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知多少的上一句是什么
“花落知多少”上一句是:”夜来风雨声“。诗句出自《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解释: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赏析: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它又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春晓》全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相关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晓
江城子忆长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江城子·忆长征》全文大致意思为:长征的路途很遥远,风也吹,雨也下。但是战友们的士气比天还高,部队的气势犹如潮水一般势不可挡。为了保卫国家、喂过雪耻,即使流血也不怕,正义在我们心中,恨意难以消除。
梦里也能起来开窗听到战争的号角,晚上的月亮很亮,萤火虫也在空中飞舞。虽然我在首都,但盼望你们能早早战胜回来。我把我的心思写下来,把往事写下来,这是很长时间里都非常骄傲的。这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了长征的艰辛,之前的长征景象仿佛历历在目。我们展现了作者对当年艰苦的长征经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革命成功之后,回忆起当年的漫漫长征路,风萧萧,雨飘飘,敌人的飞机大炮依然没有阻挡勇敢的长征战士前进的步伐;面对强敌依然没有丝毫的胆怯。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国仇家恨,只要长缨在手不会有丝毫的退让。
求《花落知多少》的歌词!
花落翩翩 岁月荏苒
雨点依稀视线
一句诺言 厮守不变
爱已被时间撕裂
爱情过了保质期
脑海惨白的回忆
划过绝望的痕迹
泛黄的照片
你看天空颜色依旧很浅
可惜只剩回忆在半空不断的盘旋
思念被拒之门外
你给的爱太苍白
我天真的像小孩
等待你回来
可是我的位置已被谁替代
女:落叶两片三片 片片想念
想念你 微笑的脸
雨水一点两点 滴滴纪念
纪念我们的从前
时光旋转夏天瞬间秋天
一瞬间 爱蛹成茧
爱恨两天三天四年五年
直到爱 慢慢沦陷
看天空鸟儿还在飞翔
花已凋零随水流淌
一曲曲萦绕在乐章中
思绪蔓延了整个夜空
路灯照射午夜影子在漫长等待中
渐渐渐渐渐渐的泛黄
月光下勾勒起太多的离殇
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流星划过 许下最美的愿望
我想我会藏好我的伤
躲在角落里安静的把你遗忘
花落翩翩 岁月荏苒
雨点依稀视线
一句诺言 厮守不变
爱已被时间撕裂
爱情过了保质期
脑海惨白的回忆
划过绝望的痕迹
泛黄的照片
你看天空颜色依旧很浅
可惜只剩回忆在半空不断的盘旋
思念被拒之门外
你给的爱太苍白
我天真的像小孩
等待你回来
可是我的位置已被谁替代
女:落叶两片三片 片片想念
想念你 微笑的脸
雨水一点两点 滴滴纪念
纪念我们的从前
时光旋转夏天瞬间秋天
一瞬间 爱蛹成茧
爱恨两天三天四年五年
直到爱 慢慢沦陷
落叶两片三片 片片想念
想念你 微笑的脸
雨水一点两点 滴滴纪念
纪念我们的从前
时光旋转夏天瞬间秋天
一瞬间 爱蛹成茧
爱恨两天三天四年五年
直到爱 慢慢沦陷
儿歌什么花儿开
《红莓花儿开》是一首俄国的歌曲,由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杜那耶夫斯基谱曲,表达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这首歌也是电影《幸福生活》的插曲,电影和歌曲均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金。
田野小河边,
红莓花儿开,
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
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
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他对这桩事情一点儿不知道,
少女为他思恋为他日夜想,
河边红莓花儿已经凋谢了,
少女的思恋一点儿没减少!
少女的思恋一点儿没减少!
少女的思恋天天在增长,
我是一位姑娘怎么对他讲?
没有勇气诉说,我尽在彷徨,
让我的心上人自己去猜想!
让我的心上人自己去猜想!
风飘飘雨潇潇下一句是什么
1、“风飘飘,雨潇潇”的下一句:便做陈抟睡不着。
2、《大德歌·秋》,作者:关汉卿,全文: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3、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风飘飘雨潇潇下一句是什么 风飘飘雨潇潇作者是谁
1、“风飘飘,雨潇潇”的下一句:便做陈抟睡不着。
2、《大德歌·秋》,作者:关汉卿,全文: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3、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诗句高手来 帮帮忙 速度 急用
离别之情的: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描写山很高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描写朋友之间离别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描写人物孤独.寂寞心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良辰美景斜眼看,孤独寂寞深深埋。 日夜花草为依伴,青春虚度苦不堪。
(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描写景物变化快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
诗中有黑和白2种颜色的诗句---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典故】:《楚辞·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诗中有红和绿2种颜色的诗句----(1)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2)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中有黄和白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风飘飘雨过三秋是什么歌的词
贵妃
演唱:晏菲
作词:晏菲作曲:小昔米
回眸一笑百媚俏
羞的百花纷纷掉
羽衣霓裳翩翩摇
醉酒欢歌更妖娆
都说宫廷乐逍遥
谁知你的烦恼有多少
别说前生注定了
别道今生总难料
却让你掉进上天的圈套
你只无心一笑
万里江山万里倒
顷尽一生繁华扰
总难逃三千宠爱怨一笑
时光美好伊人少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纵然美酒千杯少
总难逃那坡前香魂消
岁月蹉跎把人抛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也难让时光醉了
别说前生注定了
别道今生总难料
却让你掉进上天的圈套
你只无心一笑
万里江山万里倒
顷尽一生繁华扰
总难逃三千宠爱怨一笑
时光美好伊人少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纵然美酒千杯少
总难逃那坡前香魂消
岁月蹉跎把人抛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也难让时光醉了
总难逃那坡前香魂消
岁月蹉跎把人抛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也难让时光醉了
喜欢一首歌其中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光阴不过不是童年,是个女孩子唱的,劝人惜时读书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男:走进知识的海洋
放飞心中的梦想
千里之行在足下
有梦想才有希望
女:无论风雨和阳光
好儿女志在四方
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
让生命之光绽放
合:走进知识的海洋
女:放飞心中的梦想
女:千里之行在足下
合:有梦想才有希望
合:无论风雨和阳光
男:好儿女志在四方
男: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
合:让生命绽放光芒
合:好好学习
合:天天向上
男:一寸光阴一寸金
合:人生莫虚度时光
合:好好学习
合:天天向上
男:寸金难买寸光阴
合:永远记在心上
合:好好学习
合:天天向上
女:一寸光阴一寸金
合:人生莫虚度时光
合:好好学习
合:天天向上
女:寸金难买寸光阴
合:永远记在心上
合:好好学习
合:天天向上
女:一寸光阴一寸金
合:人生莫虚度时光
合:好好学习
合:天天向上
女:寸金难买寸光阴
合:永远记在心上
合:永远记在心上
飘风骤雨惊飒飒是什么生肖?
飘风骤雨惊飒飒是生肖龙。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本命年等。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众说纷纭,这里给说说个人小时候听的民间传说故事及动物习性说法∶1、述写一个小时候听的传说故事∶传说,老天爷为选出十二生肖用于记年,决定在动物间开展一场生肖赛跑,以动物们先后到达顺序开始排,取前十二名为十二生肖排名。比赛当天,滑头的老鼠藏在牛身上,临近终点处突然冲刺,得了个第一,牛落在鼠后面到达,排第二。后续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抵达终点,因此有了十二生肖排行。2、也有按动物习性的说法∶根据昼夜十二时辰及动物习性对应排序鼠 (子时 23:00-01:00) 深夜老鼠最活跃牛 (丑时 01:00-03:00) 牛在此时反刍咀嚼虎 (寅时 03:00-05:00) 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兔 (卯时 05:00-07:00) 天刚亮,兔子出窝吃草龙 (辰时 07:00-09:00) 此时容易起雾,传说龙喜欢腾云驾雾蛇 (巳时 09:00-11:00) 艳阳高照,蛇出洞觅食马 (午时 11:00-13:00) 此时马喜欢四处奔跑嘶鸣羊 (未时 13:00-15:00) 放羊的好时候,羊出来吃草猴 (申时 15:00-17:00) 太阳偏西,猴喜好在此时出来活动啼叫鸡 (酉时 17:00-19:00) 太阳落山,鸡回窝狗 (戌时 19:00-21:00) 天黑了狗看家望门护院猪 (亥时 21:00-23:00) 夜深人静听见猪拱槽的声音
阴德是什么?
对执著于事相的人说:
好坏看动机,
一念为公为善
一念为私为恶
对爱好形而上道的人说:
空性,人无我;法无我
有什么好坏的分别心呢?
..............
这一教育方法,孔子也会
如学生们来问孔子同一个问题
孔子的答复是每人一样,
不给不同的病人吃同样的药
毕竟万金油的疗效不强烈
.........
总之,根据人的根器建立标准
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
风潇潇,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
其实世间真的有标准么?
无明妄想而已
zhuao1997/ 05.12.14
============================
善恶的标准是动机的事了例子
..............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
他们十位所做的事不一样,但都是善行,都是积善。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有条件的善,不但不是善,而且是造恶。譬如我们这个世间不少人,尤其是佛教徒,不明白佛陀教化众生破除妄想执著的道理。他们来寺庙烧香拜拜,都是有所求而来的。他要没有所求,就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在佛菩萨面前许愿烧香拜拜,求佛菩萨保佑,目的达到之后再来还愿供养奉献。谈条件,把佛菩萨当作什么人?不但心不诚,且把佛菩萨当做恶势力包庇者,岂非罪过。
支立的父亲,是正人君子,囚犯那种做法,就等于把他当作小人看待。支立的父亲不生气,仍旧帮他忙,难中之难。所以他得的果报是应当的。前面举十个例子,现在再讲道理,也就是积善的事和理不可以不知道,先说真、假。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
中峰和尚是元朝时候人,我们对他应该相当熟悉,因为常常拜的(三时系念)就是中峰和尚编集的,这是专修净土的一个方法。那时有一些念书人去拜访中峰禅师。
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佛家常讲,道家也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他们说:〔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这是讲现世、现前的善人子孙不好。〔某人恶,而家门隆盛〕。恶人反而〔家门隆盛〕。他们就说:〔佛说无稽矣〕,佛法说的果报与事实不符。拿这个问题来向中峰禅师请教。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
一般人是肉眼凡夫,他的俗情,他的心地不干净,就是妄想执著还很多,没有慧眼,看不到事实真相。〔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善恶颠倒了,这就叫迷惑颠倒。〔往往有之〕,不但这样的人在世间确实有,而且还很多。禅师客气,不说很多,说有这种人就是了。
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他不晓得自己反省,不辨是非,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报应不公平。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世间迷人,为什么把善看成恶,恶看成善?
中峰令试言其状。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大师就叫他们自己说说。一个人就讲:〔詈人殴人是恶〕;打人骂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这是那些学生自己说的,他们善恶标准在此地,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对人有礼这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禅师说:你的标准不可靠。一个人又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贪赃枉法是恶,廉洁有守有为的是好官。中峰禅师又说,〔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这些标准禅师皆不同意。〔因请问〕。于是大家就请问老和尚,我们的标准你不同意,你的标准讲给我们听听。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这是佛法讲的标准。〔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打他、骂他都是善。〔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所谓有意讨好、巴结、谄媚之类是也。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这就找到一个真正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存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善。为大家造福,自己还要得相当的报酬,这是善里夹杂著恶,善不纯。先讲真善、假善,后面还讲圆满的善、不圆满的善,掺杂在一起,有半满有圆满,有纯有杂,都要搞清楚。
所以诸佛、菩萨,世间圣、贤没有想到自己,完全是利益众人,那是真善,那是圆满的善。世间的人,不说别人,我们说范仲淹。范仲淹的行善积善就是真实,就是圆满,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从来没有替自己著想,也没有替儿女打算一下,一心一意只知为国家、为社会造福,连自己的身家都忘掉了。我们读他的传记,他自己积善,一家积善,子孙皆知行善。自己做到宰相,五个儿子中,有两个做过宰相,一个作过御史大夫。自己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钱到那里去?全都拿来做社会福利事业去了。所以印光大师赞叹他,说他的德行仅次于孔夫子。他的家庭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子子孙孙都好,积德积得厚。
我们今天行善,拿出自己百分之一、二的力量来行善,已经觉得我是善人了。而且还要舍一得万报。大家到庙里来烧香布施。为什么?这个利润最大,一本万利。所以到佛门里来烧香拜佛,心想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今天布施一块钱,明天得一个彩票中一万块。是这种心态到佛门里布施修善的,冤不冤枉?把佛菩萨看得真连小人都不如了。所以有很多人到佛门时,你看他很虔诚拜佛念佛,他自己不好,他的家庭后世都不好,真正的原因在此。好像不是有心把佛菩萨看成一个坏人,看成一个接受贿赂的人。可是有意无意他就是这种心态,虽然不明显,还是有这个心态。这是绝大的错误。
我们在公家办事,要去拜托人要送红包。所以跟佛菩萨打交道也送红包。接受拜托的都不是好人。那佛菩萨接受红包,也接受贿赂,也不是好人。这个罪就重了。
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根心〕是从真诚里发心的,这是真善。我们跟人家去做,不是发自于真心,这是假善。〔无为〕,就是没有希求。没有希求的善是真善;行善而有所求就不是真善,就是〔有为〕了。〔皆当自考〕,自己要考量。
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我们一定要从心地里面去区别,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行善。贪财、妄取是恶,而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如果取得为了做好事,利益众生,也是善,不能算是恶〕。
常常有一些经商的同修来找我,说五戒里的〔不妄语〕他们不能持。因为做生意天天打妄语,希望把别人荷包里的钱,骗到自己的荷包里来。不打妄语怎么做生意?我说,真正行菩萨道未尝不可以。现代的人,你劝他行善他不肯,骗他他肯。问题在那里?在我们自己是不是菩萨心。如果用这种手段,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手段,把他的钱财骗来了,替他做好事,你是行菩萨道。如果把他的钱骗来自己贪图享受,就是恶了。凡夫不知道做好事,不知道行善,我们替他修善,替他修福,这是好事。所以单单看表面,确实善恶难分,善恶在心地。积大善、建大功都要从心地上去修。尤其是大菩萨外表上不露痕迹,不注重小节,纯粹是利人济世,所以他的观点确实跟普通人不一样。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
〔端〕是端庄正直,〔曲〕是委曲婉转。〔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见到唯命是从的,恭恭敬敬顺从的,这个人是好人。现在一般在位有权的人,想用人,都喜欢用这种人。为什么?他听话,叫他怎样,他就怎样。认为这是好人,喜欢用这种人。所谓愿意用奴才,奴才听话。一天到晚对你很恭敬,侍候你舒舒服服的。
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大圣大贤他们用人,不用乡愿、谨愿。乡愿之士,是一般人讲的好人。圣贤用人才。人才倔强、傲慢,有时候无礼。为什么?他有一技之长,值得骄傲,有时候不一定能顺你的意思。可是这样的人能干,能办事。那个老好人,人是好人,不能办事,墨守成规。不能自动自发做事情。所以圣贤人〔宁取狂狷〕。狂狷之人勇于进取,不拘小节。
〔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这种好人往往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所以是〔德之贼〕。〔德〕是风俗道德,往往都被他们不知不觉当中破坏了。
〔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大圣大贤的善恶标准跟世人的善恶标准不一样。即使在佛门中,大乘的善恶标准跟小乘的就不一样。小乘著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人守戒守得很严格,一点都不敢犯;大乘人你看他好像是不拘小节,小乘人看不起大乘人。大乘戒在心地,小乘戒在事相。
前面讲的三种改过之法,是从事上改。小乘从事上改,大乘从心上改,不一样。所以小乘,就是谨愿之士,大乘是狂狷之人,成就也不相同。譬如说大乘好像是不持戒,其实不然,他心地清净平等,人家往生的瑞相,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小乘人往往临终还是手忙脚乱。这就能看到结果。
中国历代大乘修学,明心见性,了生死出三界,确实不少!诸位在〔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都能看到。〔善女人传〕是专记在家女居士修行成就的。所以小乘不了解大乘。就是因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不相同。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这是真善、假善,我们很清楚就能辨别。天地鬼神与圣人的标准相同,而不与世俗的标准相同。为什么?因为天地鬼神与圣人的用心见解是一样的。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我们真正要发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发心度自己,首先〔绝不可徇耳目〕。就是决定不可贪恋五欲六尘,一定要看淡。五欲六尘看不淡,你的自私自利断不了。自私自利的意识是恶业的根源,由恶根所做的一切善,善也变成恶了。这就是为什么世间人讲的那些善,中峰和尚都不同意。不同意的根源就是你还有私心。有私心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希望获得自私的利益,这个善就不真、不纯。所以先要把五欲六尘看淡,然后逐渐舍掉,不受五欲六尘干扰。这样才从〔心源隐微处〕,没有人见到的地方,念头才动的地方,就要觉察。
〔默默洗涤〕,〔洗涤〕就是洗心。也是〔无量寿经〕讲的〔洗心易行〕。〔易〕是换,改变。改变我们从前不善的行为。心地干净、光明,才充满智慧!
〔纯是济世之心〕,只有一个念、一个心,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明理、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只要明理,破迷开悟了,他自然就会知道要断恶、要修善。所以佛法在世间的第一大功德,就是帮助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都认清了,十法界你愿意取那个法界,随心所欲,佛不干涉,佛也不勉强。佛不是说佛好,你们都成佛,佛没有这样要求。佛希望你们成佛,但是绝不勉强你们。愿意来生做人,佛就教你做人的道理;愿意到三恶道,就搞贪、嗔、痴,到三恶道。佛不会去阻扰我们,也不会帮助我们,佛只教人破迷开悟。这是纯真,所以这个叫〔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媚〕简单的说,就是巴结讨好群众之心,取得世间名闻利养。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取名闻利养为目的,他所做的一切善事、善行,都是〔曲〕,不是〔端〕。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处事的态度应当谨慎。〔慎〕就是慎重。待人、接物、处世都要用谨慎恭敬的态度,玩世不恭是错误的。不可以不辨别清楚。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何谓阴阳〕。这一条也很重要。古圣先贤都叫我们要积阴德,什么是阴德?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你所做的善事、善行,大家都知道,人人看到都赞叹你。赞叹就是福报。政府表扬,送个匾额给你挂著,你是好人,你做了很多好事。果报都报掉了。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所以诸位要晓得,无论做多少善事,不必要让人知道,则善果永远就积在那里而不求现报,叫〔积善〕。别人知道了,善就积不住。随修随报,到后来一点善果都没有了。反而造了很多恶,恶慢慢积,愈积愈多,后果就不堪设想。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现在我们讲知名度。知名度就是〔名〕。人贪名,好名,名也是福报之一,为善以此报掉了。而且,〔名者造物所忌〕。造物,是讲天地鬼神。也为世人所嫉妒。
〔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奇祸〕就是有非常的灾难。你的名跟你的德行不相符,灾祸随之而来。 〔人无过咎〕,这个人没有什么过失。 〔而横被恶名者〕。别人都嫌弃他、冤枉他、侮辱他,他并没有什么过恶。
〔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所以积功累德,自己默默的去做,知道的人愈少愈好。也不必要人家赞叹恭敬。人家愈是不满意,愈是嫉妒、毁谤愈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毁谤、障碍之来,是消自己的罪业。罪业都报掉了,你的善德愈积愈厚,后来果报就大。所以子孙往往骤发,〔骤发〕就是突然发达。细观今日台湾许多发达者,其先人多类此。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真正晓得阴德之可贵。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是非〕很难辨别,因为我们世间人的标准,跟圣贤人的标准也不相同。
〔鲁国之法〕,春秋时候鲁国的法律。
〔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府〕是官府。这个人为什么会到诸侯家里面去做臣妾呢?〔臣妾〕就是佣人,都是有罪,犯法的人,分发在达官显要家中服劳役。只要有人肯拿钱把他赎回来,就等于替他缴罚金,他就可以恢复自由。这是好事情。政府奖励社会上有钱的人多做一些好事。能帮助这些人恢复自由,让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所以政府有奖励。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贡在诸侯家里,把佣人赎回来,政府的奖励他不接受。
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贡不接受政府的奖励,孔子听了很不高兴。〔曰:赐失之矣〕。〔赐〕是子贡的名字,老师叫学生是称名字。说:〔赐,你做错了〕。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这就是圣人的是非观念,跟世人不一样。他看的是整个社会,良好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圣人的教导是普遍为老百姓所建立的,不是为个人。如果单就个人来讲,子贡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值得赞叹的。但是他把风俗习惯破坏了,他的过失在此。
〔非独适己之行也〕,不是为某个人。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鲁国在当时,社会上贫穷的人多,富有的人少。
〔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政府的奖励对一般百姓有鼓舞的作用。今天子贡不接受奖励,大家称你好人。以后有人做这件事情,政府的奖励,他们也就不敢接受了。一接受,人家就说你为图奖励而做的,于是大家都不愿做了。那么政府这个好的制度就被破坏了。如果要鼓励一般人都行善事,子贡应当要接受政府奖励,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社会大众。这是圣人与常人见解不同处。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子路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掉在水里,快要淹死了,就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人牵一头牛送给子路,感谢他救命之恩。子路就接受。孔夫子知道了很欢喜,赞叹子路说:从今以后鲁国人〔多拯人于溺矣〕。人有急难的时候,勇于救人的人就多了。为什么?被救的人一定感谢;救人的人他还会接受感谢。这是鼓励大家救助灾难。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这是孔子的真实教诲,应当切记深思笃行。
〔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孔子的看法跟世间人刚好相反。他赞叹子路,而不赞成子贡的做法。这是有很深的道理的。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你看大圣大贤,眼光看得远大,看得深微。凡夫眼光浅近,只看眼前,不知道他的行为对于后世的影响。我们要为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于
=======================================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
一般人是肉眼凡夫,他的俗情,他的心地不干净,就是妄想执著还很多,没有慧眼,看不到事实真相。〔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善恶颠倒了,这就叫迷惑颠倒。〔往往有之〕,不但这样的人在世间确实有,而且还很多。禅师客气,不说很多,说有这种人就是了。
2.大乘: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你看大圣大贤,眼光看得远大,看得深微。凡夫眼光浅近,只看眼前,不知道他的行为对于后世的影响。我们要为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