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临了,家里的月饼一天天多起来。有我从家乡带回的瓜埠赖月,有友人送的延安月饼,有单位发的精美的月饼 ,有先生的好友送的各式各样的月饼,月饼打官司,我愁起来了。月饼越做越高级,怎么做都不是我喜欢的口味。我多么怀念小时候妈妈做的糯米月饼啊。
我出生于70年代,没有饿肚子,但是却感受到贫穷和物质的稀少。我虽然嘴馋 不挑食,但是对月饼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那时候买的月饼一般都是用白油纸包装的五仁月饼,五仁馅料里还镶嵌着红绿梅丝,一入口,甜得齁,吃到红绿梅丝还会觉得反胃,月饼皮也不好吃,虽然酥掉渣但没味道。姑妈送来的月饼,小气的奶奶会大方地给我们吃,可我们吃着糟蹋着,有时放到发霉。
瓜埠赖月历史悠久,相传清乾隆皇帝经山东陆路南巡至瓜埠山下,太平寺赖月方丈献月饼有功,乾隆遂以“赖月”法号给所献月饼命名。到了民国时期瓜埠街上有三家做月饼的茶食店,均以“赖月”冠名,而三家中以倪公和的倪记“赖月”最为正宗。倪记赖月以豆沙、核桃、杏仁、瓜子仁、红梅、绿梅为原料,再配上等麻油、特级面粉精心制作而成,形状大于普通月饼,饼面有小孔,好似繁星拱月,清香扑鼻,酥甜可口,为月饼中的上品。经南北商贾带出瓜埠而使“赖月”声名远扬,成为瓜埠街无可替代的第一传统美食。然而我知道赖月是初二时家境好起来,爸爸破天荒地在街上买了一块赖月给我们吃。我一看很奇怪,第一次看到月饼是独头包装,表面有小凹坑,麻麻癞癞,而且很大,看起来很好吃。可是一尝只有饼皮好吃,馅也是五仁红绿梅丝做的,吃得我反胃,我一点也不喜欢。
中秋节到了,由于要祭月,妈妈会自己做糯米月饼。每年家里总会留一小块地种植糯稻,糯米产量很低,所以种得很少。糯米主要用于春节做糯米粉,到中秋节的时候家里只会留下一点点糯米了。
糯米月饼的做法很简单,把糯米烧成饭,然后把糯米饭压成一个个圆形的饼,再放到油锅里煎一下,好吃的糯米月饼就出炉了。我们很喜欢吃糯米月饼,又脆又香,无奈妈妈只会做几个糯米月饼让我们尝尝。因为糯米比较珍贵,糯米饼还要用作中秋节的祭品。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像大圆盘挂在天上,照得跟白天一样亮了,妈妈搬出桌子,在盘子里放上糯米饼、花生、菱角、毛豆等时令物品开始祭月。我们围着桌子等祭月仪式过去,就可以抢着吃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里不祭月了,妈妈也不做糯米月饼了,中秋节的味道越来越淡。我离家越来越远,妈妈越来越老,想吃妈妈的糯米月饼也越来越难了。