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医圣吗?医圣张仲景的成就有哪些?
医圣张仲景的成就介绍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方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
张仲景照
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用药讲究极简,为百姓节约成本。
张仲景不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有着医圣的称号,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着极高的荣誉,在汉代之后,每朝都有专门研究张氏医学的人,超过了五百家,到了现在,还有张仲景研究学院。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朝鲜,东南亚,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是现在中医楷模,他的精神鼓舞的后世从医者探索生命的奥秘。
张仲景是医圣吗
张仲景是一个喜欢给人看病的官老爷,他的大堂不像别的大堂一样难进,反而初一十五门庭若市。东汉末年的战乱横行,疫病横生,许多百姓生了病之后因为不能及时医治导致最后病情恶化,只能等死,张仲景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痛心。
张仲景照
张仲景是世袭的长沙太守,他从小就不喜欢做官,没有官场老爷的做派。他医术远播,但是在封建时代百姓不能轻易地接触官员,官员也不能随随便便的进到百姓家里去。于是张仲景就在不上班的时候在自己家里开设诊堂,可是这样人数比较少。医生医术的长进和大量的病例是脱不开的,只有不断接触病人,看到不同的病情,才能积累自己的经验。
后来张仲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衙门大堂当诊所,发布告示出去,初一十五,太守老爷开大堂为百姓看病,这两天他不问政事,就只给人看病。这一消息公布出去之后在长沙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到了初一这天,他就在大堂上端端正正的坐着,百姓一个一个的进来,他细心地问病人的病情,然后给他们开药。一时之间救人无数,老百姓对他格外拥护,张仲景初一十五坐堂的名声就这么传了出去,人们对他更加钦佩。
到了后来,这初一十五成了惯例,每逢这天,衙门口聚集了各地来看病的群众,甚至还有人带着行李来,人们称他为“坐堂医生”,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为什么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非常著名的 医学 家,后人尊其为医圣。那么张仲景为什么被称为医圣?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医圣张仲景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医圣张仲景简介
张仲景是一个喜欢给人看病的官老爷,他的大堂不像别的大堂一样难进,反而 初一 十五门庭若市。东汉末年的战乱横行,疫病横生,许多百姓生了病之后因为不能及时医治导致最后病情恶化,只能等死,张仲景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痛心。
张仲景是世袭的长沙太守,他从小就不喜欢做官,没有官场老爷的做派。他医术远播,但是在封建时代百姓不能轻易地接触官员,官员也不能随随便便的进到百姓家里去。于是张仲景就在不上班的时候在自己家里开设诊堂,可是这样人数比较少。医生医术的长进和大量的病例是脱不开的,只有不断接触病人,看到不同的病情,才能积累自己的 经验 。
后来张仲景想出了一个 办法 ,他将衙门大堂当诊所,发布告示出去,初一十五,太守老爷开大堂为百姓看病,这两天他不问政事,就只给人看病。这一消息公布出去之后在长沙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到了初一这天,他就在大堂上端端正正的坐着,百姓一个一个的进来,他细心地问病人的病情,然后给他们开药。一时之间救人无数,老百姓对他格外拥护,张仲景初一十五坐堂的名声就这么传了出去,人们对他更加钦佩。
到了后来,这初一十五成了惯例,每逢这天,衙门口聚集了各地来看病的群众,甚至还有人带着行李来,人们称他为“坐堂医生”,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的成就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 方剂 ,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
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 历史 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 用药 讲究极简,为百姓节约成本。
张仲景不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有着医圣的称号,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着极高的荣誉,在汉代之后,每朝都有专门研究张氏医学的人,超过了五百家,到了现在,还有张仲景研究学院。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朝鲜,东南亚,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是现在 中医 楷模,他的精神鼓舞的后世从医者探索生命的奥秘。
张仲景和华佗谁更厉害
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专家,但是史料上并未记载两个人有过交集,不认识更谈不上有过医学交流。但是同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必定要面对疫病横行和伤寒病造成的人口锐减,所以华佗和张仲景都有关于伤寒诊治的理论著作。
华佗在《素问·热论》上发明了自己的一套发汗方法,包括 针灸 和药物发汗。并且他对伤寒的治疗时机有要求,就是发病之后的第五天,如果第五天不治疗就会“ 胃溃疡 ”。过早和过晚都不利于治疗。张仲景关于伤寒的研究更是深刻,在同样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按照六经辨证判断病情,只不过他不用时间作为节点,而是关照实际病症和病人的身体状况随机应变。并且 治疗方法 不是发汗、催吐、泻法几种,更加详尽的讲述了 清热 解毒 、活血化瘀、回阳逆救等方法。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据张仲景自己说:“不是医术特别高深的人都没有办法知道这其中的差别。”
后世对于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理念认可程度也不相同。王淑和认为张仲景方法主要就是人力,找的就是一种“感觉”,这样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学习。因此,按照张仲景的趋势下去,他的治疗方法很容易失传。因此王淑和在用毕生时间整理张仲景的医学典籍,希望能够传承下去,但是到了最后他在论证伤寒转变的时候用的却是华佗的“六部转变”,而非“六经 辩论 ”。
猜你喜欢:
1.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
2. 张仲景药方有哪些
3. 关于张仲景的故事
4. 华佗被称为什么
为什么张仲景是医圣?
中国中医的灵魂思想就是医德,所以古时管中医大夫又叫做德医。称赞中医大夫,乡间郎中多用悬壶济世,德医双馨。记得,小时候去中医大夫家里看病,五十年代的中医大夫都是慈祥憨面,笑容可亲。没有今天的市侩嘴脸与面目狰狞……一 张仲景是东汉人。孙思邈是唐代人。俩人年代各异,治病救人的医德思想却是仁爱救人,观点不尽相同。二 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中的医德思想,体现于怀仁济世,人人平等。他强调的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不管是当官的皇帝还是亲属,不管是有钱没钱的平民百姓,在看病治病方面一律对待,人人平等。三 孙思邈的医学著作中的医德思想是“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具体体现的就是“施仁德,精医技,去名利,尊同道”。不但要有好的德行,还要具有精湛的技术和治好病的实诚。四 张仲景更侧重于自己亲手看病治病,采药熬药。并创作了《伤寒论》等中医著作多篇;所以人送“医圣”之美誉。孙思邈则更侧重于医学理论的研究,站在更高的思想境界来俯瞰医学。他最著名的医学理论既是“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中医大夫,上、中、下三个级别。最有趣的是说,下等的医生给人治病像给人上刑,刀劈斧跺,破肚开膛(今天不全是这样子吗)。孙思邈对中草药的理论也颇具研究。所以有“药王”之美称。五 张仲景侧重于临床的看病治病,属于治已病。孙思邈更侧重于看病治病的医学理论指导;提倡提前预防,既是今天提倡的养生保健,属于治未病。例如,他创作的用于平时养生保健用的《床上八段锦》和床下《八段锦》,既属于预防保健的气功养生方法。
张仲景被称为什么?
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此外,张仲景被后世誉为“万世医宗”、“方书鼻祖”、“医中之圣”。张仲景的最大贡献在于创立了中医学临床诊疗辨证论治体系,他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述八法,证因脉治,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垂法后世。张仲景著述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医圣张仲景结局
医圣张仲景结局:皇上早已获知这灵药里有罂粟花,这些患者表层上好啦但事实上则是用透现性命换得的,还会继续成瘾,因此张仲景医好的患者吃了周亢的灵药后才会病情严重。皇上又质疑周亢金贵肾气丸的成份,这六味地黄丸是张仲景做的。原先皇上早已领到了张仲景所作的伤寒杂病论,上边的捐血赵凌烟比谁都清晰,那就是赵凌烟的血液,周亢去抢这一部作品残害赵凌烟一事皇上也知道。周亢何等恶毒,但是他千算万算想不到张仲景不死,全天地老百姓都是在为他请命,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周亢仍在抵抗,一而再再而三称那些全是奸人。张汤在殿外不明就里,被皇上召进来后。皇上自小跟随张汤成长,今日他要让张汤替自身拿个想法,周亢罪刑诸多又该怎么处理。何成年人带上郑焱来啦,郑焱了解自身仅仅周亢的棋盘,也狠不下心再看见老百姓生命毁在周亢手里,因此投奔了何成年人,把周亢这些污浊事统统讲了出去,杀高量杀刘大人杀张仲景全是因为自身,而郑焱究竟或是有一些良知的。周亢要完后,张汤赶忙划清关联称自身和周亢没有关系,皇上一声令下,明日将周亢处斩。
医圣张仲景传人是谁
医圣张仲景传人张泽全
张氏家族族谱
----------------------------
张氏家族第1代传人 张东(字子生,号白毛翁)
张氏家族第7代传人 张机(字仲景,号长耳圣医,医圣张仲景)
张氏家族第23代传人 张世春(字宝元,号卜达)
张氏家族第26代传人 张天佑(字顺德,号晋阳医公)
张氏家族第45代传人 张中山(字保业,号太医公)
张氏家族第48代传人 张宗冕(字震远,号游仙)
张氏家族第65代传人 张国钧(字兴盛,号水路医公)
张氏家族第68代传人 张奇聪(字维康,号美髯神医)
张氏家族第69代传人 张泽全(字泰铭,号松山真人)
张氏家族第70代传人 张国栋(Danny Zhang)
----------------------------
张泽全(字泰铭,号松山真人),张氏家族第六十九代传人(张氏家族第七代传人医圣张仲景),泰铭手针创始人,师从“济慈神针”(“济慈神针”为“药王”孙思邈的传人),中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现任山西广济中医糖尿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山西广济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学术流派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科学发展集团董事;美国加州中医针灸研究院院长;美国中华医学会客座教授;美国国际糖尿病研治中心主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会员;罗马尼亚中医药学会荣誉会长;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荣誉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人事部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教授;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委员;山西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
圣人的定义是什么?
圣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èng rén,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二专指孔子;三指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四称皇后、皇太后;五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六指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七指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徳,德行遍处施行。佛教在佛教内,「圣人」是指证得圣智,在见道位以上之人。又称圣者、圣。《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述及佛菩萨何以名为圣人,谓(大正 12‧675b)︰「如是等人有圣法故,常观诸法性空寂故,以是义故,故名圣人。有圣戒故,故名圣人。有圣定慧故,故名圣人。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故,故名圣人。有七圣觉故,故名圣人。」
和圣指的是谁 和圣是谁?
1、和圣是柳下惠的别称。 2、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展氏族谱记载),又有字子禽一说,鲁国柳下邑人(今孝直镇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以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为“和圣”。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卒于鲁地故赵村,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陆羽被誉为什么圣? 吴道子被誉为什么圣? 张仲景被誉为什么圣? 孟轲被誉为什么圣?
陆羽:茶圣吴道子:画圣张仲景: 医圣孟轲:亚圣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雄辩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是什么圣,陆羽是什么圣,吴道子是什么圣
孟子是亚圣,陆羽是茶圣,吴道子是画圣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尊称画圣,吴道子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很早就开始当画工兼雕塑工。曾师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成绩不大。后专攻绘画,由于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张仲景。孟子。陆羽。吴道子。都是什么圣?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被尊为亚圣。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吴道子(约680~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是画圣。望采纳!
南阳四圣是谁
南阳四圣是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南阳古称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在历史上,南阳孕育了无数的文化名人,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悠悠5000年中华文明,造就了16位圣人。
1、科圣张衡: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专著,至今仍为中西医学习研究和临床治疗所尊崇。他首创的人工呼吸法和灌肠法,比西方医学足足早出千年以上。
3、商圣范蠡:范蠡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范蠡为财神。
4、智圣诸葛亮:诸葛亮字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躬耕地位于河南南阳,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在南阳卧龙岗内修建武侯祠,历代祭祀。
南阳四圣是谁 南阳四圣是哪位
1、他们分别是: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
2、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张衡少游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
3、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东吴,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4、在众多中国名医当中,被称作医圣的,只有张仲景一人。其《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专著,至今仍为中西医学习研究和临床治疗所尊崇。他首创的人工呼吸法和灌肠法,比西方医学足足早出千年以上。因此,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南侯集镇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医圣祠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温凉河畔。
5、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省南阳市)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约于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商圣。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