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八尺协定

时间:2024-05-31 08:45:17 编辑:莆仙君

谁知道秦末汉初的历史?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正),因生于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又称赵政(先秦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封建制,代以郡县制,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父城(今河南宝丰)人,也有说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张良向刘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名将项羽,成为汉高祖。
龙且(lóng jū),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猛将。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官拜西楚国大司马。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每战皆亲身奋战杀敌,深得项羽信任。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彭城之战后项羽将西楚国雇佣的楼烦氏族精锐骑士尽数交由其统帅。在英布背楚之时,项羽命龙且点本部骑士往击之。龙且与英布血战,大破之,基本歼灭了英布的军队,英布在随从亲信的护卫下逃离九江归汉。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派龙且帅部往击之,与齐军联合号称二十万。韩信与龙且大战,诈败,龙且轻敌,只率少数骑士渡河追击,结果中了韩信水淹之计,导致龙且率领的少量骑士与大军被分隔开,汉大军转头反击将龙且部骑士团团包围,龙且力战汉诸将,虽有万夫不当之勇无奈败局已定,终被汉骑将灌婴部卒斩杀,楚军一溃而散,项羽失掉了后期最强劲的几万精锐和心腹大将,被汉三面包围。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汉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七位天子,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文帝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七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但是,汉武帝连年征战,耗尽了国库,导致民生凋敝,在位晚年发生农民暴动,并且在巫蛊案中冤杀无辜。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1]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2]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3]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4]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5]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6] 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7]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8]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9] 楚汉战争前期,彭城之战大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10]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11-12]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13]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14]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3]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15] 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16-17] 。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18-19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1]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2]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3]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4] 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5]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6] 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7]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8] 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9]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10]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求秦末汉初的历史(可复制)

嬴政巡游沙丘,死前赐玺书给正在上郡(延安)监军的长子扶苏,令其回咸阳主持葬礼。 但玺书被玩弄阴谋的中车府令赵高扣压。 赵控制始皇幼子胡亥,威胁利诱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又矫诏捏造罪名赐死扶苏。 胡亥生性残暴昏庸,强令许多宫人殉死,又把许多工匠闭死于墓道之中。 胡亥即位,任用赵高为郎中令,诛杀蒙毅等大臣及秦宗室公子公主。 恐自已为天下所轻,也东出巡游,立碑刻石。 为增强都城军备,征材士(强弩射手)5万人屯咸阳,又加供他游猎用的狗马禽兽,咸阳因而粮草不足,下令调各地粮食刍藁,转输服役者自带干粮,咸阳周围300里以内田地所产粮谷不得擅自食用。 以至“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赋税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 秦末农民起义 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 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 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 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馀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 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 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 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 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 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 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 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王朝至此灭亡。 这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汉朝疆域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汉高祖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皇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 虽然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才称皇帝,但因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时,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则从公元前207年12月汉高祖刘邦灭掉秦国算起,并以农历汉高祖元年十月为汉太祖元年的首月。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 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 上一篇:义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