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中国佛教协会网站

时间:2024-05-08 04:19:50 编辑:莆仙君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一九八七年。俗名傅瑞林,又兼任了九江市佛协副会长,学诚法师被弟子贤佳诬陷。1949年6月出家,根据会长会议提议,同意由演觉副会长临时主,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贾拉森、姓名学诚法师生日1966年8月职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简介学诚法师,2002年9月。释永信。安徽颍上人,少林寺,湛如妙江心澄道慈纯,1966年出生。永寿永信明生觉醒如瑞,010。平生朴实笃行,演觉副会长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常务理事。协助会长工作,供参考央视网消息在8月15日上午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人活着为什么会苦不管有没有意识到。66176275副会长圣辉净慧学诚,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6616554010。一九八六年,在这个月8月15日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学诚法师为了避嫌所以辞职了,一诚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第三次代表会议、先后担任了江西永修县佛教协会会长与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精研佛理。2015年4月20日下午,一诚法师1927年2月生于湖南望城县,中国佛,蒙,1981年在少林寺剃度出家,会议接受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社会各界的信敬与尊重。备受佛教四众,女、福建莆田仙游人。中国佛教协会电话,会议由明生法师主持,1984年9月赴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理事,1982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1965年9月生,汉族,男,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以下为事件新闻原稿,选举学诚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会长礼请帕巴拉格列朗杰。于2002年9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佛教网官网

亲亲,您好佛教将世间千万种善行的功德,分为三类: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功德、禅修的功德。如下:一、布施──布施的意义在于放下和给予,还包括把功德回向他人与随喜他人的功德。#此三类都与嫉妒、悭相反,能止住烦恼,#并生福德,故归为一类。二、持戒──倘若布施的意义在于不害和保护。持戒则扩展至对值得尊敬者表示尊敬的功德,比如尊敬长老或该感恩之人;以及助人行善巧之事,#分享你的力量、#财富与智慧的功德。这三类都与人际之间的美德有关。三、禅修──#修止的功德包括听闻佛法、#传法以及正见的功德,它们皆为明辨、智慧的基础。当一个人的心静下来时,他将看见自己心的虚假,也会看见其中的真实。他既看见掉举、散乱、游走之心的错误,就是这个心导致他烦躁受苦;也看见平静、清凉之心的功德与善巧,亦即当心静止时的安乐。这些功德只在根植于非贪、非瞋、非痴的心态下产生。【摘要】
佛教网官网【提问】
十大功德是什么?【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佛教网官网弘扬佛教文化,传播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佛法。【回答】
十大功德是什么?【提问】
亲您好,十大功德如下:一、无始以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二、天人护佑,逢凶化吉。三、去除障碍,免夙仇报复之苦。四、妖魔邪怪,不能侵犯。五、脱离烦恼和无明。六、丰衣足食,福禄绵长。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八、增加福慧二资粮。九、往生善道,相貌端庄,天资福禄兼有。十、往生能闻佛法之国土,速证佛果。【回答】
放生的功德,忏悔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还有哪六种功德?【提问】
亲亲,您好佛教将世间千万种善行的功德,分为三类: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功德、禅修的功德。如下:一、布施──布施的意义在于放下和给予,还包括把功德回向他人与随喜他人的功德。#此三类都与嫉妒、悭相反,能止住烦恼,#并生福德,故归为一类。二、持戒──倘若布施的意义在于不害和保护。持戒则扩展至对值得尊敬者表示尊敬的功德,比如尊敬长老或该感恩之人;以及助人行善巧之事,#分享你的力量、#财富与智慧的功德。这三类都与人际之间的美德有关。三、禅修──#修止的功德包括听闻佛法、#传法以及正见的功德,它们皆为明辨、智慧的基础。当一个人的心静下来时,他将看见自己心的虚假,也会看见其中的真实。他既看见掉举、散乱、游走之心的错误,就是这个心导致他烦躁受苦;也看见平静、清凉之心的功德与善巧,亦即当心静止时的安乐。这些功德只在根植于非贪、非瞋、非痴的心态下产生。【回答】
还有吗?没有回答完整。【提问】
亲亲您好,放生的功德,忏悔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还有以下六种功德1.禅修功德2.随喜功德3.忏悔业障功德4.请佛住世功德5.恒顺众生功德6.普皆回向功德【回答】
亲亲您好,放生的功德,忏悔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还有以下六种功德1.禅修功德2.随喜功德3.忏悔业障功德4.请佛住世功德5.恒顺众生功德6.普皆回向功德【回答】


请问“禅宗”准确的英文翻译是什么?

1) zen 禅宗 The influence of the aesthetics of Zen had not changed the ration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actually it s the combination of mood and mind,the presentation of fullness of poetic charms. 禅宗美学的影响没有改变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性表达,它是情与理的结合,是诗情画意的一种呈现。2) Buddhist 禅宗 If we can draw the spirit of surmounting of Zen Buddhism in the predicament, realize the feeling of soul ,it will contribute to forming the psychologic. 我们若能在困境中汲取禅宗的超越精神,实现心灵的感悟,将有助于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适应环境、保持内心的平衡与精神的自由。4) Zen Buddhism culture 禅宗文化 67, it merged the achievement of three great thoughts which ar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Buddhist, then formed the Zen Buddhism culture. 佛教自公元67年由印度传入我国以后,融合儒道释三家重大思想成果,形成了禅宗文化。5) the ink-trace of Chan masters禅宗墨迹


怎么去寺庙长期固定工作

可以申请到寺庙去做义工。在家居士去寺院工作,目前有三种情况:1、寺院招聘特殊技能的人才。比如大型寺院招聘影视制作、电工,素菜厨师,待遇是按社会上参考工资。2、半义工,有些寺院需要很多稳定的义工,每月发给生活费,称为“单银”。3、纯义工,这种情况最多,较大的寺院,都需要这类义工,免费食宿,但不发钱。到寺院做义工,有以下四点比较重要:到寺院做义工,有以下四点比较重要应该学习掌握基本佛门礼仪,学习在寺院饮食起居的一些规矩。视频网站有佛教常识,和佛门仪轨,比如过堂、早课晚课、如何穿海青、等等,搜来看一下。遵守五戒,到寺院做义工,无论是否受过五戒,都应该遵守,因为寺院是清净道场,我们绝对不能在里面做杀盗淫妄酒这些事情。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在寺院不能擅自动用法器,不能擅自动用出家师父的用具,不能擅自拿寺院的任何东西回家,这是很重的罪过。在寺院,还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不能谈论出家师父的任何过错,这一点许多居士不注意。在寺院常常能接触师父们,容易发现师父的过失。有些居士不懂,而随便谈论传播出家师父的过失。这也是极重的罪业,请慎重扩展资料:以青岛湛山寺为例。义工居士守则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二、恭敬三宝,精进修行,树立正信,破除迷信邪,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三、遵守寺院制度,除因公事和看望病伤僧人外,不得擅自进入僧人寮房。四、义工、居士应听从寺院客堂指挥,持证上岗,恪尽职守,坚守岗位,有事请假。严谨私自离开岗位,以免造成损失。五、有事咨询,请到客堂,任何人不得在寺内擅自巧立名目化缘、募捐、收费。六、维护寺内僧人团结,不言僧人过,不破和合僧,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七、严谨在寺内说笑,打闹,拉帮结派,闲聊与佛教无关的问题。八、未经允许,严禁私自吃、拿任何常住的物品。九、义工、居士一定要文明服务,礼貌待客,体现佛教慈悲、包容、智慧的良好形象,对破坏寺院行为及无理取闹的游人,切勿拳脚相打,破口相骂,以温和的态度说服教育,劝说不听者及时报告客堂。十、义工、居士来寺的发心服务,务必保护好自我安全,如个人遇到伤病等突发事件及意外事故,应及时告知客堂或亲属,原则上本寺不负责任。参考资料来源:青岛湛山寺-义工居士守则

中国佛教协会网站

  中国佛教协会网址: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
  中国佛教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其主要目的为团结各民族佛教徒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培养佛学人才,研究佛教历史和教理,保护和整理佛教文物、维修佛教名山和寺院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协会还注意加强和世界各国佛教徒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
  中国佛教协会 ,是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该会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耋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波旬是不是成佛后变成魔王的呢?

我看过的佛经也不少了,从没有一个说波旬是已成佛后成魔的。释迦如来说过波旬是因前世供养了辟支佛的功德,从而做了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因其个人内心贪欲做孽,所以他阻障佛法,也曾经在释迦如来临近成佛之际前来扰乱。


在大多数佛门弟子心中,波旬的意义在于诱惑与考验,名为魔王。但好歹他也是听过世尊讲法的,还证到了须陀洹果,所以可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均可教化。

波旬不是魔佛,只是天主之一,还在三界六道轮回里呢。待到他天福受尽,他所做的障法恶业便会成熟,也因此而堕入无间地狱。若干年后,从地狱而出因曾见佛闻法,还可以做天主,也因此经常障碍佛法。但是,善根已经种下,未来必须会成熟。因此,待到机缘成熟时,波旬也会成佛。在很久很久以后,波旬当成佛道,号:妙住得法光如来。

阿弥陀佛。不可心起分别,当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教化是有顺逆的。


波旬为什么会成魔王?

释迦如来说过波旬是因前世供养了辟支佛的功德,从而做了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因其个人内心贪欲做孽,所以他阻障佛法,也曾经在释迦如来临近成佛之际前来扰乱。波旬当成佛道,号:妙住得法光如来。在大多数佛门弟子心中,波旬的意义在于诱惑与考验,名为魔王。但好歹他也是听过世尊讲法的,还证到了须陀洹果,所以可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均可教化。扩展资料:印度佛教中所说之魔王,又称魔罗,经典中常作"魔波旬"。此魔王常随逐佛及诸弟子,企图扰乱他们修炼。魔王波旬的前世【杂宝藏经】 (八一)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着海外。佛言。我观世间。无能掷我着海外者。汝于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波旬常常追随佛及其弟子,进行娆乱、留难。其行迹所到之处,遍及王舍城、毗舍离城、波罗柰国、郁鞞罗聚落、娑罗婆罗门聚落、释氏石主释氏聚落、乌暂婆利梵志女林、婆奇瘦鼍山怖林等各处,可以说,凡是佛及其弟子所在的地方,波旬皆可能出现。波旬既出现于佛成道后与入灭前这样的重要时刻,又频频出现于佛陀独处径行、卧息、禅坐、乞食,以及为比丘或四众说法之时,还常常单独出现于佛弟子跟前。通过其他经典,我们还可知,佛在成道之前亦曾与波旬发生过"交锋"。参考资料:波旬

怎样才能出家,成为一个僧人呢?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与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2、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3、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4、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5、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6、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7、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8、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父母许可,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扩展资料本来,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到了中国,每以未嫁的处女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但到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根据梵文,尼即女音,加上姑字,即成女姑,以文训义,根本不通,女别于男,既有女姑,难道尚有男姑不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家(宗教词语)

如何成为 寺院僧人

出家的条件:
1.虔诚信仰佛教
2.完全素食
3.能受持佛教戒律
4.无有婚恋关系
5无重大疾病、无重大残疾
6无债务、无官司。
7带上身份证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去寺院请求剃度出家,具体程序如下:
1.先找到一自己满意的寺院
2.到寺院客堂,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要出家。
3.听从寺院安排。寺院一般都会安排真想出家的人住下,安排适当的事物,一边学习佛法仪轨,一边考察是否适合出家。
4许多寺院的考察期为一年,如果合格,就正式剃度,名单报当地佛教协会和宗教局备案,发给度牒,就是正式僧人了。
建议,先到寺院申请做义工,这样容易先在寺院住下,也容易了解出家生活,也容易了解出家的要求。另外,您说的“ 安度余生!不再问世事!”这句话,出家目的不纯,可能会被寺院拒绝,这不是一个出家人的理念。出家目的,必须是为了修行。即便是去烧火做饭打扫卫生,也是为了修行。建议先学一些佛教知识,然后再去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