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期待已久的《典籍里的中国》终于更新了,这次是由王劲松主演的李时珍,讲述关于《本草纲目》的典籍故事。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话剧中几次重复的台词,一次比一次意义更深刻更久远,看得电视机前的我一次次潸然泪下…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呕心沥血创作几十载的巨著,其中困难重重,但他心比铁石坚,把《本草纲目》当做一生的使命和信仰,编写三十年,修正十年,终于在暮年完成了毕生的心愿。
“天下医书,天下共修,世代永新。”
从李时珍身上,我看到逆流而上,不惧艰难,对百姓有大爱,对生命有敬畏之心的伟大情怀。
特别是后面为了出书,一生从未求过外人的李时珍,70岁再次踏出家门,去到异地恳求素不相识的王大人写序。
心中有大爱,至死不怕难。
幸好下午推辞了朋友的邀约,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节目,再一次用泪水洗涤心灵,这是一次极其震撼的心灵之旅。
本草纲目简介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锡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 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1 拼音 《běn cǎo gāng mù 》 2 概述 《本草纲目》系本草学、博物学巨著。明代李时珍撰成于1578年,初刊于万历21年(1593年)。全书共52卷,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其余为矿物及其他药。由李时珍新增入的药物为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约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拟定的。 《本草纲目》产生于明代中叶,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各种手工业作坊规模较大,采矿业发达。在自然科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和加工,使之系统化; 在工作方法方面,发展了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这些都是《本草纲目》产生的客观条件。作者李时珍搜罗百氏,穷览群书,躬亲试验的实践精神和勤奋虚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则是《本草纲目》取得成就的决定因素。《本草纲目》以药物的天然来源及属性为纲,把药物分成十六部;同一部的药物,又以相近的类别为目,全书分六十类目。这一本草条目的分类叙述方法,是在原有本草书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它条分缕析,读者可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本书的分类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的植物药,是根据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特点及其性味、外形、皮核以及其生长环境、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归纳比较而进行分类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最为突出的是《本草纲目》对动物类药物的分类方法,书中把444种动物药分成虫、鳞、介、禽、兽、人等六部,每部又分若干类。根据其中各类所列,虫类相当于无脊柱动物;鳞类相当于鱼类;又有一部分爬行类、介类相当于两栖类(其中含有少数软体动物在内);禽类则相当于鸟类;兽类系指哺乳动物,最后则是人类。这样的排列顺序,《本草纲目》认为是“从贱至贵”的顺序。这里指的不是各种药物的经济价值,也并非动物体型的大小,而是指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过程。书中把那些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动物如龙、凤等,均列入相应的低一级的类别,说明这个贵贱是指动物机体的复杂性,这正是生物进化的一种概念。《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丰富的关于生物学的资料,动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对每一类动物,都有概括性的定义,充分抓住各类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例如:“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兽产于山,故毛似草”,“毛合四时,色合五方”,这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草纲目》中关于动物的相关变异,如乌骨鸡但验舌黑、红花莲藕及白花莲藕在莲藕方面的量有所不同的事实,说明作者对生物的适应和变异已有一定认识。《本草纲目》还指出生物受到人工方法的干预而发生生活习性改变的特性,如野生动物可人工驯养,家种植物优于野生植物,等等,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动物遗传的某些特征。 《本草纲目》对矿物质所做的科学分类,表明当时的无机化学已具备一定的水平。书中记载了19种单体元素,即钠、钾、钙、镁、铜、银、金、汞、锌、锡、铝、锰、铅、铁、硼、碳、硅、砷及硫等,如以化合物论,则多至数十种。对每一种物质的来源、鉴别及化学性,都有较详细的介绍。书中以各种单体元素为纲,对各种化合物做了分类,基本上澄清了过去这方面的混乱。书中对药物的分类学,尤其是生物的分类,是划时代的。它采用了“双名法”的命名方法,这种双名法虽则不如目前应用的拉丁系统的双名法那么科学精确,但在当时却是最先进的。在制药化学方面,也有较突出的成就,书中记载了包括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风化、沉淀、干燥、烧灼、倾泻等各种化学反应。其制取堿式碳酸铅(粉锡)及醋酸铅(铅霜);利用消石与矾石分解和氧化作用以制备铅丹; 区别软石膏与硬石膏等方法,都说明当时的化学水平。其制备没食子酸的方法,系先以浓茶煎熬五倍子后,使其产生沉淀,经曲菌发酵水解而析出没食子酸的白色结晶,这是以五倍子制没食子酸的最早记录。有关其他学科的记录也不少,如指出古代动物粪便可以变成化石;月球中的“阴魂”、“婆娑”,并非有树,而是“山河之影”。书中对雨中降落金钱铅汞、毛血鱼肉等物,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还有以瓦瓶精确称量空气含水蒸汽(湿度)之多寡,而预测晴雨等等,说明这确实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古代科学巨著。书中还记载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大量的附方、验方及不少精彩的治验病案外,还有一些宝贵的医学史料。其中属于首次记录的病症有铅中毒、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肝吸虫病;首次记录的治疗技术有冰块冷敷退热法、蒸汽消毒法以及辛烈香窜原料薰烟消毒法等等。在人体生理解剖学方面,书中创造性地提出大脑是全身的主宰,即“脑为元神之府”,这就打破旧有的“心为君之主官”的传统概念。还认为古代所说的脾,即俗名“联贴”亦即今之胰脏,这些见解都是有启发性的。
本草纲目内容是什么?
本草纲目内容:《本草纲目》共收录了中药1892种,共52卷。卷一至四是全书的附录,收入序言、凡例、目录、附图、引用书目、资料及一些医药基础理论等等。卷五以后是全书的主体部分,李时珍把所有药物分为16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本草纲目》的主要成就1、收载了一些民间药物和外来药物,大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2、全面总结了明以前药性理论内容,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3、百病主治药部分,为药物按功效主治病证分类的楷模。4、药物分类方法先进,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5、药物记载内容精详,突出了辨证用药的中医理法特色。6、对历代诸家本草取其精华,纠其谬误。
本草纲目内容是什么?
《本草纲目》的内容为:卷1~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3~4以证候为主,分述所用药物。卷5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本草纲目》历史价值《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才作成。书中不仅考证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书在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已被部分或全部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记录了哪些呢?
《本草纲目》是中华医药史上的巨典,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方法之大成,被中医奉为治病养生的圣典。第一章记录“五谷五菜”,比如:绿豆可厚肠胃、明目、治头风头痛、治痘毒、利肿胀;栗可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小麦可杀肠中蛔虫、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烧伤;稻可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石毒、甚良,以醋调粉、涂小儿丹毒赤肿热疮。第二章记录“补益气血扶正固本,由内而外的健康动力”,记载了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气是一种气体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第三章记录“药补不如食补,食主药辅养生才科学”,体质是人的质量。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一项着我们的健康,要想有一个好身体,就应该了解他们,而当我们了解了各种体质的特征后,就可以进行饮食调理,从而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像气虚体质就要多吃补气的食物,如菱鱼、荔枝、葡萄等,阴虚体质就要多吃补阴的食物,如鸭肉、荞麦、甲鱼等。第四章记录“阴阳相衡,让邪火远离你的身体”,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上火是常见的小病,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上火的情况,上火症状还由不同种火引起的:心火、肝火、胃火、肺火。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补充水分,作息时间要规则,提升睡眠质量,饮食清淡,增加体表散热。
古籍中的本草纲目简介
《本草纲目》为中药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6年。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鉆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卷1~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3~4以证候为主,分述所用药物。卷5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李氏论述药物,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本书不仅是一部中药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至于历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也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据考证,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提到过“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可能就包括《本草纲目》在内。此书在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已被部分或全部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建国后有影印本和校勘排印本。现存数十种明清刻本及石印本。《本草纲目》([明·万历六年]李时珍)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14/bencaogangmu/index.s《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24/bencaogangmushiyi/index.s《本草纲目别名录》([明]李时珍)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31/bencaogang
详见百科词条:本草纲目 [ 最后修订于2015/12/12 20:41:17 共82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用锡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的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最早接触本草纲目应该是小学语文课本上了,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受益于祖祖辈辈。那么,大家知道本草纲目到底是什么吗?相对于皇帝内经,本草纲目的名声相对来说比较低了。其实本草纲目是一本比较详细的且比较全面的医学著作。大部分人接触本草纲目是在小学课本上的《李时珍》一文中。《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学经验撰写的一部注明的本草专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到了清朝,一些医学家对《本草纲目》的内容进行了精修,将一些比较重要的本草摘选出来编成了比较实用的《本草备要》,之后一些集大成的医学家对本草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辑。李时珍所著的正版《本草纲目》共分52卷,“药品总目”“图卷”“序列”“百病主治药”,后面则是按水、金石、火、土、果、草、谷、菜、介、木、器、虫、禽、兽、鳞、人的等16部。《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撰写的一部关于本草内容的注明医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