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南山下,瓜熟子粒粒。一摘为瓜好,二摘为瓜稀。三摘犹可为,四摘抱蔓归”是表达什么意思?
意思是,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诗句出自《黄台瓜辞》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俗晓畅,寓意明了。诗以瓜与采瓜人比喻子与亲,以摘瓜喻骨肉相残,充分揭示并控诉了武则天的暴虐,讽刺意味很强。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李贤(653—684),即章怀太子,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李贤处事明审,很有才干。曾召集张大安、刘讷言等,注范晔《后汉书》。调露二年(680),废为庶人。文明元年(684),被迫自杀,年三十二岁。《全唐诗》卷六收其诗一首,就是这首《黄台瓜辞》。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台瓜辞
“种瓜南山下,瓜熟子粒粒。一摘为瓜好,二摘为瓜稀。三摘犹可为,四摘抱蔓归”是表达什么意思?
意思是,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诗句出自《黄台瓜辞》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俗晓畅,寓意明了。诗以瓜与采瓜人比喻子与亲,以摘瓜喻骨肉相残,充分揭示并控诉了武则天的暴虐,讽刺意味很强。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李贤(653—684),即章怀太子,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李贤处事明审,很有才干。曾召集张大安、刘讷言等,注范晔《后汉书》。调露二年(680),废为庶人。文明元年(684),被迫自杀,年三十二岁。《全唐诗》卷六收其诗一首,就是这首《黄台瓜辞》。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台瓜辞
南山种瓜下一句
种瓜南山下,实晚霜落之。出自:《种瓜南山下》周霆震 〔元代〕种瓜南山下,实晚霜落之。冒寒拾瓜仁,生意或在兹。收藏箧笥中,恒恐鼠蠹窥。群儿顾窃笑,痴绝将奚为。昨闻北里富,晨昏厌甘肥。祸机隐骄溢,瞬息靡子遗。作者简介:(公元一二九二年至一三七九年)字亨远,安成(一作安福)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八岁。以先世居石门田西,自号石田子初,省称石初。多从宋诸遗老游,得其绪论。延佑中,(公元一三一七年)再试不售,遂杜门谢客,专意于诗古文。霆震亲见元代之盛,又亲见元代之亡,故其诗忧时伤乱,感情至深。所著石初集十卷,附录一卷,《四库总目》人目为元末之诗史。
种瓜南山下的出自
《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泌因奏曰:‘臣幼稚时念《黄台瓜辞》,陛下尝闻其说乎? 高宗大帝有八子, 睿宗最幼。 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 ,立雍王贤为太子。贤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於父母之侧,无由敢言。乃作《黄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闻之省悟,即生哀愍。辞云:“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而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
“种瓜南山下,瓜熟子粒粒。一摘为瓜好,二摘为瓜稀。三摘犹可为,四摘抱蔓归”是什么意思?
释义: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寓意: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出处《黄台瓜辞》唐代·李贤赏析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全诗虽只六句三十个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意蕴藉深婉,能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相关出处:“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等句出自唐代李贤的《黄台瓜辞》,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扩展资料《黄台瓜辞》全诗虽只六句三十个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意蕴藉深婉,能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台瓜辞
悯农其二的诗
《悯农·其二》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该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所作。
悯农古诗词其二
悯农(其二)唐 · 李绅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作品简介《悯农(其二)》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作品赏析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作者简介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