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北京志愿者协会

时间:2024-05-24 12:30:44 编辑:莆仙君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志愿服务行动在1993年那个冬天扬起了第一面亮丽的风帆。1993年11月23日,17名北大学子在校园内义务扫雪,为了以组织为依托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开拓志愿服务事业,他们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北京大学爱心社,标志着首都高校乃至中国高校志愿者行动的开始,更标志着新时代里一种新的风尚正在大学校园里悄然浸润,如一夜春风,吹暖了无数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心灵。自1993年始,北大的志愿服务事业开启历程,其他志愿服务类组织也相继成立,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纷纷展开。北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呈现在未名、博雅之间。由起步到发展,北大青年志愿服务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志愿服务已成为北大人自觉自愿的行动。然而,在志愿服务行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青年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来那引导这方兴未艾生机勃勃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1996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着力于将北大的志愿服务工作稳步引向系统化、专业化、职能化和高标准的国际服务水平。作为北京大学团委的职能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代表广大先进青年的共青团组织开始介入北大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并成为志愿服务行动和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北大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也开始向着规模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前进。1998年,北京大学百周年校庆志愿服务第一次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燕园内广泛传播;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服务则是北大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组织志愿者参加大型国际赛事的志愿服务。 2002年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党委和上级志愿者组织的指导下,第一届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注册大会召开,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和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力图对校内的志愿服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形成集团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在更大的范围里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配合北大百年校庆上提出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的各方面工作,打造志愿服务领域的“北大品牌”。这一阶段,校团委领导下的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直接管理和指导着全校的志愿者工作,共有注册志愿者3000余名,下属20多家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约10家志愿服务类社团,以及包括“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团、首都基层志愿服务团、学生志愿礼仪服务队、献血志愿服务队等在内的数支直属志愿服务队,基本形成了各院系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类社团、直属志愿服务队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共同进步的局面。 2005年12月,以北京大学团委志愿者工作部的成立为标志,奥运志愿服务成为北大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核心工作和主要推手,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热潮。北大志愿服务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7年3月,本着“全团动员、条块结合、突出特色、良性竞争”的原则,北京大学团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志愿者工作架构,改组了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以及北京大学的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五彩奥运,微笑北大”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将职能转变到“规划、指导、示范、服务、监督”上来,在尊重院系主体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规划,有效指导并积极督促各院系自主工作,协会则重点开展机制建设、资源拓展、经验推广、骨干培养、奖励评优、考核选拔、信息化建设等综合协调与服务性工作。从2007年8月8日至2008年6月1日,北京大学奥运志愿者共3775人次参与了23场“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大学共有3398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包括2567名通用志愿者,829名专业志愿者,2名仪式引导员)、440名城市志愿者和约200人次的拉拉队直接为奥运赛事和城市运行提供了志愿服务,加上学校专门招募的51名支持保障志愿者和717名奥运应急无偿献血保障志愿者,北京大学奥运志愿者总人数达到4606名。他们爱岗敬业、团结进取、真诚奉献,以灿烂的笑容、辛勤的付出和优质的服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奥运会志愿服务任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北大青年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青春风采,“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奥运志愿者工作带来了北大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2006年-2008年,北大志愿者工作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志愿者人数大幅度增加,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文化不断普及,志愿精神深入传播,志愿服务事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并为奥运后北大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大学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持续深入发展。2009年4月,北京大学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京发【2009】7号)、《关于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见》(京教工【2009】5号),制定了《北京大学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我校志愿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大青年志愿者协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培育优良校风,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道德修养,在各组织建设、项目运作、机制构建、宣传调研、激励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介绍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行动起始于1993年11月,北京大学爱心社的成立标志着北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擎起了志愿服务的旗帜。2002年,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逐渐完善了注册认证、项目管理、评优表彰等一系列志愿者工作制度。2005年12月,以北京大学团委志愿者工作部的成立为标志,奥运志愿服务成为北大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核心工作和主要推手,北大志愿服务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简介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将职能定位于“规划、指导、示范、服务、监督”,在尊重院系主体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规划,有效指导并积极督促各院系自主工作。截至2010年12月,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共有注册青年志愿者18590名,下辖29家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包括“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团、北京大学国旗班等在内的19支直属志愿服务队,指导19家志愿服务类社团,形成了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类社团、直属志愿服务队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共同进步的局面。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高度重视基层志愿者组织建设和发展,要求基层志愿者组织扎实开展“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日”活动[1],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确保本院系注册志愿者人数维持在学生总数的30%以上。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开展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联席会,对基层志愿者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讨论和分析,并通过联席会对院系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提高了我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和运转效率。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联席会逐渐成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与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促进工作的重要平台。[1]2007年11月1日起,北大青年志愿者协会采取“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日”(简称“青协日”)的形式,将每个院系与每月中的固定日期相对应。各院系须在本院系“青协日”组织志愿者在校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同学校、院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且通过“服务前有培训、服务后有分享”,使志愿者和服务对象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