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祖国的悠久历史

时间:2024-05-16 20:12:22 编辑:莆仙君

中国有几千年文化历史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国文化历史通常指从夏朝开始到现代,共四千多年,也就被称作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五千多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文化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相传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载: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就文字而言,相传伏羲作八卦,仓颉造字。19世纪末发现甲骨文,近些年又发现更早期文字高邮陶文等。中国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传统,注重人伦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邦建国之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进入春秋战国,产生了诸子百家,汉以后成为儒家社会,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

大约5000年。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拓展资料:华夏文明指华夏族所创造的文明。华夏也称“华”、“诸华”,又称“夏”或“诸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对周武王表示顺从。其中的“华夏”是指汉族的前身。
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古籍记载,华夏文明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后来的炎帝和黄帝为共主,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100字

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如下: 自黄帝时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大约持续了5000年。 中国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又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持久的文明之一。 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族人民祖祖辈辈都在祖国的土地上劳动、生活、繁衍,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了自己的才能。 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 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 比如: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 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 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 1949年10月1日,开国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央人民 *** 主席 *** 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 扩展资料: 中国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 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被称为“蔡侯纸”。 对纸的概念有个统一认识。 什么样的物品叫“纸”。 2、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 前身是司南。 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 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3、火药,火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4、印刷术,印刷术据载是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并非现代印刷术的前身,而据李约瑟所论北宋制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有许多劣势的地方。


祖国的历史100字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约有4700年。中国历史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50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从政治和社会形态区分中国历史,据考古资料显示,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而据历史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至东周逐渐解构,秦朝统一各国政治和许多民间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权政治。自汉朝起则以文官主治国家直至清朝。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70字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扩展资料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

祖国的悠久历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们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跻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赛场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看到老将王义夫夺金后激动的泪水,看到刘翔冲过终点高举双手绕场狂奔的身影,我想起了小时候收看奥运会的情景
那,是个夏天的晚上,我和妈妈坐在电视前收看奥运会的开幕式,看到赛场上颜色各异的各国国旗,妈妈问我:“小灿 ;,你最喜欢那一面国旗.”;六岁的我歪头想了想,说,“五星红旗.”“为什么?”“因为它的颜色最鲜艳,上面的黄色五角星很好看.”妈妈没有说话,久久地注视着我,摇了摇头,“不,孩子,因为,你,是中国人!”
“ 你,是中国人!”,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当时年仅六岁的我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也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从那一天开始,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强大.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丰富的宝藏,有三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背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那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遥望祖国万里河山,犹如身在诗画间.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谢谢大家.


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万里长城
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曲折,蟠伏在中华大地上.万里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万里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它纵横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曲折绵延长达6700公里,约有1.3万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人们提到长城时,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其实在秦以前的战国时代,有许多诸侯国,像燕、赵、魏、秦、韩等,都在修筑长城,以便相互防御.后来,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把各诸侯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才成为长达万里的、雄伟壮观的长城,也可以说是秦始皇统一后的一项重大的军事防御措施.不过,在秦以后的许多朝代,对长城又不断地进行修建,直至明代.可以说万里长城这项伟大的工程,到了明代后期才算最后完工的,也就形成了长城今天这样的规模和面貌.
长城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经跨高山峻岭,越过沙漠,穿过草原,经绝壁,随着山势曲折起伏而修筑,因地形隘口险峻峥嵘而立,宛如一条飞舞着的东方巨龙一样.在这长达万里的长城间,每隔一段距离都要建立起无数的箭楼、烽墩和关隘、方城等.在城墙上还建有许多两层的堡垒,上层顶部为平台,周围有垛口、望洞,便于了望和攻击,下层有砖砌的小房间,可居住士兵和储备粮食和兵器等.在长城内外群山之间的制高点上,设有许多烽火台.这是为传递军事情报而设立的,每当遇到敌人来犯时,白天在烽火台上点起狼烟,夜间点起火种,这样一座一座地传下去,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很快可以把消息传到京城来.长城还有一个特点,即是在大约每隔10余公里处建造一个关城.关城口大小要依据地势险要程度和军事上的重要性来决定.其中著名的关城有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雁门关、嘉峪关等.例如,居庸关就是建筑在北京西北50公里处的地方,它是建在一条长约20公里的深山峡谷中,地势非常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是古代北京城西北门户,位置十分重要.


祖国灿烂文化及悠久的历史有哪些

祖国灿烂文化及悠久的历史如下:

1、造纸术。

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印刷术。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3、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4、火药。

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

5、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中国发展史历程是极其伟大的。

中国发展史历程是极其伟大的。中国古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思想百家争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汉字基本定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发展史的启示多元融合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纵观中华文明早期的演进,可以看出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明异彩纷呈。其中,黄河中游地区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各种文明因素,最终融合了其他区域的文明。历史表明,各区域的文明都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由于多种文明汇聚融合,才使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发展创新。即使在史前时期,交流就已经普遍存在,持续的跨区域、跨族群的交流,记录了文化互鉴的历程,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持久兴旺的关键,是中华文明魅力永恒的支撑。只有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才能使文明之树常青,使中华文明永葆活力。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   书籍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卓越的创造产物。   高尔基曾说:“朋友,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不仅是人类进步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的钥匙,开启了人类走向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而且书籍也是一艘充满活力的航船,正是书籍把我们人类从狭隘的地方,带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升级速度也突飞猛进地飞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所谓知识爆炸的信息高速公路时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永无穷尽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而不落伍,这已日益成为每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人的迫切愿望。尤其,随着当前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升温与民族人本意识的复归,如何在短时间内较为系统地涉猎中国传统典籍,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由此,我们不可避免的就要接触和了解中国古代知识体系和图书的分类常识。其实,关于知识体系的构成与书籍类别的划分,在中国古代历来就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掌握往往都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   中国最早对书籍进行系统分类的人是西汉著名学者刘歆(约前53-公元23)。他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古代中国的知识体系和书籍的类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其代表作《七略》一书中,他把当时的书籍分为六大部三十八小类,具体类别如下:   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 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荀卿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 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 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 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这是当时人们对书籍的归类,同时也是对西汉以前中国人知识体系的一次系统归纳和总结。   大约在西汉刘歆之后一千八百年,当时的满清政府集中人力物力编纂了著名的《四库全书》,并编撰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这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全面最系统的图书目录把当时中国的各种图书分为四部四十四类,其具体类别如下所述:   经部: 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史部: 正史、 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   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子部: 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   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集部: 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通过对中国图书分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时期的目录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与书籍类别在近两千年期间的动态变化。《七略》中的六艺略和诗赋略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经部和集部,在近两千年间的变化并不大。而《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史部在《七略》中是找不到相应的类目来对应的,可见近两千年间,中国史学的发展是最快的。史部的十五个部类,从严格的史学意义上来看,有十类是史学图书,约占整个图书类别的四分之一,这也说明了史学在中国的知识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子部则相当于《七略》中的诸子、兵书、数术和方技四略。将之与子部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自然科学方面的部类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   而在西方,被称为最渊博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科学分类的学说,他把人类科学知识系统划分为理论哲学,包括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实践哲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和伦理学;创造哲学,包括建筑学、修辞学和诗学等。这一科学而系统的分类学说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两千年后,英国人培根(1561-1626)在其所著的《论学术的进展》一书中,对人类的知识提出了新的划分体系,将人类知识分为记忆的科学(历史);想象的科学(诗歌);理性的科学(哲学)三大类。培根的论著初版于1605年,而中国的《四库全书总目》则初版于1793年,两者相差约200年。若将二者中记载的自然科学部分作一比较可以发现,从比例至分量地位,后者(《四库全书总目》 )远远不及前者(培根《论学术的进展》) 。这也真实地反映了中西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对自然科学的重视程度和知识结构的差异。   中国先贤说:读史可以知兴替,以供后人借鉴。《资治通鉴》是也。   (如何避免重蹈前朝灭亡的教训)   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   (开启心智,启迪智慧,创新发明)   从以上图书类别的演变史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近两千年间,中国人在知识结构和图书类别方面的变化表现为史学的飞速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日渐萎缩,此长彼消,畸形发展。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在中国的影视屏幕上“戏说”之风盛行,为什么像《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通俗历史读物畅销不衰,为什么央视《百家讲坛》蜕变为演义古代历史传奇的历史大讲堂,为什么中国人总喜欢怀旧,......   由此看来,中国的“历史”之悠久,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意识和思维习惯的理念问题。如果这种新的科学理念不确立,那么,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梦想和屹立世界科技巅峰的理想就将渐行渐远......   窥斑见豹,从文学、史学和图书分类学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科技进行粗略地梳理和比照,我们不难找到中国的自然科学在明清尤其是清季以来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一个历史旁证! ;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200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 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 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 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 诗词、 戏曲、 书法、 国画等,而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扩展资料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 农业经济,其经济规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领先于世界。在历史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战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具有相同的周期。明(明朝前期实施海禁,后来 隆庆开关,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清以来,中国固守农业经济,而西方世界在同一时期率先实现了 工业革命,中国经济遂落后于西方。自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原来保守的农业经济体系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极大挑战。中国效仿西方发展工业的过程,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后至 中日战争开战前夕已顺畅发展,尽管其间受到内外因素的多重干扰。尔后直至中日战争和国共战争的结束,中国始有较为长期的和平发展时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

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100字

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如下:自黄帝时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大约持续了5000年。中国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又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持久的文明之一。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族人民祖祖辈辈都在祖国的土地上劳动、生活、繁衍,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了自己的才能。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比如: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1949年10月1日,开国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扩展资料:中国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对纸的概念有个统一认识。什么样的物品叫“纸”。2、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3、火药,火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4、印刷术,印刷术据载是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并非现代印刷术的前身,而据李约瑟所论北宋制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有许多劣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