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萨德宣布部署地

时间:2024-06-01 21:07:26 编辑:莆仙君

萨德事件是怎么回事?

萨德入韩(萨德事件)是指韩方不顾中国反对,执意把萨德部署在韩国星州基地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2016年9月30日,韩国国防部宣布确定乐天集团的星州高尔夫球场为“萨德”系统最终部署地点。2017年2月27日,乐天集团董事局决定,为部署萨德供地。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于2017年3月6日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2017年4月26日,萨德反导系统的2辆发射车、X波段雷达开始在韩国投入运行。2017年7月29日,文在寅下令,立刻着手去部署剩余4辆的萨德发射车。扩展资料:萨德相关延伸:萨德(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一般指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系统的承包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火控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其技战术性能有着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旦萨德落户韩国,美国便在东北亚地区拥有了完整的导弹防御系统,从此该地区的攻防战略平衡或将被彻底打破,而美日韩也将成为东北亚的小北约。这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萨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萨德入韩

萨德事件是什么意思?

韩美两国军方7月8日在韩国首尔发表联合声明称,由于“朝鲜的核武器及导弹威胁”,韩美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即“萨德”系统。萨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地基系统。萨德不仅是“盾牌”,更能摄取情报和监控对手。当然,最关键的是“萨德”系统如果进驻朝鲜半岛,受影响的不仅是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部署的战略战术导弹也将面临“威力贬值”的风险。除导致中国洲际导弹威慑力下降外,有专家分析,“萨德”部署在韩国境内,比起部署日本,能向西向北推进300公里的探测距离,从而更方便地监控中国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从理论上说,中国在东部沿海地区机动发射的“东风-21D”、“东风-26”系列反舰弹道导弹面临“提前曝光”的危险。

美国有必要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吗

“萨德”损害中国报复性威慑能力
  长期以来,美国核武器对中国构成了能力和意图的威胁,中国因此发展了自己的报复性核威慑。中国宣布了“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以免自家核威慑在意图上被视作威胁。不过,美国仍对中国的核报复能力感到不安,因为这限制了美国核威慑的政策选择,因此美国又要发展更为强大的攻防能力,包括天基攻击系统与“萨德”防御系统。美国开发这些新的战略攻防系统,有着地区和全球背景,不完全针对中国,但肯定包括针对中国的因素,至少在进攻与防御端上都削弱中国的国家安全,限制中国对外关系的政策选择。
  然而,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攻防矛盾来看,防御方从来都处于费效比不利状态。美国的“萨德”系统确有一定的末端高空导防能力,尤其是其X波段雷达预警能力强大,侦察半径至少达2000公里。如果这一雷达系统部署在朝鲜半岛,不仅对我东北、华北地区的空域产生相当的凸前监视作用,还将对我国可能发射的飞跃朝鲜半岛以及附近的高空导弹进行拦截,损害中国的报复性威慑能力。
  这取决于韩国是否感受导弹威胁和综合安全评估。第一,韩国面临的朝鲜导弹威胁,大多为近程导弹,基本可用“爱国者”导防系统对付,但使用“萨德”系统可增强韩国导弹防御的完整性,有利无弊。第二,中韩是战略合作伙伴,彼此意图理应互不威胁,但能力上不可能做到互不威胁。对韩国发展旨在针对朝鲜导弹威胁的“萨德”系统,中方似可理解。即使中韩发生不测,中国强大的饱和性导弹攻击能力足可迅速瓦解韩国境内的“萨德”系统,因此中国似不必过于在意韩国可能部署的有限“萨德”能力。第三,在台湾等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中美是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在世界任何地方部署的军事能力都服务于华盛顿的全球战略,因此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一定会被用做维护美国的亚太利益,限制中国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政策选择。第四,由于韩国对驻韩美军没有否决权,一旦中美发生不测,韩国无法阻止美国使用“萨德”系统针对中国,届时中韩伙伴关系也就立即转化为对手关系,韩国将由于同意部署“萨德”而引起中国的军事报复。中国反对美国导防前移,反对韩国部署“萨德”,韩国不可能不权衡整体利弊。
  
美国无力与中国搞导弹军备竞赛
  攻防竞争,防者费效比严重不利。鉴于导防系统的高成本,美国在地球表面至多只能发展有限的动能拦截系统,对其最为简单的瓦解就是饱和攻击,此外还可发展机动和诱饵反制。以一枚中程导弹1000万元人民币数量级计算,我国8000亿元人民币数量级的军费可年度最多产生8万枚进攻导弹;以单枚1亿元人民币数量级计算,可产生8000枚。以1%的年度军费投入,可产生80枚数量级的中程导弹。假定地面/海面拦截成功率为100%,美方每年需新增部署上百枚拦截弹。假定战时拦截率为1/4,美国仅对付中国一家中程导弹以上的导弹攻击能力,就需每年新增部署数百枚“萨德”级拦截导弹,这还是以中国仅使用1%年度军费来计算的。考虑到中国年度军费仍保持适度增长,而美国已进入长达十年的军费紧缩期,美国完全无力与中国在导弹攻防端单独开展军备竞赛,因此中国完全不必与俄罗斯合作来对付美国发展“萨德”系统。作为大国,保持防务独立是维护主权和外交独立的基本前提,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无数实践所得出的经验教训。
  军备竞赛并非对参与的所有各方都是消极的。美国就是美苏军备竞赛的得胜方。美国通过这种竞赛,得益很大,受损有限;而苏联则是这一竞赛的失利方。在导弹的攻防竞赛中,防御方处于明显劣势,中国不仅可以承受,而且可以较小成本取胜。因此,中国不希望参加军备竞赛,但也不怕军备竞赛。相反,对导弹攻防,使处于守势的美国更加害怕。当然,导弹攻防的矛盾有可能扩大为导弹攻攻的矛盾,这也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发生导弹进攻能力的竞赛,未来对此防御的根本方向是太空基的雷达加上陆基或太空基的粒子束武器。美国正在对此研究,它也在迫使其他国家在这个更为战略的领域与其竞争。
  美国追求世界主导以及绝对安全,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大国的梦想。但是,美国没有能力做到,就如同各国也无法做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是否发展“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三个判据:威胁评估、系统能力、财政能力,将是美国世世代代领导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标准。第一,导弹威胁将长期存在,只会愈加严重。第二,导弹防御系统能力将不断提高,但动能拦截武器的能力终究有限,尤其是在战时。第三,对美国发展全能型导防系统的根本约束还是其财政能力,尤其是考虑与对手进攻能力抗衡时的性价比。所以,任何国家包括美国的导弹防御只能产生有限作用。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美国难有能力发展由其控制的陆基泛亚导弹防御系统。

萨德反导系统已在韩国完成部署了吗?

2017年 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前一日(3月6日)已经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韩国防部表示将尽快经过相应程序陆续将萨德系统部署在星州基地。针对此事,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美韩承担。2017年4月26日,萨德反导系统的2辆发射车、X波段雷达开始在韩国投入运行。美国国防部表示,后续会不断的对入驻韩国的萨德系统进行升级。2017年7月29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下达指令,将立即与美国协商关于韩美间战略遏制力的强化方案,其中包括追加部署剩余的4辆“萨德”发射车。2017年10月31日,中韩通过外交渠道就双边关系等进行沟通,就阶段性处理“萨德”问题达成一些共识。双方向外界发布的一份新闻稿显示,韩方认识到中方在“萨德”问题上的立场和关切,明确表示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按照其本来的部署目的,不针对第三国,即不损害中方战略安全利益。韩国政府不会考虑追加部署“萨德”系统;韩国政府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韩美日安全合作不会发展成三方军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