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为什么没落了?
泉州是中世纪著名的世界贸易港。但自明清始,泉州便逐步没落,昔日频繁兴盛的海港面貌不再复见。泉州港为何会由盛转衰呢?以下详述之。
1、排外风潮
首先,元朝末年,泉州发生叛乱,当地的色目人互相攻杀,波及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直至至正二十六年,这埸色目武装集团的叛乱才被平定。这场战乱,使泉州的社会经济更遭受到严重破坏。泉州港跟亚非国家的贸易活动亦无法进行。战乱中,本土居民对地位日高的外来者十分不满,故此又发生了排外风潮,许多外国商贾纷纷航海离去。这埸战乱使泉州海外交通遭到严重破坏,它直接导致泉州港的衰落。
2、市舶司南迁
其次,泉州市舶司迁移亦跟泉州港的衰落有着密切关系。宋元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海外贸易,泉州市舶司员的认真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招徕外商来华通商,加强对出入港船舶和外商的管理。因此,市舶司促进了泉州港的发展,使它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继而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明代时市舶司隶于布政司。福建布政司设于福州,主管市舶司的官员常往福州,由于琉球贡使到福州比泉州更为方便。又因为琉球办理朝贡和贸易的多数是福州人,乘朝贡之机,回乡探亲访友。所以到了明成化八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市舶司的设立,见证了泉州港的繁荣昌盛,而它的迁移则标志着泉州港的衰落。
3、倭寇为患
此外,明代初年,由于东南沿海倭寇、海盗为患,明太祖一方面为维持治安,一方面想改变元代的重商政策、恢复为传统的重农政策,实施了海禁。至清初,清政府从经济上封销郑成功,下令「迁界」,强迫沿海居民内迁,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米不许越疆。」明清实行上述政策,破坏了泉州的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贸易是泉州人生活所依。可是,到明清时,这个国际性贸易大港却变成私商贸易港,可见海禁政策对泉州港产生的负面的影响。
到了十五世纪,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发展成为殖民主义国家。他们的东侵,使东西海上贸易受到干扰,阻碍了泉州的海外交通发展,加上倭寇对泉州地区的骚扰及破坏,泉州港遂逐步走向衰落的道路。
4、地理的变迁
最后,泉州港衰落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地理的变迁。由于晋江流域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到下流出海口,不断淤积。泉州港是快沉积区,每年平均沉积度为四点六毫米,使泉州港失去作为优良港口的天然条件。现今泉州沿海的部分地区,想当年便是万国旗帜飘扬的繁荣大商港。如今,港口依旧,却风光不再。想起来,真令人唏嘘不已。
《泉州港事件》指的是什么?
因泉州港被整合泉州人的集体反抗声浪已持续几天了,而且稍微细心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这次反对的群体之庞大阶层之丰富人数之多远远超出了想象,上至政府官员,中至企业家群体和媒体从业人士,下至网友和老百姓,几乎群情一致强烈声讨这一不合理的做法,一件事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这在泉州历史上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从历史、实力和定位以及族群性格几方面或许可以略微看出些端倪。
历史,泉州港曾经创造出了中国港口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宋元的泉州刺桐港曾被誉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最大港口,明朝之后虽然泉州港一度走向衰落,但是泉州港所创造出的这一段辉煌历史至今没有人可以比肩,我想这也是泉州人极度珍爱自己港口的根本原因。
实力,改革开放后泉州人的商业精神又重新焕发出了强大的活力,泉州民营产业集群蓬勃兴起带动泉州成为了福建最大的经济实体,经济总量连续十多年名列全省第一,泉州的港口在泉州经济的强势带动下也表现非凡,去年泉州行政辖区内的货物吞吐量名列全省第二,集装箱吞吐量也和福州港在伯仲之间,这样的表现一夜之间被化为乌有,我想泉州人心里肯定难以接受。
定位,省里很早就将泉州列为与福厦并称的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作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市却没有自己的中心港口,泉州这个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定位还如何能服人?
族群性格,泉州人向来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输人不输阵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具体体现出来就是那种以我为主、不甘人后、宁折不弯的族群特征,正是这种族群性格才能使得泉州人在没有行政政策照顾的情况下奋发拼搏跃居成为福建第一经济大市,然而你省里一夜之间将泉州人三十多年来靠自己努力辛勤拼搏出来的劳动成果无端剥夺掉,这种情况下泉州人能不抗争吗?能不愤怒吗?
泉州港事件是什么?
有网民表示,“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点,只是一个会议纪要而已,省里还没正式说明,而且也没说完整名称,谨防文字游戏”,“君不见‘两个保留’后面还跟着‘一个协商’呢?协商什么?一是协商湄洲湾港港口管理局的性质,它到底是协调性机构还是凌驾于泉州港务局之上。如果是后者,泉州市民绝对无法接受。二是协商泉州港的完整性。肖厝、斗尾以及整个湄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属于泉州港。”
此间有专家表示,问题依然集中在几个焦点上:
一是泉州港名称的前缀问题,从被冠上隔壁城市港口的名字湄洲湾,到如今官方辟谣,说不再冠名湄洲湾,不过一周时间,何去何从,依然“破朔迷离”。
二是管理局更名为泉州湾港口管理局的希望落空,泉州人觉得被忽悠。2009年,港口管理局虽然没有冠名泉州,但至少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机构驻地还在泉州泉港境内,这是出于平衡的考虑的,如今被搬走,泉州在已经失去管理局冠名的基础上,再失去了港口管理局驻地的地位,会意味着什么?
三是泉州市已实际上失去了港口的大部分股权,股份占比被严重压低。泉州港的进出口量是湄洲港的4倍,如今却必须被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管理,并且和湄洲港一样只拥有5%股权,其余90%股权属于湄洲湾港口管理局。
四是自2009年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成立以来,福建省港口建设方面的投资大量落在莆田境内,到2011年湄洲湾港区内累计投资额达30多亿,而泉州境内几乎得不到投资机会。这也就难怪泉州境内民众喊出拒绝被整合的口号。
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为何衰败?
1、元末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六年(1357-1366年,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或“亦思法杭兵乱”。这场战乱,不仅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2、进入明朝时期,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3、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定《南京条约》,厦门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远洋航运多改在厦门港停靠,泉州港地位下降,沦为厦门港的附属港。4、1949年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直到现在,厦门地位仍然有取代泉州的趋势。在国内的知名度,厦门仍然比泉州高。扩展资料泉州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泉州市,海岸线长达421千米。泉州港辖有四湾5个港区16个作业区,即:湄洲湾西岸肖厝港区和南岸斗尾港区;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湾港区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内港港、后渚港、华锦港;深沪湾港区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围头湾港区围头湾的围头港、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泉州港
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原因?
原因(一)泉州内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其对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泉州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宋廷南迁,加速了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崛起 (三)宋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 策,鼓励海外贸易,使泉州海外交通臻于鼎盛 (四)泉州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高超,为从事对外贸易提供了保证 (五)泉州当地物产丰富,拥有享誉遐迩的名牌产品,为泉州港对外贸易繁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为什么泉州会在元朝成为第一大港?
泉州之所以会不断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影响,并且该地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优越,方便元朝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易。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外交情况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情况,所以当时园长比较喜欢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也就给泉州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泉州其实已经在南宋末年的时候在整个海港中地位就比较高了,在整个元朝更是为泉州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元朝的朝廷非常信任蒲寿庚家族,因为这个家族在整个外商中影响力非常大并且声誉也比较好,所以当时朝廷把对外交易的主管权全部都交给了这个家族进行管理。 就是因为这个家族手中当时掌握的权力比较大,所以才能带动泉州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家的优惠政策也会推动泉州的经济发展。因为当时元朝为了鼓励泉州发展专门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帮助泉州港口经济不断发展。当时政府为了能够让泉州的地位更加突出,专门减免了泉州的某些税收。不仅如此,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还会让泉州与其他沿海各地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当时政府在这个地区专门建立了相应的海道水站,让当地可以更方便的接待外来使者。就是因为当地的这些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同时国家也采取支持泉州发展的态度,所以才为泉州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政府的这个态度,也让泉州在其他港口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甚至在1278年的时候,政府已经把泉州当成了福建省最重要的地区。可以说就是因为泉州与国外进行更好的贸易沟通,才能让泉州成为元朝的第一大港口的。泉州的对外贸易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也带动了泉州地位的上升。
泉州港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怎么就衰退了?
元朝(1291年)时,在马可波罗的笔下,刺桐(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泉州港兴起于唐、盛于宋,宋末元初到达顶峰,是当时公认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这样的一个世界大港是经历了什么,现在退出历史的舞台。泉州怎样从一个重要贸易港口城市衰退。简要过程是:元末明初期战乱;明清两朝的海禁;鸦片战争之后开放厦门。厦门取代泉州位置,泉州港最后没落。元末明初期战乱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这战乱主要是由外族引起。再加上元朝实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泉州的汉族人受歧视和阶级压迫。在平叛战争中和乱定之后,激起民族复仇情绪,致使许多在泉州的阿拉伯、波斯的商人、传教士和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人士,遭受残酷的杀戮。明朝统治阶级也乘机掀起排外风潮。最后结果就是外商死的死,跑的跑,纷纷回国,不敢再来泉州贸易。使泉州港兴盛数百年的海外贸易几乎中断,直接导致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明朝海禁明朝建立初期,曾一度沿袭元朝的开放政策,继续鼓励和扩大对外贸易。但是开放的局面并没多久,锁国政策在明朝官方意识形态中地位骤然攀升,实行海禁。实施海禁政策之后,明朝的对外贸易受到严格的控制,即海外贸易全由官方经营,实行“勘合贸易”。尚与中国保持贸易关系的国家,以朝贡的方式与明朝政府进行官方贸易。但由于种种限制,海外贸易的对象大为减少了。明朝实行海禁,造成一批依赖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迅速箫条,一部分以海外市场为依托的手工业生产相继破产,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这期间,泉州港所受到的冲击巨大。在海禁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力下,沿海的商人不可能开展合法的商业贸易。所以依靠走私和“海盗”的组织货源和交易开始兴起。泉州港海外贸易萎缩的趋势下,安海港为基地的贩海贸私活动兴盛。清朝海禁、迁界清朝政府起初为了打压、隔绝郑成功的抗清势力,实行海禁。之后,又进行迁界把濒海居民驱赶进内地。但是实际的隔绝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不了了之。清初迁界,是对泉州港走向没落的致命一击,是泉州的历史发展的一起重大事件。在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之后,解除海禁。但后来又几禁几弛。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开放晋江蚶江港与台湾鹿港对渡贸易。泉州被限定为只与台湾通商,但是具有海外贸易传统的泉州海商,“走私”贸外仍很活跃。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后,西方殖民者在我国东南沿海猖狂走私鸦片,蚶江港和泉州港的其他支港,都成为烟毒走私的据点。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定《南京条约》,厦门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远洋航运多改在厦门港停靠,泉州港地位下降,沦为厦门港的附属港。直到现在,厦门地位仍然有取代泉州的趋势。在国内的知名度,厦门仍然比泉州高。厦门是经济特区,厦门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扶持和建设。厦门交通相对便利,旅游发展成熟,服务业相对发达。另外泉州的港逐年的淤积堵塞,已经恢复不到旧时的样貌了。而恰好因为泉州港的衰弱、泉州的衰退,泉州的古城区各个历史断面的文化和事物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的泉州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它是一座有故事的老城。
什么是亦思巴奚兵乱
什么是亦思巴奚兵乱亦思巴奚战乱又称为亦思巴奚兵乱、亦思巴奚之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泉州发生的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波斯戍兵之乱”。持续10年的“亦思巴奚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福、兴、泉沿海一带的社会秩序、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泉州地区受害尤为严重。贫困饥谨泉州是兵乱的爆发点,“郡城之外,莽为战区”(《岛夷志略·吴鉴序》),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造成民众贫困饥谨,出现前所未有的“食人”悲剧。泉州开元寺高僧大圭《梦观集·吾郡》(参见《泉州人名录·大圭》、《泉南著述·梦观集》)生动真实地描述:“吾郡从来称佛国,未闻有此食人风。凶年竞遣心术变,末俗何由古昔同?市近袛今真有虎,物灵犹自避生虫。诸公食肉无充半,急为饥民散腐红!”文化浩劫泉州自古号称“文章之薮”,是文明之邦,典章载籍浩瀚,在这次兵乱中遭受空前浩劫。宗教文化也惨遭摧残。因教派对立,许多清净寺宇毁于战火,仅存通淮街艾苏哈卜大寺一座。何乔远(参见《泉州人名录·何乔远》)慨叹:“蒲氏之变,泉郡慨遭兵火,无复遗者”(陈懋仁《泉南杂志·下卷》)。民族仇杀泉州广大人民备受蒲寿庚家族的压榨和“亦思巴奚战乱”的蹂躏。亦思巴奚军在兵乱期间对福建沿海莆仙、泉州两郡的汉族百姓多有杀戮,对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破坏,百姓饱受战乱,死伤无数。尤其在那兀纳统治泉州期间大肆搜刮财产和奸淫汉人民女,屠戮泉州汉人,对泉州社会造成重创 。在平叛战争中和乱定之后,激起民族复仇情绪,致使许多在泉州的阿拉伯、波斯的商人、传教士和暴徒,遭到报应。《清源金氏族谱·丽史》称:“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哉于猪槽中。”《清源金氏族谱·丽史》又载,洪武七年,明·太祖鉴于“亦思巴奚”祸乱,在大赦天下的诏旨中特别规定:“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海交没落宋、元时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非常繁荣,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海港。
亦思巴奚兵乱
亦思巴奚兵乱(1357年 - 1366年)别名:波斯戍兵之乱亦思巴奚兵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波斯戍兵之乱”。在兵乱期间,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占领了福州,还参与了兴化的乡族内战,引发了福建沿海的多个派别参加的大规模混战,后来又与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对抗,最后被元朝将领陈友定平定。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兴化等地,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兵乱期间和过后还发生了宗教和民族仇杀,它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泉州的伊斯兰教也渐渐衰退。
泉州从宋元第一大港,陨落为三线城市,是何缘故?
中国最富庶的朝代是南宋,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公元1162年,刺桐(古泉州)港当年市舶税利高达100万缗,占全国税收总数的10%。元中期,泉州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天后宫,世界上最大的妈祖庙中国航海第一人记录了宋元海运的辉煌1405年7月11日,郑和开始第一次从福建泉州下西洋远航。600年后的这一天,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早在1330年,即在郑和下西洋之前75 年,一个叫汪大渊的19岁南昌小青年,从当年的东方第一港——刺桐(古泉州)港扬帆远航。汪大渊的两次远航探险总共历时8年,航程数万里,到过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正九年(1349年),他出版了《岛夷志略》。妈祖,汉文化的海神,全球华人圈就有5000座《岛夷志略》包含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记述了我国的各类货物出口;如丝织品、陶瓷、金属、食品等。尤其是中国瓷器出口,100个篇章中有40多篇记述瓷器贸易,其中有20多篇记载了青花瓷贸易。青花瓷是中国元代畅销的国际品牌,据报道,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藏有完好的景德镇青花瓷达120余件,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出土过数百片元代中国青花瓷器,在东非沿岸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的港口城市和岛屿都发现有中国瓷器。宋代清净寺,国内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坦桑尼亚基尔瓦岛出土的元中期景德镇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也印证了《岛夷志略》的记载。进口货物有香料、棉织品、动物毛、矿物、珠宝、食品、药物等。从《岛夷志略》记载和国外出土中国文物来看,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是“丝瓷之路”更为准确。在泉州开元寺,船舶博物馆展示出土的宋代帆船古泉州鼎盛,宋元外贸的盛世《岛夷志略》包含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记述了我国的各类货物出口;如丝织品、陶瓷、金属、食品等。尤其是中国瓷器出口,100个篇章中有40多篇记述瓷器贸易,其中有20多篇记载了青花瓷贸易。青花瓷是中国元代畅销的国际品牌,据报道,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藏有完好的景德镇青花瓷达120余件,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出土过数百片元代中国青花瓷器,在东非沿岸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的港口城市和岛屿都发现有中国瓷器。坦桑尼亚基尔瓦岛出土的元中期景德镇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也印证了《岛夷志略》的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有大量的异族人在泉州活动进口货物有香料、棉 织品、动物毛、矿物、珠宝、食品、药物等。从《岛夷志略》记载和国外出土中国文物来看,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是“丝瓷之路”更为准确。在汪大渊下西洋之前的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在中国呆了17年之后,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名叫阔阔真的蒙古公主从泉州出海到波斯成婚,并最终回到祖国意大利威尼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盛赞泉州“刺桐港”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第一大港”。“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可以想见,当年的泉州港成为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南巨镇,世界旅行家笔下富庶无比的国际大都会。泉州开元寺船舶博物馆中的锚宋代奉行实用经济理性,不但不禁止海外贸易,有时还特别提倡和鼓励。元代更加大一统的开放性,较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元代从1282年开始海运尝试,历经十余年的冒险和试错,终于找到了一条经济、安全、快捷的航线,从浙西运粮到京师,只要十多天时间。以至于有历史学家感慨,如果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的海上强国,将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洛阳桥,4大名桥之一,中国最早的跨海大桥朱元璋海禁,断了自己99%财路可以这样说,在朱元璋之前,中国从未有海禁政策。远的不说,在老朱建国之前的宋、元两代,均以开放而著称。相比之下,明初的商税年收入,仅为北宋时的1%,可见想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老朱建国后的倒退程度。明太祖朱元璋造像朱元璋实行海禁,如果说是仅仅因为江浙福建沿海日本倭寇捣乱,未免有些牵强; 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出身赤贫的皇帝,从红巾军一步步爬到现在的位置,着实不易。抱残守缺的思想非常严重,担心太过激进的做法恐怕会让大明朝江山不稳。所以,重农轻商的余孽造成整个大明朝相比较大宋、甚至元代都落后太多。正是因为这样的治国方略,使得人多地少的福建,尤其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支柱,昔日繁荣似锦的刺桐城瞬间跌入万劫不复的境遇,再也没有缓过气来。在泉州伊斯兰圣墓,有郑和烧香的地方乾隆不听他爷爷的,才有了鸦片战争早年康熙接了一个烂摊子,也没有啥心思考虑开关通商的事情。尤其还有郑成功的后代在琉球(台湾)添堵。但一旦战胜郑氏海商集团之后,康熙立马在上谕中说:“先因海寇,故未开放海禁。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更何所待”四个字,把康熙迫切要求海外贸易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康熙还是稍微有世界视野的皇帝,清初之所以照抄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开元寺东塔,中国最高的石塔然而,乾隆十七年(1752),湖北发生了马朝柱反清案。马朝柱在深山里安营扎寨,名为“天堂寨”,同时宣称“西洋不日起事,兴复明朝”。这可令志得意满的乾隆爷心里照实不爽。于是乎,18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爆发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次腾飞。几乎与此同时,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下令关闭了沿海3个口岸,仅留广州一口通商。只有广州一个口岸通商很容易滋生腐败,还有与贪官污吏暗中勾结的13行在一边狐假虎威。这就让一直想与经济实力强悍的大清帝国一起拓展全球市场的欧洲各种印度公司被强行盘剥。古刺桐(泉州)的朝天门中间还出了个英国人洪仁辉告御状案惨败,最终结果来自欧洲的商人们被清朝官员耍得苦不堪言。或许,始终以皇帝老子脚下为世界中心的天子意识,才是不能跟这些“红毛蛮夷”认认真真做生意的根本。最终,还不到100年之后的19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爆发了。或许,当年颐指气使的乾隆爷未必就没有预料这一出吧?宋代泉州南门德济门遗址,门外就是当时熙熙攘攘的码头综上:朱元璋重农轻商、乾隆妄自尊大的思想,造成整个明清两朝相比较大宋、甚至元代都落后太多。闭关自守的治国方略,使得人多地少的福建,尤其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支柱。昔日因对外贸易而繁荣似锦的刺桐城,也因此跌入万劫不复的境遇,再也没有缓过气来。
泉州有没有2012年福建秋季公务员面试现场讲座?没有线下的线上的也行,谢谢!
您好,福建中公教育为您解答:福建地区的福州、厦门、泉州、三明有开设现场的面试讲座,有空的话可以去现场听下,现场有不懂的可以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具体的面试时间安排:http://fj.offcn.com/html/2012/10/22023.html。你可以加下福建公务员面试交流群:129961736。群共享有福建秋季公务员面试热点信息。
泉州有中公教育的分校,针对2012年福建秋季公务员面试,中公教育推出了 “小班制、反套路、个性化”颠覆性面试革命,可以了解一下。
面试辅导简章:http://fj.offcn.com/html/2012/09/19724.html。泉州的面试辅导班部分班次已经在上课了,你可以看下后面的班次,封闭班和协议类班次要尽快找客服人员进行预约,是有职位保护的,按照1比1职位招收学生。
泉州分校地址: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北路华尔顿大厦4楼 (丰泽广场斜对面,青少年宫附近)
电话:0595-22833986 22833987
中公教育,祝您备考成“公”!
泉州为什么那么落后
问题一:泉州为什么这么落后? 首先要申明的是泉州在全国的城市比起来不算落后。
泉州地理位置比较好,还有政治地位(主要是台海的促进作用)。
经济上泉州的制鞋和制衣业不错,还有几个有点名气的大厂。但是总体上来说属于暴发户的城市,居民贫富差距很大,人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行政官僚管理的问题也很严重,各个关系网更是盘根错节。
唉抚既然住在这里就忍了吧,毕竟比起祖国其他很多地方好得很多了。
生活在泉州要有以下能耐:
1、对高物价要忍耐(泉州的物价真的是让人无语,基本和厦门看齐,包括恐怖的房价)
2、对大街上和电视里的医疗广告要忍耐(泉州简直就是男科妇科的性病治疗根据地嘛,广告的力量是无穷的,居然有人发帖子问东湖医院是不是泉州最好的医院)
3、对昂贵又破烂的公交要忍耐(班次少、车子破、人超挤、价格贵、服务差、关键是公交系统居然还报亏本)
4、出去吃饭对待饭菜要忍耐(这里不讲究色香味俱全,能保证香味就不错了,至于卖相就得闭着眼了,至于卫生就不要太计较了)
5、对待各个行业的服务要忍耐(我想恐怕是生意不好,所以收入不高,以至于服务态度不能保证了)
6、对待泉州人民的生活习性要忍耐(满大街的垃圾不说,还有喜欢穿拖鞋的习,爬清源山的都有1/3的穿拖鞋,身上穿几千元名牌的款婆脚上可能就是5元一双的塑料拖)
问题二:永春为什么会泉州最穷的原因,永春人的十大恨 永春的发展,其实就是被小泉卡住的,刚刚改革开放就被地级市定位农业县,也就是“山美水库”的水源的问题,不让永春发展工业,煤炭资源被省里面和小泉控制,化工厂造纸厂许许多多企业开办不批准,原来办厂的被关闭。要知道德化县的陶瓷工艺,有许多祖籍永春的高级工艺师,就是不引进来自己办厂,比如永春介福乡就是古代的陶瓷基地和瓷土矿产地,还有钢铁企业水泥厂也没有了。化肥厂是原永春和晋江地区最出名的企业,被无情地搞垮了。泉州市和地方 *** 故意弄个“牛姆林”,把有限的资金放在森林中,还在远离永春上百公里远的一都镇搞一个“美岭集团”,整个县的贷款都被远距离的农村拿走了,因为那个地方办工厂不会污染小泉的水源。永春达铺镇的神香产业本来要定位省先进单位,后来被泉州市卡住,把所谓的一都小山沟美岭村搞成全省先进单位等等,你说永春怎么会发展??????
问题三:晋江是泉州最穷的地方吗 不会啊,晋江人不是都很有钱,而且我出去发现晋江其实蛮发达的,不比泉州差
问题四:为什么泉州人这么 *** ?泉州有钱人多不见的,有钱人是有,但并不多,穷人还很多。泉州人素质低下,说话小 因为那里只是个小县城,你以为那里的穷逼有钱吗
问题五:泉州洛江的经济相比鲤城丰泽怎么那么落后 是距离的问题~
洛江是2005年以后才阀慢发展起来的~
鲤城区本来就是老城区,商业比较发达
问题六:泉州穷嘛? 泉州分市区和山区 市区不是一般的富 有N个龙头企业 而山区发展条件不是很好
采纳哦
问题七:漳州为什么那么落后 一、发展滞后的原因
1、思想上。漳州生活节奏缓慢,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满足现状。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致使漳州人思想开放程度不够,没有放眼看世界的胸怀和气度。著名社会学家Max Weber(韦伯)提到的资本主义精神:积极、进取、冒险、勤劳、克俭,在漳州几乎感觉不到。漳州的百姓生活懒散、商人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zf没有积极的发展意识。思想上的保守是漳州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2、社会结构上。社会结构对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谈论漳州发展滞后,指其经济发展,更指漳州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在于社会结构,良好的社会结构有助于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更好更快的走向现代化。反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另一个理解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良好的社会结构一旦形成,社会和经济发展就会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漳州自八十年代以来,就一直定位于发展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优先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漳州在农业的专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杨梅、柚子、枇杷等都形成了生产基地。但这仅仅形成了生产基地,而没有形成加工基地,更致命的是,在次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几乎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今天,它已经成为漳州发展的基本阻力。
3、定位不对。把漳州的发展寄希望于农业,把漳州发展定位为农业优先发展,定位于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这是政策上的失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能依靠农业促进社会的发展,工业、只有工业才能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农业优先发展的结果是:漳州人口为龙岩的二倍,财政收入不如龙岩。漳州占福建经济总量的比例从2000年连续下降到2006年。
二、漳州发展的几点看法
漳州要发展,赶上其他地区的发展步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思想解放,漳州需要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鉴于中国的国情,漳州的思想解放最好由zf发动,媒体推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学习,向厦门、泉州学习,向西部学习,向一切快速发展的地区学习。
2、改变产业政策。漳州应该改变产业政策,抛弃以前的以农业为本位的发展思路,把工业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工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只有工业才能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向现代的社会结构转变,也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推动教育、卫生、市政等的建设。
3、重新定位。漳州要面对事实,不要在把漳州和闽南金三角联系在一起。曾经的漳州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一员,但今天,漳州已经不配这一光荣称号。漳州需要的是面对自己发展不如厦门、也不如泉州的事实。在政策上定位上,做好厦门的后花园、做好厦门产业转移的接收地。把厦门淘汰的产业转移到漳州,加快漳州的发展,为漳州的发展进行更多的原始资本积累。
4、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一个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漳州市区应该加快建设、加快开发。铁路方面,大力支持龙厦铁路和厦深铁路的建设,众多的研究表明,铁路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快速旋转的车轮有助于打破漳州田园般的生活、能震撼漳州人的内心深处,把他们卷入现代化的浪潮中。
以上是我对漳州发展的一些认识,请各位指教!
问题八:永春为什么会泉州最穷的原因,永春人的十大恨 永春的发展,其实就是被小泉卡住的,刚刚改革开放就被地级市定位农业县,也就是“山美水库”的水源的问题,不让永春发展工业,煤炭资源被省里面和小泉控制,化工厂造纸厂许许多多企业开办不批准,原来办厂的被关闭。要知道德化县的陶瓷工艺,有许多祖籍永春的高级工艺师,就是不引进来自己办厂,比如永春介福乡就是古代的陶瓷基地和瓷土矿产地,还有钢铁企业水泥厂也没有了。化肥厂是原永春和晋江地区最出名的企业,被无情地搞垮了。泉州市和地方 *** 故意弄个“牛姆林”,把有限的资金放在森林中,还在远离永春上百公里远的一都镇搞一个“美岭集团”,整个县的贷款都被远距离的农村拿走了,因为那个地方办工厂不会污染小泉的水源。永春达铺镇的神香产业本来要定位省先进单位,后来被泉州市卡住,把所谓的一都小山沟美岭村搞成全省先进单位等等,你说永春怎么会发展??????
问题九:泉州市哪个县市区最穷? 金门
问题十:男友是福建泉州的,我是云南的,都说福建人很有钱,歧视外地人,还要学闽南语,而且我家很穷,想想这些我 5分 真心相爱的话无论什麽困难都不怕 若你们爱不怎麽样就分开吧 不然以后自己容易苦吧
如何评价泉州这个城市?
在泉州呆了三四年,一开始对她印象不好,渐渐地发现这座城市犹如一坛陈酿,越来越有味道。当我选择离开这座城市后,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喜欢上她。泉州是福建面积最大的城市,下面还有晋江、石狮、南安三个县级市。晋江和石狮有不少全国知名品牌,有一些还是中国500强,比如安踏、361°、匹克、七匹狼、特步、九牧、达利、盼盼等。大泉州的GDP总量也是全福建第一,泉州有很多有钱老板,他们往往是家族企业。初来泉州时,觉得很脏乱,与干净整洁的厦门形成鲜明的对比,就不太喜欢她。那时候,泉州的某一些公交就像F1赛车,导致我一坐公交就吐。那时候,泉州的摩的也很多,老在公交站附近拉客,所以起先对泉州的印象不好。慢慢的发现泉州的底蕴,毕竟泉州是一座古城,在古代就已经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你漫步在西街或状元街,脚踩石板路,看着那些古朴的街道,手摸着那些斑驳的石头,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在老街,感觉生活节奏变慢了,行人们变得慵懒了。泉州也有很多闽南特色美食,蚵仔煎、姜母鸭、土笋冻、肉粽、捆蹄、四果汤等。在中山路、西街、状元街上,有不少老字号,是吃货们的天堂。闽南地区的特色美食,也多是起源于泉州。泉州有很多旅游景点,清源山、开元寺、崇武古城、黄金海岸、洛阳桥和牛姆林等。很多人喜欢去厦门旅游,那不妨也去泉州玩一两天,泉州有自己的风味。离开泉州好几年了,开始有些想念这座城市。泉州就像一位耐看的美女,初见时没什么感觉,时间长了,反而却发现她的美。希望有机会再去泉州游玩,泉州是一座值得慢慢品味、观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