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怀旧的电影

时间:2024-05-19 01:18:54 编辑:莆仙君

经典怀旧老电影大全

1、天堂电影院《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于1988年11月17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后来多多远离故乡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该片获1990年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1989年第4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3、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由盛特伟、钱家骏、唐澄担任导演,方慧珍、盛璐德担任编剧。该片讲述了青蛙妈妈产下蝌蚪卵后离开了,蝌蚪卵们慢慢长出尾巴变成一群小蝌蚪,在虾公公描述了它们母亲的特征后,它们决定去寻找妈妈。一路它们错把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了母亲。最后,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4、小鲤鱼跳龙门《小鲤鱼跳龙门》是根据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摄制的一部国产彩色动画片。短片由何玉门担任导演,金近担任编剧,段孝宣担任摄影。该片主要讲述了鲤鱼奶奶给小鲤鱼们讲了一个鲤鱼祖先跳龙门的故事, 小鲤鱼们听了就想去跳龙门。于是在长得最大的黑鲤鱼的带领下,小鲤鱼们瞒着奶奶,出发去找龙门了。5、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主演,1983年于中国内地上映。影片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讲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时发生的三个故事。影片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等多项奖项。

80年代怀旧经典老电影有哪些?

1、《红高粱》《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2、《少林寺》《少林寺》是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该片讲述的是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3、《高山下的花环》《高山下的花环》是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出演的一部影片,于1984年上映。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该影片引起巨大轰动,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4、《诱捕之后》《诱捕之后》,中国大陆电影,华克导演,1982年上映。抗日战争前夕,青岛地下党农运部长郑子龙,在万国公墓接头时被诱捕。当晚,以牙医为掩护的地下工作者丁建堂,从门缝里收到了交通员鲁成顺发出的告急信号。不久,党的交通员、丁建堂的新婚妻子叶玉芝从天津归来,她告诉丁建堂未找到上级领导,仅带回一只古瓶和在船上收到的一张画有古瓶与古币的纸条。5、《牧马人》《牧马人》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谢晋执导的剧情片,由朱时茂、丛珊领衔主演,于1982年上映。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讲述了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并与农村姑娘李秀芝结成连理,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八十年代的怀旧经典电影有哪些?

苗苗》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红牡丹》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巴山夜雨》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等到满山红叶时》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第二次握手》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庐山恋》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戴手铐的旅客》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天云山传奇》1980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月亮湾的笑声》1981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喜盈门》1981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1981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知音》1981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漩涡里的歌》1981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北影版)》1981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骆驼祥子》1982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牧马人》1982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人到中年》1982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少林寺》1982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赤橙黄绿青蓝紫》1982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城南旧事》1983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快乐的单身汉》1983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咱们的牛百岁》1983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青春万岁》1983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大桥下面》1984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人生》1984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高山下的花环》1984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黄山来的姑娘》1984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芙蓉镇》1987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红高粱》1988八十年代三十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无限感慨《庭院深深》1989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如下:1、《少林寺》80年代十大经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1979年4月,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创始人宗道臣访问嵩山少林寺,并与时任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董事长的廖一原接触。宗道臣表示希望长城影业能够拍摄一部少林寺题材电影,让他能够拿到日本去放映,以推广少林文化,弘扬少林精神。2、《海市蜃楼》80年代十大经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徐小明导演在《木棉袈裟》成功之后,又于1987年推出了西部冒险动作片《海市蜃楼》。电影故事改编自倪匡的小说《虚像》,有原著党认为小说故事遭到“魔改”,但“海市蜃楼”女神变反派的设定,还是令当时的内地观众感到十分新鲜。3、《大上海1937》邵氏在1985年已经宣布停产了,《南北少林》是刘家良在邵氏最后的作品。与之同样处境的还有张彻,他因受到李翰祥的影响,也来到内地,《大上海1937》就是他在内地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出品方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香港三洋影业有限公司。4、《神鞭》《神鞭》是天津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一个身怀“辫子功”绝技的小贩傻二的传奇故事。其故事涉及义和拳运动和庚子事变等历史事件,颇具讽刺和现实意义,但西安电影制片厂1986年将其改编成电影时,则更偏向于动作电影。5、《少林小子》由于《少林寺》的成功,内地电影公司也纷纷效仿拍摄少林题材电影,张鑫炎也决定赶着这波热潮,集合原班人马再续传奇,于是在1984年推出了在漓江边取景拍摄的《少林小子》。《少林小子》原名叫《龙凤村》,讲的是少林弟子与武当一家相爱相杀的搞笑故事。

九十年代台湾电影片名?

《悲情城市》:由杨德昌导演,讲述了一对夫妻在都市生活中的困境和迷茫。《推手》:由李安导演,主演是吴念真、蓝洁瑛和李天柱,讲述了一位推拿师傅的故事。《海角七号》:由魏德圣导演,是一部青春爱情片,讲述了一群高中生在海角镇的青涩爱情和友情。《那山那人那狗》:由张艾嘉导演,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农村生活中的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和温暖。《阿飞正传》:由王家卫导演,讲述了一个黑社会小弟的爱情和成长历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由林青霞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一起少年杀人案的调查过程和背后的社会问题。

台湾80年代电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他独树一帜,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则成了他电影作品的一项重要标记。随后他又推出了(1982年)他在这种复述青春与童真的过程中,他仍然没有放弃其惯有的长镜头视觉模式,悠长而沉闷,所以并没有人给他下过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到了1984年则有了转机,随着他拍摄技术的日臻完善,作品推出后,使他获得了空前的好评,此时舆论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一些国际国内的奖项,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静、悠闲的渔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他们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终于有一次,他们把事情闹得太大,而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风柜——这个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他们栖息的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高雄,一切都变了,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虑和恐惧。在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中,侯孝贤的想传达的心绪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孩童和少年时代的那种幻梦般的执迷,是这个时期侯孝贤电影的一大创作特点,即使是一些细琐闲杂的小趣,他都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距离和角度,去倾注自己情怀与关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种沾染着稚气面对着成长体验的情结,成为他早期作品里最重要的基调。也正如他自己所体验的那样:“莫如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更需要绝对的清醒。”

从(1983年)中对宠溺娇纵的享受,到(1984年)里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与现实的初步领悟,侯孝贤总是在利用着孩子们的视觉与思考,来发掘并且披露现实生活背后的一些创痕与阴影。充满了彷徨与无奈的岁月里,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拙劣地过活,然而孩子们却是无辜的,他们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们都在找寻着奔忙下去的理由,那么又有谁来为孩子们解释清楚,那些他们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总总,究竟都是在为了些什么。

(1985年)中,这种微妙的情结仍旧在继续着,不同于以往的是这种情结似乎已经有所依托,其实这种依托的端的和源头,则更多是来自于他自己一些成长经历。又是一个兀长的镜头给过来,我们看到那少年(侯孝贤)精赤着脚站在芒果树下,整个街道非常寂寥。远远传来脚踏车吃力轮转声,声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脚踏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树下面是一个独立世界,有人出来转一圈,一会儿又不见。坐在树上的少年侯孝贤清醒地感受到微热的风,安静的蝉声,人的活动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时空整个凝结在那里……

我们在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时候玩耍过的游戏,蹲在门口等大人回来的经验,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悦……这些琐碎的、平淡的,似乎只会吸引小孩子的情节累积起来,渐渐地打动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从(1986年)中的顾盼与滞等,到(1987年)中的徇徇不羁与突然死亡,我们忽而发现了侯孝贤对于爱情观念的一种决绝与虚妄。而(1989年)的涌现,就已经把他那决绝的哀与乐、生与死的情结,完全地超越了童真与爱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现了那个幻灭的时代,男与女、大与小、老与少,都混沌在一种从无奈到绝望的状态里生存着。与其是说那个令人痛至决绝的城市充满悲情,莫不如说是人们对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焦虑与绝望,生离——死别,死别——生离,或许在这种伤情的故事里,唯一能令人畅释心胸的画面,也只有那长镜头下的远山近水……

陶醉在长镜头的古典写实形式,或许会是侯孝贤今生今世都无法放弃的情怀,而对于现实生活与田园野趣的执迷,也源自于其写实个性下的完整经验。而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在秉执这种特质,但是他这种写实的特质却与侯孝贤的乡土田园气韵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触角牢牢地扎在了台湾城市的最深处,总是在揭批着那些披着改良外衣的生活与人性,揭开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阴冷的最底层。

与侯孝贤一样,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启始于那些孩提时代的意趣与感悟。在最初(1982年)中,他并没有过于偏执地坚守批判与怀疑的态度,而仅只是对于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浅显、而又是最单纯的解读。女中学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缓慢的画面中给予呈现,既没有伤害,也没有冲突,只有那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间,在细腻的呓语声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这无奈的青春,体会这“光阴的故事”。

在随后的的创作中,这种天真、烂漫的情怀忽然原离了他的视线,一股迷惘而空虚的落寞情结,弥盖了他对爱情与生活的幻梦与憧憬。故事的调子饱涵着沉重,那种原离了生活环境,而又揭示着现象的侧面写实,把一种对人性的怀疑推到了观众们的面前。身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空洞而虚伪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足逐渐变得疏离、冰冷,任何情感与允诺都显得无比苍白而毫不可信。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链条,紧禁地捆绑着彷徨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每一个年轻人,爱没有了希望,恨也就无所谓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搁置到了一种更加极端、更加边缘的状态。

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发展到(1985年)与(1986年),则成为更教人恐惧悲观的软弱道德行为,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物质环境,只会更加剧这些个人的绝望与无助。毕竟在剧终时成就了两个独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和,死亡、空虚的概念却展开了更为悲观的结论。到了(1991年),更是延伸了的社会败德和软弱人性的“共犯”控诉。小四的杀人行为,被拓宽为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封闭,以至于对纯洁、真诚的扼杀。如此看来,若说杨德昌是一位当代台湾社会道德观察省思者,也并不为过。


90年代怀旧经典老电影

90年代怀旧经典老电影有:《天堂回信》、《过年》、《变脸》、《我的1919》、《白马飞飞》。1、《天堂回信》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王君正执导的剧情片,由石晨、李丁、肖雄主演,于1992年上映。这是一部文化品位很高、雅俗共赏的影片,把一个极为平常的题材、一个极为平常的故事处理得极为流畅清新,片中有对美好情感的赞颂,有对人与人心灵沟通的呼唤,更有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思考。影片讲述了退休的邮递员爷爷与孙儿晨晨相依为命,但是晨晨妈回国后,因育儿观念不同,三代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故事。2、《过年》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万和影视有限公司于1991年联合出品的故事片,由黄健中执导,李保田、赵丽蓉领衔主演,葛优、史兰芽、六小龄童、丁嘉丽等参演,于1991年上映。这是一部反映当年我国农村民俗生活的悲喜剧电影。影片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向观众展示了一副真实、亲切的生活画卷。影片改编自舞台剧《大年初一》,以春节为背景,讲述了大年初一发生在程姓一家的琐碎故事,获得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国内外奖项,是中国第一部同期立体声故事片。3、《变脸》是由吴天明执导,朱旭、周任莹、赵志刚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95年6月上映。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吴天明用“戏外戏”、“脸外脸”的套层结构,完成了对于人情、人性的思索和联想,引发人们对传统价值及其文化心理的深刻反思。影片讲述了恪守传统的老艺人“变脸王”为传承衣钵收狗娃为徒,不料狗娃是女扮男装,最终,变脸王打破“传男不传女”的陈规,传艺给狗娃的故事。《变脸》以四川民间艺人的故事为核心,质朴的祖孙之情动人于心,民族文化的传承感人以诚,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的电影记忆。4、电影《我的1919》是由黄健中执导的历史故事片,陈道明、何政军等主演,1999年上映。这部影片通过主人公的一段尘封的往事,剪辑历史上的短暂一页,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讴歌了以弱抗强、威武不屈的中国人的扬眉吐气的精神。影片讲述了我国当年的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震撼了观众。素来以沉稳、儒雅风格著称的实力派演员陈道明在片中扮演的顾维钧非常引人注目,将顾维钧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和外交家的睿智潇洒等都表现得入木三分。5、《白马飞飞》是1996年上映的剧情片,根据王星泉的小说《白马》改编,由叶晖、王大治、田钱志、苗圃、段国际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骑兵团戚连长与一匹白马的动人故事,通过影片表达了“一匹白马尚不能征服,何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伟大精神。

怀旧老电影100部战争片

1、《平原游击队》(1955)本片有2个版本,分别是1955年和1975年拍摄的,但要说经典还得是1955年这个版本,在很多老一代人心中,《平原游击队》算是他们接触最早的电影之一了,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华北根据地一支游击队抗击鬼子的故事。2、《铁道游击队》(1956)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刘知侠的同名小说,1956年上映,黑白画面,老一代人必看的电影之一,估计现在很多人还记得片中那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国产电影之一,它自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如今估计再次看到都会勾起满满的回忆。3、《地雷战》(1963)《地雷战》一部让我这个80后也记忆深刻的电影,小时候学校组织看过几次,有时候也在露天放映电影那里看过,最经典的就是鬼子军官偷地雷的一幕,满满的喜剧色彩,看的人直呼过瘾。4、《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本片根据我国著名作家李英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末期地下党工作者的影片,也算是最早的国产谍战片了,男主王心刚和女主王海棠都是当年有名俊男美女,但片中的感情戏份却很少,更多的是俩人如何对抗凶残的敌人。5、《地道战》(1965)本片也算是头哥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经典黑白片,小时候每看一次就心情澎湃,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冀中平原地区的故事,日军在此实行了凶残的大扫荡,当地的老百姓为了对抗他们,在村子里挖了许多地道,通过这些地道抵御鬼子的扫荡,最后取得胜利。

老电影战争片1000部老电影国产

1、《地道战》《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2、《地雷战》《地雷战》是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执导,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3、《高山下的花环》《高山下的花环》是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出演的一部影片。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4、《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5、《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的剧情片,由孙道临、袁霞主演,于1958年在中国上映。2021年9月21日,该片4K彩色修复版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10月6日,修复版在全国公映。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