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希区柯克复仇

时间:2024-05-14 11:34:06 编辑:莆仙君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的剧集资料

首播日期:1955年10月2日 美国国家/地区:美国类型:惊悚/犯罪/剧情/悬疑对白语言:英语发行公司:CBS Television关联剧集:希区柯克时间(1962)更多外文片名: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Argentina / Spain / VenezuelaAlfred Hitchcock präsentiert.....Austria / West GermanyAlfred Hitchcock Presenta.....ItalyAlfred Hitchcock esittää.....FinlandAlfred Hitchcock présente.....FranceHitchcock esittää.....FinlandHitchcock förevisar.....Finland (rerun title) (Swedish title)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第一集 复仇... 没看懂..

复仇》是《希区柯克故事集》中的第一集内容的名字。最初看到这个题目,在脑海中就已把此故事作为真正的复仇篇!故事讲述了一对住在海边的青年夫妇,因为妻子患有精神上的疾病,假想出受到行凶者的攻击,并假想了行凶者。而丈夫单凭妻子假想的凶手对其进行复仇,终究达到“复仇”的目的。



这是一部精彩的短片,短短20多分钟的时长,却把希区柯克式的悬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也是部难懂的片子,不仔细品味,很难了解其真正的内涵。即使非常喜欢推理并觉得自己已经看的很仔细了,但仿佛还是没有进入希区柯克的世界,看完一遍,脑子里还是布满了疑惑!



开始时年轻的妻子与丈夫的对话,可以了解到妻子曾经是受过精神上的刺激,并且搬到海边是为了妻子疗养恢复!在对话中另一重要的线索是妻子说自己曾经是个芭蕾舞蹈者,谈及此妻子都会露出欣喜的表情(并且后来跟邻居一老妇谈到时一样),而丈夫关怀的顺应真的让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过去。——慌言是优美的,优美与现实是紧紧相扣的,扣错了一环,结果只会环环离散!



在丈夫上班走后,邻居老妇与妻子交涉。并在老妇离去时,妻子去到门外日光浴!镜头给了妻子纤细修长的腿进行了特写,然后镜头一转,对准的是老妇仿佛是心有不甘的脸。这一段的描写,我就觉得在腿部停留必有所指,但想到的只是老妇的嫉妒,我把老妇的表情看作是嫉妒!但其实不然,看到最后才了解到,这一切都是铺垫!一个曾经跳过很久芭蕾的女人,腿部应该会有弯曲,不可能修长完美!而老妇的表情不是嫉妒,而是疑惑!从这看出,妻子是有幻想症的,而丈夫也是知道的。——嫉妒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嫉妒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



可以说第三个疑点就是妻子假想遭到攻击后来看“伤”的医生的话!医生简单说了情况:没有肉体上的伤害,只是精神上受了很大的刺激。而妻子对大众说是有人想杀死她!试问那位“凶”手如果要杀死这位妻子,妻子却怎会毫发未伤呢!并且妻子被丈夫发现时手里握了一朵康乃馨。我原以为花与凶手有关,甚至怀疑是老妇。因为首次出现的老妇就是在做园艺,加之未了解之前腿部描写时老妇的表情,就真的自以为是了。原来,花的存在是假想被攻击的又一凭证!——永远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的言辞,眼见不可臆想,越是看似简单的真相,背后反而愈是复杂!



当然,影片最直接说明妻子脑海中的假想犯是在影片的最后。丈夫开车带妻子迁往别处的途中,妻子“认出”了“凶手”。丈夫毫不犹豫跟其进入旅店,将其杀害!回到车上并再度发动前行,途中妻子看到路边的行人,再一次指认了“凶手”,可想而知,丈夫的意识应该僵硬了。此刻他应该了解到一切都是虚无的,但自己是确实杀害了一位无辜者!——说话做事不能太绝,留有余地是必要的,否则最后连给自己忏悔的机会都没有!



《复仇》,正如希区柯克说的,这是一对可怜的夫妇。十分疼爱妻子的丈夫虽然知道了妻子有精神病,却又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完美的,以至于相信妻子所说的一切,最终酿出大祸!当然可怜不是影片的主题,因为无论妻子有没有幻想症,那个丈夫的“复仇”心态都是畸形的。冲动是魔鬼,的确!丈夫在得知妻子遭到“攻击” 后,已经失去了理智,随之替代的是冲动的心!在犯罪中很多看似无动机的案件,都是一时的冲动占据了大脑。他们不考虑后果,不去证实事件是否存在、真实。当得知有损自己或身边的人的消息后,不顾一切的进行“复仇”,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看似幼稚的心态,在现实中除了真正未成熟的人拥有,“成熟”了的人,同样拥有!



这类人看似强大,有爆发力,却是十分脆弱的。打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但打击有很多其实也如影片的女主角那样是假想出来的。再冷静的人往往也会有冲动的一刻,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虽仅一失,但却可能是致命的!对于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打击,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都应该时刻保持冷静。认真的去分析、了解,不要以自身惨痛的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快感。毕竟“打击”只是片刻的,往往出自己手的“打击”才是永久性的!


关于希区柯克短篇小说<<罗马惊艳>>结局的理解

呵呵呵,我前几天偶尔读过那个文章,今天呢查别的东西 又正巧看到你发的这个帖子,就侃侃自己的看法,

那个结尾我也觉得奇怪,不过谁叫那是希区柯克的文章呢。
我觉得在这个文章里 希区柯克是不是想说那个女的是鬼怪呢,最后不用问 那个男的很定被害了。
当然 现实中是没有鬼怪的,但为什么这么写 应该是借喻吧,让那些男人么不要相信什么艳遇。告诉世人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之类的,嘿嘿,看完文章时的理解,不要笑话我啊


希区柯克是什么意思?

希区柯克式变焦是一种拍摄手法,通过在拍摄过程中前进或后退的同时并反之改变焦距,其变化将会改变视觉透视关系,压缩或放大背景空间,从而营造出一种科幻、炫酷的镜头感。希区柯克变焦的操作手法:保证主体大小不变,背景出现大小变化,利用了视角透视的原理。靠近主体时,焦距缩小,视角变大,容纳的内容更多。远离主体时,焦距放大,视角变小,容纳的内容减少。利用希区柯克变焦导致背景移动,主体不动的视觉效果,可以拍摄出很多具有冲击力的效果。人物简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1926年自编自导的悬疑片《房客》成为奠定其拍片风格的作品。1929年执导的惊悚片《讹诈》成为英国首部有声电影。

希区柯克是什么意思?

希区柯克是一位电影大师,是惊悚电影界的代名词。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再也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词。而希区柯克著名的那个人头侧像剪影,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剪影,它还成了这“希区柯克精神”的一个图腾意向。扩展资料:希区柯克手法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手法,却是让后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而其中三部纯正一时的电影杰作:《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更真是典型的线索追踪电影。充斥着让我们会想起希区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因为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划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这就是希区柯克。参考资料:希区柯克-百度百科


他就是电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08-13至1980-04-29)

       关 于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的介绍书籍数不胜数,不是短短的篇幅可以写全的。在这里,仅列举一部分数字、个人语录和趣闻轶事来表述这位大师的不凡。

       美国电影学会(AFI)百年百大惊悚片名单中,希区柯克的电影占了9部之多,计有:

    《惊魂记》(Psycho,1960年),第1名。

    《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年),第4名。

    《群鸟》(The Birds,1963年),第7名。

    《后窗》(Rear Window,1954年),第14名。

    《迷魂记》(Vertigo,1958年),第18名。

    《火车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1951年),第32名。

    《美人计》(Notorious,1946年),第38名。

    《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1954年),第48名。

    《蝴蝶梦》(Rebecca,1940年),第80名。




数字希区柯克



     AFI百年百大电影名单上,希区柯克入选了4部作品:《迷魂记》、《惊魂记》、《后窗》、《西北偏北》。

     AFI百年百大爱情电影名单上,希区柯克入选了3部作品:《迷魂记》、《捉贼记》、《美人计》。

     IMDb网站(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的TOP250(250部佳片)中,希区柯克的电影上榜11部,是入选影片最多的导演。

     1940年,希区柯克赴美摄的第一部电影《蝴蝶梦》(Rebecca)就获得第13届(194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1948年的《夺魂索》(Rope)是希区柯克第一部彩色影片。

     1954年,他第一次采用立体电影技术拍摄了《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1955年的《怪尸案》(Ugglor i mossen)是希区柯克为派拉蒙公司拍的电影中唯一一部没有赚钱的影片,它赔了近50万美元。

     1960年的《惊魂记》(Psycho)是希区柯克电影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他票房最高的电影,影片投资不到81万美元,迄今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5000万美元。本片也是希区柯克为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在拍摄《惊魂记》时,他放弃25万美元的片酬,而要求60%的票房分成,派拉蒙公司同意了他的要求。最终希区柯克拿到手1500万美元的分红;若计入通胀,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5亿美元。

     他的女儿帕翠西娅(Patricia Hitchcock)在他的三部影片中出现过,分别是《欲海惊魂》、《火车怪客》和《惊魂记》。

     虽然得到过5次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但他从未获奖。

        希区柯克喜好在自己的电影中跑龙套,而在影片中找出他本人也成为影迷们的一大乐事。据统计共有34部电影中出现过他的身影:乘客、牌友、房客、残疾人、路人甲、围观群众、减肥广告……他甚至考虑过扮演一具浮尸。




个人语录

       “有一个可怕的传言,说我最讨厌演员。你想想,这就好比说‘所有人都憎恨詹姆斯·斯图尔特或是杰克·华纳’,可能吗?我真不知道这个谣言是什么时候散布出去的。或许我是说过:演员都是牲口。更正一下,我没有说演员是牲口,我说的是应当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演员。”




       “漫画家挑选演员最省事了,如果碰上他们不喜欢的,直接就撕了。”




       “当一个演员过来和我讨论他的角色时,”我说,“都在剧本里呢。”如果他问,“那么扮演好这个角色的动力是什么?”我说,“你的薪水。”

       记者:“您的电影最深层次的逻辑是什么?”希区科克:“吸引观众。”

       “如果我在澳大利亚拍一部电影,我会把警察放到袋鼠的袋子里,然后喊,跟上前面那辆车!”

       “我们最优雅的谋杀一般发生在家里,温柔地进行,就像在舒适的厨房餐桌上。”

       “爆炸的时候不恐惧,恐惧的是等待爆炸。”

       “当我们试图讲一个好的故事并发展出一些抓人的情节,主题就会自动浮现出来。”

       “我的失败之作都能赚钱而且第二年就成了经典。”

       “我信仰于将一切告诉观众——他们将因此而焦虑。”

       “我的电影不能太长,否则观众又担心会错过关键情节又担心膀胱。”

       “电视让谋杀回到家里——谋杀属于那里。”

       有记者问希区柯克什么时候息影,干点什么别的爱好。他答道:“我喜欢文学,但不会写作;我喜欢美术,但不懂绘画。我只会当导演,别的什么都不会。”

       “有人说电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的电影则是蛋糕的一部分。”

       “观众能预料到的恐怖不吓人,完全预料不到的也不吓人。”

       “电影艺术就是人生有意思的那部分。”

       “在故事片中导演是上帝,在纪录片中上帝是导演。”

       “拍出一部好电影的三要素:第一剧本;第二剧本;第三还是剧本。”

       “观众看我的电影能减少心中的罪恶念头。如果你原本就一点罪恶念头都没有,看了我的电影会给你一点儿。”

       “可怜的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和碧姬·巴铎(Brigitte Bardot)一样,把‘性’随时写在脸上,这是很肤浅的。”

       “英国女人比意大利女人更有趣,一个古板的英国女教师在同车的时候和你亲热,这才会让人大吃一惊。”

       “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金发的情景是多么美啊!”。




趣闻轶事

       希区柯克初到好莱坞计划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泰坦尼克号》,可公司老板大卫·塞尔兹尼克说“找不到一艘能沉的船”,他只得作罢,改拍《蝴蝶梦》。

       在拍摄《电话谋杀案》时,当他得知格蕾丝·凯莉(Grace Kelly)同时和几个男人交往,大感兴奋道:“格蕾丝,了不起!她跟每个人都睡觉!”

       与不少在工作中交恶的明星不同,格蕾丝·凯莉一直跟希区柯克关系亲密。即便她后来成为摩纳哥王妃,只要每次重返好莱坞,都会被希区柯克邀请到家里共进晚餐——要知道,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演员,可谓少之又少。

       希区柯克在生活中迷恋英格丽·褒曼,每次褒曼挽着丈夫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意大利著名导演)去希区柯克家参加派对,在场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在疯狂的吃醋。

       制片厂的一个小伙子跟希区柯克说自己要出差,希望给介绍个管吃管住的地儿,希区柯克瞪着他说自己在那座城市有朋友,写下地址给他。等小伙子到了以后才发现原来那是所监狱。

      一个女观众抱怨《惊魂记》中沐浴一场戏太恐怖,以至于她的女儿不敢再洗澡,希区柯克说:“我建议您让她干搓。”

       希区科克曾把”惊吓”和”悬疑”做过比较:惊吓可以使观众惊慌地跳起来,但悬疑则使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狐疑、焦虑的状态。

      希区柯克片中的女主角都是金发女郎。“希区柯克女郎”有着统一的标准:美艳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甚至一样的体型与心理形象--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难以捉摸的神秘气质,甚至垂在耳边的发式,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都是金发!

       希区柯克的影片中经常会出现窥视的镜头,因为他本身就有偷窥的癖好。

       他(Hitchcock)对自己的名字有些不满,多次说过最好把名字中的“柯克”(Cock,男性生殖器)去掉,一生都自称、也喜欢别人称他为“希区”(Hitch)。

      希区柯克有一个理论:最差的小说往往能够拍出最好的电影。比如《惊魂记》就是改编自一部三流小说,是他花9000美元购买来的。

      他最喜爱的一部电影是德国大导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奇幻影片《三生计》(Der Müde Tod,1921年)。

      他常说,1943年的《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是自己最满意的电影作品。

      希区柯克拍戏时永远穿着西服正装,即使气温高达摄氏40°以上,他连领带都不会松一下。

       1956年,希区柯克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了英国国籍。

       除了害怕警察外,他还害怕一样东西:鸡蛋。

       他创下了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短的谢词:在接受第40届(1968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埃尔文.G.撒尔伯格纪念奖时,他只说了两个字:“谢谢” 。

       1979年8月13号,朋友们为希区柯克庆祝80岁生日的时候,他突然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说:“这个时候我最想要的是一个包装华丽的惊吓。”

       1979年美国电影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时,他和朋友开玩笑说,看来我活不了多久了。一年后,他去世了。

   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希区柯克KBE爵士封号,从此他的姓名前加了一个尊称“Sir”。1962年时,他曾拒绝等级较低的CBE勋章。

       希区柯克的电影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为此新浪潮的大师们给予他至高的评价:他就是电影(He is the film)。


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有哪些?

《迷魂记》,《惊魂记》,《后窗》,《蝴蝶梦》,《西北偏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制片人,是享誉世界的电影艺术大师。1920年希区柯克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五年后开始独立执导电影,其生涯早期执导的惊悚片《讹诈》成为英国首部有声电影。在之后,希区柯克陆续创作出了《后窗》《惊魂记》《迷魂记》《夺魄惊魂》等经典作品,并于1979年获得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1980年,被英女王授爵士封号,同年4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因病逝世。

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是什么?

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是:《蝴蝶梦》、《美人计》、《绳索》、《火车上的陌生人》.《电话谋杀案》、《谍海疑云》、《眩晕》、《群鸟》、《精神病患者》、《后窗》。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 。1922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第十三号》。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26年自编自导的悬疑片《房客》成为奠定其拍片风格的作品 。1929年执导的惊悚片《讹诈》成为英国首部有声电影 。1935年执导的悬疑片《三十九级台阶》为间谍惊悚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8年凭借爱情悬疑片《失踪的女人》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 。1939年赴美国发展电影事业。1940年执导的悬疑片《蝴蝶梦》奠定其在好莱坞的地位 ,并获得第1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 。1941年拍摄惊悚片《深闺疑云》,影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外语电影奖。1948年独立制作个人首部彩色片《夺魂索》 。

希区柯克最经典的电影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经典的十部影片
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他那种远见卓识的创作风格和创新的摄影技巧令许多现代制片人倾倒,竞相学习甚至模仿他。

虽然他的影片并不全都是恐怖电影,其中也没有我们现在所崇尚的各种特技和特效,但是他影片的悬念发人深思,直到现在,人们对它依然持肯定的态度。无论从被认错身份的人到窥阴癖者再到性格孤癖的杀人犯,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最终的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


10.《蝴蝶梦》(Rebecca)

琼·芳登在希区柯克1940年的经典影片《蝴蝶梦》中扮演了一个命运悲惨的角色---作为一个新婚妻子却不断的被丈夫前妻的鬼魂纠缠,而表面上又不得不强装欢颜。在这部根据达芙妮·杜·莫里叶的小说《丽贝卡》改编而成的电影中,芳达在和马克西姆·德文特(劳伦斯·奥利弗饰)结婚,成为曼德利庄园新的女主人之后,她那种柔弱的性格使其无所适从,似乎生活中到处都有德文特前妻---丽贝卡的影子,丽贝卡在许多人的心中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既让人爱戴又让人畏惧。房屋管家丹弗斯夫人(朱蒂斯·安德森饰)对丽贝卡甚至达到了毕恭毕敬的程度,她一心想悄悄地把现在的德文特夫人赶出曼德利庄园。


9.《美人计》(Notorious)


8.《绳索》(Rope)

虽然本片并不算希区·柯克的成功之作,但是他在影片中运用的连续的、几乎不经任何修改的镜头开创了电影界的先河,使它成为1948年的一部经典作品,因而《绳索》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这部影片着实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两个年轻人认为自己比他们的另外一个朋友戴维·肯特利更加优秀,就密谋把他杀死。他们用绳索将他勒死后,把尸体放进一只书箱中。为了炫耀自己的“智慧”,他们在书箱上铺起台布,置好餐具,然后邀请死者的父母、未婚妻、同学和教师前来赴宴。在客人中,只有茹伯特教授(詹姆士·斯图尔特饰)发觉事情有些蹊跷,或许是因为从书箱中散发出来的异味儿才令茹伯特教授生疑的吧。

想象在火车上遇到陌生人,彼此聊上一会儿,了解一些关于他们的事情,如果他们愿意杀死妨碍你的人,你就可以和他们签上一纸协定。在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看来,彼此之间只是陌生人的关系而已。

希区·柯克喜欢拍摄一些情节虚构、有关完美谋杀的主题(经常是杀死一个人的妻子)。在这部拍摄于1951年的怪诞恐怖影片中,陌生人盖伊(法雷·格云哲饰)认为这只不过是个黑色的玩笑,而精神病患者布鲁诺(罗伯特·沃克饰)却把这件事看得非常严肃,并且逐步实施计划去杀死盖伊那既令人讨厌又让人疏远的妻子。这部影片给我们一个警示,正像我们要不时提醒孩子们的那句话一样---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6.《电话谋杀案》(DialMforMurder)

希区·柯克喜欢启用那些金发碧眼的漂亮女演员担任主角,在这部戏中格雷斯·凯莉比任何人都更胜任这个主角的位置。她的面部表情非常细腻丰富,于是,希区·柯克从多角度对她的面部进行了拍摄。凯莉塑造的角色虽身处危险境地,意志却越来越坚强。

在这部1945年拍摄的影片中,丈夫(雷·米兰德饰)因为怀疑妻子(凯莉饰)对他不忠而对她顿生杀机。整部影片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就是当妻子快被勒死的时候,丈夫却故意在电话中收听她最后的残喘之声,但是凯莉最终还是挣开了绳索,并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此,这又是另外一个“完美”的谋杀案。

5.《西北偏北》(NorthbyNorthwest)

这部拍摄于1959年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弄错身份的经典影片。加里·格兰特在剧中成功的扮演了一名公关部经理的角色,他被政府的情报机构错认为是一名美国间谍,而被全国的间谍追杀。詹姆斯·曼森和杰西·兰迪斯在剧中分别扮演两个间谍。

在影片中有很多有趣的情节,如:在农场上格兰特被喷农药的飞机追杀的一幕,在山上被间谍追杀时的经典动作场面。影片在有关格兰特和另外一位金发美女(艾娃·玛丽·塞恩特饰)的情节上也有一些煽情的画面。希区柯克喜欢在所有的悬念电影中都加入一点点性的成分。


4.《迷魂记》(Vertigo)

许多人认为这部拍摄于1958年的电影是希区·柯克最成功的一部影片,它讲述了一个有关心理恐慌和心理疑惑的复杂故事。

詹姆士·斯图尔特在这本片中一改他以往勇敢的风格,扮演了一名苏格兰警探——斯考蒂。在经历差点从建筑物上掉下来摔死的惊险场面后,斯考蒂患了极度恐高症,于是他被迫从警署辞职。受朋友的委托,斯考蒂去跟踪一名深受往事困扰的女人玛德林(基姆.诺娃克饰,又一名金发碧眼的美人),不久他们双双坠入爱河。此时,玛德林已在斯考蒂的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斯图尔特在本片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在影片结束之前,观众对他的形象几乎还是不屑一顾,而到最后,当人们明白了事情真相的时候,便开始喜欢上了他。

3.《群鸟》(TheBirds)

这是希区·柯克拍摄的一部纯忧郁恐怖电影,本片运用了一些低位摄影手法。希区柯克在这部摄于1963年的影片中向我们表明:人性会非常容易地背叛我们的意愿。

令人惊悚的镜头从蒂比·赫德伦的女友米兰妮(第四位金发碧眼的美人)坐在学校门口看见校园里密密麻麻的聚满了鸟群开始,就出现了。随后当成群的海鸥袭击波德加湾的小镇时,观众不禁感到一阵阵的战栗。然而,希区·柯克真正让我们思考的却是---我们真的要去怪罪飞鸟吗?在人们认为的“人类可以征服大自然”的思想作用之下,这个话题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害怕---如果动物王国的动物们都聚集起来对抗我们的话,人类将毫无立足之地。


2.《惊魂记》(Psycho)

我们对这部拍摄于1960年的影片已经谈论得很多了,因为无论在任何时期希区·柯克的这部《精神病患者》都可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而其中的恐怖镜头亦是经典中的典范。在本片中有被誉为“惊叫皇后”的珍妮特·李和十恶不赦的诺曼·贝茨。当然,在这部电影幕后的精心策划者就是希区·柯克本人。他用自己的摄像机拍摄了这部既让人惊叹又不乏创新的意境,令所有影迷和电影导演都肃然起敬的影片。

这部影片曾经被仔细研究并被分割成小部分进行分析,人们对它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是一部让人永远都应该记住的经典影片,而希区柯克正是这样一位把它带给我们的天才人物。


1.《后窗》(RearWindow)

这部拍摄于1954年的影片包含了希区·柯克擅长的所有技巧和手法,《后窗》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部影片中,詹姆士·斯图尔特和格雷斯·凯莉看上去好得如漆似胶,身上散发出性感的气息。斯图尔特的杰弗断了一条腿,不能够四处走动,只好通过观察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在影片中还有一个胆小怕事的雷蒙德·布尔,让人吃惊的却是,正是这样一个人,却能用令人发指的手段杀死自己的妻子,如果不是杰弗爱管闲事的话,根本没有人能够发现真相。

在影片的最后我们找到了本片关于窥阴癖者的思想主题---监视自己的邻居并且偷窥他们每天的生活是道德的吗?或许不是。但是希区·柯克希望让你自己来思考这个问题。


推荐几部希区柯克的电影

  希区柯克的作品:
  ·《艳贼》Marnie
  ·《群鸟》The Birds
  ·《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迷魂记》Vertigo
  ·《伸冤记》The Wrong Man
  ·《擒凶记》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怪尸案》The Trouble With Harry
  ·《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
  ·《后窗》Rear Window
  ·《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忏情记》I Confess
  ·《欲海惊魂》Stage Fright
  ·《帕拉亭案件》The Paradine Case
  ·《美人计》Notorious
  ·《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海角惊魂》Saboteur
  ·《深闺疑云》Suspicion
  ·《蝴蝶梦》Rebecca
  ·《贵妇失踪记》The Lady Vanishes
  ·《年轻姑娘》Young and Innocent


  推荐14部:
  。《蝴蝶梦》 (Rebecca)

  琼·芳登在希区·柯克1940年的经典影片《蝴蝶梦》中扮演了一个命运悲惨的角色---作为一个新婚妻子却不断的被丈夫前妻的鬼魂纠缠,而表面上又不得不强装欢颜。在这部根据达芙妮·杜·莫里叶的小说《丽贝卡》改编而成的电影中,芳达在和马克西姆·德文特(劳伦斯·奥利弗饰)结婚,成为曼德利庄园新的女主人之后,她那种柔弱的性格使其无所适从,似乎生活中到处都有德文特前妻---丽贝卡的影子,丽贝卡在许多人的心中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既让人爱戴又让人畏惧。房屋管家丹弗斯夫人(朱蒂斯·安德森饰)对丽贝卡甚至达到了毕恭毕敬的程度,她一心想悄悄地把现在的德文特夫人赶出曼德利庄园。

  2。《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希区·柯克喜欢启用那些金发碧眼的漂亮女演员担任主角,在这部戏中格雷斯·凯莉比任何人都更胜任这个主角的位置。她的面部表情非常细腻丰富,于是,希区·柯克从多角度对她的面部进行了拍摄。凯莉塑造的角色虽身处危险境地,意志却越来越坚强。

  在这部1945年拍摄的影片中,丈夫(雷·米兰德饰)因为怀疑妻子(凯莉饰)对他不忠而对她顿生杀机。整部影片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就是当妻子快被勒死的时候,丈夫却故意在电话中收听她最后的残喘之声,但是凯莉最终还是挣开了绳索,并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此,这又是另外一个“完美”的谋杀案。

  3。《后窗》(Rear Window)

  4。 《艳贼》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是这部影片成立的最重要的基础,以至和弗洛伊德学说泛滥到无以复加的当代影视作品相比,影片多少显得有些牵强甚至是“弱智”。
  希区柯克玩弄的是空间和观众的心理。

  5。《鸟》

  剧情梗概:
  旧金山上流社会的淑女米兰妮与律师米契在一家鸟店中一见钟情,当他们的爱情遭米契的母亲误解时,不断有海鸥和麻雀飞来米契家附近对人类发动攻击,甚至在加油站引起了一场大火。米兰妮奋勇地保护小妹妹免遭鸟群袭击,终于蠃得米契之母的喜爱。...

  6。 《辣手摧花》

  年轻的姑娘查理希望生活中能有新鲜的内容。她认为只有在外地谋事的舅舅能使她开阔眼界,她的名字甚至也同她的舅舅起的一样。可能是心有灵犀吧,她的舅舅查理突然来到了离开多年的小镇上,使这个家庭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唯有酷爱读书的小妹妹对此无动于衷。
  喜悦过后,怪事发生了。查理在把玩舅舅给她的戒指上竟然发现了跟她的名字无关的字母,两个自称是记者的人在家中的采访更使舅舅大为恼怒和失态,父亲每天必须阅读的早报竟被舅舅给弟妹折叠成玩具……敏感的查理无法无视这一切,她决心去图书馆找到当天的报纸……

  7。《救生艇》
  这是一部由希区考克和许多著名演员通力合作的影片,有著极为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
  片中,他们分别饰演不同出身背景的劫后余生者,在面对艰困险恶的环境时,展露出人类本性中高贵和邪恶并存的本质。

  本片的故事系依据约翰.史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原著所改编,摄制于一九四四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况最激烈的时期。
  它是一部颇为成功的影片,对人性的善恶有著深入的描绘,同时也把处于战争状态下那种人类的热情和偏见表露无遗。

  8。《火车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the Train)

  想象在火车上遇到陌生人,彼此聊上一会儿,了解一些关于他们的事情,如果他们愿意杀死妨碍你的人,你就可以和他们签上一纸协定。在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看来,彼此之间只是陌生人的关系而已。

  希区·柯克喜欢拍摄一些情节虚构、有关完美谋杀的主题(经常是杀死一个人的妻子)。在这部拍摄于1951年的怪诞恐怖影片中,陌生人盖伊(法雷·格云哲饰)认为这只不过是个黑色的玩笑,而精神病患者布鲁诺(罗伯特·沃克饰)却把这件事看得非常严肃,并且逐步实施计划去杀死盖伊那既令人讨厌又让人疏远的妻子。这部影片给我们一个警示,正像我们要不时提醒孩子们的那句话一样---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9。《谍海疑云》(North by Northwest)

  这部拍摄于1959年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弄错身份的经典影片。加里·格兰特在剧中成功的扮演了一名公关部经理的角色,他被政府的情报机构错认为是一名美国间谍,而被全国的间谍追杀。詹姆斯·曼森和杰西·兰迪斯在剧中分别扮演两个间谍。

  在影片中有很多有趣的情节,如:在农场上格兰特被喷农药的飞机追杀的一幕,在山上被间谍追杀时的经典动作场面。影片在有关格兰特和另外一位金发美女(艾娃·玛丽·塞恩特饰)的情节上也有一些煽情的画面。希区柯克喜欢在所有的悬念电影中都加入一点点性的成分。

  10.《贵妇失踪案》

  这部智慧、快节奏间谍经典影片是希区考克最有名、最杰出的英国电影,引起好莱坞的注意。贵妇失踪案在美国极受欢迎,为日后希区考克式惊悚电影奠立风格…

  11.《天真与无知 》

  女电影演员被她的丈夫谋杀了,她丈夫嫉妒她所有的年轻的男朋友。第二天,作家罗伯特(碰巧他是那位女演员的男朋友)在海滩上发现了她的尸体。他急忙报了案,然而,两位证人认定他是正要逃走的凶手。罗伯特被逮捕了,但他趁法庭乱糟糟吵闹的时候,逃出了法庭。罗伯特继续和警察局督察的女儿爱瑞卡一起寻找证据,决心证明他的清白。

  12.《绳索》 (Rope)

  虽然本片并不算希区·柯克的成功之作,但是他在影片中运用的连续的、几乎不经任何修改的镜头开创了电影界的先河,使它成为1948年的一部经典作品,因而《绳索》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这部影片着实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两个年轻人认为自己比他们的另外一个朋友戴维·肯特利更加优秀,就密谋把他杀死。他们用绳索将他勒死后,把尸体放进一只书箱中。为了炫耀自己的“智慧”,他们在书箱上铺起台布,置好餐具,然后邀请死者的父母、未婚妻、同学和教师前来赴宴。在客人中,只有茹伯特教授(詹姆士·斯图尔特饰)发觉事情有些蹊跷,或许是因为从书箱中散发出来的异味儿才令茹伯特教授生疑的吧。

  13.《三十九个台阶》
  一部经典的间谍与反间谍片!

  加拿大青年汉纳正向记忆大师麦莫里提问,突然人群骚乱,英国谍报人员安娜蓓拉把汉纳带到波特公寓,说她正在跟踪代号"三十九个台阶"的间谍组织的两个特务,现在反被对方跟踪.深夜,安娜蓓拉被害.汉纳依照死者手中一张苏格兰地图上的标记到阿尔特纳切拉奇村去寻找一个知情.希区柯克在这部片把一个个跌宕多变的细节作为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的重要手段,"这里没有埋伏,那边放烟幕"使一个意念紧接着另一个意念,充分体现了悬念片的特点.

  14. 《精神病患者》/惊魂记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PSYCHO)可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在电影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被誉为西方第一部现代恐怖片。作品中悬念迭起,不到最后一刻人们绝对不会想到谜底。有趣的是希区柯克在拍摄影片时自己也在创造悬念,他要全体制作人员宣誓对剧情及故事的结局严格保密,绝不泄漏任何细节;此外他还煞有介事地聘请“母亲”的扮演者,并对外宣布了几位后选者的名单,实际上在剧本中根本没有“母亲”一角的场面。

  在1960年的当时,这部影片可谓好莱坞最暴力色情的电影。当年有多少观众被片中的变态杀手和那场脍炙人口的浴室杀人戏吓得不敢一个人洗澡。该片被美国电影机构选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国片之一

  精神病患者可说是一部空前成功的恐怖电影,技巧大胆、画面惊人,即使在数十年后谋杀与血腥的场面仍吓得观众尖嘶惊跳。 这是部最富技巧的经典名作,从没有一部关于谋杀与精神病患的影片,会使观众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撼。
  我们对这部拍摄于1960年的影片已经谈论得很多了,因为无论在任何时期希区·柯克的这部《精神病患者》都可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而其中的恐怖镜头亦是经典中的典范。在本片中有被誉为“惊叫皇后”的珍妮特·李和十恶不赦的诺曼·贝茨。当然,在这部电影幕后的精心策划者就是希区·柯克本人。他用自己的摄像机拍摄了这部既让人惊叹又不乏创新的意境,令所有影迷和电影导演都肃然起敬的影片。

  这部影片曾经被仔细研究并被分割成小部分进行分析,人们对它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是一部让人永远都应该记住的经典影片,而希区柯克正是这样一位把它带给我们的天才人物。


希区柯克为什么能成为大师,难道只是因为电影手册的推崇吗

永远的惊悚大师——希区柯克

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再也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而希区柯克著名的那个人头侧像剪影,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剪影,它还成了这“希区柯克精神”的一个图腾意向。


称呼这位由英国来到好莱坞发展的导演为恐怖大师,他当之无愧!相信只要是喜爱心理惊悚恐怖剧的观众,一定会对“希区柯克”这个名字感到熟悉,自大师以后的许多相同类型剧,或多或少都会被拿来与希区柯克做研究比较一翻。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

从小螺丝钉到大导演

希区柯克的电影事业起始于1919年为派拉蒙最有名的Players-Lasky工作室做默片的说明插图。这份工作让他习得了编剧写作、编辑和艺术指导的知识,并在1922年升上助理导演的地位;该年他执导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13号》(Number 13),或译《皮伯蒂夫人》(Mrs Peabody);而他第一部完整执导的电影则是《欢乐花园》(The Pleasure Garden ,1925)。有了这个经验,再加上在德国UFA作助理导演的经历,因而在他电影里,对于视觉上的设计和语言结构上的展现,出现了表现派作风的特质。《房客》(The Lodger ,1926)这部让他在电影界名声大作的电影,就是开创了希区柯克式电影风格的一个典型样本:一个无辜的主角,被人阴错阳差扣上一道罪名,因而连带的被卷入一连串阴谋策划好的圈套中。

喜欢不经意露脸的导演

希区柯克可以说是表现欲非常强的导演,除了常在自己得电影中亮相外,在海报上也常常出现他的侧面剪影。而他的喜爱亮相的举动被柯克迷察觉出这些惯性以后,大家不免会在片中寻寻觅觅那个像大提琴的胖身影:《蝴蝶梦》(Rebecca ,1940)的电话亭旁、《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在墙上的某张小照片里、《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一开始他提着大提琴箱子,拼命拍公车的门想要上车、《惊魂记》(Phycho ,1960)出现在房地产公司、《群鸟》(The Birds ,1963)片头他拉着狗走出鸟店……后来希区柯克为了怕观众只顾着在电影里寻找他的身影,而忘记要去注意剧情,干脆在片子一开始的前几分钟就会露脸出现,免得大家因分神而影响了观影的情绪。

取用演员的挑剔个性

从希区柯克的电影当中,不难发现他似乎是偏爱金发美女的!比如《深闺疑云》(Suspicion ,1941)中的琼·芳汀(Joan Fontaine)、《后窗》(Rear Window ,1954)《电话谋杀案》《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 ,1955)中的格蕾丝·凯莉(Grace Kelly)、《迷魂记》(Vertigo ,1958)中以冒牌身份假跳楼的金·诺娃(Kim Novak)、《怪尸记》(The Tronble with Harry ,1955)里认为自己才是杀死丈夫凶手的莎莉·麦克琳(Shirley MacLaine)、《擒凶记》(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的桃丽丝·戴(Doris Day)、《西北偏北》的伊娃·玛莉(Eva Marie Saint)、《惊魂记》(Phycho ,1960)里面在浴室被谋杀的珍妮·李(Janet Leigh)、《群鸟》及《艳贼》(Marnie ,1964)里的提比·海德莉(Tippi Hedren)、《冲破铁幕》(Torn Curtain ,1966)的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这些都是影坛上的金发美女。他也曾经说过:“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阿!”。而其中又以摩洛哥王妃格蕾丝·凯莉为难能之选,获得希区柯克青睐,连续三次出演他的片子。
除了这些典型的金发美女,他也喜欢用长的得体俊秀的男人,来搭配这些冷艳美女,真是好一对俊男美女所组成的电影,令观影者赏心悦目极了!像是现今被公认的性格男星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在《后窗》、《夺魂索》(Rope ,1948)、《迷魂记》、《擒凶记》,以及加利·格兰特(Cary Grant)在《深闺疑云》、《美人计》(Notorious ,1946)、《捉贼记》、《西北偏北》,这两位帅哥在这些片中和上述所提及的金发美女搭档演出。另外更别忘了还有《惊魂记》里清秀俊美的精神分裂杀手安东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冲破铁幕》里保罗·纽曼(Paul Newman)所饰演的科学家、《艳贼》里至今愈老愈拿翘的老帅哥辛·康纳利(Sean Connery)。

吓死你不偿命!

这种令阅听者赏心悦目的俊男美女组合——大师就是大师——希区柯克就是有办法把这样的组合转变成心理战栗片,这跟现代科技特效所呈现出来的悬疑紧张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不靠恶心的镜头和死法,以及夸张煽动的剧情,但是他就是有办法在片中的某位主角挂掉之前,先让观众的脑细胞死掉一堆而神经紧张兮兮的。(不过《惊魂记》这部片在当时播出以后,女主角珍妮·李在浴室里的死法,可是吓得一堆美国观众不敢进浴室洗澡的呢!)

根据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永远的惊悚代名词

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手法,却是让后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而其中三部纯正一时的电影杰作:《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更真是典型的线索追踪电影,充斥着让我们会想起希区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因为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划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这就是希区柯克!


1. Number 13 (1922) 13号
2. Always Tell Your Wife (1923)
3. The Pleasure Garden (1926) 欢乐花园
4. The Mountain Eagle (1926)
5. The Lodger (1926)
6. The Ring (1927)
7. Easy Virtue (1927)
8. Downhill (1927)
9. The Farmer's Wife (1928)
10.Champagne (1928)
11.The Manxman (1929)
12.Sound Test for Blackmail (1929)
13.Blackmail (1929)
14.Murder! (1930)
15.Mary (1930)
16.Juno and the Paycock (1930)
17.Elstree Calling (1930)
18.The Skin Game (1931)
19.Rich and Strange (1932 )
20.Number Seventeen (1932)
21.Waltzes from Vienna (1933)
22.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擒凶记
23.The 39 Steps (1935) 39级台阶
24.Secret Agent (1936) 间谍
25.Sabotage (1936)
26.Young and Innocent (1937) 年轻少女
27.The Lady Vanishes (1938) 贵妇失踪案
28.Jamaica Inn (1939) 牙买加旅店
29.Rebecca (1940) 蝴蝶梦
30.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 海外特派员
31.Mr. & Mrs. Smith (1941) 史密斯夫妇(谍网情鸳)
32.Suspicion (1941) 深闺疑云 33.Saboteur (1942) 海角惊魂
34.Shadow of a Doubt (1943) 心声魅影(辣手摧花)
35.Lifeboat (1944) 救生挺
36.Bon Voyage (1944) (纪录片)
37.Aventure malgache (1944) (纪录片)
38.Spellbound (1945) 意乱情迷
39.Notorious (1946) 美人计
40.The Paradine Case (1947) 凄艳断肠花
41.Rope (1948) 夺魂索
42.Under Capricorn (1949) 风流夜合花
43.Stage Fright (1950) 欲海惊魂
44.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 火车怪客
45.I Confess (1953) 忏情记
46.Dial M for Murder (1954) 电话谋杀案
47.Rear Window (1954) 后窗
48.To Catch a Thief (1955) 捉贼记
49."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1955) TV Series
50.The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怪尸记
51.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 擒凶记
52.The Wrong Man (1956) 伸冤记
53."Suspicion" (1957) TV Series
54.Vertigo (1958) 迷魂记
55.North by Northwest (1959) 北西北
56."Startime" (1959) TV Series
57.Psycho (1960) 惊魂记
58."The Alfred Hitchcock Hour" (1962) TV Series
59.The Birds (1963) 鸟
60.Marnie (1964) 艳贼
61.Torn Curtain (1966) 冲破铁幕
62.Topaz (1969) 黄宝石
63.Frenzy (1972) 狂凶记
64.Family Plot (1976) 大巧局

希区柯克曾6次获得OSCAR最佳导演提名,可谓无冕之王。


希区柯克这位导演执导电影的特点是什么?谁能详细分析下他的电影中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满意必采纳

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再也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他创造并完善了制造悬念的
艺术,借以使银幕下的观众“身临其境”,参与到剧情中去,因此他所控制的不仅是影片,还有观众的注意力,他因而成为始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的娱乐片高手;他
对人类本性与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练的视觉化银幕表达,又使他的影片升华为独一无二、不可效仿的艺术经典;同时,还没有哪一个导演像他驾驭惊险片那
样主宰过某一类型的电影,于是擅长在银幕上“惊吓”观众的希区柯克名正言顺地揽下“恐怖大师”头衔。[1]
根据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展,但是观众却
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
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
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手法,却是让后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
演模仿学习。而其中三部纯正一时的电影杰作:《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
更真是典型的线索追踪电影,充斥着让我们会想起希区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
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因为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划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
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没有受过任何正统的电影或戏剧训练,父亲也只是伦敦东区的一个蔬果商,他念过航海工程学校,19岁进入电报
公司担任技术工作,同时在伦敦大学修习艺术课程,这对他日后的成就奠下重要的基础。之后开始朝电视和广告界发展,在这个时期他也开始接触到电影,20岁踏
入电影界,担任片头字幕设计和剪接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可以发现强烈风格的片头字幕,揭开了引人入胜的电影情节。当然他作品中精练有创意的
场面调度和他不落俗套的剪接技巧,著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2岁起开始在《Woman to
Woman》等五部电影中担任编剧和艺术指导,39岁便离开伦敦前往好莱坞发展。隔年在美国执导的第一部作品《蝴蝶梦》,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也打响了他的知名度。之后在奥斯卡得奖史上,也可以说是战果辉煌,并以《惊魂记》等片五度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79年荣获美国电影协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求希区柯克 房客小说

太晚了,先占个坑,看明天能不能回答
终于都找到了,比较长,楼主耐心看吧,这可不是转来的,是我一部部找了核对的,几个小时的工作呢:
《房客》,英文名the lodger (1927)
分别在32年、44年、53年被重拍,最新的将于09年上映。

《轻浮的德行》,英文名easy virtue (1928)
改编自Noel Coward的剧本(戏剧),2008年11月7日将上映重拍版

《孟克斯人》,英文名the manxman (1929)
改编自hall caine小说,是希区柯克重拍的1916年电影的版本。

《朱诺与孔雀》,英文名Juno and the Paycock (1930)
改编自sean o'casey的剧本(戏剧),60年被重拍成电视剧,74年还被瑞典人再次重拍成电视剧。

《谋杀》,英文名Murder! (1930)
改编自Clemence Dane和Helen Simpson的小说,1931年被重拍。

《面子游戏》(又译骗局),英文名The Skin Game (1931)
是希区柯克重拍的1921年的同名默片。

《玛丽》,英文名Mary (1931)
希区柯克自己重拍自己的30年的《谋杀》,30年版是英语版,31年版是德语版。

《十七号》,英文名Number Seventeen (1932)
改编自Joseph Jefferson Farjeon的戏剧剧本,是希区柯克重拍28年的默片,49年瑞典人重拍。

《擒凶记》(又译知情太多的人),英文名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1956年希区柯克自己重拍。

《维也纳的华尔兹》,英文名Waltzes from Vienna (1934)
改编自Guy Bolton的戏剧剧本,38年、55年(电视剧)、72年被重拍。

《39级台阶》,英文名The 39 Steps (1935)
改编自John Buchan的小说,59年、78年被重拍

《怠工》(又译阴谋破坏、密使、特务),英文名sabotage (1936)
改编自Joseph Conrad的小说,96年被重拍成《秘密特工》The Secret Agent (1996)

《贵妇失踪案》(又译失踪的女人),英文名The Lady Vanishes (1938)
改编自Ethel Lina White的小说,79年被重拍。

《牙买加旅店》,英文名Jamaica Inn (1939)
改编自Daphne Du Maurier的小说,1983年被重拍成电视剧

《蝴蝶梦》(又译《里贝卡》),英文名Rebecca (1940)
改编自Daphne Du Maurier的小说,47年、62年、73年(印度、电影)、79年、97年被重拍成电视剧。

《深闺疑云》,英文名Suspicion (1941)
改编自Anthony Berkeley的小说,78年被重拍成电视剧。

《辣手摧花》(又译《疑影》/《心声疑影》),英文名:Shadow of a Doubt (1943)
58年被翻拍成电影,91年被翻拍成电视剧。

《救生艇》,英文名Lifeboat (1944)
93年被翻拍成电视剧

《美人计》,英文名Notorious (1946)
92年被翻拍成电视剧。

《帕拉亭案件》,英文名The Paradine Case (1947)
改编自Robert Hichens的小说,62年被重拍成电视剧。

《夺魂索》,英文名rope (1948)
改编自Patrick Hamilton的戏剧剧本,希区柯克重拍了39年的电视版本。59年被重拍成compulsion。

《历劫佳人》(又译《风流夜合花》,英文名Under Capricorn (1949)
改编自John Colton和Margaret Linden的戏剧剧本,83年被翻拍成电视剧集。

《火车怪客》,英文名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
改编自Patricia Highsmith的小说,69年和87年被分别重拍(69年Once You Kiss a Stranger... 87年Throw Momma from the Train)

《电话谋杀案》,英文名Dial M for Murder (1954)
改编自Frederick Knott的戏剧剧本,希区柯克翻拍自1952年的电视剧,58年被翻拍成电视剧集,59年、60年(两部)、67年、81年被翻拍成电视剧,85年被印度人翻拍;98年被重拍成A perfect murder(完美谋杀案)。

《怪尸案》,英文名The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改编自Jack Trevor Story的小说,04年被重拍,名为The Trouble with Buzzy Bushy(直接出碟,未进影院)

《迷魂记》(又译《晕眩》),英文名Vertigo (1958)
62年香港人翻拍成《回魂夜》;95年法国人重拍

《精神病患者》(又译《惊魂记》),英文名Psycho (1960)
98年被重拍。

《群鸟》,英文名The Birds (1963)
改编自Daphne Du Maurier的小说,重拍版09年7月3日公映。

补缺:希区柯克的史密斯夫妇,跟近年的新片史密斯夫妇,只是同名,两者没有其他剧情方面的联系(虽然都是跟婚姻有点关系),不能算是重拍。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神秘的租客结局什么意思

准确地说,房客不是凶手(复仇者),传说版本是本来是想要拍开放式结尾,但你知道,高层要求主角绝对的清白(因为饰演房客的艾弗·诺威尔当年是英国炙手可热的话剧明星,而一般的惯例,明星决不能扮演杀人犯这类角色),整部片子复仇者都没有露脸,最后结局很简单女主角和男主角在一起了。(简直带着我们观看者深深的怨念,他怎么能不是凶手呢?他怎么就不能在洗白之后却发现被抓的不是复仇者呢?金发女郎早晚死,金发女郎早晚死……<--这只是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