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事冲突,你知道都是什么原因么
原因如下:
1、缅甸先天不足。
例如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从历史上未征服过北方的山地民族。
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人口在国家中只占68%。
缅甸有一百多个少数民族。
2、缅甸地缘方面的问题
缅甸在独立的时候,昂山将军曾许诺缅甸少数民族都可以独立建国(后来反悔了)。
缅甸北部全是山地和热带雨林,民族众多,清缴困难。
3、缅甸北方民族,各个都有武装,这些武装叫做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
4、挑起事端的原因如下:
现在由于缅甸进行了选举,所以是全国民主联盟执政。而且这个执政党上台后就要精兵简政,作为军队自然不干。挑起事端未必不是军队显示存在
中国在缅甸有输油管道,而民 地 武挑起事端,未必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中国。
民 地 武后台就有美国和日本支持的武装,搅乱局势,是不是要在中国周围挑起事端,遏制中国发展!
缅甸军事冲突怎么回事
缅甸的军事冲突是缅甸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军阀之间的内战
由于历史原因,缅甸中央政府和缅甸北部和东北的一些地方割据武装一直都有着很多的矛盾,双方的内战也是经常打的很激烈。而缅甸的地方武装割据势力,也就是那些地方军阀们其实也不一条心,他们背后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背景,很多都有外部大国的支持。
作为缅甸的邻国以及把缅甸当做西南出海口之一的中国,我们是希望缅甸国内保持和平稳定,并且人民生活健康,富余的。因为稳定的缅甸能更好的充当中国的西南出海口,而战乱的缅甸肯定没法充当出海口的角色。所以中国对缅甸政府军和个别地方武装军阀也是都有着联系和支持的。至于如何判断那些地方武装是中国支持的,那你看看中国出面调解缅甸政府和地方武装冲突的时候,那个地方武装支持,不出来挑事就知道了。而出来挑事的,那肯定不是中国支持的,而应该是西方某些大国支持的来搅乱缅甸国家局面,阻止中国西南出海口建立的。
地震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地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突发性比较强,猝不及防,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地震发生是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他的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摧毁一座文明的城市,能与一场核战争相比,像汶川地震就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的能量。事前有时没有明显的预兆,以至来不及逃避,造成大规模的灾难,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地震的第二个特点是破坏性大,成灾广泛。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城市里,像国际上在上世纪9年代发生的几次大的地震,造成很多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地震的第三个特点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波及面比较广,对人们心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地震的第四个特点就是防御难度比较大。与洪水、干旱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地震的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地震灾害的预防比起其他一些灾害要困难一些。地震的第五个特点是地震还产生次生灾害。地震不仅产生严重的直接灾害,而且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次生灾害。有的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直接灾害造成的损害。一般情况下次生或间接灾害是直接经济损害的两倍,像大的滑坡都属于次生灾害,还有火灾等等,在次生灾害中不是单一的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等,还有滑坡、瘟疫等等,这些都属于次生灾害。地震的第六个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这个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主震之后的余震往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在近期内还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虽然没有主震大,但是这些余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这样影响时间就比较长。另外一个,由于破坏性大,使灾区的恢复和重建的周期比较长,地震造成了房倒屋塌,接下来要进行重建,在这之前还要对建筑物进行鉴别,还能不能住人,或者是将来重建的时候要不要进行一些规划,规划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问题,所以重建周期比较长。地震的第七个特点是地震灾害具有某种周期性。一般来说地震灾害在同一地点或地区要相隔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复地发生,地震灾害对同一地区来讲具有准周期性,就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认为在某处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方,在未来几百年或者一定的周期内还可以再重复发生,这是目前对地震认识的水平。
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地震一般是在平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几十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的顷刻之间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特别是发生在夜间的地震,后果更为严重。
2、成纵性。在一个区域,或者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为了调整区域应力场,或着岩石破裂的延续活动,往往在某一时间内地震活动呈成纵性出现,会连续造成灾害。
3、续发性。强烈的地震不仅可以直接造成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往往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破坏。比如由地震灾害诱发的火灾、水灾、毒气和化学药品的泄漏污染,以及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还有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等等。
地震时地面有什么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 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
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本身在不断变化的表现,是震源所在处的物质发生形体改变和位置移动的结果,同大海会有波涛汹涌,天空会有风云变幻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完全可以认识的. 地震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天然地震按成因主要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四大类.地球上发生次数最多、破坏性最大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是版块运动造成的
地震小知识
1、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动,是通过感觉或仪器察觉到的地面震动.它与风雨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来自天体的、地球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出现受力不均衡,分别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地应力集中区,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
2、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上地幔中,我们把地球中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理论上常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 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实际上震中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
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
4、世界上哪些国家地震多?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98%,我国正好介于两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国家.
5、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出现的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异常现象都叫地震前兆.因此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宏观前兆是指人能直接感觉到或用眼睛能看到的包括动、值物不正常反应,地下水变化,气象变化以及小震活动等.微观前兆是指人直接看不到或感觉不到,只能用仪器测量的,如地壳形变、地面倾斜和海面升降、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地电、地磁、地温、地应力微弱变化及人们不能感觉到的小震活动等.
6、什么是地声?
地声,是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多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砰湃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大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撕布声等等.地震、山崩时有液体或气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声现象.由于声源介质、能量、传播介质、距离,人的经历,精神状态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形地物的反射折射等等,人们描述地声时自然就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了.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对于紧急避险防灾好处很多.
7、什么是地光?
在地震前或地震同时在地面或在天空中出现的发光现象,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称为地光.它和地声一样,也是地震即刻到来的警报.同样,看到地光后,马上采取果断措施是可以减轻危害的.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列车,在将要到唐王山站时,看见前方突然出现了紫红色的耀眼亮光,司机断定是地光,紧急制动,还未等列车停稳,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强裂地震发生了,列车剧烈摇晃但由于停止前进,没有发生危险.
地光的发光形式不同,可分低空大气发光,电晕放电发光及地下逸出的物质流发光.
形态上有闪电状、火球状、片状、条带状、柱状或探照灯状、散射状等等.地光有的不动,也有的在空间运动行走,或随时间延长不断变化.
8、地震前地下水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大震前,有时天气大旱,但井水(地下水)却猛涨,甚至溢出地表.在多雨的季节里,井水本应逐渐上升,但却猛降,甚至干涸.有的地方,本没有水源,却有大量水从地下涌出等等.产生的原因是因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应力不断增强,尤其在震中区附近,因地应力的作用;地壳活动随之加强.压性区水位会逐渐抬升;张性区在张应力作用下,水位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地壳局部区域在地应力作用下遭受破坏,发生变形或加速位移,以及由岩层破坏而引起上下层间水的贯通,都会使水位产生急剧的升降运动,这就是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的依据.
9、地震前,气象上常出现什么异常?
一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总会出现一些气候和天气的异常现象.如热异常,在某些地震之前非常明显.1966年3月8日邢台7.3级地震前的7天内,平均气温由零下13度一下增到零上11度.海城1975年2月4日的7.3级地震前的一旬,比历年同期高出3.7度.临震当天八时至九时半暴发性增温12度,使寒冷的冬天出现了闷热的现象.
这种异常现象,是由于孕震区处于地壳激烈变动前夕,临破裂前地下热能发生了剧烈扩散,并通过某种途径输送给了大气.这种热异常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有的专家还总结出,在地震前的一年或几年的一定时段内,先出现大旱而后是洪水大涝,或先是大涝而后大旱;或旱涝交替出现,之后发生大地震.这种震例,国内外均有,如1970年南通地震,在前二、三年都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造成大涝,之后又出现少有的大旱.1989年河北大名地震前出现过旱涝交替的现象.其它还有震前怪风、霪雨、黄尘、大气混浊等各种现象.
10、对地震宏观异常怎样识别?
大地震前会出现多种类的宏观异常,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所证实.如何识别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徒)、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 *** )、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地下水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干扰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有病虫害和气象异变.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特点,一是不是上述非震影响因素导致;二是宏观异常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上有广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当然,若判断是否地震异常,还必须综合地震活动和其它微观前兆监测手段变化来确定.
11、地震时喷砂冒水是什么原因?
地震时,由于地裂缝切过地下含水层,地下水受到挤压,并沿着裂缝夹带着泥砂涌出地表,即形成喷砂、冒水现象.有些地方冒出的是黑水,红水,是因地下土质为黑色淤泥或红色、黄色土层,地震时形成黑色、红色、黄色泥浆带出地表所致.
12、地震时为什么地面先颠簸后摇晃?
地震时先颠簸后摇晃是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造成的.地震波的传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在地球内部传播称为体波,另一类沿地表面和岩层表面传播,称面波.体波又分纵波和横波.纵波传的快先到地表,在1—20公里间,速度为7—8公里/秒,而横波才4—5公里/秒,面波最慢只有3公里/秒.由于纵波行进时波形的物理特点引起地面物体上下颠簸,也就使人感到先是上下动.横波慢,后到之,它的波形特点是使物体左右摇晃.所以,人觉得上下动后,左右动,连贯起来便是地震来了先颠簸后摇晃了.
13、什么是地震灾害?
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直接破坏如:由于地面强烈振动引起的地面断裂、变形、冒水、喷砂和建筑物损坏、倒塌以及对人畜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等.这种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之为地震灾害.
14、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威胁等等,统称为次生灾害.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地震次生灾害尤为突出,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鞍钢因停电停水而冻结,高炉停产;营口水电设施破坏,全市停水停电,城市滩痪.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开滦矿供电中断,涌水量猛增,矿井被淹.天津碱厂白灰埝滑坡使30多人丧生;化工厂阀门破坏、溢氯毒死5人.1964年6月19日,日本新潟7.5级地震,油库受震起火,大火烧了360小时,直至原油烧尽,300多所民房,工厂无一幸免.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火炉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统破坏,大火持续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市区化为灰烬.
15、地震时引起火灾是什么原因?
强烈地震发生后,随着房屋倒塌,电网拉断,煤气、油库、石油及天然气管线或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破坏遇明火;又引起火灾.据历史资料记载,火灾是地震时最常见的一种次生灾害.
例如,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时,在距震中90多公里的横滨208处起火,烧了三天三夜,横滨基本被烧光.在距震中100多公里的东京,半小时后有139处起火,化学药品及油类等易燃易爆越烧越旺,再加上街道狭窄,火灾发生后救火车进不去,水源断绝,大火蔓延.在毁坏的50万所房屋中,有40万所是被大火烧掉的.在死亡的十万人中,有九万多人是被大火烧死的.
16、地震时为什么要注意水患?
地震如果发生在沿海,能激起巨大的海浪,造成海啸.发生在水库附近时,则易造成坝堤震裂,出现意外的险情.尤其是水库,如果决口,必将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比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山崩引起河流堵寒,断流十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淹没民众十余万人.所以,平时要做好抗震加固等预防工作,有备无患.
17、地震是怎样使房屋破坏的?
地震时房屋的破坏,是由于地震波在短时间内强烈冲击的结果.地震波的冲击使房屋产生复杂的振动,当超出房屋的抗震能力时,房屋便产生破坏.地震波冲击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垂直冲击是上下颤动,使屋顶与墙壁,地基与墙根产生横向裂缝;水平冲击是左右摇晃,使墙产生纵向裂缝和倒塌,同时屋顶做水平移动.震中区的一些地面还会产生裂缝、错动、沉降,如房屋地基正处于这些部位,房屋会遭到更大的破坏.
地震带来的影响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除此之外,地震还会带来次生灾害,主要有:
1.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
2.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3.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4.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则会发生地面移动。震动可能引发山泥倾泻甚或火山活动。如地震在海底发生,海床的移动甚至会引发海啸。
地震的影响 地震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小常识
1、躲避到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2、躲避到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3、躲避到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4、躲避到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5、躲避到内承重墙墙角。
6、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7、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避震:
避震防震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千百年来地震一直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当地震来临时,如何防震避震就成为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常识。科学避震可以将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
地震小常识
地震小常识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前兆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1.井水、泉水出现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征兆;2.动物预警,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等等;3.动物异常表现为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震前预防1.清理楼道,腾空床下,为紧急避震时急用;2.枕头和坐垫的妙用,都是避震的“头盔”,可护住头部,以免被砸伤;3.家中必备地震应急包、急救箱和灭火器,并学会使用;4.学会使用燃气节门与电闸,地震来临要记得关闭;5.定期加固家中的吊顶、书架、衣柜,以免地震来临时砸伤逃生的人;6.熟悉避难场所,紧急情况快速撤离到安全地带;7.平时适当进行演练,以免地震时因慌乱造成伤亡;震中应急1.伏而待定:当大震无法逃脱时,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等安全角落,用枕头护住头部,待情况稍有稳定时快速撤离;2.高楼撤离:应走安全通道,建议不要乘坐电梯;3.公共场所避震:在影剧院、体育馆的排椅、商场的立柱和墙角等都是合适的避震处,应避开货架等易倒塌的地带;4.教室避难:切忌不可盲目乱跑,极易发生人员挤死挤伤事故,在老师指挥下转移到室外,若来不及转移,应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等待时机撤离;5.火场逃生: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震后急救1.施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2.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3.心肺复苏:对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帮助其恢复循环系统、自主呼吸、意识的急救措施;4.心肺复苏四步曲:判断—呼救—按压—除颤5.创伤急救:发现伤者严重出血,要立即止血,避免大出血引起的休克死亡,6.外伤四大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地震常识
1、地震来临时,为防止地震引发火灾,如有可能,要尽量抢时间关闭煤气阀门、熄灭蜡烛等明火。
2、就近躲避在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房屋。
3、躲到墙根、床、桌等相对坚硬的家具下面,千万不要跳楼。
4、地震过后,为防范余震,应该有序地、迅速从安全通道撤到楼外的空旷地带,不要乘坐电梯。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且岩石圈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
地震知识
作文标题: 地震知识 关键词: 地震 知识 小学六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的作文,题目为:《地震知识》,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全球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 欧亚地震: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本世纪的中国地震活动 中国1900年以来灾害性地震震中分布图 世界地震分布图 20世纪中国大陆5次地震活跃期统计表 项目 次数 起目年份 7级以 上地震 死亡人数 (万) 备注 第一次 1895-1906 10次 — 次料不全 第二次 1920-1934 12次 25-30 第三次 1946-1955 14次 1-2 主要在青藏地区活动 第四次 1966-1976 14次 21 第五次 1988- ? ? 活跃期将持续到21世纪 中国主要地震带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我国正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 我国正面临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从1988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根据前几次地震活跃期活动的特点,专家们认为本次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下世纪初,目前已进入了强震高发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左右、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 中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 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198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统计 震级 Ms≥5.0Ms≥6.0Ms≥7.0地震次数243507 社会公众需要防震知识 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于1993年宁波小地震群引起的风波—银行的存款被取空,人们到处抢购食物或逃离家园? 当一些地区遭受地震灾害时,地震谣言会不会在当地或其他地区流行,甚至造成社会振荡。 如果您在地震中幸免于难,面对被埋压的亲人和邻里您是否知道如何迅速、有效地抢救他们? 如果您处在地震危险区或多震地区,您是否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震前防御?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社会公众太需要客观地对待地震和防震知识了。 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球的内部构造 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震 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 震 中:震源正对着的地面; 震中距: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级与烈度 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地震前兆 宏观前兆:由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微观前兆: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仪器才能测出的地震前兆。 地震烈度的划分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 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天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发现异常要报告 自然界的变化很复杂,种种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观察宏观地震前兆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地震预报及其发布 我国地震预报水平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成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序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则由国家地震局负责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后,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跨国地震预报是谣传;地震小道消息是谣传;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离奇古怪传说的地震传闻更是谣传。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一)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二)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三)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顾睡床。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准备好必要的 防震物品 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 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大震的预警现象和预警时间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地光明亮而恐怖。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地声强烈而怪异。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滚滚,尘雾弥漫。 抓住时机 科学避震 避震要点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在家庭怎样避震 在学样怎样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 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野外怎样避震 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燃气泄露时: 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毒气泄露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抢救救灾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指挥部发出通令; 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 迅速排除险情; 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 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员; 加强社会治安。 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当地震到来之前,地面上会有哪些震前的预兆?
其实人们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地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家们利用科学仪器对地球进行探索后了解到了地震的成因,地震就是地壳运动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当地壳运动特别剧烈时会导致地球表面的岩石被破坏,破裂的岩石在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会产生新的断痕,这种断痕很容易再一次破裂,这种断痕地带也被称为震源。其实地震的本质就是地壳的运动所释放的能量,导致地下的岩石出现破裂的一种现象,所以出现地震时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能会伴随其他的自然灾害出现。一、地震来临前,会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地震出现前一般都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尤其是一些动物和植物。因为动物和植物的感官器官比人类更灵敏,动物在地震出现之前会有一些非常奇怪的特征,比如老鼠,老鼠在地震出现前会出现乱跑的情况。而我们家中蓄养的一些家畜在地震出现前会出现两眼翻白的现象,这些都是地震出现前的特征。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些特征,这些特征在关键时刻可以拯救我们的生命。二、这5个发生地震的原因你都知道吗?1、人工地震人类行为也会造成地震的出现,尤其是人类在地底下制作爆破行动时会产生地震,爆破会导致地壳的压力变大。然后地壳会出现剧烈的运动,这会导致地球表面的岩石被破坏,然后形成地震。2、火山地震火山爆发也有可能导致地震的出现,因为出现火山爆发时会造成大量的岩石喷出火山口,火山爆发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会导致岩石出现破裂,然后也有可能引起地震的出现,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3、陷落地震大家可能对这个词语并不熟悉,其实这是因为岩石层的陷落所导致的地震。这种地震出现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地壳的岩石城是非常的坚固的,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陷落的情况。4、诱发地震地震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外部原因所引起的,尤其是一些巨大的工程被破坏时就会造成地震的产生。例如水库崩塌、陨石坠落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地壳剧烈运动,然后引起地震产生。5、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常见的一种地震类型,这是由于岩石的结构发生剧烈的改变所引起的一种地震。这种地震是最为常见的,并且出现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全球每年出现的地震中,大多数都是构造地震。
中国地震多发地区有哪些?
中国地震多发地区有新疆、四川、台湾、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河北等。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近几年的地震2014年,涿鹿县发生4.3级地震。2015年,昌黎县发生4.2级地震。2016年,尚义县、唐山开平区发生4.0级地震。2018年,永清县发生4.3级地震。地震风险度指数受三个指标的影响:导致灾难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
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有哪些?
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智利日本印度俄罗斯土耳其。其中:日本最高。日本是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一年之中天天有地震。其中大多数只是小小的地震,毫无破坏性。日本全国有火山200多座,约有45座活火山.地震十分频繁。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年之中天天有地震当然,其中大多数只是小小的地震无破坏性。另一个地震高发区是地中海区域,与此相反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从千万年前的冰河期以来至今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