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_350字
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辉煌的一部分,再这条漫漫长路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就像课文所写的,2000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我们今天凝望着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就好像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不觉得景象。
丝绸之路包括什么和什么?
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他们的起点都是在中国。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具体意义:首先,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这些商品丰富了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 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 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其三,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各派使节来中原朝见,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同时波斯、罗马等帝国也遣使来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其四,佛 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成为很多人的信仰, 并沿着丝绸之路 的分支,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另外,丝绸之路在促进民族交融、艺术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的故事(30字)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都是用来交换东西的。就这么简单。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课件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 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1.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 )( ) ( )( )如生 不( )其( ) 浩浩( )( ) ( )道( )迎 绫罗( )( ) 五彩( )( ) ( )山峻( ) 丰( )多( ) 美( )美( ) 2.和同学交流搜集的丝绸之路的故事。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 热情
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解析
《丝绸之路》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丝绸之路》疑点解析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⑴“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⑵“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⑶“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⑷“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3、说说“丝绸之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 ⑴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⑵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⑶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⑷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⑴隆重。 ⑵热情。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6、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在文中有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7、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丝绸之路的课文
课文:丝绸之路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个人.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哉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等情况.听了他的陈述,人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传闻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许多希望和汉朝友好通商的国家.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等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来,汉朝政府在张骞走过的路上设置了四个郡,这条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四郡,一直通向印度、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主畅通无阻了.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谁知道丝绸之路课文?
张骞与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古罗马的皇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要忘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件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此,华丽的中国丝绸被欧洲人誉为最珍贵的衣料,和黄金的价钱一样。罗马人把中国叫“赛里斯”,就是丝绸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没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茫无际的沙漠,还有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们经过那里,还要躲避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贯通亚洲的道路,向西延伸到地中海,直达欧洲,这是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历史学家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两千一百多年前,张骞奉汉朝皇帝的命令,带着一百多人从都城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却不幸被游牧民族俘虏,忍受了十一年的屈辱后,才找到机会在一个寒夜里逃出来。他们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张骞回来时,随从人员只剩下了一个。听了张骞的介绍,人们才知道,西域既不是人们向往的仙境,也不是人们传说中的恐怖世界。于是到西域做生意的人多起来了。中国的丝绸、铁器等源源不断地运过去,西域的胡萝卜、葡萄、良马等也传到了中国。张骞打通的“丝绸之路”,成为联结欧亚大陆的纽带。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1、历史: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西汉的张骞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2、地理条件: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也称陆路丝绸之路,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简介
在丝绸之路是古代的网络贸易航线,在正式成立汉朝的中国在公元前130,其链接的古代世界的地区的商业130 BCE-1453 CE之间。该丝绸路三段不是一个单一的路线从东到西,因此历史学家青睐的名“丝绸之路路线”,虽然“丝绸之路”是常用的。
欧洲探险家马可波罗(l.1254-1324 CE) 在这些路线上旅行并在他的着名作品中深入描述了它们,但他没有为它们命名。这条道路网络的两个术语——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和旅行家费迪南德·冯·里希霍芬在公元 1877 年创造的,他将它们命名为“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或“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Polo 和后来的 von Richthofen 都提到了在丝绸之路上来回运输的货物。
从西到东,这些货物包括:
马匹
马鞍和马钉
葡萄藤和葡萄
狗和其他异国动物和家养动物
动物毛皮
蜂蜜
水果
玻璃器皿
毛毯、地毯、地毯
纺织品(如窗帘)
黄金和白银
骆驼
奴隶
武器和盔甲
从东到西,货物包括:
丝绸
茶
染料
珍贵的石头
中国(盘子、碗、杯子、花瓶)
瓷
香料(如肉桂和姜)
青铜器和黄金器物
药物
香水
象牙
米
纸
火药
从公元前 130 年,即汉朝(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220 年)正式开放与西方的贸易,到公元 1453 年,奥斯曼帝国 *** 与西方的贸易并关闭了路线,该网络被定期使用。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已经习惯了来自东方的货物,当丝绸之路关闭时,商人需要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来满足对这些货物的需求。
丝绸之路的关闭开启了大发现时代(也称为探索时代,公元 1453 年至 1660 年),这将由欧洲探险家出海并绘制新的水路以取代陆上贸易来定义。大航海时代将影响世界各地的文化,因为欧洲船只以他们的神明和国家的名义夺取了一些土地,并通过引入西方文化和宗教影响了其他国家,同时,这些其他国家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化传统。丝绸之路——从开启到关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难想象没有它的现代世界。
波斯王道
丝绸之路的历史实际上早于汉朝,然而,作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动脉之一的波斯皇家之路是在阿契美尼德帝国(约 550-公元前 330 年)。波斯王道从波斯北部(今伊朗)的苏萨一直延伸到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地中海,沿途设有邮局,有新鲜的马匹供使节快速传递信息到整个帝国。希罗多德,书写速度和波斯使者的效率,指出:
世界上没有比这些波斯信使走得更快的了。无论是雪、雨、热还是黑夜,都无法阻止这些信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指定的阶段。(历史VIII.98)
几个世纪后,这些线条将成为美国邮局的信条。波斯人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皇家大道,并及时通过较小的支路扩大了它。这些路径最终穿越到印度次大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中国与西方
之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他成立了城市(后来的希腊王国)亚历山大Eschate在339 BCE在内布拉斯加州的费尔干纳山谷(现代塔吉克斯坦)。亚历山大留下他在城里受伤的退伍军人,继续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马其顿战士与当地居民通婚,创造了希腊-巴克特里亚文化,在亚历山大死后,在塞琉古帝国统治下蓬勃发展。
在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 Euthydemus I(公元前 260-195 年在位)的统治下,希腊-巴克特里亚人扩大了他们的领土。根据希腊历史学家 Strabo(公元 63-24 年)的说法,希腊人“将他们的帝国扩展到了 Seres”(地理XI.ii.i)。“Seres”是希腊人和罗马人认识中国的名字,意思是东亚的“丝绸之乡”。因此,人们认为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公元前 200 年左右。
武帝渴望通过与西方的贸易获得新商品,丝绸之路于公元前 130 年开通。
中国的汉朝在其北部和西部边界经常受到匈奴游牧部落的骚扰。公元前138年,武帝派使臣张骞西征,与月氏人交涉,帮助打败匈奴。
张骞的远征使他接触到了中亚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其中包括他指定的“大渊”、“大爱奥尼亚人”,他们是亚历山大大帝军队的后裔希腊-巴克特里亚人。大渊有大马,张骞向吴汇报,可以有效对付匈奴的劫掠。
张骞此行的结果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进一步接触,而且是在整个土地上进行有组织且高效的马匹养殖计划,以装备骑兵。这匹马在中国早已为人所知,早在商朝(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就已用于骑兵和战车的战争,但中国人钦佩西方马的体型和速度。汉朝以大元西马大败匈奴。这一成功激发了武帝推测通过与西方的贸易还有什么可能获得的东西,丝绸之路于公元前 130 年开通。
公元前 171-138 年间,帕提亚的米特拉达梯一世 (Mithridates I)在美索不达米亚扩张和巩固他的王国。在塞琉西国王安条克七世(公元前138-129右)反对这一扩张,也希望报复他的兄弟,德米特里,发动死亡战争对Phrates II,梯接班人的帕提亚军队。随着安条克的失败,美索不达米亚受到帕提亚的统治,并随之控制了丝绸之路。帕提亚人随后成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中心中介。
通过丝绸之路交易的商品
虽然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商品,但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丝绸在西方特别是罗马的流行。丝绸之路从中国经过印度、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到达埃及、非洲大陆、希腊、罗马和英国。
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今伊朗)成为中国最亲密的贸易伙伴,作为帕提亚帝国的一部分,开启了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国人在汉代发明的纸和同样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对文化的影响比丝绸大得多。东方丰富的香料也比从丝绸业发展起来的时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即便如此,到罗马皇帝 奥古斯都(公元前 27 年至公元 14 年在位)时,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已经牢固建立,丝绸是埃及、希腊,尤其是罗马最抢手的商品。
在罗马丝的爱
在成为奥古斯都皇帝之前,屋大维· 凯撒抓住了丝绸服装这一有争议的话题,谴责他的对手马克·安东尼(公元前 83-30 年)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 69-30 年)不道德。由于他们都喜欢中国丝绸,而中国丝绸越来越与 *** 联系在一起,屋大维利用这种联系来贬低他的敌人。屋大维会战胜了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然而,他无法阻止丝绸的流行。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写道:
罗马人认为 [丝绸] 是一种从树木中梳理出来的植物产品,并以其黄金的重量来估价。大部分丝绸来到科斯岛,在那里被织成罗马和其他城市女士的衣服。公元 91 年,相对贫穷的墨西尼亚州不得不禁止妇女在宗教仪式上穿透明的丝绸礼服。(329)
科斯岛通过制造丝绸服装而变得富有和奢华。
到小塞涅卡( Seneca the Younger)(公元前 4 年 – 公元 65 年)时,保守的罗马人比奥古斯都更加热情地谴责中国丝绸是不道德的女性服饰和柔弱的男性服饰。然而,这些批评并没有阻止与罗马的丝绸贸易,科斯岛通过制造丝绸服装而变得富有和奢华。
正如杜兰特所写,“意大利享有‘不利’的贸易平衡——高兴地[买]比她卖的多”,但仍然向中国出口丰富的商品,如“地毯、珠宝、琥珀、金属、染料、药物和玻璃”( 328-329). 直到马可·奥勒留皇帝(公元 161-180 年),丝绸是罗马最有价值的商品,保守派的批评似乎无法减缓贸易或阻止时尚。
即使在奥勒留之后,丝绸仍然很受欢迎,尽管越来越昂贵,直到公元 476 年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在其东半部幸存下来,后来被称为拜占庭帝国,并延续了罗马对丝绸的迷恋。大约在公元 60 年,西方已经意识到丝绸不是在中国的树上生长的,而是由蚕纺成的。中国人非常有目的地对丝绸的来源保密,一旦它出来,就会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蚕和他们收获丝绸的过程。
在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河527- 565 CE),累支付高昂的价格,中国要求为丝绸,派两名特使,伪装成和尚,到中国来偷蚕和走私他们回到西部。该计划取得了成功,并开创了拜占庭丝绸业。公元 1453 年拜占庭帝国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奥斯曼帝国关闭了丝绸之路的古老路线,切断了与西方的所有联系。
丝绸之路遗产
丝绸之路最大的价值在于文化的交流。艺术、宗教、哲学、技术、语言、科学、建筑和文明的所有其他元素都沿着这些路线进行了交流,并携带着商人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交易的商品。疾病也沿着这个网络传播,公元 542 年的鼠疫传播证明了这一点,它被认为是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君士坦丁堡并摧毁了拜占庭帝国。
丝绸之路的关闭迫使商人出海从事贸易,从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互动和全球社区的开始。在那个时代,丝绸之路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他们生活的世界的理解;它的关闭将推动欧洲人跨越大洋探索并最终征服所谓的美洲新世界,发起所谓的哥伦比亚交易所,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的商品和价值通过该交易所传递,普遍损害了新世界的土著人民。这样,丝绸之路可以说为现代世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内容介绍
1、这篇《丝绸之路》教材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场景,再现了我国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与中国经贸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目的:武帝召募使臣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3、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