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故事里是谁劈山救母?
神话故事里是二郎神劈山救母。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玉帝的妹妹,因为天庭无聊,于是私自下凡,并且爱上了一位姓杨的男人,二人一见钟情,最后成婚,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杨戬,也就是后来的二郎神。玉帝妹妹私自下凡这一件事情,最终被与地发现。在灵宵宝殿上,玉皇大帝为了妹妹私下凡间与凡人定情之事大发雷霆。为了防止人类力量的增强,巩固自己天帝的统治,在颛顼]时代,便已定下神人不可结合的天宫禁令,连天梯也全拆了。想不到自己的妹妹竟带头违抗自己的意志,产下逆子,玉帝派天兵天将下凡将其妹妹抓住。为了自己的权威,玉皇大帝把心一横,竟把自己的亲生妹妹压在桃山之下。杨戬自幼在人间长大,从小便失去了母亲。虽然有其母亲的神仙血统,力大无穷,但是却不会使用法力,也不会腾云驾雾。杨戬小时候,便听父亲说,他的母亲被玉帝压在桃山之下。杨戬为了救出自己的母亲,登山拜师学艺,最终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因为是天帝一脉相传关系,杨戬仿佛拥有无限潜能,经过玉鼎真人的悉心指导,十七岁已经练成可以傲视乾坤的神通。特别杨戬得到三尖两刃刀后,武功神通的进步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杨戬手持三叉两刃刀,向桃山飞奔而去。到了桃山后,杨戬举起三叉两刃刀向桃山狠狠地劈去。杨戬虽然力气极大,但是,三叉两刃刀刚碰到桃山就被弹开。原来,桃山上被玉帝下了封印,唯有开山斧才能劈开。开山斧乃是大禹治水的三件宝物之一。杨戬为得到开山斧,踏遍五湖四海,终于得到。杨戬手持开山神斧,对准桃山狠狠地劈了下来,桃山被劈为两半,杨戬终于将自己的母亲救了出来。扩展资料:二郎神救出母亲之后,自是欢喜无限,但不幸的是,因为云华仙女在山下压得太久,十几年不见阳光,身上已经长满了白毛,二郎便将母亲放在山上晒太阳。这时,玉帝闻听二郎劈山,恼怒非常,便放出九个太阳上天,将云华仙女活活晒死在山上。二郎又痛又恨,于是,就找了一根扁担,挑起两座山,追赶天上的九个太阳,捉到一个便压在山下一个,直到捉到第八个太阳的时候,他已筋疲力尽这时,扁担也折断了。挑着的两座山也掉了下来,一座成了张家界的南天门山,一座成了云蒙山的北天门山,当地又称扁担眼,山下就是那条折断的扁担形成的扁担溪。如今,千尺珍珠瀑犹在,水帘洞犹在,依然面对着珍珠瀑,保持着为云华仙女送水的姿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劈山救母
中国神话传说中劈山救母的人物有哪些?
中国神话传说中劈山救母的沉香和二郎神都有。劈山救母两个版本:分别讲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传说和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故事。1、民间传说:“汉士子刘彦昌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后来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宣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2、有一人,姓杨名天佑,金童临凡,与斗牛宫仙女云花侍长发生关系,云花生下一子杨二郎。玉帝将云花压在太行山,而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二郎长大后,得知此事,劈山救母。扩展资料1、沉香,神话传说人物,三圣母之子,二郎神的外甥。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并以大法力分开众人,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2、杨二郎劈山救母的“半拉山”遗址: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大德乡半拉山“半拉山”位于大德乡福巨昌村大官屯东南1公里。传说:远古时代,玉帝的妹妹,私下凡间与凡人杨君结为夫妻,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杨戬。玉帝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把心一横,将自己的亲妹妹压在桃山之下。杨戬为了救母亲,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已经练成可以傲视乾坤的神通,特别是在他得到三尖两刃刀后,武功进步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救母心切,一刀劈开山,救出了母亲,遗留下半拉山的遗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莲灯
二郎神劈的什么山
二郎斧劈桃山救母
《西游记》中的第六回里,作者借孙悟空之口说“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 《西游记》中的二郎神被吴承恩描述如下: “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请问《西游记》中“弹打鋋罗双凤凰”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啊?
关于二郎神的身世考证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号称为"天界第一战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而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说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尽管对于二郎到底是由谁演化、神化而来的有很多种说法,分别有"李二郎说"和"赵二郎说",但"杨二郎"还是可考的。首先,杨戬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轨的产物,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可见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则咋有那么多仙女前赴后继来到人间,出名的的就有这位、七仙女、织女,还有后来的华山圣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没见有一位男天神下凡与凡间女子结合的。)玉帝御妹为杨书生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考而无果:杨家老大是谁呀?二郎和三妹都很出名耶,可他大哥却毫无知名度,按说可不应该。)其中的二郎就是杨戬。三妹则没名字,只知是华山三圣母。(在剧中听到二郎叫妹妹三圣母真有够滑稽。)
其实从传说的流传时间来看,最早"劈山救母"的事迹绝对是二郎的,但后来添枝加叶,以讹传讹的,就变出了"宝莲灯"故事。一笑此说是有根据的,因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带着明显的上古神话色彩,而沉香的故事显然要时尚的多,形成的时间也较晚。不过,大家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甥舅。
传说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将妹妹压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杨戬自幼便本领不凡,但后来师承为谁已经不可考,包括他独有的兵器--三尖两刃枪,好象中国也只有他一个人(神)用,再无别家。他额上的天眼又是如何来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据一笑所知,在中国所有的神鬼妖魔里,三只眼的只有两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马王爷,就是让孙悟空上天后抢了饭碗那位。)待杨戬长到十七岁,已经是勇无可挡,曾经在二郎山中干掉了八个危害人间的妖怪,这就是"力诛八怪"的由来。于是他持了一把开山斧(奇怪,又不是枪了,可能枪劈山不好使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压在山下受难的母亲。
母子相逢自是欢喜无限,但不幸的是,御妹因在山下压得太久,十几年不见阳光,身上已经长满了白毛(别笑,这就是一笑说的上古神话的朴素),于是二郎将母亲放在山上晒太阳。这时,玉帝闻听二郎劈山,恼怒非常,为了消除自家的耻辱,便放出九个太阳上天,将妹妹活活晒死在山上。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个擒住却无处放,便分别掀起两座大山,将捉住的太阳压住,再看天上乱窜的七个日头,便抄起一副扁担担了七座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就是"二郎担山"的传说。就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在飞跑,二郎一直将它追进了东海里,在海边被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拦下,筋疲力尽的二郎晕倒在三公主温柔的怀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后他们就结成了美满良缘(好象没有嫦娥什么事)。
为了母亲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亏,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其实关于二郎还有些有趣的东西淹没了,比如他的宠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只鹰吧?实际上,二郎一出现,应该是"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的架鹰纵犬的形象,这在《西游记》中就有提及。而同时,从诗中看,他还精通暗器--"腰挎弹弓新月样",这个弹弓在《封神演义》中好象也出现过。
杨戬最威风的时候大概就是被邓婵玉打了两石,虽是挨打,却是火星迸出,只当不知,仍是紧追不舍。他是有玄功护体,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个钢铁战士。
杨戬败过的次数极度有限,一次用胳膊去迎余化的化血神刀,想看看刀上有没有毒,这次败的丝毫不丢人,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阵,要知道文殊、普贤、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后是原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摆平,这次败的也不丢人。
除却这两次危难,杨戬基本上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但这杨戬却不得其用,始终是一个督粮官,可能是姜子牙的军粮太重要了,重要的宁可全军被围困,也要杨戬去督粮。我小时候经常想,如果姜子牙要杨戬做先锋,恐怕是一路凯歌,根本轮不到哪咤、雷震子等人表现。即便瘟神吕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时候,能走的只剩杨戬和哪咤的时候,哪咤一阵着慌,“人马杀来,你我二人如何抵挡?”杨戬却镇静异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术吓退了郑伦,颇有银鞍照白马的子龙之风。运粮官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土行孙,另一个就是郑伦,这三个人均是奇异之士,却久不得战阵,只能在运粮的空闲时间帮忙打两仗。想到这,颇有些觉得杨戬和赵云的寂寞很相似,赵云也是不受重用,也许是另一种重用,主要是保护家小、断后之类的杂务。
曾有人说杨戬之所以没有像赵云那样被人所喜爱,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太模糊,我却很不愿苟同,杨戬性格很清晰,就是一个谦卑内敛的人,绝无孙悟空那种狂傲之气,也绝没有居功自傲的行为,虽然他屡次搭救哪咤,却仍然尊哪咤为“道兄”。
杨戬初出场,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见一番便请姜子牙把免战牌摘了,“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咤大吃一惊,他也未有半点吹嘘,“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给哪咤留足了面子。杨戬不单是个谦卑之人,还是个良善之人,杨戬战周信的时候,心内担忧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战速决,用啸天犬解决了周信。在《封神演义》里,杨戬就是一个完人,或者说就是一个真神!
离开了封神演义,杨戬的形象便不那么光辉了,他也曾有过劈山救母的叛逆,也曾阻挠过三圣母(沈香的妈妈)的爱情,也曾和孙猴子大动干戈,当然,杨戬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反面角色,他从来不是一个史实,他只是神话传说,如何涂抹他是个人的喜好,个人的自由。
作为玉帝的外甥,他与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调不听宣”便是一种极度的个性,‘裙带’?如果杨戬的这种姿态也叫裙带的话,那么杨国忠之流就决不是裙带了,而是心肝或者五脏六腑了。不过高兴的是《西游记》并未把杨戬涂抹的太不堪,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个磊落之人。
西游记里的真君显圣怎么讲
显圣二郎真君,也就是二郎神杨戬。民间信仰的道教神祇人物相传是玉帝的外甥。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观音向玉帝举荐显圣二郎真君来对付孙悟空。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西游记第六回的好词好句
西游记第六回可谓是相当的精彩,在齐天大圣大闹蟠桃会,反下天宫,天庭众仙无计可施,尽显美猴王的霸气。关于西游记第六回好词好句,大家一起看看吧!
好词:
僵持 昏厥 仪容清秀 淡鹅黄 心慌 慌慌张张 寻觅不见 永恒 翻波跃浪 吐雾喷风
寻蛇拨草 扑鹞分松 星辰灿烂 洗心涤虑 芥纳须弥 抖擞神威 指解源流
好句:
1.从来未识浅和深,今日方知轻与重。
2.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这个心高欺敌美猴王,那个面生压伏真梁栋。
3.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
4.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
5.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西游记第26回好词好句摘抄是什么?
西游记第26回好词好句摘抄如下:好词:飘扬翠袖,摇拽缃裙:飘扬翠袖,低笼着玉笋纤纤;摇拽缃裙,半露出金莲窄窄。好句:1、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2、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3、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4、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5、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6、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7、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形容哪吒的诗句
人物诗词《封神演义》主要诗句第14回 诗曰:两朵莲花现化身,灵珠二世出凡尘。手提紫焰蛇矛宝;脚踏金霞风火轮。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世民。历代圣人为第一,史官遗笔万年新。第34回 诗曰:异宝灵珠落在尘,陈塘关内脱真神。九湾河下诛李艮,怒发抽了小龙筋。宝德门前敖光服,二上乾元现化身。三追李靖方认父,秘授火尖枪一根。顶上揪巾光灿烂,水合袍束虎龙纹。金砖到处无遮挡,乾坤圈配混天绫。西岐屡战成功绩,立保周朝八百春。东进五关为前部,枪展旗开迥绝伦。莲花化身无坏体,八臂哪吒到处闻。扩展资料哪吒是中国神话史上足已有千余年流传广大的神仙,从古到今的大部分故事主要出自于明代古籍的两部神话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特别是封神中哪吒更为有名;平时常见的形象也都来自于此。两部书之中共同的哪吒特点:诸多武器、闹海杀龙、剔骨还亲、藕体莲身、多头多手、生而为战等;这些都是哪吒身上的五大重点特征。在古代文人所创的名著文献中均成为现如今数代人的信仰,其经典形象是大名鼎鼎的存在,是全书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没有他就不是完整的封神传说。从整部《封神演义》全书之中,哪吒是主角人物,拥有专属的个人故事、单独的剧情线,共有三个回目章节专门写哪吒的事迹(第12、13、14回 都是哪吒篇),不仅写下他一家的事情,从其前世今生、出生来历、神能法宝、身世经历、家庭背景、人际关系 等各种来龙去脉的细节都有完整交代,包括后期事迹、结局归宿。前文三回独立性篇章的主角,后文故事基本都与伐纣混合一起描写,出场忽多忽少,部分为主场独领风骚,促进姜子牙的关键人物。封神作者对于哪吒描写极多,给他添加了一大堆设定和情节,同时是封神小说里登场最多的一个人物,不仅出场率奇高,且当属全书最有个性和精彩内容的著名经典人物,作者先写哪吒的独场秀故事,后来姜子牙等人物才陆续出场,而其他很多人物的出身背景基本都省了。作为主角的姜尚也不例外,相比于许多没头没尾的角色,哪吒是唯一拥有详细出身且结局极好的人物;除了登场时机更选在姜尚下山之前、详细描述外,哪吒全家四口人还有美好的成圣结局,可见作者对他的偏爱与待遇分量。
描写哪吒词语
1.形容哪吒的词语有哪些 1. 神通广大 : 拼音:shén tōng guǎng dà 意思: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2. 三头六臂: 拼音:sān tóu liù bì 意思:三个脑袋,六条胳臂。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3.锐不可当: 拼音:ruì bù kě dāng 意思: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或指锋利无比。 4.命途多舛: 拼音:mìng tú duō chuǎn 意思: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5.无所畏惧: 拼音:wú suǒ wèi jù 意思: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2.形容哪吒有哪些词语 神通广大 :拼音:shén tōng guǎng dà意思: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 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三头六臂:拼音:sān tóu liù bì意思:三个脑袋,六条胳臂。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3.锐不可当:拼音:ruì bù kě dāng意思: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或指锋利无比。 4.命途多舛:拼音:mìng tú duō chuǎn意思: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 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5.无所畏惧:拼音:wú suǒ wèi jù意思:畏惧:害怕。 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劈山救母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劈山救母》的故事内容:劈山救母是古代的神话传说,玉帝之女张云台离宫下凡,以柳树为媒与四川杨莱巷杨天佑婚配。惹动了桃山女妖孙七妹前来抢亲。二人争战;七妹大败,回山搬动了大妖袁洪下山大战张云台,屡战屡败,后盗了张云台之水灵旗,才把张云台打入桃花洞中。在此之前,云台和天佑生了一子,叫家院杨来抱到大街上去找百岁老翁起名。遇见了老君,给起名二郎杨戬,遂骗过杨来把二郎带在兜率宫中抚养成人,送去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那里拜师学法,学就了七十三变化,九牛二虎之力,手提三尖两刃刀。引嚎天犬,骑上云雾马下山救母,大战袁洪。袁洪招架不住,请来了太阳神君前来助战。这就是民间那段有名的传说,二郎担山撵太阳的富有浪漫主义的神话故事。随后,太阳神君狼狈逃窜,袁洪兵败梅山,孙七妹死于嚎天犬之口。杨戬救出母亲张云台重回杨莱巷与杨天佑团聚。此剧又名“桃山救母”。劈山救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故事。杨戬称号昭惠显圣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显圣仁佑王、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简称杨二郎,二郎神传说在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在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演变。劈山救母只是他众多传之一,其中二郎神的担山赶日比劈山救母的影响还要大。二郎神担山赶日的源头也比救母更早,劈山救母于明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将二郎担山赶日的故事结合进了劈山救母,参见《二郎宝卷》与《西游记》,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
劈山救母的主人公是谁
劈山救母的主人公是二郎神杨戬和沉香。
传说玉帝的妹妹私下凡间,与凡人杨君结为夫妻,并生有一子,取名杨戬。玉帝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把妹妹压在桃山之下。杨戬为了救母亲,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已经练成可以傲视乾坤的神通。在得到兵器后,杨戬救母心切,一刀劈开桃山,终于救出了母亲。这就是杨戬劈山救母的故事。
迄今为止,杨二郎劈山救母的“半拉山”遗址还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大德乡“半拉山”,就在大德乡福巨昌村大官屯东南1公里处。
二郎神的妹妹三圣母,爱上了凡人刘彦昌,并怀上身孕。二郎神知道后,为了维护天规,将三圣母压在华(huà)山下。三圣母在磨难中生下腹中的孩子,取名沉香,托婢女连同宝莲灯一起护送至其父刘彦昌身边抚养。
沉香长大后,知道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一心想救出母亲。山林中有位大仙念他小有志气,就赠他一柄开山神斧。沉香立即飞到华山,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母亲,最后全家团圆。这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劈山救母是沉香还是二郎神?
中国神话传说中劈山救母的沉香和二郎神都有。劈山救母两个版本:分别讲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传说和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故事。1、民间传说:“汉士子刘彦昌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后来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宣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2、有一人,姓杨名天佑,金童临凡,与斗牛宫仙女云花侍长发生关系,云花生下一子杨二郎。玉帝将云花压在太行山,而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二郎长大后,得知此事,劈山救母。扩展资料1、沉香,神话传说人物,三圣母之子,二郎神的外甥。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并以大法力分开众人,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2、杨二郎劈山救母的“半拉山”遗址: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大德乡半拉山“半拉山”位于大德乡福巨昌村大官屯东南1公里。传说:远古时代,玉帝的妹妹,私下凡间与凡人杨君结为夫妻,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杨戬。玉帝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把心一横,将自己的亲妹妹压在桃山之下。杨戬为了救母亲,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已经练成可以傲视乾坤的神通,特别是在他得到三尖两刃刀后,武功进步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救母心切,一刀劈开山,救出了母亲,遗留下半拉山的遗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莲灯
二郎神劈山救母和沉香劈山救母一样吗?
这是两种不同的传说,但是二郎神劈山救母是比较正统的说法。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 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二郎神劈山救母在明嘉靖三十四年无名氏《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中讲述了杨二郎的身世。"有一人,姓杨名天佑,金童临凡",与斗牛宫"仙女云华侍长"发生关系,云华生下一子杨二郎。孙悟空奉命将云华压在太行山,而"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二郎长大后,得知此事,劈山救母。他有"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与"梅山七圣"结拜弟兄,有"白马、白犬",他救母后还将孙悟空压在山中。扩展资料二郎神杨戬作为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自古以来,有着大量传说,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劈山救母只是他许多传说中的一个,存在《西游记》,《二郎宝卷》等里记载了他劈开桃山救出母亲的神话故事。又有刘沉香劈华山救母的传说。神话来源杨戬,称号昭惠显圣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显圣仁佑王、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简称杨二郎,二郎神传说在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在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演变。劈山救母只是他众多传之一,其中二郎神的担山赶日比劈山救母的影响还要大。二郎神担山赶日的源头也比救母更早,劈山救母于明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将二郎担山赶日的故事结合进了劈山救母,参见《二郎宝卷》与《西游记》,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劈山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