的史料记载

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那烂陀寺都作过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建筑样式,寺院制度和寺僧生活习惯,叙述尤其详细准确。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当他来到那烂陀寺时,这里“伽蓝(指僧众居住的庭院)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人”。比玄奘晚40年来到那烂陀寺求学的另一位“唐僧”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则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寺高三层,每层高一丈多,用砖制造。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寺中有三座图书馆,最大的一座图书馆有9层楼高。每天,那烂陀寺有100多个讲坛同时开讲,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由此可以想见那烂陀何以令玄奘心心念念向往之。 玄奘来到那烂陀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时已经逾百高龄的“校长”戒贤法师收他为亲传弟子,亲自教授他《瑜伽论》。玄奘勤学好问,每天认真研读经书,“外语”也很优秀,梵文说得比当地人还好。在那烂陀寺,玄奘和多名学者切磋辩论。据《慈恩传》记载,当时寺内能讲二十部经书的有一千人,三十部的五百人,五十部的只有十人,其中包括玄奘法师。玄奘的水平,在当时的那烂陀寺几千名资深学者之中,位列前十名。因为成绩优异,玄奘还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那烂陀寺还给他配备了“专车”,出门可以享受乘坐大象的待遇。除了玄奘,还有其他外国人来到那烂陀寺求学。

那烂陀大学的教学研究

那烂陀寺是一个以佛教为背景的寺院,在古代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现在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是当时的佛教研究中心,距那烂陀古寺遗迹12公里之外的那烂陀大学,占地2700亩,拥有7个学院,2000多名学生。 那烂陀寺初建于公元5世纪左右,经过历代君王数世纪的经营扩建,全盛时期的那烂陀寺据说藏书高达900万卷,在这里学习的僧人学生有1万多人,来自中国、蒙古、高丽、日本、波斯等地。到过西域取经的中国著名僧人,如玄奘、义净等,都曾详尽地在著作中记录过这座名寺兼学府的风貌。那烂陀寺尽管是一所佛教机构,但它的教学研究并不仅限于佛学,还有很多世俗的学科,比如天文、数学、语言、医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